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 皆无识者也;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
展开
398个回答
展开全部
127田子方教育子击译文翻译原文魏文侯的公子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田子方却不作回礼。魏击怒气冲冲地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采地。失去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以国主对待他的;失去采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以家主对待他的。贫贱的游士呢,话不听,行为不合意,就穿上鞋子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魏击于是谢罪。魏文侯的公子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田子方却不作回礼。魏击怒气冲冲地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采地。失去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以国主对待他的;失去采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以家主对待他的。贫贱的游士呢,话不听,行为不合意,就穿上鞋子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魏击于是谢罪。
128河东人薛存义将要离开这里了,我准备好了酒肉,赶到江边为他饯行。
并且告诉薛存义说:“你知道地方官的职责吗?他们是百姓的仆役,而不是奴役百姓的。凡是靠种地生活的人,拿出他们收入的十分一来雇佣官吏,目的是要官吏公平地为自己办事。现在的官吏拿了百姓的钱,而不好好给百姓办事的,普天之下到处那是。他们哪里只是不好好办事,而且还要贪污、敲诈百姓的财物。假若家里雇一个仆人,他接受了你的报酬,却不好好干活,而且还盗窃你的财物,那么你必然很恼怒而要赶走他,处罚他。现在的官吏大多是像这样的,而百姓却不敢像对待怠工又偷东西的仆人那样,尽情发泄自己的愤怒和驱逐责罚他们,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民与官同主与仆的情况和地位不同啊。虽然情况和地位不同,道理都一样,究竞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百姓?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能不感到害怕而有所警惕吗!
薛存义代理零陵县令两年了。在这期间,他清早就起来办事,夜里还在考虑问题,勤勤恳是,尽心竭力。使打官司的得到公平处理;使纳税的人得到公允的负担。无论老少都对他心不怀欺诈,面不露憎恨,这证明他确实没有白拿百姓的钱,他是懂得不好好给百姓办事还要敲榨百姓财物的可怕而有所警惕的。
我现在是受贬谪、地位低下的人,不能参与考核官吏政绩的优劣而提出应该升降的意见;因此,当薛存义将要离开的时候,我为他饯行,并写了这篇赠序。
129明朝洪武年间,郭德成是当时的骁骑指挥,有一次到紫禁城内,皇帝把二锭黄金放到他的袖子里说:“弟(你的亲密称呼)回去的时候,不要让人看到。”郭德成很恭敬地答应了。等到他走出宫门,就把金子放到靴子里面,假装喝醉,把靴脱掉时露出了藏在里面的金子,看门的守卫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皇帝说:“那是我送给他的。”有人对郭德成的做法表示疑惑,郭德成说:“像宫中九关如此守卫严密的地方,藏着金子出去,难道不算是偷盗吗?况且我妹妹作为皇妃住在宫里,我不时要进进出出,谁知道皇上是不是在试探我呢?”大家听了,都佩服他的见识。
130方孝孺,宇希直,又字希古,宁海人。方孝孺年幼时很机警敏捷,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 寸厚。他成年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的学生中的著名人士都不如他。方孝孺常常把阐明王遭、获得天下大于作为自己的使命。洪武十五年,因吴沉、揭框的推荐.被大祖召见。大祖欣赏他举止就庄严肃,对主大子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随后按照礼节送他回家。二十五年,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大祖说:“现在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
到惠帝即皇帝位,征召他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升调他做诗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向他询问。惠帝喜欢读书,每当碰上疑难,就召见他让他讲解。官员们上朝讨论事情难以作出决定时,有时皇帝就让方孝孺在自己的挫位前拟写批复。燕兵作乱,朝廷商量讨伐他们,诏书和檄文都出自他的手。
建文帝三年,燕兵侵占大名府。第二年五月,燕兵到了江北,皇帝下诏征集四方军队。方孝孺说:“事情紧急了。马上派人答应他们割让土地,拖延几天.等待东南方向征募的军队迅渐集结。北方的军队不擅长使用船只打仗,在长江上次战,胜败也许还不知道呢。”主帝命令各将领把战船集中到长江上,但陈碹钾率领战舰投降了燕兵,燕兵就渡过了长江。那时是六月小P这一天。皇帝对此非常忧惧,有人劝主帝到其它地方去避难,再去图谋复兴。方孝靖竭力请求守住京城来等待救兵,假如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覆而死。乙丑这天,燕兵入城,建文帝自焚?这一天,方孝孺被捉拿关进监狱。
在此之前,成祖在北平发兵,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咸祖,对他说:“城池攻克这一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希望你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绝。”成祖点头答应了他。到这时,成祖想让他起草诏书。被召到宫中后,他悲痛的哭喊声响彻宫殿内外,成祖走下坐塌,劝导他说:“您不要折磨自己了,我只是想效法用公辅佐成王罢了。”方孝孺说:“成王在哪里?”成祖说:“他已经自焚死了。”方孝孺说:“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儿子”成祖说:“治理国家要依赖年长一点的国君。”方孝孺说:“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弟弟?”成祖说:“这是我们的家事。”回头让手下的人递给他笔和纸,说:“向天下发诏书,非你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笔投到地下,又哭又骂说:“死就死吧,诏书(我)是不可以(帮你)起草的。”成祖大怒,命令在闹市砍下他的头。方孝孺慷慨赴死,时年四十六岁。
131公元前205年春,因司马卯背楚降汉,项羽迁怒于陈平。陈平不仅遭到了项羽的责备,而且他出的计谋项羽也不再采纳。陈平觉得自己成了受气包,说不定哪一天项羽还会杀他,尤其是他已看清了项羽是个鲁莽武夫,最终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于是他挂印封金、偷偷地走了。他想起在汉王手下的魏无知是自己的老朋友,不如也去投奔刘邦。
天快黑时,他逃到了黄河边,他请船夫送他过河。陈平上了船,从船舱里又出来了一个船夫。他想这两个人可能是水盗,以为他身上带着珠宝,想图财害命。陈平为人机灵,浑身是计。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马上脱了衣服,扔在船上,光着上身来帮船夫划船。船夫看他腰间什么也没有,衣服掉在船上也没有什么声音,知道他身上什么贵重东西都没有,也就打消了加害他的念头。一场凶险,竟被他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陈平经汉将魏无知推荐,面见刘邦。两人纵论天下大事,十分投机。刘邦破例任陈平为都尉,留在身边做参乘(陪他出行,为他驾驭马车的官员),并命他监护三军将校。这一下引起了将领的不满,纷纷说他品行不端,贪图贿赂(也就是后人有时提起的“昧金”“盗嫂”),认为这种人不能信任重用。
刘邦经不住众人再三诋毁陈平,便也心生疑团,召陈平来质问道:“听说你原来是帮助魏王的,后来离开魏王去帮助楚霸王,现在又来帮助我,这怎么不让别人怀疑你的信义呢?”陈平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同样一件有用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作用就不同了。我侍奉魏王,魏王不能用我,我离开他去帮助楚霸王,霸王也不信任我,所以我才来归附大王。我虽然还是我,但用我的人可不一样了。我久慕大王善于用人,所以才不远千里来投奔大王。我什么也没带,来到这儿,所以什么都没有,才接受了人家的礼物。没有钱,我就生活不了,也就办不了事。如果大王听信谗言,不起用我,那么,我收下的那些礼物还没有动用,我可以全部交出来,请大王给我一条生路,让我辞职回家,老死故乡。”寥寥数语,道明了各方的政治优劣,话中有话。
刘邦的疑虑顿消,对陈平倍增好感,并重重地赏赐一番,提升他为护军中尉,专门监督诸将。从此,陈平一心一意为刘邦“六出奇计”夺取天下,成为西汉安邦定国的著名谋臣。
132有人说:汉武帝不能明察(实情),苟听流言,给李陵加以重的处罚,难道不是辜负了李陵对朝廷的恩德吗?回答是:假如李陵不苟且偷生,能够以死报国,那么褒赏一定能延续到后代,父母双亲不会遭受刑罚;战功足够在当时称第一,气节足够垂范后代。忠、孝、智、勇四方面的品德都具备,况且死了也不会磨灭,流言怎么能中伤他呢?唉!我听古人说:“人都有一死,有的人死重于泰山,有的活着轻于鸿毛。”如果死得比义还重,那么可以看成和泰山一样重,如果义比死重,那么就可以(把生)看作和鸿毛一样(轻)。所以,如果不符合那道义,君子就不放弃自己的生命;如果死得其所,君子不吝惜自己的死。可惜啊,李陵不能(为义而)死,有失君子的为人之道啊!
133当子厚被召回京城而又复出为刺史的时候,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遣放之列,应当前往播州。子厚流着眼泪说道:“播州不适宜人居住,而梦得有母亲健在,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以致于无法向母亲说明一切,况且也决没有让母子同赴贬所的道理。”准备向朝廷上疏请求,愿以柳州更换播州,即使因此再次获罪,虽死无遗憾。此时正好又有人将梦得的事报告了朝廷,梦得于是改为连州刺史。呜呼!人在困窘时才最能表现出他的气节和道义。当今的人们平日里互相敬慕爱悦,相邀饮宴,追逐游戏,强颜欢笑以示谦卑友好,握手发誓以见肝胆相照,指天画日,痛哭流涕,表示死也不会背弃朋友,似乎像真的一样可信。然而一旦碰上小的利害冲突,哪怕只有毛发一般细微,也会反目相向,装出从来不认识的样子。你已落入陷阱,他不但不伸手援救,反而乘机排挤,往下扔石头,前面说到的那种人都是这副嘴脸。这种事情恐怕连禽兽和异族都不忍心去做,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当他们听到子厚的为人风度,也应该感到稍许有些惭愧吧。
134到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凭借皇帝老师的身份位至特进,(皇上)极为尊敬推崇他。朱云上书求见成帝,当时公卿大臣都在皇帝面前。朱云说:“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臣请求陛下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以此来劝勉其他人。”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道:“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不赦!”御史拉朱云下朝堂,朱云攀住殿上的栏杆,栏杆被他拉断。朱云大呼道:“微臣我得以和龙逢(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足了,只是不知圣朝将要怎样?”御史便把朱云拉了下去。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在大殿之上叩头,说:“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假如他说的有理,就不可诛杀;他说的不对,也应该宽容。臣斗胆以死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这样)成帝的怒气才消解,然后才饶了朱云。后来要修治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直臣。”
135杜环,字叔循,祖先是庐陵人,他随侍父亲杜一元远游到江东作官,于是就在金陵定居。杜一元本来就是位好人,他所交往的人都是各地方的知名人士。杜环特别好学,专精书法;个性谨慎而又有节制,很守信用,喜欢去救助别人的急难。
杜环父亲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在九江死掉,家庭破碎。常母张氏,年纪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痛哭,无家可归。有认识常允恭的人,可怜常母年纪老迈,就告诉她说:“现在的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正是常允恭的朋友吗?何不前去投靠,他看到了您,顾念和常允恭的旧交情,必定不会抛弃您。”常母照那人的话去做,搭船去见谭敬先,谭却谢绝而不肯接纳。常母处境大为困窘。常母想到允恭曾经在金陵作过官,那儿也许还有亲戚、朋友活在世上,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就再度哭哭啼啼随人到金陵。打听过一二人都已经不在了,于是就向人打听杜一元家在那里,问:“杜一元现在可安好吗?”路上的人回答她说:“杜一元己经死很久了,只有他儿子杜环还活着;他家就在鹭洲坊里头,门内有两株橘子树可以辨认。”
常母穿着破烂的衣服,淋着雨走到杜环家里。杜环正与宾客对坐,当她看到常母,大为吃惊,似乎在那里曾经见过面。于是就问她说:“您不是常夫人吗?您为什么会到这里呢?”常母哭着告诉杜环原因,杜环听了也哭了出来。杜环扶着常母坐下,向她礼拜行礼。再把妻子叫出来拜见她。环妻马氏脱下衣服让常母更换淋湿的衣服,捧粥给常母吃,又抱出棉被让常母睡觉。常母问起允恭这生所亲近、交情深厚的老朋友近况,也问起她的小儿子常伯章在那里。杜环知道常允恭的老朋友没有一个在这儿,(常母)不能够托付给他们,又不知道常伯章是死、是活,就姑且安慰她说:“现在正在下雨,等雨停了后,我再替您老人家去找找他吧!如果真没有人事奉您老人家的话,我杜环虽然贫穷,难道就不能事奉您老人家吗?况且先父和允恭交情好得像亲兄弟一样,现在您老人家贫穷困顿,您不到别人家里去,而来了我杜环家里,这真是他们两位老人家在冥冥中引导的啊!希望您老人家不要再多想了。”当时正是战争过后、饥荒的岁月,百姓连亲身骨肉都以保全了。常母看杜环家境贫穷,雨停后,就坚决地要出去找找常允恭其它的老朋友。杜环就叫丫环跟在她后面。到了傍晚,常母果然没找到任何朋友而回来了。这时常母才定居下来。杜环买了些布帛,叫太太替常母缝制衣裳。从杜环以下,杜环全家人都把常母当母亲侍奉。
常母的个性急躁而又狭隘,只要稍稍不顺地她的心意,往往就发怒骂人。杜环私底下告戒家里人,尽量顺从常母,不可以因为她贫穷困顿,就对她轻视、傲慢,和她计较。(常母)患有痰疾,杜环亲自替她煎烹药材,还一匙一匙地喂她喝;因为常母的缘故,杜环家人都不敢大声说话。
经过了十年,杜环担任太常赞礼郎的官职,奉诏令去祭祀会稽山。杜环回来路过嘉兴,正好遇到了常母小儿子常伯章。哭着对他说:“太夫人在我家里头,因为日夜思念着你而生病了,你真应该早点儿去看看她老人家啊!”常伯章好像充耳不闻,只说:“我也知道这件事情,只是路途遥远不能去哪。”就在杜环回家半年后,常伯章才来。这天正好是杜环的生日,常母看到了小儿子,两人抱在一起痛哭了起来。杜环家人认为这样不吉祥,就去劝阻他们。杜环说:“这是人之常情哪,有什么不吉祥呢?”后来,常伯章看母亲年纪老迈,怕她无法远行,竟然拿其它事情欺骗常母就走掉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看她了。杜环更加谨慎地事奉常母,然而常母更加想念小儿子伯章,病情突然加重了,三年之后就过世了。
常母快死的时候,举起手对杜环说:“是我拖累了你哪!是我拖累了你哪!盼望以后杜君您的子子孙孙,都能够像您一样的好。”话说完就断了气。杜环替她准备了棺木,举行入敛安葬的礼仪,在城南锺家山买块地给她安葬,逢年过节去那儿扫墓、祭拜。
杜环后来担任晋王府的录事,很有名,和我有交情。
史官说:“和朋友交往的道理真是难啊!从前汉朝的翟公说过:‘人到了一死,一生的时候,才能够看出朋友真正的交情啊!’他说的并不是过分的言论,实在是有感于现实的人情世态才说的啊!人们在意气相投的时候,常常拿自己的生命来作保证,好像世界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到了事态变化、形势窘迫的时候,根本无法实践他们的诺言、背弃离开对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哪!更何况是在朋友已经死亡了之后,而能够奉养他的亲人呢?我观察杜环的事迹,即便是古代所称赞的忠义烈士也比不上他啊,世俗常常说今人不如古人,这不也是冤屈了全天下了吧!”
