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发展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文学艺术(包括诗)的发展,不外是两个必要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客观环境与作家本身。
客观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的经济环境三方面。
政治环境(主要指统治者的态度)之作用于文学的结果是巨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是不争的事实。《诗经》凭什么编定?因为统治者专门派人去各诸侯国采风,并命卿士献诗。汉乐府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以下,政府设立的“乐府”衙门该记第一功。建安风骨源于曹操父子的提倡,格律骈赋之绮盛得力于南朝上层包括风流皇帝们的大力倡导,唐诗的繁荣更得益于统治者的政治扶持。两宋的皇帝大都是才子,所以宋朝文化辉耀古今。蒙古皇帝爱看戏,元曲因此得以辉煌。明朝朱元璋本人就是制联高手,对联之最终贴到家家户户的门上也就不足为奇。清朝大兴文字狱,一个不小心就会掉脑袋,一帮文化人于是视文学为畏途,便掉头做起了学问,结果就是清代文学的鲜有可观。而在我们尾大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那个文革时代,如果能蹦出首好诗,倒要比白天见到鬼更让人吃惊了。政治因素之作用于文学,在于他能够给文学发展提供多大的支持和什么样的空间,给文学家多少自由思想自由写作的权力。正面的政治激助是文学繁盛最直接最强大的动力。
文化环境指作家所身处的时代社会整体文化的丰厚程度,有没有良好的文化氛围。一个优秀的作家(包括诗人),不是象蒸包子,一阵大火就可以成笼成笼地出锅。他需要一个漫长的文化积淀与润培过程。在文化极度落后的非洲土著部落,你根本就别指望会出来个歌德或者莫泊桑。唐朝建立于618年,可是直到701年才生出来个李白,杜甫更晚,生于712年。去建国已经差不多整一个世纪了。而且若没有当朝上下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对前代文化的完好传承,没有唐初四杰与陈子昂,沈宋辈的奠基铺路,他们两位会不会有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样伟大成就,还难说得很。纳兰性德的词都说好,可是满人入关了一二百年,才就培养出这么一位满人自己的才子。反观我们现在,白话文革命成功至今,连一百年都不到,49建政至今也才只有区区五十多年,中间还走了那么远一段弯路,遽然就强求他一定要出个盖世诗豪来,也未免过于苛急。而且现在文学样式繁多,诗只算其中之一,早失去了唐时一体独重的荣宠。那时文人,一提到文学就是诗,一天到晚写的是它,谈的是它,碰头碰脸的总是它,在那样一个得天独厚的文化环境里,它如果再不繁荣昌盛倒是没有天理了。现在则不然,它早没有了独霸文坛的优势,不再千万宠爱于一身,其他的文学体裁对文学爱好者的吸引,对它来说,是个不可忽视的人才分流。在这样的基础上,就更不能强求它一夜之间重振雄风光芒万丈。所以我并不认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所谓“好日子”是诗歌真正的繁荣。八十年代以前,人们不能说话与写作,以后呢,人们又为了挣银子顾不上说话或者瞧不上写作,于是造成了那段时间的相对热闹。然而由于没有深刻文化积蕴,注定它只是一把虚火。一燃便熄,固其宜也。
客观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的经济环境三方面。
政治环境(主要指统治者的态度)之作用于文学的结果是巨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是不争的事实。《诗经》凭什么编定?因为统治者专门派人去各诸侯国采风,并命卿士献诗。汉乐府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以下,政府设立的“乐府”衙门该记第一功。建安风骨源于曹操父子的提倡,格律骈赋之绮盛得力于南朝上层包括风流皇帝们的大力倡导,唐诗的繁荣更得益于统治者的政治扶持。两宋的皇帝大都是才子,所以宋朝文化辉耀古今。蒙古皇帝爱看戏,元曲因此得以辉煌。明朝朱元璋本人就是制联高手,对联之最终贴到家家户户的门上也就不足为奇。清朝大兴文字狱,一个不小心就会掉脑袋,一帮文化人于是视文学为畏途,便掉头做起了学问,结果就是清代文学的鲜有可观。而在我们尾大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那个文革时代,如果能蹦出首好诗,倒要比白天见到鬼更让人吃惊了。政治因素之作用于文学,在于他能够给文学发展提供多大的支持和什么样的空间,给文学家多少自由思想自由写作的权力。正面的政治激助是文学繁盛最直接最强大的动力。
文化环境指作家所身处的时代社会整体文化的丰厚程度,有没有良好的文化氛围。一个优秀的作家(包括诗人),不是象蒸包子,一阵大火就可以成笼成笼地出锅。他需要一个漫长的文化积淀与润培过程。在文化极度落后的非洲土著部落,你根本就别指望会出来个歌德或者莫泊桑。唐朝建立于618年,可是直到701年才生出来个李白,杜甫更晚,生于712年。去建国已经差不多整一个世纪了。而且若没有当朝上下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对前代文化的完好传承,没有唐初四杰与陈子昂,沈宋辈的奠基铺路,他们两位会不会有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样伟大成就,还难说得很。纳兰性德的词都说好,可是满人入关了一二百年,才就培养出这么一位满人自己的才子。反观我们现在,白话文革命成功至今,连一百年都不到,49建政至今也才只有区区五十多年,中间还走了那么远一段弯路,遽然就强求他一定要出个盖世诗豪来,也未免过于苛急。而且现在文学样式繁多,诗只算其中之一,早失去了唐时一体独重的荣宠。那时文人,一提到文学就是诗,一天到晚写的是它,谈的是它,碰头碰脸的总是它,在那样一个得天独厚的文化环境里,它如果再不繁荣昌盛倒是没有天理了。现在则不然,它早没有了独霸文坛的优势,不再千万宠爱于一身,其他的文学体裁对文学爱好者的吸引,对它来说,是个不可忽视的人才分流。在这样的基础上,就更不能强求它一夜之间重振雄风光芒万丈。所以我并不认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所谓“好日子”是诗歌真正的繁荣。八十年代以前,人们不能说话与写作,以后呢,人们又为了挣银子顾不上说话或者瞧不上写作,于是造成了那段时间的相对热闹。然而由于没有深刻文化积蕴,注定它只是一把虚火。一燃便熄,固其宜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