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变形特征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14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南华纪—早古生代的构造变形在阿尔金及昆仑北部地区保留比较完整,变形时代依据较充分。阿尔金地区主要有阿尔金岩群中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的韧性剪切带、茫崖混杂岩带主导构造片理及同期韧性剪切带;昆仑地区主要有东昆中和东昆南构造混杂岩带、西昆仑库地-其曼于特构造混杂岩带、祁漫塔格构造混杂岩带构造混杂变形等。

(一)阿尔金地区变形特征

1.江尕勒萨依-巴什瓦克超高压变质带变形特征

江尕勒萨依-巴什瓦克超高压变质带,呈透镜体发育在新太古-古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或阿尔金岩群中,区内沿江尕勒萨依、西瓦阔西、巴什瓦克、皮亚孜勒克达坂、帕夏拉依挡等地分布,一般呈0.2m×0.4m至2m×4m透镜状、蝌蚪状残存于花岗质片麻岩、蛇纹岩、石榴二辉橄榄岩及变质片麻岩岩片中,岩片内主构造面理与包绕岩片的边界断裂和结晶基底构造围岩构造线不协调;一般高压、超高压透镜体长轴近东西,产状175°∠82°~170°∠54°,走向与围岩主构造线交角约30°,岩片内部可见两期构造面理,即早期透入性面理S1和以S1为变形面的流变褶皱轴面面理S2;S1包络面产状在不同岩片及区段变化较大,东部(巴什瓦克)S1走向290°~310°,向南西(帕夏拉依挡沟脑),S1走向10°~30°;S2为岩片透入性主导面理,走向与边界剪切带及围岩主导面理斜交,反映出岩片的外来性质。

上述高压-超高压矿物的寄主岩片随S1面理一起发生褶皱,在显微镜下,岩片中的硬矿物,如橄榄石、辉石、石榴子石发育平行S2片理的脆性破裂面,说明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是在S1面理发育前就位的,以后才同S1面理一起发生褶皱。

2.阿帕-茫崖构造混杂岩带变形特征

(1)北部边界断裂

为阿南构造混杂带北界断裂带,处于阿中地块与祁漫塔格、柴北缘构造带之间,后期有左行走滑的叠加与改造。从西向东经吐拉、阿尔金山、玉苏普阿勒克塔格、茫崖,呈北东—东西向展布。断裂带物质组成有早期裂解变质岩岩块(片)、同构造复理石碎屑岩、大理岩、岛弧钙碱性玄武岩及基性-超基性杂岩残片。上述变形基质和岩块(片),在岩带内多以断层和透入性构造片理、流劈理相互叠置。片理、流劈理总体近东西向展布,在片理密集区段,发育不同类型糜棱岩及露头尺度同构造分泌脉形成的无根钩状褶皱、书斜构造。长英质千糜岩显微构造早期石英碎斑发育变形条带、不对称压力影以及拔丝构造、花边构造等,基质呈动态重结晶,岩组显示分散极密形,具多期活动,早期产状110°∠70°,晚期产状80°∠70°。长石发育斜列的剪切微破裂,角闪石周边细碎暗色矿物绿泥石化,平行早期面理排列。弱变形岩块,砾石拉长,长轴平行晚期面理。断裂带内岩片间主体以中深层次韧性变形分隔,据剪切褶皱倒向,旋转斑指向等反映北盘向南逆冲兼有左行走滑。分隔不同岩块的剪切带总体以北倾为主,倾角相对较缓,产状350°∠30°~360°∠60°,而包容剪切带的边界断裂一般呈脆韧性,产状以中高角度向北倾斜,产状340°∠65°~360°∠80°,仍反映为向南的逆冲为主。

断裂带北部边界,发育高压变质硬绿泥石片岩,与早期韧性剪切和高压变质相关,而晚期脆韧性边界断裂,明显切割侵入韧性变形岩块的花岗岩,说明早期韧性剪切变形与早奥陶世末阿尔金板块俯冲-碰撞相关。

