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古代有的皇帝称自己“寡人”,有的称“朕”,有的称“孤”他们的差别是什么呢?
自古代帝王生活中,都习惯称作朕,但有的朝代也不称为朕,而是称作寡人。寡人指的是寡德之人,在道德方面做的不足的人。在中国的古代时期,讲究的都是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君主,皇帝,诸侯的权威都是上天赋予,只会把天下给有德之人,失德之后就会失去尊贵的身份和权利,所以他们都自称为寡人。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考察,发现寡人的时候多是在春秋时期,比较厉害的人物都称为不谷,比较弱的诸侯称为孤,在战国七雄中也称为寡人。
秦末时期的项羽,刘邦都自称是寡人,汉朝的诸侯也会成为寡人,在东汉末年,就改成了孤。
北魏,北周和隋朝时期的诸侯王还称作寡人,但是当时的枭雄称自己为孤。到了唐朝时期就很少有人称作寡人,都称自己为王,只有少数人称自己孤,或者寡人。唐顺宗为太子的时候成为寡人,到了五代郭威没有当上皇帝之前也称自己为寡人。
孤王,是秦始皇最开始提起的,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对待皇帝是没有概念的,那时候最高统治者都是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那时候国王身边人比较少,没有人和国王相比,所以称作孤,孤和寡人同义。
皇帝也是从秦始皇开始的,皇帝自称朕,国王依旧沿用孤和寡人等。朕在先秦时代,解释为第一人称的代词,不分尊卑贵贱都可以称做朕。
但通过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在秦嬴政统治天下之后,就规定了只有天子才能称作朕,一般人是不可以的。从那时候起只有皇帝自称朕,从秦始皇开始用作皇帝的称呼。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