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责任论文

着急啊... 着急啊 展开
站住表跑说你呢Bn954
2006-10-28 · TA获得超过33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72万
展开全部
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系列报道(二)——高中: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

发布日期: 2005-05-13

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系列报道(二)——高中: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我国高中教育的规模在迅速扩大,目前有14900所普通高中,在校生数从1981年的715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1405万人,约占同龄人的24%。从数量上看,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已经从面向少数人的为升学作准备的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并呈现出强劲的普及高中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普通高中教育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当然,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一方面来自社会发展对高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另一方面也来自教育自身发展所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中生如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高中教育如何为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打好基础?这是时代发展对高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据了解,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制定课程方案前,首先对高中教育的性质、培养目标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充分研究。通过对高中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深刻分析,进一步明确了高中教育的性质:“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是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定位,这一定位,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提到重要位置。
高中阶段对人的终身发展具有独特价值
反思高中教育,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各种复杂的原因,使得学校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将办学目标直接指向升学,办学变成了一种工具,升学变成了一种目的,在追逐高分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健全人格和身心等各方面的发展。一些学生缺乏对崇高理想和信念的追求,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人生规划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缺失,等等。
对此,许多高中校长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现在的高中教育自觉不自觉地办成了大学的预科,学校教育教学仍然是围着高考指挥棒转,高考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社会评价一所学校,就看高考升学率。不错,高考成绩应该成为衡量学校的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也不应该是办学的唯一追求。”
“高中阶段的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口,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高中学习不是义务教育的自然延伸,不只是课程内容的加深、加难以及量的加大。高中教育是学生享受九年义务教育之后高一个层次的教育,是准定向的教育。高中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学生处在人生十字路口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在培养公民基本素质并形成健全人格方面有独特的价值。”
“高中生即将步入社会,他们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必须面对各种挑战,独立作出判断和选择,要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发展、前途、人生作出规划。因此,高中阶段教育不是大学的附属阶段,不能仅仅为升大学作准备,我们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又要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使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规划人生的意识、创业的基本能力、面对未来生活的能力。”
“16岁至18岁,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中也是学生个性发展最关键、最活跃的时期,其生理、心理都趋于成熟,相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高中生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更加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命运,思考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认知风格和思维习惯,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社会实践能力逐步增强,初步具备了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高中教育应当面向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不能只为少数升学有希望的学生服务,学校不能变成提高考试技能的训练场所。”
“高中阶段的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承担着重要任务,普通高中应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引导学生自觉地思考并规划未来的人生,高中教育应为不同潜能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它的最重要的定位是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不仅仅是为升大学作准备。高中不是大学的预科,高中教育必须脱离‘高等学校预备教育’的轨道,必须明确自己的独特的价值,这应该成为高中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奠定基础
据有关调查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在制订高中培养目标时,更加关注公民的责任、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信息素养、国际视野。
法国提出:“使每个青年人实现其个人定向,培养学生独立工作、推理和判断、交往与合作等能力和责任感。”芬兰提出:“培养综合素质高、个性健全发展、有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能够独立探求知识、热爱和平的社会成员。”
法国国民教育部发布的《为了21世纪的高中》指出:“高中的任务就是让所有的学生,不论其社会出身,不论其获得成功的领域如何,在其教育专业中获得基本知识,并掌握进入国家和欧洲生活,更广义地说,进入人类历史所需要的评判能力和文化知识。至于高中教育的内容,在促进某一学科和职业方向逐步专业化的同时,应该为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概念整体出力,没有这些知识和概念,学生们在成人以后,将会无力胜任其负责的、批判的和警醒的、具有洞察力的公民角色。”
美国21世纪高中教育的目标为:培养学生善学、好学的品质,批判性思考的习惯和面对问题解决过程中莫衷一是的情形时乐此不疲的情怀,从而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诸方面为中学后教育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把学生培养成各方面潜力都得到充分发掘而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先进而实用的技术,引导他们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为今后独立的生活做准备。
与此同时,许多国家都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学会选择的能力、对自己负责的能力以及自我就业的能力等。为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瑞士高中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毕业论文,自己选择主题,独立完成。荷兰高中在学校设置模拟公司、企业,要求学生参与公司每一部门的工作,了解公司运作的全部流程。芬兰高中的经济课教学,让学生参与模拟炒股,自己买入卖出。
为了培养学生选择的能力、对自己负责的能力,芬兰不但要求学生进行全面的课程选择,实行无年级教学,而且在初中就开始让学生选择一部分课程(比如艺术类、体育类)。通过选课等形式,提高选课技能,学会自我负责。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芬兰高中课程方案提出,即使在高中阶段,也有必要形成学生对自我就业的能力和积极的态度,以及创造新的工作机会的能力和态度。他们强调培养学生经营能力、个人创意、独立工作和个人学习的责任。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此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思想,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学生: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确立,对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将产生深远影响。
敞开选择的大门,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学会负责