(2)南部边界断裂

为阿帕-茫崖构造混杂岩南边界断裂,是分割阿尔金造山带与祁漫塔格、柴南缘构造带的边界断裂。早期(主期)发育透入性构造片理及相关剪切带,主要保留在混杂岩带内,是混杂岩的主导变形,为硬绿泥石片岩,可能与高压变质相关联,被早古生代中酸性岩体侵入,结合混杂岩形成时代(茫崖玄武岩年龄为481.3 ± 53 Ma,变质年龄为459 Ma,刘良等,1996)和岩体时代推测,应是早奥陶世末与板块俯冲-碰撞相关的产物。

晚期脆韧性剪切带构成混杂岩岩片的边界断裂。沿断裂带由西部吐拉盆地→古尔嘎→花土沟,展布北东东向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断裂为航磁异常的突变界限;断裂产状向南东陡倾(重力资料;崔军文,1999)。断裂控制盆地北界,在吐拉,断裂带宽达10 km,变形强烈,由诸多次级断面组成断裂束,带内发育角砾岩、碎裂岩、断层泥、糜棱岩,向东沙子泉呈线性沟谷、连续断层崖、断层三角面和季节性的断层泉,在长沙沟一线,断裂北盘为基性-超基性岩岩片,南盘为新近系油砂山组,两者间见宽度约200 m的断层碎裂岩带,长英质糜棱岩被断层碎裂岩围绕,断层追踪早期韧性剪切带发育;向东在红石崖泉之南,断裂北盘为茫崖混杂岩,主构造面向北陡倾;南盘为小庙岩群,地层向南缓倾,产状明显相顶。断裂带宽80~200 m,由糜棱岩带和碎裂岩带组成,产状330°∠69°~345°∠84°,并夹杂大理岩变形岩块,糜棱岩中长石具不对称旋转碎斑、脆性破碎带构造擦痕线理(产状50°∠75°)、旁侧牵引褶皱,具左行走滑性质。

卷入断裂带内的中酸性岩体和侏罗系,在局部地段与混杂岩呈韧性剪切接触(红柳泉北),同时该期脆韧性剪切带又受到阿尔金断裂系晚期脆性断裂的改造,结合大区域构造情况,推断是高原北缘总体向北挤压遇阿中地块阻隔后,局部向南反弹的逆冲表现,是阿尔金断裂系的早期产物。

另外,阿尔金岩群、长城系、青白口系中的北东向韧性剪切带多数也属于该期变形的产物。

(二)昆仑地区变形特征

昆仑地区南华纪-早古生代阶段受变形地质体有万宝沟岩群、早古生代不同变形基质构造,以及昆北、昆中构造混杂岩带等,不同单元变形特征有所差异(图4-16)。

1.中新元古代万宝沟岩群变形特征

万宝沟岩群发育在昆中蛇绿构造混杂带中,由于其活动型沉积组合和特殊的构造位置,经受了多期、不同层次变质变形,据目前资料,可识别出三期,其中第一期属于该阶段变形的产物。

早期主要为挤压流变褶皱和剪切流变褶皱,原始层理受纵向构造置换,多数为片理,成分层为褶皱面理,在两翼大多数S0与S1平行,仅褶皱转折端两者有交角。流变褶皱轴迹走向为北西西-南东东向,褶皱轴面多数南倾,∠40°~60°,且两翼紧闭,翼间角通常小于30°,两翼近于对称。薄层大理岩或结晶灰岩夹绢云绿泥钠长片岩中发育紧闭褶皱,翼部强烈减薄,局部成无根钩状褶皱。剪切流变褶皱一般在强变形带中分布,其两侧均为韧性剪切带限制呈顺层掩卧褶皱,发育褶叠层。且其褶皱位态受旁侧韧性剪切带控制明显,褶轴面走向基本与受控韧性剪切带走向一致。

第二期主要为构造片理形成的轴向近东西的宽缓面褶,在万保沟短沟-拖拉海一带,面褶为连续发育的背、向形,背形北翼34°~10°∠50°,南翼180°∠52°~56°,向形北翼160°∠40°,轴面近直立。与该期褶皱相伴,发育走向北西脆性断裂,为高角度逆冲,断面北东倾,∠50°~75°,使万保沟岩群碳酸盐岩逆冲于奥陶-志留系及印支期岩体之上。时代晚于三叠纪。

