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初二数学题、(轴对称)
第一题:点P(8,10)关于直线X=M的对称点为(6,10)、关于直线Y=N的对称点为(8,-8),则M+N等于?第二题: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ABC中,AD⊥BC于...
第一题:
点P(8,10)关于直线X=M的对称点为(6,10)、关于直线Y=N的对称点为(8,-8),则M+N等于?
第二题:
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ABC中,AD⊥BC于点D,以AD为一边向右作正三角形ADF。
(1)求△ABC的面积S、
(2)判断AC、DE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第三题:
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20,DE垂直平分AB。
(1).若△DBC的周长为35,求BC的长度;
(2).若BC=13.求△DBC的周长。
第四题:
如图,△ABC中,D.E.分别是AC、AB上的点,BD与CE交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1)∠EBO=∠DCO;(2)∠BEO=∠CDO;(3)BE=CD;(4)OB=OC。
上述四个条件中,哪两个可以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
图在空间相册,麻烦各位、、实在没分了、对不起各位..
帮帮忙吧。。http://hi.baidu.com/%C0%D6%C1%EA%B3%AC%C8%CB/album/%C4%AC%C8%CF%CF%E0%B2%E1图在这个网站里。。帮帮忙。 展开
点P(8,10)关于直线X=M的对称点为(6,10)、关于直线Y=N的对称点为(8,-8),则M+N等于?
第二题:
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ABC中,AD⊥BC于点D,以AD为一边向右作正三角形ADF。
(1)求△ABC的面积S、
(2)判断AC、DE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第三题:
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20,DE垂直平分AB。
(1).若△DBC的周长为35,求BC的长度;
(2).若BC=13.求△DBC的周长。
第四题:
如图,△ABC中,D.E.分别是AC、AB上的点,BD与CE交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1)∠EBO=∠DCO;(2)∠BEO=∠CDO;(3)BE=CD;(4)OB=OC。
上述四个条件中,哪两个可以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
图在空间相册,麻烦各位、、实在没分了、对不起各位..
帮帮忙吧。。http://hi.baidu.com/%C0%D6%C1%EA%B3%AC%C8%CB/album/%C4%AC%C8%CF%CF%E0%B2%E1图在这个网站里。。帮帮忙。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一题:
关于X轴方向直线对称则Y值不变,关于Y轴方向直线对称则X值不变,
M=7 N=1 M+N=8
第二题:
1.△ABC面积为:4倍根号3
2.∠A的一半是30°,∠ADE是60°,所以AC和DE夹角为90°,相互垂直
第三题:
1.线段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所以BD=AD,由此BC=35-20=15
2.周长为20+13=33
第四题:
观察4个条件不难发现,1和2为角,3和4为边,
既然是从4个已知条件中选2个对△ABC来进行判定,那么通过排列组合可知,一共有6种组合方式。
其中1和3,1和4
其中2和3,2和4
这几种组合方式均可证明△ABC为等腰△,可以通过证明△BEO和△CDO全等来判定;
剩下的1和2不能证明△ABC为等腰△;条件3和4也无法证明;理由如下。
1和2构成的是“角角角”,只能证明相似,不能证明△BEO和△CDO全等;
3和4构成的是“角边边”,“角边边”是全等证明的必要条件,但绝不是证明全等的充分条件,因为这种情况下有第二种可能出现(也就是说,这完全取决于“角边边”中的这个“角”其本身的性质,锐角则有2种可能出现,钝角则可以进行证明),现在对顶角可以是锐角,所以3和4不能证明△ABC是等腰△。
针对最后条件1和2;条件3和4的结论,也可以通过反证法来进行验证,来举出一种反例来说明△ABC不构成等腰△。
由于楼主的悬赏为0,所以我的回答是出于对真理的追求,对教育界的公正,对自己事业的执着。
在此还是建议楼主能把科学知识掌握牢固,灵活运用,靠自己的力量去赢得未来的明天!
关于X轴方向直线对称则Y值不变,关于Y轴方向直线对称则X值不变,
M=7 N=1 M+N=8
第二题:
1.△ABC面积为:4倍根号3
2.∠A的一半是30°,∠ADE是60°,所以AC和DE夹角为90°,相互垂直
第三题:
1.线段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所以BD=AD,由此BC=35-20=15
2.周长为20+13=33
第四题:
观察4个条件不难发现,1和2为角,3和4为边,
既然是从4个已知条件中选2个对△ABC来进行判定,那么通过排列组合可知,一共有6种组合方式。
其中1和3,1和4
其中2和3,2和4
这几种组合方式均可证明△ABC为等腰△,可以通过证明△BEO和△CDO全等来判定;
剩下的1和2不能证明△ABC为等腰△;条件3和4也无法证明;理由如下。
1和2构成的是“角角角”,只能证明相似,不能证明△BEO和△CDO全等;
3和4构成的是“角边边”,“角边边”是全等证明的必要条件,但绝不是证明全等的充分条件,因为这种情况下有第二种可能出现(也就是说,这完全取决于“角边边”中的这个“角”其本身的性质,锐角则有2种可能出现,钝角则可以进行证明),现在对顶角可以是锐角,所以3和4不能证明△ABC是等腰△。
针对最后条件1和2;条件3和4的结论,也可以通过反证法来进行验证,来举出一种反例来说明△ABC不构成等腰△。
由于楼主的悬赏为0,所以我的回答是出于对真理的追求,对教育界的公正,对自己事业的执着。
在此还是建议楼主能把科学知识掌握牢固,灵活运用,靠自己的力量去赢得未来的明天!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