136燕国太子姬丹怨恨秦王嬴政,想要实施报复,为此征求太傅鞠武的意见。鞠武建议太子丹西与韩、赵、魏三晋订约,南与齐、楚联合,北与匈奴媾和,赖此共同图谋秦国。太子丹说:“太傅的计略虽好,但要实现它却是旷日持久的事情,令人内心烦闷、焦躁,恐怕不能再等待了。”不久,秦国将领樊於期在本国获罪,逃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并让他住下。鞠武规劝太子丹说:“仅凭秦王的暴虐以及对燕国积存的愤怒、怨恨,就足以令人寒心的了,更何况他还将获悉樊将军被收留在燕国了呢!这就等于把肉弃置在饿虎往来的小道上。希望您尽快将樊将军送到匈奴去!”太子丹说:“樊将军走投无路,归附于我,这本来就是我应当舍命保护他的时候了,请您还是考虑一下其他的办法吧!”
138当初,王述家里很穷。请求朝廷试用他担任宛陵县令。收受了不少馈赠。于是修补房屋增加用具,被上级检举弹劾,收受的赠品有一千三百多项。王导派人对他说:“你父亲是个名士,你就不用担心没有富贵,你在一个小县里面屈尊做官,很不合适。”王述回答说:“我应当停止了。当时我还没有发达。(接受馈赠的借口)。”后来多次在州郡做官,清廉无比,俸禄赏赐都分散给亲戚朋友,住宅用具很破了都不改换,才开始被当时的人们所称赞。但是性子急躁误事。有一次吃鸡蛋,用筷子插它,没有插上,就勃然大怒把鸡蛋扔在地上。鸡蛋在地上转个不停,王述就下床来用木头鞋底踩它,又没踩到。更加恼怒,拾起来放进嘴里,咬烂它然后吐掉。担任高职以后,总是柔和的处理事情。谢奕(人名)性格粗鲁,又一次被王述惹恼,大声咒骂王述。王述一句都不回应,只是面对着墙壁(不离他),过了半天,谢奕离去,王述才重新入座。当时的人因为这个称赞他。
140楚地有以养猴为生的人,楚人称他们为狙公。白天必定在庭院将猴子分成组,让老猴子率领(它们)到山里去,
采摘草木的果实,缴纳十(而只能)取其一自己享用。有的交不足,就施以鞭杖。群猴都惧怕并因此而痛苦,不敢违抗。
一天,有一只小猴子对众猴子说:“山上的果实是狙公栽种的吗?”(回答)说:“不是,天生的。”(小猴子)说:
“然而我等(就要)被他利用而被他役使吗?”(小猴子的)话还没说完,众猴子都醒悟过来。那天晚上,它们一起等狙
公就寝后,打破栅栏和木笼,拿取它们积蓄(的果实),互相帮扶着进入树林之中,不再回去了。狙公最终饥饿而死。
141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县其子示乐羊,乐羊不为衰志,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食之尽一杯。中山见其诚也,不忍与其战,果下之。遂为文侯开地。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孟孙猎得谟。使秦西巴持归,其母随而鸣,秦西巴不忍,纵而与之。孟孙怒而逐秦西巴。居一年,召以为太子傅。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以一而不忍,又将能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而见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译文:乐羊是魏国大将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悬挂乐羊儿子给乐羊看,乐羊并没有因此而减弱进攻的意志,攻打更为猛烈。中山国于是将乐羊儿子烹了之后送羹给乐羊,乐羊喝干了一杯。中山国看到了乐羊的决心,不忍心和他对战,终于拿下了中山国。于是成为文侯发迹的地方。文侯欣赏他的战功,但怀疑他的内心。 孟孙打猎捕获一只貘。让秦西巴拿着回家,貘的母亲一边跟一边鸣叫,秦西巴不忍心,放了貘给母貘。孟孙(因此)发怒放逐了秦西巴。一年过后,召回秦西巴做太子的老师。旁边的人说:“秦西巴对君王是有罪的,现在又任命他为太子傅,为什么?”孟孙回答:“他能因为一只貘而不忍心,又怎么能忍心我的儿子啊?”所以说:巧妙的奸诈不如拙朴的诚实。乐羊因为有功而被疑心,秦西巴以有罪而更加得到信任.
142万章问道:“有人说,‘百里奚把自己卖给秦国养牲畜的人,得价五张羊皮,替人家饲养牛,以此来要求秦穆公任用。’这话可以相信吗?”
孟子答道:“不是这样的。这是好事之徒捏造的。百里奚是虞国人,晋人用垂棘的美玉和屈地所产的良马向虞国借路,来攻打虢(guó)国。当时虞国的大臣宫之奇谏阻虞公,劝他不要允许;百里奚却不去劝阻。他知道虞公是不可以劝阻的,因而离开虞国,搬到秦国,这时他已经七十岁了。他竟不知道用饲养牛的方法来要求秦穆公任用,是一种恶浊行为,能说是聪明吗?但是,他预见到虞公不可以劝阻,便不去劝他,又能说是不聪明吗?他预见到虞公将要被灭亡,因而早早离开,不能说是不聪明。当他在秦国被推举出来的时候,便知道秦穆公是位可以襄助而有作为的君主,因而辅助他,又能说是不聪明吗?为秦国的卿相,使穆公在天下名望显赫,而且可以流传于后代,不是贤德的人能够如此吗?出卖自己来成全君主,连乡里中一个洁身自爱的人都不肯干,能说贤德的人肯干吗?”
143.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萧何自追之。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亡双,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乔曰:“去者虽多不足吝,杜如晦王佐才也,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萧、房之知人,所以为莫及也。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必待将如韩信,相如杜公,而后用之,不亦难乎!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
译文:汉高祖到了南郑,韩信逃跑离去,萧何亲自去追赶他。汉高祖责备他道:“各位将士逃跑的有十多个,你不去追;你去追韩信,骗人的吧。” 萧何说:“一般的将士易得,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他要是跑了),(就等于)国家和将士全跑了。您一定要争夺天下,非韩信这样的人不能与他谋划大事。”于是拜韩信为大将,汉高祖因而成就汉朝的基业。唐太宗还是秦王的时候,府里的随从人员多有离开的,秦王非常担心。房乔说:“离开的人多不值得可惜,但杜如晦是辅佐帝王的人才,您一定要想治理好天下,除了杜如晦,没有和您一起成此大功的人。”于是秦王上表把杜如晦留在幕府,后来杜如晦成为名相。这两个人的去留,是国家更替,整顿乱局所必需的人才。萧何、房乔深识人才,所以说是没人能比的。帝王能成就功业,不是某一个人的策略,一定要等到有大将像韩信,宰相像杜如晦这样的人才出现,然后再去用他们,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吗。只有能够拥有萧何、房乔这样的人,不断推荐能人,那么,像珠玉一样有才能的人即使不长腿也能跑来了。
144.
梁国的大夫宋就,曾做过边县县令,边县与楚国相邻。梁国的边亭,与楚国的边亭,都种瓜,各自对地里的瓜的多少都有数。住在梁国边亭的百姓,勤劳,常常给瓜灌水,瓜因此长得好。楚国边亭的百姓偷懒,很少为瓜浇灌,瓜长得甚差。
负责管理楚国边亭的县令看见梁国边亭的瓜长得那 好,非常恼怒自己边亭的瓜如此之差。楚亭人由此妒恨梁亭人,就在夜里去把梁亭的瓜捣毁了一些。梁亭人发现后就请来兵尉,也想去毁掉楚亭之瓜,兵尉就去请示宋就。宋就说:“恶是造成怨祸的根源。别人恶你也恶,就更坏了。若我教子,必定每天晚上让人偷偷地为楚亭浇瓜,而不让他们知道。”
於是梁亭人就每天晚上偷偷地去给楚亭瓜浇水。白天时,楚亭人也去为瓜灌溉,瓜的长势一天天的好起来。楚亭人很奇怪,就暗中观察,发现是梁亭人所为。楚县令听说后非常高兴,就将此事报告给楚王了。楚王知道后,感到非常惭愧,告诉官吏说:“毁瓜者,难道没罪吗?这是梁人在退让。”於是楚王以重金相谢,向梁王示好。由宋就开始,梁楚交好。
“楚瓜梁灌”比喻以德报怨,不因小事而引起纷争。
145.原文:
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作假山,召僚属置酒,众皆褒美,坦独俯首。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译文: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儿子,叫赵元杰。曾经修建了一座假山,召集僚属饮酒,众人都夸赞假山,而王坦却独自低着头。益王强迫他看(假山),他说:“我(在这里)只看到血山,根本没看到什么假山。”益王很惊讶,问他(只看到血山的)原因,姚坦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血流满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还没完成,听到王坦的话之后马上命人砸毁(假山)。
146.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128河东人薛存义将要离开这里了,我准备好了酒肉,赶到江边为他饯行。
并且告诉薛存义说:“你知道地方官的职责吗?他们是百姓的仆役,而不是奴役百姓的。凡是靠种地生活的人,拿出他们收入的十分一来雇佣官吏,目的是要官吏公平地为自己办事。现在的官吏拿了百姓的钱,而不好好给百姓办事的,普天之下到处那是。他们哪里只是不好好办事,而且还要贪污、敲诈百姓的财物。假若家里雇一个仆人,他接受了你的报酬,却不好好干活,而且还盗窃你的财物,那么你必然很恼怒而要赶走他,处罚他。现在的官吏大多是像这样的,而百姓却不敢像对待怠工又偷东西的仆人那样,尽情发泄自己的愤怒和驱逐责罚他们,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民与官同主与仆的情况和地位不同啊。虽然情况和地位不同,道理都一样,究竞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百姓?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能不感到害怕而有所警惕吗!
