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展开全部
【原文】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①。好仁者,无以尚之②;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注释】
①好、恶:同4.3章解。
②尚:通“上",用作动词,超过的意思。
【翻译】
孔子说:“我从未见过喜爱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喜爱仁德的人,那就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实行仁德,只是为了不使不仁德的事物加在自己身上。有谁能在某一天把他的力量都用在仁德方面吗?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或许有这样的人,只是我没有见过罢了。”
【解读】
这一章是孔子教导人们为仁的方法。他认为只要努力去做,就能达到仁。真正为仁,“我未见力不足者”,强调了道德修养要依靠自觉的努力。而且重要的是从当日起就去做,今天行仁了,今天就得到了仁,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明代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
仁不是人天生就有的德行,需要努力以赴才有可能达成。好仁的人,凡事都能依于仁,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仁,没有人能比这样的人更勤于思考、勤于践行仁的了。讨厌不仁之人虽然比不上好仁者的积极主动,但能做到远离不仁者,洁身自好,不使不仁者的习气沾染到自己身上,而不为恶,亦得为仁。仁德之道关键在于践行,一个人倘若终日行仁德之事,是不会感到力量不足的。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①。好仁者,无以尚之②;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注释】
①好、恶:同4.3章解。
②尚:通“上",用作动词,超过的意思。
【翻译】
孔子说:“我从未见过喜爱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喜爱仁德的人,那就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实行仁德,只是为了不使不仁德的事物加在自己身上。有谁能在某一天把他的力量都用在仁德方面吗?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或许有这样的人,只是我没有见过罢了。”
【解读】
这一章是孔子教导人们为仁的方法。他认为只要努力去做,就能达到仁。真正为仁,“我未见力不足者”,强调了道德修养要依靠自觉的努力。而且重要的是从当日起就去做,今天行仁了,今天就得到了仁,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明代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
仁不是人天生就有的德行,需要努力以赴才有可能达成。好仁的人,凡事都能依于仁,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仁,没有人能比这样的人更勤于思考、勤于践行仁的了。讨厌不仁之人虽然比不上好仁者的积极主动,但能做到远离不仁者,洁身自好,不使不仁者的习气沾染到自己身上,而不为恶,亦得为仁。仁德之道关键在于践行,一个人倘若终日行仁德之事,是不会感到力量不足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