第三期变形是浅表层折劈、膝折,不具透入性,呈间隔性,局部发育,是高原隆升阶段的变形构造。

2.早古生代不同变形基质构造变形特征

昆仑早古生代沉积-火山变形基质,与早古生代昆仑洋盆成生演化相关,从西昆北的上其汗岩组,沿库地-其曼于特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分布的奥陶-志留系,到东昆北的滩间山群,东昆中的纳赤台群无一例外,他们多数呈岩块、岩片状混杂于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中。其构造形迹,主要是洋盆中晚期挤压机制下的变形构造,而早期伸展机制下的构造形迹仅呈残块出现,残缺不全,混杂于构造带中。

图4-16 巴控克什米尔边界盖麦墩-棋盘河剖面

图例同图2-7

西昆北上其汗岩组,构造线近东西向,向东被库牙克断裂截切,东部构造线呈北东,构造混杂,褶皱构造不发育。早期主要为韧性剪切构造,将上其汗岩组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岩片,后期构造向北逆冲叠置于泥盆系之上。滩间山群,混杂带内见两类(两期)变形样式:一为大型韧性剪切变形群落,形成北东-南西和北西西-南东东两组,构成强弱变形相间的构造网结,剪切带内不同类型糜棱岩发育,弱变形域内不对称褶皱与碎斑的扁平面平行,反映共轴剪切的不稳定层流的A型褶皱。千糜岩、板岩中的顺层揉褶较发育。板岩与灰岩互层中,灰岩呈石香肠,板岩发育楔入褶皱;二为近东西向褶皱束,卷入褶皱的岩石为碎屑质糜棱岩、千枚岩,褶皱束的单个向斜南陡北缓,紧闭线状,反映持续的南北向挤压。两类变形,前者早于后者,后者使早期糜棱面理发生褶皱。

东昆中纳赤台群,为北北东倾的单斜,被多条韧性剪切带分割的岩片叠置,褶皱构造保留不完整,残留褶皱轴面近直立,中等开阔对称等厚褶皱,用小构造分析,主要是北北东向挤压的纵弯褶皱,并发育与褶皱相关板劈理及区域性千枚理。

3.昆北构造混杂岩带变形特征

昆北构造混杂岩带位于昆中微陆块北部边缘,由弧后盆地镁铁质-超镁铁质岩(部分为蛇绿岩)和碎屑沉积岩以及基底岩块组成,为宽度不一、近东西延伸的强变形带,发育不同层次的断裂构造。

在西昆仑提孜拉甫河上游叶城二牧场被印支期花岗岩吞噬或被康西瓦断裂斜向截切,向东经库地-库尔良-其曼于特,于西昆仑东部上其汗一带被库牙克断裂截切,在祁漫塔格山于阿尔金断裂东南盘上重新出现,向东到野马泉,在小灶火河东-格尔木-都兰-香日德约400 km长的一段,隐伏于柴达木盆地之下,东延被哇洪山-温泉断裂截切,走向近东西,全长约1690 km。