薛存义代理零陵县令两年了。在这期间,他清早就起来办事,夜里还在考虑问题,勤勤恳是,尽心竭力。使打官司的得到公平处理;使纳税的人得到公允的负担。无论老少都对他心不怀欺诈,面不露憎恨,这证明他确实没有白拿百姓的钱,他是懂得不好好给百姓办事还要敲榨百姓财物的可怕而有所警惕的。
我现在是受贬谪、地位低下的人,不能参与考核官吏政绩的优劣而提出应该升降的意见;因此,当薛存义将要离开的时候,我为他饯行,并写了这篇赠序。
129明朝洪武年间,郭德成是当时的骁骑指挥,有一次到紫禁城内,皇帝把二锭黄金放到他的袖子里说:“弟(你的亲密称呼)回去的时候,不要让人看到。”郭德成很恭敬地答应了。等到他走出宫门,就把金子放到靴子里面,假装喝醉,把靴脱掉时露出了藏在里面的金子,看门的守卫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皇帝说:“那是我送给他的。”有人对郭德成的做法表示疑惑,郭德成说:“像宫中九关如此守卫严密的地方,藏着金子出去,难道不算是偷盗吗?况且我妹妹作为皇妃住在宫里,我不时要进进出出,谁知道皇上是不是在试探我呢?”大家听了,都佩服他的见识。
130方孝孺,宇希直,又字希古,宁海人。方孝孺年幼时很机警敏捷,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 寸厚。他成年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的学生中的著名人士都不如他。方孝孺常常把阐明王遭、获得天下大于作为自己的使命。洪武十五年,因吴沉、揭框的推荐.被大祖召见。大祖欣赏他举止就庄严肃,对主大子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随后按照礼节送他回家。二十五年,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大祖说:“现在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
到惠帝即皇帝位,征召他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升调他做诗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向他询问。惠帝喜欢读书,每当碰上疑难,就召见他让他讲解。官员们上朝讨论事情难以作出决定时,有时皇帝就让方孝孺在自己的挫位前拟写批复。燕兵作乱,朝廷商量讨伐他们,诏书和檄文都出自他的手。
建文帝三年,燕兵侵占大名府。第二年五月,燕兵到了江北,皇帝下诏征集四方军队。方孝孺说:“事情紧急了。马上派人答应他们割让土地,拖延几天.等待东南方向征募的军队迅渐集结。北方的军队不擅长使用船只打仗,在长江上次战,胜败也许还不知道呢。”主帝命令各将领把战船集中到长江上,但陈碹钾率领战舰投降了燕兵,燕兵就渡过了长江。那时是六月小P这一天。皇帝对此非常忧惧,有人劝主帝到其它地方去避难,再去图谋复兴。方孝靖竭力请求守住京城来等待救兵,假如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覆而死。乙丑这天,燕兵入城,建文帝自焚?这一天,方孝孺被捉拿关进监狱。
在此之前,成祖在北平发兵,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咸祖,对他说:“城池攻克这一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希望你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绝。”成祖点头答应了他。到这时,成祖想让他起草诏书。被召到宫中后,他悲痛的哭喊声响彻宫殿内外,成祖走下坐塌,劝导他说:“您不要折磨自己了,我只是想效法用公辅佐成王罢了。”方孝孺说:“成王在哪里?”成祖说:“他已经自焚死了。”方孝孺说:“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儿子”成祖说:“治理国家要依赖年长一点的国君。”方孝孺说:“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弟弟?”成祖说:“这是我们的家事。”回头让手下的人递给他笔和纸,说:“向天下发诏书,非你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笔投到地下,又哭又骂说:“死就死吧,诏书(我)是不可以(帮你)起草的。”成祖大怒,命令在闹市砍下他的头。方孝孺慷慨赴死,时年四十六岁。
131公元前205年春,因司马卯背楚降汉,项羽迁怒于陈平。陈平不仅遭到了项羽的责备,而且他出的计谋项羽也不再采纳。陈平觉得自己成了受气包,说不定哪一天项羽还会杀他,尤其是他已看清了项羽是个鲁莽武夫,最终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于是他挂印封金、偷偷地走了。他想起在汉王手下的魏无知是自己的老朋友,不如也去投奔刘邦。
天快黑时,他逃到了黄河边,他请船夫送他过河。陈平上了船,从船舱里又出来了一个船夫。他想这两个人可能是水盗,以为他身上带着珠宝,想图财害命。陈平为人机灵,浑身是计。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马上脱了衣服,扔在船上,光着上身来帮船夫划船。船夫看他腰间什么也没有,衣服掉在船上也没有什么声音,知道他身上什么贵重东西都没有,也就打消了加害他的念头。一场凶险,竟被他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陈平经汉将魏无知推荐,面见刘邦。两人纵论天下大事,十分投机。刘邦破例任陈平为都尉,留在身边做参乘(陪他出行,为他驾驭马车的官员),并命他监护三军将校。这一下引起了将领的不满,纷纷说他品行不端,贪图贿赂(也就是后人有时提起的“昧金”“盗嫂”),认为这种人不能信任重用。
刘邦经不住众人再三诋毁陈平,便也心生疑团,召陈平来质问道:“听说你原来是帮助魏王的,后来离开魏王去帮助楚霸王,现在又来帮助我,这怎么不让别人怀疑你的信义呢?”陈平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同样一件有用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作用就不同了。我侍奉魏王,魏王不能用我,我离开他去帮助楚霸王,霸王也不信任我,所以我才来归附大王。我虽然还是我,但用我的人可不一样了。我久慕大王善于用人,所以才不远千里来投奔大王。我什么也没带,来到这儿,所以什么都没有,才接受了人家的礼物。没有钱,我就生活不了,也就办不了事。如果大王听信谗言,不起用我,那么,我收下的那些礼物还没有动用,我可以全部交出来,请大王给我一条生路,让我辞职回家,老死故乡。”寥寥数语,道明了各方的政治优劣,话中有话。
刘邦的疑虑顿消,对陈平倍增好感,并重重地赏赐一番,提升他为护军中尉,专门监督诸将。从此,陈平一心一意为刘邦“六出奇计”夺取天下,成为西汉安邦定国的著名谋臣。
132有人说:汉武帝不能明察(实情),苟听流言,给李陵加以重的处罚,难道不是辜负了李陵对朝廷的恩德吗?回答是:假如李陵不苟且偷生,能够以死报国,那么褒赏一定能延续到后代,父母双亲不会遭受刑罚;战功足够在当时称第一,气节足够垂范后代。忠、孝、智、勇四方面的品德都具备,况且死了也不会磨灭,流言怎么能中伤他呢?唉!我听古人说:“人都有一死,有的人死重于泰山,有的活着轻于鸿毛。”如果死得比义还重,那么可以看成和泰山一样重,如果义比死重,那么就可以(把生)看作和鸿毛一样(轻)。所以,如果不符合那道义,君子就不放弃自己的生命;如果死得其所,君子不吝惜自己的死。可惜啊,李陵不能(为义而)死,有失君子的为人之道啊!
133当子厚被召回京城而又复出为刺史的时候,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遣放之列,应当前往播州。子厚流着眼泪说道:“播州不适宜人居住,而梦得有母亲健在,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以致于无法向母亲说明一切,况且也决没有让母子同赴贬所的道理。”准备向朝廷上疏请求,愿以柳州更换播州,即使因此再次获罪,虽死无遗憾。此时正好又有人将梦得的事报告了朝廷,梦得于是改为连州刺史。呜呼!人在困窘时才最能表现出他的气节和道义。当今的人们平日里互相敬慕爱悦,相邀饮宴,追逐游戏,强颜欢笑以示谦卑友好,握手发誓以见肝胆相照,指天画日,痛哭流涕,表示死也不会背弃朋友,似乎像真的一样可信。然而一旦碰上小的利害冲突,哪怕只有毛发一般细微,也会反目相向,装出从来不认识的样子。你已落入陷阱,他不但不伸手援救,反而乘机排挤,往下扔石头,前面说到的那种人都是这副嘴脸。这种事情恐怕连禽兽和异族都不忍心去做,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当他们听到子厚的为人风度,也应该感到稍许有些惭愧吧。
134到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凭借皇帝老师的身份位至特进,(皇上)极为尊敬推崇他。朱云上书求见成帝,当时公卿大臣都在皇帝面前。朱云说:“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臣请求陛下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以此来劝勉其他人。”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道:“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不赦!”御史拉朱云下朝堂,朱云攀住殿上的栏杆,栏杆被他拉断。朱云大呼道:“微臣我得以和龙逢(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足了,只是不知圣朝将要怎样?”御史便把朱云拉了下去。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在大殿之上叩头,说:“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假如他说的有理,就不可诛杀;他说的不对,也应该宽容。臣斗胆以死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这样)成帝的怒气才消解,然后才饶了朱云。后来要修治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直臣。”
135杜环,字叔循,祖先是庐陵人,他随侍父亲杜一元远游到江东作官,于是就在金陵定居。杜一元本来就是位好人,他所交往的人都是各地方的知名人士。杜环特别好学,专精书法;个性谨慎而又有节制,很守信用,喜欢去救助别人的急难。
杜环父亲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在九江死掉,家庭破碎。常母张氏,年纪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痛哭,无家可归。有认识常允恭的人,可怜常母年纪老迈,就告诉她说:“现在的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正是常允恭的朋友吗?何不前去投靠,他看到了您,顾念和常允恭的旧交情,必定不会抛弃您。”常母照那人的话去做,搭船去见谭敬先,谭却谢绝而不肯接纳。常母处境大为困窘。常母想到允恭曾经在金陵作过官,那儿也许还有亲戚、朋友活在世上,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就再度哭哭啼啼随人到金陵。打听过一二人都已经不在了,于是就向人打听杜一元家在那里,问:“杜一元现在可安好吗?”路上的人回答她说:“杜一元己经死很久了,只有他儿子杜环还活着;他家就在鹭洲坊里头,门内有两株橘子树可以辨认。”
常母穿着破烂的衣服,淋着雨走到杜环家里。杜环正与宾客对坐,当她看到常母,大为吃惊,似乎在那里曾经见过面。于是就问她说:“您不是常夫人吗?您为什么会到这里呢?”常母哭着告诉杜环原因,杜环听了也哭了出来。杜环扶着常母坐下,向她礼拜行礼。再把妻子叫出来拜见她。环妻马氏脱下衣服让常母更换淋湿的衣服,捧粥给常母吃,又抱出棉被让常母睡觉。常母问起允恭这生所亲近、交情深厚的老朋友近况,也问起她的小儿子常伯章在那里。杜环知道常允恭的老朋友没有一个在这儿,(常母)不能够托付给他们,又不知道常伯章是死、是活,就姑且安慰她说:“现在正在下雨,等雨停了后,我再替您老人家去找找他吧!如果真没有人事奉您老人家的话,我杜环虽然贫穷,难道就不能事奉您老人家吗?况且先父和允恭交情好得像亲兄弟一样,现在您老人家贫穷困顿,您不到别人家里去,而来了我杜环家里,这真是他们两位老人家在冥冥中引导的啊!希望您老人家不要再多想了。”当时正是战争过后、饥荒的岁月,百姓连亲身骨肉都以保全了。常母看杜环家境贫穷,雨停后,就坚决地要出去找找常允恭其它的老朋友。杜环就叫丫环跟在她后面。到了傍晚,常母果然没找到任何朋友而回来了。这时常母才定居下来。杜环买了些布帛,叫太太替常母缝制衣裳。从杜环以下,杜环全家人都把常母当母亲侍奉。
常母的个性急躁而又狭隘,只要稍稍不顺地她的心意,往往就发怒骂人。杜环私底下告戒家里人,尽量顺从常母,不可以因为她贫穷困顿,就对她轻视、傲慢,和她计较。(常母)患有痰疾,杜环亲自替她煎烹药材,还一匙一匙地喂她喝;因为常母的缘故,杜环家人都不敢大声说话。
经过了十年,杜环担任太常赞礼郎的官职,奉诏令去祭祀会稽山。杜环回来路过嘉兴,正好遇到了常母小儿子常伯章。哭着对他说:“太夫人在我家里头,因为日夜思念着你而生病了,你真应该早点儿去看看她老人家啊!”常伯章好像充耳不闻,只说:“我也知道这件事情,只是路途遥远不能去哪。”就在杜环回家半年后,常伯章才来。这天正好是杜环的生日,常母看到了小儿子,两人抱在一起痛哭了起来。杜环家人认为这样不吉祥,就去劝阻他们。杜环说:“这是人之常情哪,有什么不吉祥呢?”后来,常伯章看母亲年纪老迈,怕她无法远行,竟然拿其它事情欺骗常母就走掉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看她了。杜环更加谨慎地事奉常母,然而常母更加想念小儿子伯章,病情突然加重了,三年之后就过世了。
常母快死的时候,举起手对杜环说:“是我拖累了你哪!是我拖累了你哪!盼望以后杜君您的子子孙孙,都能够像您一样的好。”话说完就断了气。杜环替她准备了棺木,举行入敛安葬的礼仪,在城南锺家山买块地给她安葬,逢年过节去那儿扫墓、祭拜。
杜环后来担任晋王府的录事,很有名,和我有交情。
史官说:“和朋友交往的道理真是难啊!从前汉朝的翟公说过:‘人到了一死,一生的时候,才能够看出朋友真正的交情啊!’他说的并不是过分的言论,实在是有感于现实的人情世态才说的啊!人们在意气相投的时候,常常拿自己的生命来作保证,好像世界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到了事态变化、形势窘迫的时候,根本无法实践他们的诺言、背弃离开对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哪!更何况是在朋友已经死亡了之后,而能够奉养他的亲人呢?我观察杜环的事迹,即便是古代所称赞的忠义烈士也比不上他啊,世俗常常说今人不如古人,这不也是冤屈了全天下了吧!”
