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中的阳文和阴文的使用上有什么讲究?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印章上文字或图像有凹凸两种形体,四下的称阴文(又称雌字),反之称阳文。但古代的称法和现在正相反,因为古人是按照印章印在封泥上的印记来称阴阳文的,在封泥上呈现的阴文,在印章上却是阳文;在封泥上是阳文的,在印章上却是阴文。因此,为了避免误会,就把阴文称为白文,阳文称为朱文。有的印章中杂有白文朱文,就称“朱白间文印”。一般说来,古印中多为白大印,字体幽雅有古意,笔势壮健,转折处宜一气呵成。
【阳文】:表面凸起的文字或者图案。采用模印、刀刻、笔堆等方法,出现凹凸的器物、平面文字和图案等。
【阴文】:器物或印章上所雕铸或所镌刻的凹下的文字或花纹。印章的阴文也叫“白文”。
【出处】:《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一方阴文图书,刻‘牛浦之印’;一方阳文,刻‘布衣’二字。”《人民日报》1983.4.19:“ 郭老 为我书写的字幅右端上例盖有‘乾坤赤’阴文长方印,左端下侧在签名后边盖上白文的姓名章。”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