该构造混杂岩带主断面走向舒缓波状,倾向多变,南倾为主,不同区段具一定差异,库地一带为一组网状韧性剪切系,围限不同构造岩块和蛇绿岩组成豆荚状、透镜状构造网结,呈宽10 km、窄50 m不等的强韧性剪切变形带,发育旋转碎斑、S-C组构及细密的构造变质分异条纹条带等。向东库尔良、乌齐鲁斯,断裂带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南西,∠50°~70°,断裂带宽100~1000 m,是多期活动的复合性断裂,早期向北韧性逆冲推覆,晚期脆韧性向北逆冲推覆,韧性糜棱岩已呈岩块、岩片夹持在脆韧性碎裂岩、千糜岩、断层泥和构造片岩中,构造岩片中剪切褶皱、钩状无根褶皱、旋转碎斑呈残块为晚期的断层泥包绕。早期韧性剪切面理主导产状和晚期脆性变形面理基本一致,只是晚期倾角较缓。其曼于特为不同级别组合的网状韧性剪切系统,包绕构造混杂岩、蛇绿岩透镜状岩块和其他基底岩片。在祁漫塔格山,由西向东依次为近东西向的朝阳沟断裂带(脆韧性走滑剪切带)、经白干湖呈北东向左行走滑剪切带转为近东西向(北西西-南东东),接黑山蛇绿岩、鸭子大坂剪切带,沿阿牙克库木湖断陷盆地北缘的土房子-伊仟巴达断裂再接库木俄乌拉孜超镁铁质岩,经左行剪切接野马泉断裂,主断裂带与北侧的北东向嘎勒赛构造带、鸭子泉构造带、十字沟构造带等三条含蛇绿岩块的构造混杂带呈120°~110°交角,平面上呈锯齿状。其中北东向展布的嘎勒赛蛇绿岩块,南北分别被东西向展布的朝阳沟断裂和白干湖断裂所截切。鸭子泉-鸭子大坂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南、北两侧分别被黑山-伊仟巴达那陵格勒河断裂(东昆北断裂)和祁漫塔格北缘断裂(阿达滩断裂)所截,平面呈现为S型。十字沟东滩蛇绿构造混杂岩块南、北两侧分别为阿达滩近东西向多期复合断裂和祁漫塔格主脊断裂(土房子)所截。关于断裂性质,这些北东向展布含蛇绿岩块构造混杂岩带的近东西向断裂,东、中、西部分别为黑山-那陵格勒河断裂、阿达滩断裂、祁漫塔格山主脊(土房子)断裂,全为多期复合型断裂。断裂带内早期韧性剪切面理环绕不同类型糜棱岩,以主期韧性剪切带为中心,形成强弱相间的网络状构造,一些能干性较强的岩块(如蛇绿岩块、大理岩块)被强变形带内的变形基质(绿泥钠长阳起片岩、绢云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绿泥钠长绿帘片岩)所包绕。带内S-C组构、云母“鱼”、拔丝石英等发育。黑山蛇绿岩构造线近东西向,形成时代明显老于北东向蛇绿岩块,反映了祁漫塔格早古生代结合带走向。鸭子泉至阿达滩一带运动学标志和构造极性显示,早期韧性剪切作用为由北向南的逆冲推覆。

东西向韧性断裂第二期变形主要表现为左行走滑,使早期韧性糜棱面理在走滑变形带中形成无根褶皱、大量的倾竖褶皱及密集平直分布的劈理带,劈理面上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发育,纹细褶纹延伸方向与矿物生长线理基本一致,皱纹线理延伸方向与劈理面倾向基本一致,产状53°~55°∠43°~47°。被东西走滑断裂截切的北东向嘎勒赛、鸭子泉十字沟等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宽5~15 km,延伸约40 km,南北两端均为走滑断裂截切;除蛇绿岩组分外,还包括外来岩块(片)和陆源碎屑岩、大理岩块,它们都呈大小不等的构造岩块或构造透镜体产于剪切基质中,边界均为构造界面,内部变形强烈,残留早期伸展机制的固态流变构造。陆间裂谷性质的双端元火山岩、小洋盆性质的蛇纹岩、二辉橄榄岩、橄榄辉石岩、变玄武岩岩块,被绿片岩基质包绕。岩块间相互构造叠置,辉橄岩普遍糜棱岩化,其残斑为透镜状、眼球状橄榄石,环绕残斑平行定向分布的变形基质为条纹状蛇纹石、滑石。夹持于白干湖断裂带和鸭子泉-鸭子大坂构造混杂岩带间的白干湖组,在靠近白干湖断裂和鸭子泉构造带附近呈北东走向,中部则近东西走向,祁漫塔格山这种平面上的S型构造形态,反映东西向剪切走滑是由南北向挤压所派生的,是加里东晚期(鸭子泉火山岩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418.2 ± 0.6 Ma,405.3 ± 1.0 Ma)祁漫塔格所处的特殊构造位置决定的。