136燕国太子姬丹怨恨秦王嬴政,想要实施报复,为此征求太傅鞠武的意见。鞠武建议太子丹西与韩、赵、魏三晋订约,南与齐、楚联合,北与匈奴媾和,赖此共同图谋秦国。太子丹说:“太傅的计略虽好,但要实现它却是旷日持久的事情,令人内心烦闷、焦躁,恐怕不能再等待了。”不久,秦国将领樊於期在本国获罪,逃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并让他住下。鞠武规劝太子丹说:“仅凭秦王的暴虐以及对燕国积存的愤怒、怨恨,就足以令人寒心的了,更何况他还将获悉樊将军被收留在燕国了呢!这就等于把肉弃置在饿虎往来的小道上。希望您尽快将樊将军送到匈奴去!”太子丹说:“樊将军走投无路,归附于我,这本来就是我应当舍命保护他的时候了,请您还是考虑一下其他的办法吧!”
138当初,王述家里很穷。请求朝廷试用他担任宛陵县令。收受了不少馈赠。于是修补房屋增加用具,被上级检举弹劾,收受的赠品有一千三百多项。王导派人对他说:“你父亲是个名士,你就不用担心没有富贵,你在一个小县里面屈尊做官,很不合适。”王述回答说:“我应当停止了。当时我还没有发达。(接受馈赠的借口)。”后来多次在州郡做官,清廉无比,俸禄赏赐都分散给亲戚朋友,住宅用具很破了都不改换,才开始被当时的人们所称赞。但是性子急躁误事。有一次吃鸡蛋,用筷子插它,没有插上,就勃然大怒把鸡蛋扔在地上。鸡蛋在地上转个不停,王述就下床来用木头鞋底踩它,又没踩到。更加恼怒,拾起来放进嘴里,咬烂它然后吐掉。担任高职以后,总是柔和的处理事情。谢奕(人名)性格粗鲁,又一次被王述惹恼,大声咒骂王述。王述一句都不回应,只是面对着墙壁(不离他),过了半天,谢奕离去,王述才重新入座。当时的人因为这个称赞他。
140楚地有以养猴为生的人,楚人称他们为狙公。白天必定在庭院将猴子分成组,让老猴子率领(它们)到山里去,
采摘草木的果实,缴纳十(而只能)取其一自己享用。有的交不足,就施以鞭杖。群猴都惧怕并因此而痛苦,不敢违抗。
一天,有一只小猴子对众猴子说:“山上的果实是狙公栽种的吗?”(回答)说:“不是,天生的。”(小猴子)说:
“然而我等(就要)被他利用而被他役使吗?”(小猴子的)话还没说完,众猴子都醒悟过来。那天晚上,它们一起等狙
公就寝后,打破栅栏和木笼,拿取它们积蓄(的果实),互相帮扶着进入树林之中,不再回去了。狙公最终饥饿而死。
141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县其子示乐羊,乐羊不为衰志,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食之尽一杯。中山见其诚也,不忍与其战,果下之。遂为文侯开地。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孟孙猎得谟。使秦西巴持归,其母随而鸣,秦西巴不忍,纵而与之。孟孙怒而逐秦西巴。居一年,召以为太子傅。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以一而不忍,又将能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而见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译文:乐羊是魏国大将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悬挂乐羊儿子给乐羊看,乐羊并没有因此而减弱进攻的意志,攻打更为猛烈。中山国于是将乐羊儿子烹了之后送羹给乐羊,乐羊喝干了一杯。中山国看到了乐羊的决心,不忍心和他对战,终于拿下了中山国。于是成为文侯发迹的地方。文侯欣赏他的战功,但怀疑他的内心。 孟孙打猎捕获一只貘。让秦西巴拿着回家,貘的母亲一边跟一边鸣叫,秦西巴不忍心,放了貘给母貘。孟孙(因此)发怒放逐了秦西巴。一年过后,召回秦西巴做太子的老师。旁边的人说:“秦西巴对君王是有罪的,现在又任命他为太子傅,为什么?”孟孙回答:“他能因为一只貘而不忍心,又怎么能忍心我的儿子啊?”所以说:巧妙的奸诈不如拙朴的诚实。乐羊因为有功而被疑心,秦西巴以有罪而更加得到信任.
142万章问道:“有人说,‘百里奚把自己卖给秦国养牲畜的人,得价五张羊皮,替人家饲养牛,以此来要求秦穆公任用。’这话可以相信吗?”
孟子答道:“不是这样的。这是好事之徒捏造的。百里奚是虞国人,晋人用垂棘的美玉和屈地所产的良马向虞国借路,来攻打虢(guó)国。当时虞国的大臣宫之奇谏阻虞公,劝他不要允许;百里奚却不去劝阻。他知道虞公是不可以劝阻的,因而离开虞国,搬到秦国,这时他已经七十岁了。他竟不知道用饲养牛的方法来要求秦穆公任用,是一种恶浊行为,能说是聪明吗?但是,他预见到虞公不可以劝阻,便不去劝他,又能说是不聪明吗?他预见到虞公将要被灭亡,因而早早离开,不能说是不聪明。当他在秦国被推举出来的时候,便知道秦穆公是位可以襄助而有作为的君主,因而辅助他,又能说是不聪明吗?为秦国的卿相,使穆公在天下名望显赫,而且可以流传于后代,不是贤德的人能够如此吗?出卖自己来成全君主,连乡里中一个洁身自爱的人都不肯干,能说贤德的人肯干吗?”
143.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萧何自追之。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亡双,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乔曰:“去者虽多不足吝,杜如晦王佐才也,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萧、房之知人,所以为莫及也。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必待将如韩信,相如杜公,而后用之,不亦难乎!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
译文:汉高祖到了南郑,韩信逃跑离去,萧何亲自去追赶他。汉高祖责备他道:“各位将士逃跑的有十多个,你不去追;你去追韩信,骗人的吧。” 萧何说:“一般的将士易得,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他要是跑了),(就等于)国家和将士全跑了。您一定要争夺天下,非韩信这样的人不能与他谋划大事。”于是拜韩信为大将,汉高祖因而成就汉朝的基业。唐太宗还是秦王的时候,府里的随从人员多有离开的,秦王非常担心。房乔说:“离开的人多不值得可惜,但杜如晦是辅佐帝王的人才,您一定要想治理好天下,除了杜如晦,没有和您一起成此大功的人。”于是秦王上表把杜如晦留在幕府,后来杜如晦成为名相。这两个人的去留,是国家更替,整顿乱局所必需的人才。萧何、房乔深识人才,所以说是没人能比的。帝王能成就功业,不是某一个人的策略,一定要等到有大将像韩信,宰相像杜如晦这样的人才出现,然后再去用他们,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吗。只有能够拥有萧何、房乔这样的人,不断推荐能人,那么,像珠玉一样有才能的人即使不长腿也能跑来了。
144.
