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听话的学生你如何处理?

教条说很多遍的那种... 教条说很多遍的那种 展开
 我来答
邵坤在路上
2018-07-19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651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8-07-19
展开全部
心理学家科尔伯格通过大量的测试,将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种水平,6个阶段。 (一)前习俗水平;这是低于常态的水平。主要根据行为对自身所产生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 第一阶段:惩罚或服从的倾向。凡不受到惩罚和服从有权力的人行为都是作为好的。 第二阶段:幼稚的事乐主义。凡能满足个人需要的行为即是正确的行为。 (二)习俗水平:这是常态的水平。主要根据行为能否满足社会的期望来判断行为的好坏。 第三阶段:好儿童的倾向。凡能得到别人的赞许或能维持和别人良好关系的行为即是道德的行为。 第四阶段:倾向于权威。凡能尊敬权威、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即是道德的行为。 (三)后习俗水平:这是一种超于常态的水平。主要根据自己选定的道德准则去判断行为的好坏。 第五阶段:倾向共同约定的义务和民主同意的法律。根据共同制订的义务法律来考虑道德行为。为了尊重别人的权利,为了得到别人和社会的尊敬与自尊而遵守道德原则。 第六阶段:倾向普遍的道德原则。道德被看作为一种良心的决断。即根据自己选定的道德准则行动。为了免受自我谴责而遵守道德原则。 随着学生的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深入,思维的发展,其道德判断水平将向着习俗水平以及后习俗水平发展,他们逐渐有自己相对独立的道德判断准则,而这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常常就是“不听话”。是否有相对独立的道德判断准则。将是一个学生知识的多少,认识的深浅。思维发展程度的一面镜子,是一个学生是否走向“性格成熟”的尺度之一。假如一个学生缺乏个性,事事无自己独立的见解,他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创造需要求异),他的一生能有多大的建树。因此看一个学生怎么样,不能看他是否“听话”,而在于他(她)的内在的判断准则是否正确。 学生不听话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代沟”的存在,是新旧文化冲突的反映。不同的两代人,青少年时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接受不同的文化教育,形成不同的沦理道德观念,打上不同时代的烙印,同一件事常不同的看法是常有的,但很难说一定是教师是是学生非,作为教师不应该先把自己放在纠正学生错误的圣人的位置上,否则冲突就会更为频繁。有些事我们感觉不舒服,但这件事未必就不好。因为对于新事件(哪怕是美好的)在没有适应之前,由于暂时的不适应也会带来不舒心的感觉。因而,当师生发生一点不愉快矛盾时,教师应自首,也许是自己的错误,不该武断指责。 不该发生的冲突应尽可能避免,否则会妨碍今后的教育。为此,教师必须继续社会化,更新文化、更新观念、增强民主意识,不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潮流,以至于学生有更“近”的文化背景,这样就更关于理解学生,有效分析学生行为产生的原因,不听话的现象自然将会大为减少。 参考资料:百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