人们一直认为,中等教育改革是全球性的难题,为什么?因为,中等教育结束的时候,每个学生都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每一个人都面临着人生选择,无论是升大学,还是走向社会,分流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是升大学,也面临着升什么样的大学,学什么样的专业,这是每一个高中生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在谈到学校教育现状时,许多人士发出这样的感慨:在充满激烈竞争的今天,我们的学生面对着一个复杂多元的社会,选择是人的生存必须面对的,而我们的学生却如此陌生。从小学到中学,他们很少做过选择,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这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过多地限制了学生的选择。为了使学生适应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敞开选择的大门,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使学生享有充分的课程选择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负责、学会规划人生,在选择中体验艰辛与喜悦,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教学生学会选择,实际上是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学会生存和发展。
据有关专家介绍,为完成21世纪高中教育的使命,各国高中课程改革力争做到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使学生在课程方面享有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其次,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融合起来。
有关专家根据对国际课程改革的调查分析认为,当今世界各国高中课程改革普遍的做法是,通过设置多样化的课程使学生享有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使课程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适应课程。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建立宽广灵活、富有适应性和选择性的课程结构,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统一;谋求学术性课程与非学术性课程(即职业类、生活类课程)的结合;谋求学科课程与非学科课程的结合。通过设置多样化、具有选择性的课程,使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其中,多样化和选择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可以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
法国高中课程设置非常多,如同一个万花筒,令人眼花缭乱,三年下来,学校里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课程表。挪威和瑞典在高中阶段分别为学生提供了13个和17个发展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其中的一个发展方向。以挪威为例:其发展方向为(1)健康与护理(2)艺术、工艺与设计(3)音乐、舞蹈与戏剧(4)普通与商业研究(5)饭店与食品加工(6)体育(7)化学与加工(8)农业、渔业与林业(9)木工(10)技术(11)电子(12)工程与机械(13)建筑。每一个方向的课程分为三个部分:共同必修课、专业相关课程和选择性课程。
由此可见,选择性是当今世界高中课程的主要特点之一。要实现高中课程的选择性和多样化,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其次,在对学生的要求层次上应该多样化。同时,要实行多样化的评价标准,以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提供给学生通向生活的钥匙
当前,世界高中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使命是: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
综观国际高中课程改革,会发现一个共同的趋势,有机结合高中教育为升学和就业做准备的双重功能,即高中既要为高等教育输送合格新生,又要为学生的就业和生活做准备。例如,美国教育部于1996年推出的《美国高中新计划》明确指出,高中生要为升学和就业做准备,要求高中生取得丰富的就业与大学信息。
随着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许多国家的高中教育越来越出现融合的趋势,融合文化教育与职业训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俄罗斯、法国等一些国家提出:“高中教育为个人定向奠定基础。”法国提出:“使每个青年人实现其个人定向,培养学生独立工作、推理和判断、交往与合作等能力和责任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提出:“高中就是要给学生通向社会的钥匙。”
如何提供给学生通向生活的钥匙呢?世界各国的主要做法是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使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比如,美国强调“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先进而实用的技术,引导他们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密切地联系起来,为今后独立的生活做准备”。
据有关人士分析,近年来,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出现的明显趋势是,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统一。法国提出:“学校应该让学生获得某种共同文化,获得能力和知识的共同基石,帮助他们自治,成为现代社会警醒的公民,让学科的多样性在学生身上找到统一。”韩国提出:“考虑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前途,使教育内容和方法多样化,确立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和素质选择教学科目、能动地自律地学习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立国民共同基础课程和以选修为主的课程体系’。”
不仅如此,他们还增加了新的课程领域和门类,普遍加强了技术教育(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和价值观的教育,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有指导的专题研究,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融合起来。如英国增加了设计与技术、信息和交流技术、公民、综合学习,规定:“将学生的学术课程学习与职业课程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发展学生的关键技能。”法国增加了公民、法律和社会教育、有指导的个人实践活动,日本增加了信息科和综合学习时间。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对课程设置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改变单一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结构,建立基于学习领域的、充分体现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结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条件,努力使课程成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走向自立的平台。
具体做法是,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设置多样、灵活和有选择的课程,拓宽学生的发展渠道,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习规划人生,确立发展方向。
此外,在此次高中课程改革中,除在学科课程中引进鲜活的、有时代感的课程内容外,还适当增加了新的课程领域或门类。考虑到高中生的认知水平、职业准备和发展特点,把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从综合实践活动中剥离出来,作为技术类课程列入基础课程。这样,在高中阶段,加强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教育,还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
增加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着重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技术素质的培养对国民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技术素养内涵丰富,包括对技术的热情和关注、广博的知识面、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知识结构、勤于动手和动脑的习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其核心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教育不是学习简单的修理,而是要使公民具有技术意识、技术概念,了解最基本的技术常识。通用技术课程的设计,着力培养学生的技术思维方式,将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信息素养包括技术能力、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规则,形成社会责任感等,这些素养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说,新课程给了学生一方选择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课程“套餐”,“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因为口味不同,每一个学生的课程组合不尽相同,不同的课程组合使其学习方式、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变化,这就形成了一个开放、主动的、受教育者参与学习设计的教育环境。学生灵活地在规模、结构不同的学生群体中流动,选择课程,选择教师,同时也在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有这些都会发展他们的自我认识,给予他们机会来实践继续学习、工作和个人生活所需要的重要的生活管理技能。
更为深刻的意义在于,丰富多样的课程,将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平台,将为学生提供一把走向生活的金灿灿的钥匙。
作者:《中国教育报》记者 李建平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