梁国的大夫宋就,曾做过边县县令,边县与楚国相邻。梁国的边亭,与楚国的边亭,都种瓜,各自对地里的瓜的多少都有数。住在梁国边亭的百姓,勤劳,常常给瓜灌水,瓜因此长得好。楚国边亭的百姓偷懒,很少为瓜浇灌,瓜长得甚差。
负责管理楚国边亭的县令看见梁国边亭的瓜长得那 好,非常恼怒自己边亭的瓜如此之差。楚亭人由此妒恨梁亭人,就在夜里去把梁亭的瓜捣毁了一些。梁亭人发现后就请来兵尉,也想去毁掉楚亭之瓜,兵尉就去请示宋就。宋就说:“恶是造成怨祸的根源。别人恶你也恶,就更坏了。若我教子,必定每天晚上让人偷偷地为楚亭浇瓜,而不让他们知道。”
於是梁亭人就每天晚上偷偷地去给楚亭瓜浇水。白天时,楚亭人也去为瓜灌溉,瓜的长势一天天的好起来。楚亭人很奇怪,就暗中观察,发现是梁亭人所为。楚县令听说后非常高兴,就将此事报告给楚王了。楚王知道后,感到非常惭愧,告诉官吏说:“毁瓜者,难道没罪吗?这是梁人在退让。”於是楚王以重金相谢,向梁王示好。由宋就开始,梁楚交好。
“楚瓜梁灌”比喻以德报怨,不因小事而引起纷争。
145.原文:
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作假山,召僚属置酒,众皆褒美,坦独俯首。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译文: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儿子,叫赵元杰。曾经修建了一座假山,召集僚属饮酒,众人都夸赞假山,而王坦却独自低着头。益王强迫他看(假山),他说:“我(在这里)只看到血山,根本没看到什么假山。”益王很惊讶,问他(只看到血山的)原因,姚坦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血流满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还没完成,听到王坦的话之后马上命人砸毁(假山)。
146.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展开全部
翻译:
因为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认识,第三要持之以恒。有志向就不甘心为下游;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一得到自我满足,如河伯的看到的海门,如井底之蛙的看天,都没有认识的人了;一般的人就没有不成功的事。这三者缺一不可。
扩展资料:
文言文翻译要点:
1、关键实词
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2、关键虚词
关键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
(1)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2)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关键虚词的翻译,要仔细辨明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3、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考生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考生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万字只能贴到185篇,如果还要后面的话,再发问题或再和我联系
150曹玮诱敌
曹玮驻守边镇防御外寇,有一次和敌人交战,刚刚取得初步胜利,探子回报说敌人已经走远,于是曹玮就命令部下驱赶牛羊辎重等战利品班师,为此整个队伍秩序大乱,不成阵营。看到这个情形,有部属深感忧虑,对曹玮说:“战场上牛羊能派上什么用场呢,不如放弃这些东西,赶紧整饬部队纪律回营去吧。”曹玮不予理睬。西蕃族士兵本来已经撤退到几十里外,听说曹玮因为贪图战利品而导致师容不整,连忙回师进行偷袭。曹玮的部队行军缓慢,沿途见到一处有利的地形,干脆停下来准备回头反击西蕃进攻。西蕃兵快到的时候,曹玮竟然大违常理地派人迎上去告诉他们说:“你们行军这么长的时间,一定人困马疲,我不想乘人之危,你们不如先休息一下,我可以稍候片刻再与你们决一死战。”西蕃士兵正为疲困忧虑,听此一说,无不面露喜色,主将令队伍排好阵形,就地休整。过了好一会儿,曹玮才派人通告:“如果你们休息好了,就放马过来吧。”于是,对阵双方都鸣金击鼓开始了杀伐,一个回合下来,把西蕃兵打得落花流水,曹玮这时才命令手下将士放弃牛羊战利品回师,他沉着地对手下人解释道:“我知道西蕃兵疲惫不堪,于是故意装出贪图小利的样子引诱他们。等他们果然上当又追回来时,差不多又要行军近百里路。这个时候,如果让他们鼓足余勇即刻交战,胜负之数犹未可知;可是他们是刚刚经过长途跋涉的人,这时候如果稍稍休息一下,就会下肢麻痹,无法站稳,人的精气神也会比较低迷,我就是用这个办法取胜的。”
151.李广智退匈奴军
匈奴大举进入上郡,天子派了一名太监跟从李广,练习军事,抗击匈奴。太监带领十个左右骑兵,纵马驰骋,看见三个匈奴,就和他们对战;三个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太监,快要杀光他的那些骑兵。太监逃跑到了李广那(说了这件事),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军中的神射手。”李广就带领一百多名骑兵去追赶三个匈奴人。三个人因没了马只有徒步前行。走了十里多,李广命令他的骑兵拉开左右两边的弓,李广自己射击他们三个人:杀了其中的两个,一个活了下来-果然是匈奴军中的神射手。李广把他捆绑上马之后,看见匈奴有几千骑兵,他们看到李广,认为他是引诱骑兵,都非常惊讶恐慌,赶快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余骑兵都很惊恐,想要骑马逃回去。李广说:“我离开大部队十多里,现在像这样百余骑兵都逃走的话,匈奴一定会马上追赶射尽我们。现在我们留下,匈奴一定认为我们是替大部队引诱他们的,他们一定不敢袭击们我。”李广命令各位骑兵说:“向前进!”向前走到不到匈奴的军队二里左右的地方,停下,(李广)命令说“都下马解开马鞍。”他的骑兵说:“匈奴多而且靠得近,如果有紧急事情发生,怎么办?”李广说:“他们匈奴以为我们会逃走,现在都解开马鞍表示不逃走,用这个方法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了。”于是匈奴都不敢出击。有骑白马的将领出来巡视他的军队,李广上马和十多个骑兵奔跑射击匈奴的骑白马的将领,然后又返回到原来的军队中。解开马鞍,命令士兵都放任马躺在地上。这时适逢黄昏,匈奴军队始终以为他们的行为很奇怪,不敢出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认为汉军在附近肯定有埋伏的军队,想要趁晚上消灭他们,(因此)匈奴都领着军队撤退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
152.贾诩论战
曹操连续攻打张绣,一天早上带领军队撤退,张锈亲自追赶曹军。贾诩对张锈说:“不可以再追了,如果再追赶的话一定会被打败的。”张锈不听从(他的话),带领士兵和曹操交战,大败回去。贾诩对张锈说:“现在赶快再去追,再去交战一定可以胜利的。”张锈拒绝说:“你不用说了,到此为止。现在已经被打败了,再追又有什么用呢?”贾诩说:“士兵情况有变化,赶快前往一定会取得胜利。”张锈相信了他,就收拾闲散的士兵追赶,大战后,果然胜利而归。张锈问贾诩说:“我用精英的士兵和追赶他们撤退的军队,而你说一定会兵败;我撤退后用打败的士兵去交战胜利的士兵,而你说一定会战胜他们。正如你所说的,为什么反过来的都灵验呢?”贾诩说:“这个很容易知道。将军虽然善于用兵,却并非能和曹操匹敌。军队虽然刚刚撤退,曹操一定会行军时走在最后面;追赶的士兵虽然是精英,将军既然不敌,他们的士兵也很锐利,所以知道肯定是会失败的。曹操攻打见军没有失算,力气并未用尽就撤退了,一定是国内出现了问题;已经打败的将军,一定率领了轻快的军队迅速进攻,所以留下众多将领行走在最前面,众多的将领虽然英勇,也并不是将军的对手,所以用打败的士兵交战一定会胜利。”张锈于是就很佩服贾诩。
153.张良计封雍齿
汉高祖刘邦已经封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日夜争功不停,没有得到封功。刘邦在洛阳南宫,从宫中的阁道看见众多将领,到处互相坐在沙地中说话。刘邦说:“这怎么说?”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谋反呀!”刘邦说:“天下正当安定,怎么会谋反呢?”张良说:“陛下从布衣起家,以此来得到天下。如今陛下为天子,所封功的都是萧何与曹参所喜爱的,而诛杀的都是生平所结怨的。现在军吏统计功劳,用天下的不足处处封功,这是害怕陛下不能尽心封功,害怕又被怀疑平生过失诛杀,所以即将相聚在一起谋反罢了!”刘邦也担忧说:“那该怎么办呢?”张良说:“皇上生平所憎恨的,群臣都知道,谁最憎恨呢?”刘邦说:“雍齿和我有旧的怨仇,曾经几次羞辱我,我想杀了他;因为他的功劳比较多的份上,所以不忍心。”张良说:“现在紧急的是先封雍齿的功来在众多大臣中做个表率。众多大臣看见雍齿封功,就人人情绪稳定了。”于是皇上就摆酒,封雍齿为食邑在什方的侯爵,急着催促丞相、御史按照功劳封功。众臣结束摆酒,都欢喜地说:“雍齿尚且封为侯爵,我等这般人就没有忧患了。”
154.刘邦急中生智
项羽率领楚军与刘邦指挥的汉军长期相持不下未能决出胜负,壮士苦于军队旅途,年老的弱小的疲于运输军粮。汗王、项羽搁着广武山的深谷对话。项羽想要和汉王单独挑战。汉王意义斥责项羽。……项羽非常生气,大怒,埋伏的弓剑手射中汉王。汉王胸口受伤,就按住脚趾说:“敌人射中了我的脚趾!”汉王在创伤躺着养伤。张良强行请汉王巡视并慰问军队,用来安抚士兵,不命令楚军乘着机会追赶汉王。
155.诸葛亮空城计
诸葛亮驻扎在阳平,派魏延各将军的士兵向东进军,诸葛亮唯独留了一万人守着都邑。晋宣帝率领二十万群众抵抗诸葛亮,和延军交错行军,到小径的前头,在诸葛亮六十里的地方,侦察人员对白宣帝说在都邑中士兵少力量弱小。诸葛亮也了解宣帝将到,已经迫近有了威胁,想要前往到延军,相隔的太远,如果反过头来追赶魏延的军队,势必赶不上。将士们都失了神色,都不知道有什么计谋。诸葛亮则意气自信。敕军中都旗子倒在地上,鼓声停止,不得随意离开营帐,又命令打开四城门,扫地洒水。白宣帝经常说诸葛亮掌握重权,突然看到形势软弱,怀疑其中有埋伏的士兵,于是带领士兵急走上山。第二天食时,诸葛亮对部下拱手大笑说:“司马懿一定认为我伪装怯弱,将士有埋伏,沿着山走了。”侦察巡逻的士兵返回告诉白宣帝,正如诸葛亮所说的。白宣帝知道后,深深得感到遗憾。
156秦使者巧对
秦国楚国交战,秦王派使人出使楚国。楚王派人去戏弄秦王派来的人,说:“你来也占卜战争的吗?”回答说:“是的。”“占卜的怎么说?”回答说:“很好。”楚国的人说:“唉,厉害啊!你的国家没有好的乌龟。楚王将要杀了你来用牲血涂抹新铸成的钟的缝隙,这个吉利怎么样?”使者说:“秦国楚国交战,我的大王派遣我来侦察敌情,我死了而且没有回来,那么我大王知道了会提高警戒整齐士兵来防备楚国,这是我所说的吉祥。况且假使死的人如果不知道,又重怎样衅钟?死的人如果知道,我难道会放弃秦国而帮助楚国吗?我将让楚国的钟敲了没有声音,钟敲了没有声音将士没有东西可以整齐他的士兵而指挥军队了。杀了别人的使者,不是古代的通有的协议,你尝试仔细考虑一下!”楚国的使者把这事报告给楚王,楚王赦免了秦国的使者。
157.曹冲智救库吏
曹操的马鞍在马库,然而马鞍被老鼠给咬了,库吏害怕自己一定会死,他决议想要当面捆绑自首请罪,还害怕曹操不赦免他。曹冲对他说:“等到三天当中,然后自首。”曹冲于是用刀刺穿单衣,像被老鼠咬过一样,错误地认为他心里不愉快,容貌带有忧愁的神色。曹操问他,曹冲回答说:“世俗认为被老鼠咬过衣服的人,衣服的主人不会吉利,现在我的单衣被老鼠咬过了,这让我担忧。”曹操说:“这是胡说的,没什么可以苦恼的。”过了一会儿库吏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报告给曹操。曹操笑着说:“我孩子的衣服在旁边,还被老鼠咬,更何况马鞍悬挂在柱子上呢?”曹操毫不追究。
158.曹操许下屯田
自从遭受慌乱,到处都缺乏粮食。各地豪强同时起兵,没有最终的收成的计算,饥饿了就入侵掠夺,饱了就放弃剩余的,各个豪强的军队瓦解奔流离散,没有敌人自己就破灭的数不胜数。袁绍在黄河的北面,军队靠着吃桑果活命。袁术在江、淮,捞取水草螺肉。百姓相互进食,州里很荒凉。曹操说:“安定国家的办法,在于使军队强大使大家吃饱,秦国人凭快速的农业发展兼并天下,孝武凭利用士兵和农民耕种荒田鋡鋢给鋣锄平定西域,这些是先前祖先的良好的方式。”这年于是就募集百姓在许都周围利用士兵和农民耕种荒田而取得给养的办法,得到许多的稻谷。于是州郡按规定设置田官,在所在的地方积累粮食。在各地出征讨伐,没有运送粮食的劳累,于是歼灭了各个豪强势力,攻克平定了天下。
159.拷打羊皮定案
有二人一个背盐一个背柴,同时放下沉重的担子在树阴休息,两个人将要走了,争夺一张羊皮,各自说这是自己垫背的东西。李惠派遣争吵的人出去,看着州里负责文书的官员说:“这个羊皮可以拷问从而知道它的主人?”下面的群众都没有应答的人。李惠命令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用棒子击打羊皮,看见少许盐屑,说:“得到了羊皮的证实。”让争抢的人看这个情况,背柴的人于是就服气认罪了。
160.孔融捷辩
孔融年仅十岁,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气,担任司隶校尉。上门的都是有才华的有清高称誉的以及表兄弟姐妹等,才给予通报。孔融到了他的门下,对官吏说:“我是李俯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了,孔融上前坐下。李元礼问:“你和我有什么亲缘关系?”回答说:“以前我的祖先孔丘与你的祖先李耳有师生之谊,这我和你累世彼此交好。”李元礼和宾客没有不感到奇怪的。大中大夫陈韪后来到了,别人把孔融的话告诉陈韪,陈韪说:“小时候聪敏,长大后未必会好。”孔融说:“想必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敏。”陈韪非常局促不安。
161牧竖逮狼
两个放牧的童仆进山来到狼穴,洞穴中有两只小狼,谋划好分别捉住它们,各爬上一颗树,相距几十步。不久,大狼来到,进入洞穴不见了崽子,神情很是惊慌。童仆在树上扭小狼的蹄子和耳朵故意使它嚎叫。大狼听见声音仰头看,愤怒地跑到树下,号叫并且爬抓。其中一个童仆又在另一颗树上使小狼急促地嚎叫。(大)狼狼听见声音四处张望,才望见它,就丢下这跑向那,奔跑号叫和前面一样。开始那树上又嚎叫,又转而奔向它。嚎叫声不停,(大狼)脚不停,几十次往复,跑得渐渐慢了,声音渐渐弱了,后来奄奄一息僵卧(地上),久了便不动了。童仆下来看它,气已经断了。
162.多多益善
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个自有高有低。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所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于带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163.歧路亡羊
杨子的邻居掉了一只羊,于是带着他的人,又请杨子的儿子一起去追赶羊。杨子说:“哈哈,掉了一只羊罢了,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找寻呢?邻人说:“有许多分岔的道路。”不久,他们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人回答道:“逃跑了。”杨子说:“怎么会逃跑了呢?”邻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164.指鹿为马
八月己亥日,赵高想要谋反,恐怕群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计谋进行试验,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把鹿说成是马。”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趁机在暗中假借法律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165.奇货可居
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很同情他,说:“子楚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子楚,对他游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子楚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子楚心知吕不韦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
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它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子楚说:“是这样,但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子楚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
166.望洋兴叹
秋汛的季节到了,无数条溪水汇于大河,河水猛涨,淹没了两岸的高地和水中的沙洲,河面宽得看不清对岸的牛马。这样一来,河伯就洋洋自得起来了,以为世界上所有壮丽的景色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他顺着河水向东行,一直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一片辽阔的大海,看不见水的边际。于是乎,河伯才改变了他的骄傲的面容,仰望着海洋,向海神感慨地说:“俗话说:‘有的人只年到万分之一的道理,就以为谁也比不上自己’,这说的正是我自己呀!我曾听说有人嫌孔子的学问不少了,瞧不起伯夷大义,起初我不相信,今天我亲眼看到您的浩瀚无边,才知道自己往日的见闻实在太浅陋啊。如果我不到你这里来看一看,那就危险了,那样,我将会永远受到深明大道的人耻笑!”