4.昆中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变形特征

昆中构造混杂岩带是昆中微陆块南侧洋盆俯冲消减的遗迹,其变形以不同层次的断裂带为特征。昆仑东西千余千米范围内,其平面上或为宽数十米韧-脆性断裂束,或为宽数十千米的新元古-早古生代蛇绿构造混杂带,沿昆仑山呈近东西向延伸,构成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的南部边缘。

断裂带在麻扎西黑卡孜达坂被康西瓦断裂截切,向东为普守断裂,延伸于柳什塔格向东,在西昆仑昂格提勒克库勒被库牙克断裂左行剪切作用错开。断裂在不同区段,组成特征及产状有变化,在西昆仑西段的普守断裂,近东西向,产状5°~15°∠60°~70°,断带宽100~500 m,发育长英质糜棱岩、花岗质糜棱岩、千糜岩及强片理化岩石,断带内包容超基性、基性岩岩块及玄武岩岩块。在柳什塔格为韧性断裂,沿枕状玄武岩南侧通过,将玄武岩分隔成透镜状岩块,岩块内有明显的退变质、细粒化、强直面理及S-C组构,早期分泌脉体破碎产生碎斑系等,显示为向北逆冲。在阿尔金断裂东南盘与昆北构造混杂岩带的朝阳沟构造混杂岩带重合。吐木勒克蛇绿构造混杂岩带,蛇绿质岩石呈构造透镜体,横向呈串珠状被强变形基质环绕,混杂带韧性剪切面理走向北西,倾向北东,∠50°~85°。带内发育蓝闪钠长方解片岩等高压低温蓝闪绿片岩相变质岩,反映了俯冲带变质变形的高压低温特点。

断裂带在东昆仑哈拉郭勒北阿得可肯德夹透镜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1004.7 Ma,Sm-Nd等时线,1996),称海德郭勒-布鲁无斯特断裂,向西经石灰厂与吐木勒克断裂相连,向东经乌妥、前各纳各热尔至温泉被哇洪山断裂截切,断裂带近东西走向,向南倾斜,倾角60°~70°,断裂带内由十数个大的岩片组成多级网络状构造,构成南北宽近20 km的断裂岩片叠置带。乌妥一带断裂具宽20~100 m的断裂破碎带、强片理化带,构造透镜体显示断裂为南盘向北逆冲;并混杂有早古生代十多个蛇绿岩块,岩石组合主要为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玄武岩等,呈透镜状产于断裂带中,透镜体的长轴与断裂走向平行。在前各纳各热尔该断裂带可分为4种组合:①东西向逆冲型韧性剪切变形组合,东西向面理,向南陡倾,倾角70°以上,其σ型旋转碎斑系、S-C 组构、多米诺骨牌构造发育,指示断裂为由南向北高角度韧性逆冲;②东西向右旋韧性走滑变形,规模较小,延续性差,叠加在东西向逆冲型韧性剪切变形之上,其面理仍以高角度近东西向展布,变形层次浅,以构造片岩或片理化带为主,片理面上发育近水平拉伸线理,不对称的B型倾竖褶皱、S-C组构指示为右旋走滑;③东西向脆性逆冲变形,破碎带宽1~60 m,断面北倾,倾角60°~70°,以碎裂岩、构造透镜体及片理化等浅表层次脆性变形为主,断层叠加在东西向韧性逆冲剪切变形之上,造成早期糜棱岩、构造片岩脆性破裂,形成断裂面北倾的叠瓦状逆冲扇,断面产状355°~20°∠60°~75°,断层沿不同岩性单元边界发育,破碎带宽10~20 m,由碎裂岩、硅化带组成,不对称透镜体显示由北向南的冲断,使三叠纪地层呈冲断-褶皱构造岩片叠置;④滑脱型脆性破裂变形,规模较小,分布广,破裂面低角度向北缓倾,沿破裂面发育羽裂及北倾擦痕,指示向北的滑脱,反映了造山后的伸展滑脱变形。

构造混杂带南部边缘清水泉断裂,仍可分为:东西向左旋斜冲韧性剪切系统,北东南西向弧形左旋走滑变形组合,近东西向右旋走滑韧性剪切组合,北东东-南西西脆性逆冲变形组合,近东西向脆性左旋走滑断裂组合。

