在中国古代时期,为何要实施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得说明一下,中国古代,从来都不是一夫多妻制,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一个男子真正能被称为“妻”的只有能有一人,男子的配偶在身份上并不是平等的。
其实任何制度的实行,都是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的,而婚姻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也是这样的,而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形成的关键,在于社会的性别与贫富的不平衡造成的。
在正常情况下,男女性别之比是接近一比一的,但在实际上,在古代的时候,真正男女比例并非如此,成年男子的比例要低于女子,所以才一直有重男轻女的行为,从而造成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制度。
在古代的时候,女子参与劳动不多,大多数的劳动都压在男子的身上,战争需要男子参军,需要男子作为民夫,需要男子服徭役,所以男子在实际的数量比例上,是要低于女子的。
性别比例的失衡,就给一夫一妻的多妾制度创造了条件。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古代的时候,贫富分化的悬殊,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就是现在没有钱的人,也不会有N奶对吧。因为在古代,女子能够从事的劳动相对较少,女子的社会地位又低,这就造成了女子想要养活自己的难度要远远大于男子。
而在古代,妻妾的地位是严重的不平等的,妾的地位要远低于妻子的地位。一般来说娶妻的话,是需要讲究门当户对的。但妾的地位相对就要低不少,妾多数不被称为娶,而是纳,更多的妾是直接买来的。看过水浒等古代名著的就知道,而且古代的文人把自己的妾送给朋友的都有不少,甚至是有苏东坡把怀孕的妾送人的。
大户人家的女儿是不愿意给门当户对的家庭做妾的,能做妾的女子,多数都是贫家的女儿,所以才有买妾之说。
而男女比例的失调更多的是来自与底层,毕竟高层的有钱人很少是会上战场,服徭役这种事情的,这就导致了底层的男女比例会失调,那么多出来的女子,多数就会被卖为妾之类的,被富人收入房中养起来。从而从大致上维持这个社会平衡。这种制度其实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
这就是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形成的原因。但现在因为女性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以及性别比例的趋向平衡,所以一夫一妻成为了大多数国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