167.庸人自扰
陆象先……处理政事崇尚仁德宽恕。司马韦抱贞劝(他)说:“你应当严刑拷打惩罚用(这)来显示威严,不这样的话,百姓就会轻忽并且什么都不怕了。”陆象先回答说:“处理政事就在于治理好他们罢了,(难道)一定要用严刑峻法来树立威严吗?”陆象先最终没有听取(韦抱贞的意见),但蜀地百姓得到了教化。陆象先屡次升迁做到了蒲州刺史兼任河东按察史。小吏犯了错误,陆象先训诫他就让他回去了。大吏告诉陆象先,和陆象先争辩,(大吏)认为(小吏)应该受杖打。陆象先说:“人情大概是差不多的,(你)认为他不明白我的话吗?一定要责罚的话,应当从你开始。”大吏惭愧地退了下去。陆象先曾经说:“天下本来没有什么事端,(只是)庸人扰乱它,制造麻烦罢了。只要源头澄清,何愁不简明呢?”所以陆象先所到之处的老百姓和官吏都想念他。
168.一字千金
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169.入木三分
晋朝的王羲之,字逸少,是个世上难得的才子。七岁时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他父亲的枕头里看到一本前朝的《笔说》,偷了过来研读。没过一个月的工夫,书法就大有长进。卫夫人看到他的进步,对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是看过关于用笔(即书法)的书了。最近看他写的字,有一种老练的味道。”晋朝的皇帝在位时王羲之在北郊祭祀,更换写祝词的木板,工匠(命人)削字,笔迹进入木头有很深(三分之深)。三十三岁时,写《兰亭序》。三十七岁时,写《黄庭经》。
170.强弩之末
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建议(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韩安国说:“派军队行军千里作战(去作千里的战争),军队(士兵)不会得到好处。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如同群鸟飞翔般迁移,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值得把这当作扩大国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值得把这当作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真心归附汉人。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凭借养精蓄力利用汉军的疲劳而取胜(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猛烈的风(从强风)到了最后,连飘起雁毛的力量都没有了,并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而是到了最后,力量衰竭了。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参加议论的群臣(群臣的议论)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171.呕心沥血
李长吉长得纤瘦,双眉相连,长手指,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弱驴,背着又古又破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算完啊!”
172.孤注一掷
寇准自从澶渊那场战役立下大功后颇为骄傲,即使皇帝也因为这对待寇准很优厚。王钦若深深嫉妒他。一天上朝,寇准先退下,皇帝目送他走。王钦若于是进言:“陛下敬重寇准,是因为他有社稷功劳吗?”皇帝说:“是。”王钦若说:“澶渊那场战役,陛下不以它为耻辱,而认为寇准有社稷功劳,为什么呢?”皇帝惊讶地说:“什么原因?”王钦若说:“城下的盟约,《春秋》认为是耻辱。澶渊的举动,也是城下的盟约。以万匹马而换得城下之盟,还有什么比它更羞耻的!”皇帝听后感到不高兴,脸色也变了。王钦若说:“陛下听说过赌博吗?赌博的人输钱快要完了,就倾其所有赌最后一把,叫作孤注一掷。陛下是寇准的孤注一掷的赌物,那也很危险啊。”从此皇帝冷落寇准。第二年,皇帝罢免寇准宰相官职,降为刑部尚书,陕州知府,于是起用王旦为宰相。
173.乐不思蜀
司马昭同刘禅一起欢宴,司马昭喊来乐工舞女,特地为刘禅演唱刘禅故国蜀地的乐音舞蹈,在旁的人们都为刘禅的忘国感到悲伤,只有刘禅一人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对贾充说:“没有感情的人,竟然可以达到这样子啊!即使诸葛亮在世,不能够长时间完全辅佐他,更何况姜维呢?”贾充说:“不是这样的话,殿下有什么缘由吞并蜀国呢?”又另一天,司马昭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好,这里欢乐,我不思念蜀国。”
174.丧家狗
孔子到郑国去,路上和学生们走散了。(于是)孔子独自站在郭东门。有个郑国人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东门口站着的那个人。他的额头像尧,他的后颈像皋陶,他的肩膀与子产类似,但是腰部以下相差禹有三寸,疲劳得像失去主人,到处流浪的狗。”子贡将实际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欣欣然地笑了,说:“讲我的外形像谁,是小事。然而说我类似失去主人,到处流浪的狗,确实是这样啊!确实是这样啊!”
175.逐客令
秦王任命李斯做客卿。正好遇到有个韩国人郑国来秦国做间谍,以开凿河渠灌溉田地为名义,不久被发现了。秦国的宗室大臣都对秦王说:“诸侯各国来投奔秦国的人,大都不过是为他们的国君到秦国游说离间罢了。恳请大王把诸侯各国的宾客一律驱逐出境。”李斯也列入被驱逐的名单之中,李斯于是上书劝谏秦王:……秦王就废除了逐客的命令,恢复了李斯的职务。终于采用了他的计谋,李斯的官位升到廷尉。经过二十多年,秦国终于吞并了天下,推尊秦王政为皇帝。任用李斯做丞相。
176.东道主
晋侯、秦伯带兵包围郑国,……烛之武进见秦伯,说:“秦、晋包围了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你有益,哪敢来麻烦你?可是跨越晋国而把遥远的郑国作为贵国的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为什么用灭掉郑国的做法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邻国的雄厚,也就是您的削弱。如果放过郑国把它当作您的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往经过,供应所缺少的一切,这对您没有害处。……”秦伯很高兴,同郑国缔结了盟约。
177江东父老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说完,自刎而死。
178.人鉴
唐太宗感叹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使我衣帽端正;用古代作镜子,可以了解兴盛、衰败;如今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与失。我曾经保持这三面镜子,谨防自己的过失。如今魏征逝世,我的一面镜子失掉了!最近我派人到他家去,得到了一份手稿,才写半面,稿子中能认清的部分说:‘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恶。任用善人国家就平安,任用坏人国家就衰败。公卿之中,在感情上有喜爱有憎恶。对于憎恶的人,只看到他的缺点;对于喜爱的人,又只看到他的长处。在喜爱和憎恶之间,是应当全面而慎重的。如果喜爱一个人而能了解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而能了解他的长处;撤免邪恶的人而不犹豫,任用贤能的人而不猜疑,那么国家就可以兴盛了。’稿子的内容大致是这样。我仔细地想了想,在这方面我恐怕免不了有过失。公卿和侍臣们可心把魏征的话写在笏板上,知我有这种情况,一定要向我进谏。”
179.子路问津
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
180.泰山
唐明皇要封禅泰山,命张说为封禅使,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是九品官。按照老规矩,封禅以后,自三公以下都能迁升一级。只有郑镒靠了丈人,一下子升到五品官,兼赐绯服。唐明皇看到郑镒一下子升了几级,感到很奇怪,就询问原因,郑镒一时无话可答。这时黄幡绰又来调侃,他说:“这是因为靠了泰山之力”。
181.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
182.苏秦刺股
苏秦……向秦王上书有十次,但他的主张终未被采纳,最后黑貂皮袍破了,带的钱花光了,以至用度缺乏,只得离秦归家。他绑裹腿,穿草鞋,背书担囊,形容憔悴,脸色黑黄,面带羞愧。回到家里,妻子见到他,依然织布不睬。嫂子不为他做饭。父母也不与他说话。苏秦见此情状,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
183.只许州官放火
田登为郡守,为人专制蛮横,谁要是触犯了他这个忌讳,触犯的人都遭到鞭打。全州城里的人都称“灯”为“火”。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官员在州城里贴出告示,说
“本州照例放火三日”。当地的老百姓,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原于此。
150曹玮诱敌
曹玮驻守边镇防御外寇,有一次和敌人交战,刚刚取得初步胜利,探子回报说敌人已经走远,于是曹玮就命令部下驱赶牛羊辎重等战利品班师,为此整个队伍秩序大乱,不成阵营。看到这个情形,有部属深感忧虑,对曹玮说:“战场上牛羊能派上什么用场呢,不如放弃这些东西,赶紧整饬部队纪律回营去吧。”曹玮不予理睬。西蕃族士兵本来已经撤退到几十里外,听说曹玮因为贪图战利品而导致师容不整,连忙回师进行偷袭。曹玮的部队行军缓慢,沿途见到一处有利的地形,干脆停下来准备回头反击西蕃进攻。西蕃兵快到的时候,曹玮竟然大违常理地派人迎上去告诉他们说:“你们行军这么长的时间,一定人困马疲,我不想乘人之危,你们不如先休息一下,我可以稍候片刻再与你们决一死战。”西蕃士兵正为疲困忧虑,听此一说,无不面露喜色,主将令队伍排好阵形,就地休整。过了好一会儿,曹玮才派人通告:“如果你们休息好了,就放马过来吧。”于是,对阵双方都鸣金击鼓开始了杀伐,一个回合下来,把西蕃兵打得落花流水,曹玮这时才命令手下将士放弃牛羊战利品回师,他沉着地对手下人解释道:“我知道西蕃兵疲惫不堪,于是故意装出贪图小利的样子引诱他们。等他们果然上当又追回来时,差不多又要行军近百里路。这个时候,如果让他们鼓足余勇即刻交战,胜负之数犹未可知;可是他们是刚刚经过长途跋涉的人,这时候如果稍稍休息一下,就会下肢麻痹,无法站稳,人的精气神也会比较低迷,我就是用这个办法取胜的。”
151.李广智退匈奴军
匈奴大举进入上郡,天子派了一名太监跟从李广,练习军事,抗击匈奴。太监带领十个左右骑兵,纵马驰骋,看见三个匈奴,就和他们对战;三个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太监,快要杀光他的那些骑兵。太监逃跑到了李广那(说了这件事),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军中的神射手。”李广就带领一百多名骑兵去追赶三个匈奴人。三个人因没了马只有徒步前行。走了十里多,李广命令他的骑兵拉开左右两边的弓,李广自己射击他们三个人:杀了其中的两个,一个活了下来-果然是匈奴军中的神射手。李广把他捆绑上马之后,看见匈奴有几千骑兵,他们看到李广,认为他是引诱骑兵,都非常惊讶恐慌,赶快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余骑兵都很惊恐,想要骑马逃回去。李广说:“我离开大部队十多里,现在像这样百余骑兵都逃走的话,匈奴一定会马上追赶射尽我们。现在我们留下,匈奴一定认为我们是替大部队引诱他们的,他们一定不敢袭击们我。”李广命令各位骑兵说:“向前进!”向前走到不到匈奴的军队二里左右的地方,停下,(李广)命令说“都下马解开马鞍。”他的骑兵说:“匈奴多而且靠得近,如果有紧急事情发生,怎么办?”李广说:“他们匈奴以为我们会逃走,现在都解开马鞍表示不逃走,用这个方法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了。”于是匈奴都不敢出击。有骑白马的将领出来巡视他的军队,李广上马和十多个骑兵奔跑射击匈奴的骑白马的将领,然后又返回到原来的军队中。解开马鞍,命令士兵都放任马躺在地上。这时适逢黄昏,匈奴军队始终以为他们的行为很奇怪,不敢出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认为汉军在附近肯定有埋伏的军队,想要趁晚上消灭他们,(因此)匈奴都领着军队撤退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