1)东西向左旋斜冲韧性剪切组合:构造面理近东西向展布,向南陡倾,∠60°~80°,拉伸线理南西倾伏,倾伏角30°~50°,卷入中元古代超镁铁质岩石组合,被认为是蛇绿岩,其Sm- Nd 等时年龄有1279 Ma(郑健康,1992)、1331.58 ± 78.63 Ma(解玉月,1998)和1372 ± 85 Ma(张克信,1997)。构造带中超镁铁质岩相对刚性,形成透镜体,变形弱,仍保存良好的堆晶层理,但受韧性剪切影响,堆晶层理也发生紧闭褶皱,与超镁铁质岩接触带附近,有大理岩重结晶焊接的超镁铁岩碎块,带内A型褶皱枢纽平行矿物拉伸线理,不对称构造透镜体、“σ”型长石旋转碎斑系、S-C组构显示断裂具左旋斜冲型韧性剪切。

2)北东-南西向弧型左旋走滑变形组合:剪切带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在布尔汉布达山,面理呈近南北向陡倾,向北东方向发生弧形弯曲而转为北东-南西方向,剪切带宽约4 km,糜棱岩以长英质糜棱岩、角闪片岩及二云构造片岩为主,陡倾的近南北向糜棱面理上的矿物拉伸线理多向南或南南西方向缓倾,倾角15°~30°,向北东糜棱面理或构造片理倾向北西,倾角30°~80°,糜棱面理或构造片理上透入性矿物拉伸线理稳定,线理倾向20°~240°,倾角8°~30°。S-C组构、σ型长石旋转碎斑系等均显示左旋走滑。

3)近东西向右旋走滑韧性剪切组合:近东西向或承袭早期北东-南西向弧型左旋韧性剪切系统发育。主体发育在塔妥-拉玛托洛湖,东西向主期右旋走滑韧性剪切带宽数米,并切过早期的糜棱面理,带内发育长英质糜棱岩和超糜棱岩,斜长角闪岩中S-C组构、不对称揉皱及不对称构造透镜体等运动学标志十分清楚。

4)北东东-南西西向脆性逆冲断层组合:分布较广,切过早期面理,断面倾向北西或南东,倾角40°~75°不等,根据构造线展布方向,该期逆冲断层组合实际上是承袭早期北东-南西向的主体构造,据断层面发育擦痕及滑膜线理,显示逆冲性质。

5)近东西向脆性左旋走滑断裂组合:一般追踪早期断裂活动,断面近东西向展布,断面陡倾,破碎带宽一般几米,以碎裂岩为主,见断层角砾岩,断面发育近水平擦痕及滑膜晶体。不对称构造透镜体及擦痕示左旋走滑运动。

昆中断裂带是一条长期活动的复合断裂,在东部前各纳各热尔、清水泉一带具多期韧性剪切变形,其中早期东西向左旋斜冲韧性剪切与高角度角闪岩相透入性塑性流动构造变形为晋宁期,东西向逆冲型韧性剪切变形与绿帘角闪岩相-绿片岩相透入性剪切面理为加里东期。吐木勒克昆中构造混杂岩带的高绿片岩相逆冲型韧性剪切变形,剪切面理北倾,变形带中绿片岩全岩Ar-Ar坪年龄为444.5 ± 1.5 Ma(1∶25万库朗米其提幅)指示其形成于晚奥陶世。昆中构造混杂岩带显然叠加有后期的变形,主要表现为低绿片岩相右行走滑韧性剪切变形,变形带中岩石Ar-Ar坪年龄为232.12 ± 10.81 Ma(1∶25万库朗米其提幅),表明其形成于中三叠世。

FS精恒弹簧
2024-05-09 广告
异形弹簧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根据设计进行定制,用于许多不同的应用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异形弹簧用途:1. 汽车工业:异形弹簧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中,如汽车座椅、悬挂系统、引擎盖和车门等部位。它们提供缓冲、减震和支撑等功能,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和...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FS精恒弹簧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