152.贾诩论战
曹操连续攻打张绣,一天早上带领军队撤退,张锈亲自追赶曹军。贾诩对张锈说:“不可以再追了,如果再追赶的话一定会被打败的。”张锈不听从(他的话),带领士兵和曹操交战,大败回去。贾诩对张锈说:“现在赶快再去追,再去交战一定可以胜利的。”张锈拒绝说:“你不用说了,到此为止。现在已经被打败了,再追又有什么用呢?”贾诩说:“士兵情况有变化,赶快前往一定会取得胜利。”张锈相信了他,就收拾闲散的士兵追赶,大战后,果然胜利而归。张锈问贾诩说:“我用精英的士兵和追赶他们撤退的军队,而你说一定会兵败;我撤退后用打败的士兵去交战胜利的士兵,而你说一定会战胜他们。正如你所说的,为什么反过来的都灵验呢?”贾诩说:“这个很容易知道。将军虽然善于用兵,却并非能和曹操匹敌。军队虽然刚刚撤退,曹操一定会行军时走在最后面;追赶的士兵虽然是精英,将军既然不敌,他们的士兵也很锐利,所以知道肯定是会失败的。曹操攻打见军没有失算,力气并未用尽就撤退了,一定是国内出现了问题;已经打败的将军,一定率领了轻快的军队迅速进攻,所以留下众多将领行走在最前面,众多的将领虽然英勇,也并不是将军的对手,所以用打败的士兵交战一定会胜利。”张锈于是就很佩服贾诩。
153.张良计封雍齿
汉高祖刘邦已经封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日夜争功不停,没有得到封功。刘邦在洛阳南宫,从宫中的阁道看见众多将领,到处互相坐在沙地中说话。刘邦说:“这怎么说?”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谋反呀!”刘邦说:“天下正当安定,怎么会谋反呢?”张良说:“陛下从布衣起家,以此来得到天下。如今陛下为天子,所封功的都是萧何与曹参所喜爱的,而诛杀的都是生平所结怨的。现在军吏统计功劳,用天下的不足处处封功,这是害怕陛下不能尽心封功,害怕又被怀疑平生过失诛杀,所以即将相聚在一起谋反罢了!”刘邦也担忧说:“那该怎么办呢?”张良说:“皇上生平所憎恨的,群臣都知道,谁最憎恨呢?”刘邦说:“雍齿和我有旧的怨仇,曾经几次羞辱我,我想杀了他;因为他的功劳比较多的份上,所以不忍心。”张良说:“现在紧急的是先封雍齿的功来在众多大臣中做个表率。众多大臣看见雍齿封功,就人人情绪稳定了。”于是皇上就摆酒,封雍齿为食邑在什方的侯爵,急着催促丞相、御史按照功劳封功。众臣结束摆酒,都欢喜地说:“雍齿尚且封为侯爵,我等这般人就没有忧患了。”
154.刘邦急中生智
项羽率领楚军与刘邦指挥的汉军长期相持不下未能决出胜负,壮士苦于军队旅途,年老的弱小的疲于运输军粮。汗王、项羽搁着广武山的深谷对话。项羽想要和汉王单独挑战。汉王意义斥责项羽。……项羽非常生气,大怒,埋伏的弓剑手射中汉王。汉王胸口受伤,就按住脚趾说:“敌人射中了我的脚趾!”汉王在创伤躺着养伤。张良强行请汉王巡视并慰问军队,用来安抚士兵,不命令楚军乘着机会追赶汉王。
155.诸葛亮空城计
诸葛亮驻扎在阳平,派魏延各将军的士兵向东进军,诸葛亮唯独留了一万人守着都邑。晋宣帝率领二十万群众抵抗诸葛亮,和延军交错行军,到小径的前头,在诸葛亮六十里的地方,侦察人员对白宣帝说在都邑中士兵少力量弱小。诸葛亮也了解宣帝将到,已经迫近有了威胁,想要前往到延军,相隔的太远,如果反过头来追赶魏延的军队,势必赶不上。将士们都失了神色,都不知道有什么计谋。诸葛亮则意气自信。敕军中都旗子倒在地上,鼓声停止,不得随意离开营帐,又命令打开四城门,扫地洒水。白宣帝经常说诸葛亮掌握重权,突然看到形势软弱,怀疑其中有埋伏的士兵,于是带领士兵急走上山。第二天食时,诸葛亮对部下拱手大笑说:“司马懿一定认为我伪装怯弱,将士有埋伏,沿着山走了。”侦察巡逻的士兵返回告诉白宣帝,正如诸葛亮所说的。白宣帝知道后,深深得感到遗憾。
156秦使者巧对
秦国楚国交战,秦王派使人出使楚国。楚王派人去戏弄秦王派来的人,说:“你来也占卜战争的吗?”回答说:“是的。”“占卜的怎么说?”回答说:“很好。”楚国的人说:“唉,厉害啊!你的国家没有好的乌龟。楚王将要杀了你来用牲血涂抹新铸成的钟的缝隙,这个吉利怎么样?”使者说:“秦国楚国交战,我的大王派遣我来侦察敌情,我死了而且没有回来,那么我大王知道了会提高警戒整齐士兵来防备楚国,这是我所说的吉祥。况且假使死的人如果不知道,又重怎样衅钟?死的人如果知道,我难道会放弃秦国而帮助楚国吗?我将让楚国的钟敲了没有声音,钟敲了没有声音将士没有东西可以整齐他的士兵而指挥军队了。杀了别人的使者,不是古代的通有的协议,你尝试仔细考虑一下!”楚国的使者把这事报告给楚王,楚王赦免了秦国的使者。
157.曹冲智救库吏
曹操的马鞍在马库,然而马鞍被老鼠给咬了,库吏害怕自己一定会死,他决议想要当面捆绑自首请罪,还害怕曹操不赦免他。曹冲对他说:“等到三天当中,然后自首。”曹冲于是用刀刺穿单衣,像被老鼠咬过一样,错误地认为他心里不愉快,容貌带有忧愁的神色。曹操问他,曹冲回答说:“世俗认为被老鼠咬过衣服的人,衣服的主人不会吉利,现在我的单衣被老鼠咬过了,这让我担忧。”曹操说:“这是胡说的,没什么可以苦恼的。”过了一会儿库吏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报告给曹操。曹操笑着说:“我孩子的衣服在旁边,还被老鼠咬,更何况马鞍悬挂在柱子上呢?”曹操毫不追究。
158.曹操许下屯田
自从遭受慌乱,到处都缺乏粮食。各地豪强同时起兵,没有最终的收成的计算,饥饿了就入侵掠夺,饱了就放弃剩余的,各个豪强的军队瓦解奔流离散,没有敌人自己就破灭的数不胜数。袁绍在黄河的北面,军队靠着吃桑果活命。袁术在江、淮,捞取水草螺肉。百姓相互进食,州里很荒凉。曹操说:“安定国家的办法,在于使军队强大使大家吃饱,秦国人凭快速的农业发展兼并天下,孝武凭利用士兵和农民耕种荒田鋡鋢给鋣锄平定西域,这些是先前祖先的良好的方式。”这年于是就募集百姓在许都周围利用士兵和农民耕种荒田而取得给养的办法,得到许多的稻谷。于是州郡按规定设置田官,在所在的地方积累粮食。在各地出征讨伐,没有运送粮食的劳累,于是歼灭了各个豪强势力,攻克平定了天下。
159.拷打羊皮定案
有二人一个背盐一个背柴,同时放下沉重的担子在树阴休息,两个人将要走了,争夺一张羊皮,各自说这是自己垫背的东西。李惠派遣争吵的人出去,看着州里负责文书的官员说:“这个羊皮可以拷问从而知道它的主人?”下面的群众都没有应答的人。李惠命令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用棒子击打羊皮,看见少许盐屑,说:“得到了羊皮的证实。”让争抢的人看这个情况,背柴的人于是就服气认罪了。
160.孔融捷辩
孔融年仅十岁,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气,担任司隶校尉。上门的都是有才华的有清高称誉的以及表兄弟姐妹等,才给予通报。孔融到了他的门下,对官吏说:“我是李俯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了,孔融上前坐下。李元礼问:“你和我有什么亲缘关系?”回答说:“以前我的祖先孔丘与你的祖先李耳有师生之谊,这我和你累世彼此交好。”李元礼和宾客没有不感到奇怪的。大中大夫陈韪后来到了,别人把孔融的话告诉陈韪,陈韪说:“小时候聪敏,长大后未必会好。”孔融说:“想必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敏。”陈韪非常局促不安。
161牧竖逮狼
两个放牧的童仆进山来到狼穴,洞穴中有两只小狼,谋划好分别捉住它们,各爬上一颗树,相距几十步。不久,大狼来到,进入洞穴不见了崽子,神情很是惊慌。童仆在树上扭小狼的蹄子和耳朵故意使它嚎叫。大狼听见声音仰头看,愤怒地跑到树下,号叫并且爬抓。其中一个童仆又在另一颗树上使小狼急促地嚎叫。(大)狼狼听见声音四处张望,才望见它,就丢下这跑向那,奔跑号叫和前面一样。开始那树上又嚎叫,又转而奔向它。嚎叫声不停,(大狼)脚不停,几十次往复,跑得渐渐慢了,声音渐渐弱了,后来奄奄一息僵卧(地上),久了便不动了。童仆下来看它,气已经断了。
162.多多益善
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个自有高有低。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所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于带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163.歧路亡羊
杨子的邻居掉了一只羊,于是带着他的人,又请杨子的儿子一起去追赶羊。杨子说:“哈哈,掉了一只羊罢了,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找寻呢?邻人说:“有许多分岔的道路。”不久,他们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人回答道:“逃跑了。”杨子说:“怎么会逃跑了呢?”邻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164.指鹿为马
八月己亥日,赵高想要谋反,恐怕群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计谋进行试验,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把鹿说成是马。”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趁机在暗中假借法律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165.奇货可居
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很同情他,说:“子楚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子楚,对他游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子楚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子楚心知吕不韦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
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它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子楚说:“是这样,但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子楚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
166.望洋兴叹
秋汛的季节到了,无数条溪水汇于大河,河水猛涨,淹没了两岸的高地和水中的沙洲,河面宽得看不清对岸的牛马。这样一来,河伯就洋洋自得起来了,以为世界上所有壮丽的景色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他顺着河水向东行,一直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一片辽阔的大海,看不见水的边际。于是乎,河伯才改变了他的骄傲的面容,仰望着海洋,向海神感慨地说:“俗话说:‘有的人只年到万分之一的道理,就以为谁也比不上自己’,这说的正是我自己呀!我曾听说有人嫌孔子的学问不少了,瞧不起伯夷大义,起初我不相信,今天我亲眼看到您的浩瀚无边,才知道自己往日的见闻实在太浅陋啊。如果我不到你这里来看一看,那就危险了,那样,我将会永远受到深明大道的人耻笑!”
167.庸人自扰
陆象先……处理政事崇尚仁德宽恕。司马韦抱贞劝(他)说:“你应当严刑拷打惩罚用(这)来显示威严,不这样的话,百姓就会轻忽并且什么都不怕了。”陆象先回答说:“处理政事就在于治理好他们罢了,(难道)一定要用严刑峻法来树立威严吗?”陆象先最终没有听取(韦抱贞的意见),但蜀地百姓得到了教化。陆象先屡次升迁做到了蒲州刺史兼任河东按察史。小吏犯了错误,陆象先训诫他就让他回去了。大吏告诉陆象先,和陆象先争辩,(大吏)认为(小吏)应该受杖打。陆象先说:“人情大概是差不多的,(你)认为他不明白我的话吗?一定要责罚的话,应当从你开始。”大吏惭愧地退了下去。陆象先曾经说:“天下本来没有什么事端,(只是)庸人扰乱它,制造麻烦罢了。只要源头澄清,何愁不简明呢?”所以陆象先所到之处的老百姓和官吏都想念他。
168.一字千金
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169.入木三分
晋朝的王羲之,字逸少,是个世上难得的才子。七岁时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他父亲的枕头里看到一本前朝的《笔说》,偷了过来研读。没过一个月的工夫,书法就大有长进。卫夫人看到他的进步,对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是看过关于用笔(即书法)的书了。最近看他写的字,有一种老练的味道。”晋朝的皇帝在位时王羲之在北郊祭祀,更换写祝词的木板,工匠(命人)削字,笔迹进入木头有很深(三分之深)。三十三岁时,写《兰亭序》。三十七岁时,写《黄庭经》。
170.强弩之末
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建议(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韩安国说:“派军队行军千里作战(去作千里的战争),军队(士兵)不会得到好处。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如同群鸟飞翔般迁移,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值得把这当作扩大国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值得把这当作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真心归附汉人。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凭借养精蓄力利用汉军的疲劳而取胜(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猛烈的风(从强风)到了最后,连飘起雁毛的力量都没有了,并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而是到了最后,力量衰竭了。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参加议论的群臣(群臣的议论)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171.呕心沥血
李长吉长得纤瘦,双眉相连,长手指,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弱驴,背着又古又破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算完啊!”
172.孤注一掷
寇准自从澶渊那场战役立下大功后颇为骄傲,即使皇帝也因为这对待寇准很优厚。王钦若深深嫉妒他。一天上朝,寇准先退下,皇帝目送他走。王钦若于是进言:“陛下敬重寇准,是因为他有社稷功劳吗?”皇帝说:“是。”王钦若说:“澶渊那场战役,陛下不以它为耻辱,而认为寇准有社稷功劳,为什么呢?”皇帝惊讶地说:“什么原因?”王钦若说:“城下的盟约,《春秋》认为是耻辱。澶渊的举动,也是城下的盟约。以万匹马而换得城下之盟,还有什么比它更羞耻的!”皇帝听后感到不高兴,脸色也变了。王钦若说:“陛下听说过赌博吗?赌博的人输钱快要完了,就倾其所有赌最后一把,叫作孤注一掷。陛下是寇准的孤注一掷的赌物,那也很危险啊。”从此皇帝冷落寇准。第二年,皇帝罢免寇准宰相官职,降为刑部尚书,陕州知府,于是起用王旦为宰相。
173.乐不思蜀
司马昭同刘禅一起欢宴,司马昭喊来乐工舞女,特地为刘禅演唱刘禅故国蜀地的乐音舞蹈,在旁的人们都为刘禅的忘国感到悲伤,只有刘禅一人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对贾充说:“没有感情的人,竟然可以达到这样子啊!即使诸葛亮在世,不能够长时间完全辅佐他,更何况姜维呢?”贾充说:“不是这样的话,殿下有什么缘由吞并蜀国呢?”又另一天,司马昭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好,这里欢乐,我不思念蜀国。”
174.丧家狗
孔子到郑国去,路上和学生们走散了。(于是)孔子独自站在郭东门。有个郑国人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东门口站着的那个人。他的额头像尧,他的后颈像皋陶,他的肩膀与子产类似,但是腰部以下相差禹有三寸,疲劳得像失去主人,到处流浪的狗。”子贡将实际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欣欣然地笑了,说:“讲我的外形像谁,是小事。然而说我类似失去主人,到处流浪的狗,确实是这样啊!确实是这样啊!”
175.逐客令
秦王任命李斯做客卿。正好遇到有个韩国人郑国来秦国做间谍,以开凿河渠灌溉田地为名义,不久被发现了。秦国的宗室大臣都对秦王说:“诸侯各国来投奔秦国的人,大都不过是为他们的国君到秦国游说离间罢了。恳请大王把诸侯各国的宾客一律驱逐出境。”李斯也列入被驱逐的名单之中,李斯于是上书劝谏秦王:……秦王就废除了逐客的命令,恢复了李斯的职务。终于采用了他的计谋,李斯的官位升到廷尉。经过二十多年,秦国终于吞并了天下,推尊秦王政为皇帝。任用李斯做丞相。
176.东道主
晋侯、秦伯带兵包围郑国,……烛之武进见秦伯,说:“秦、晋包围了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你有益,哪敢来麻烦你?可是跨越晋国而把遥远的郑国作为贵国的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为什么用灭掉郑国的做法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邻国的雄厚,也就是您的削弱。如果放过郑国把它当作您的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往经过,供应所缺少的一切,这对您没有害处。……”秦伯很高兴,同郑国缔结了盟约。
177江东父老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说完,自刎而死。
178.人鉴
唐太宗感叹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使我衣帽端正;用古代作镜子,可以了解兴盛、衰败;如今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与失。我曾经保持这三面镜子,谨防自己的过失。如今魏征逝世,我的一面镜子失掉了!最近我派人到他家去,得到了一份手稿,才写半面,稿子中能认清的部分说:‘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恶。任用善人国家就平安,任用坏人国家就衰败。公卿之中,在感情上有喜爱有憎恶。对于憎恶的人,只看到他的缺点;对于喜爱的人,又只看到他的长处。在喜爱和憎恶之间,是应当全面而慎重的。如果喜爱一个人而能了解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而能了解他的长处;撤免邪恶的人而不犹豫,任用贤能的人而不猜疑,那么国家就可以兴盛了。’稿子的内容大致是这样。我仔细地想了想,在这方面我恐怕免不了有过失。公卿和侍臣们可心把魏征的话写在笏板上,知我有这种情况,一定要向我进谏。”
179.子路问津
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
180.泰山
唐明皇要封禅泰山,命张说为封禅使,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是九品官。按照老规矩,封禅以后,自三公以下都能迁升一级。只有郑镒靠了丈人,一下子升到五品官,兼赐绯服。唐明皇看到郑镒一下子升了几级,感到很奇怪,就询问原因,郑镒一时无话可答。这时黄幡绰又来调侃,他说:“这是因为靠了泰山之力”。
181.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
182.苏秦刺股
苏秦……向秦王上书有十次,但他的主张终未被采纳,最后黑貂皮袍破了,带的钱花光了,以至用度缺乏,只得离秦归家。他绑裹腿,穿草鞋,背书担囊,形容憔悴,脸色黑黄,面带羞愧。回到家里,妻子见到他,依然织布不睬。嫂子不为他做饭。父母也不与他说话。苏秦见此情状,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
183.只许州官放火
田登为郡守,为人专制蛮横,谁要是触犯了他这个忌讳,触犯的人都遭到鞭打。全州城里的人都称“灯”为“火”。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官员在州城里贴出告示,说
“本州照例放火三日”。当地的老百姓,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原于此。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而美丽,坠落的花瓣繁乱交杂。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他对此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渔人便下了他的船,从洞口进去。
初极狭,才通人。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整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可以互相听到。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孩子们都神情愉快,自得其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惋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停数日,辞去。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wéi) 外人道也。”
(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
未果,寻病终。
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
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正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并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话,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种手段不能用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话,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哪种事情不会做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其实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做到不丧失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够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可是吆喝着给别人吃,连过路的饥民也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连乞丐也不肯接受。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有的人见了高位俸禄就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万钟于我何加焉?
这样,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以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以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以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
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是所谓的丧失了人的天性。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有了灵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屋子的主人)的品德高尚(屋子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平时和我交谈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学问的平民。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奏乐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心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西汉文学家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孔子云:“何陋之有?”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西汉文学家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月光洒入门户,(于是)高兴地起床外出。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想到没有(可以)一起交谈取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如清澈透明的积水,水中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月光下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人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路程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险峻的高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i)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看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涨潮的时候,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无法前进。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其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速度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深潭,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
绝巘(yǎn )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怪柏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乐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每到秋季晴天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十分清冷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叫,声音连续不断,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的手中被推举出来,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推举出来,百里奚从集市中被举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必须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使他的心惊动,性情坚韧,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形体容貌光彩美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早上,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问他的妻子:“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他妻子说:“你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小妾:“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小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第二天,有客人来访,邹忌和他坐下交谈。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打量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美。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到了晚上邹忌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心想:“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小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于是邹忌入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的确)知道自己没有徐公美。但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小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就说我比徐公美。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土地,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妃子左右的近侍,没有一个人不偏爱大王的;朝廷的大臣没有一个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没有一个不对大王有所求的。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这样看来,大王受蒙蔽很深了。”
王曰:“善。”
齐威王说:“好!”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于是下令:“所有的大小官员和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可接受上等的赏赐;上书劝谏我的人,可接受中等的赏赐;能在公共场合指责我的过错,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 可接受下等的赏赐。”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刚颁布,许多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热闹得像集市一样;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几个月之后,不时有人来进谏;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见齐威王。这就叫做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成林的竹子,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是高兴。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阳光向下直照潭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似与游者相乐。
好像在与游人一起逗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水潭西南方向望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溪水)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那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坐在石潭边,四周有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那种环境过于凄清,不能够长时间停留,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是重新修整岳阳楼,扩大它旧时的规模,刻唐代的贤士和现在的名人的诗词文章在上面,
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优美的景色,全在洞庭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包含着远处的连山,吞吐着滔滔的江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晚阴晴变化,景象变化无穷。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yǐ)。
这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降职远调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集,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若夫霪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
像那连绵的雨下个不停,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yào),山岳潜(qián)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出行,桅倒下,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号叫,猿猴哀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害怕讥讽的情怀,满眼望去,一片萧条的景象,感慨万千,十分悲伤。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
又如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没有惊涛骇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着泳;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很浓,颜色很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然而有的时候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有心情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的感觉,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那是快乐到了极点。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那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那君主担忧。
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样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yé)?
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yū)?
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哎!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它西南面的各个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就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泻出来的,是酿泉。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喝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明或暗,变化不一,这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阴,风高霜洁,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人小孩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出游。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而酒色清澈,山中野味,野菜,交错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的酒宴。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酒宴上饮酒的乐趣,不在于管弦音乐。投壶的人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哗,宾客们(尽情)欢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回归而宾客跟从。
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在快乐了。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我整了3个办小时啊.........................................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而美丽,坠落的花瓣繁乱交杂。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他对此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渔人便下了他的船,从洞口进去。
初极狭,才通人。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整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可以互相听到。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孩子们都神情愉快,自得其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惋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停数日,辞去。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wéi) 外人道也。”
(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
未果,寻病终。
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
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正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并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话,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种手段不能用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话,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哪种事情不会做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其实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做到不丧失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够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可是吆喝着给别人吃,连过路的饥民也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连乞丐也不肯接受。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有的人见了高位俸禄就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万钟于我何加焉?
这样,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以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以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以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
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是所谓的丧失了人的天性。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有了灵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屋子的主人)的品德高尚(屋子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平时和我交谈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学问的平民。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奏乐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心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西汉文学家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孔子云:“何陋之有?”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西汉文学家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月光洒入门户,(于是)高兴地起床外出。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想到没有(可以)一起交谈取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如清澈透明的积水,水中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月光下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人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路程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险峻的高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i)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看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涨潮的时候,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无法前进。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其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速度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深潭,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
绝巘(yǎn )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怪柏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乐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每到秋季晴天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十分清冷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叫,声音连续不断,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的手中被推举出来,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推举出来,百里奚从集市中被举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必须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使他的心惊动,性情坚韧,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形体容貌光彩美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早上,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问他的妻子:“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他妻子说:“你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小妾:“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小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第二天,有客人来访,邹忌和他坐下交谈。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打量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美。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到了晚上邹忌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心想:“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小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于是邹忌入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的确)知道自己没有徐公美。但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小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就说我比徐公美。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土地,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妃子左右的近侍,没有一个人不偏爱大王的;朝廷的大臣没有一个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没有一个不对大王有所求的。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这样看来,大王受蒙蔽很深了。”
王曰:“善。”
齐威王说:“好!”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于是下令:“所有的大小官员和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可接受上等的赏赐;上书劝谏我的人,可接受中等的赏赐;能在公共场合指责我的过错,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 可接受下等的赏赐。”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刚颁布,许多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热闹得像集市一样;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几个月之后,不时有人来进谏;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见齐威王。这就叫做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成林的竹子,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是高兴。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阳光向下直照潭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似与游者相乐。
好像在与游人一起逗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水潭西南方向望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溪水)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那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坐在石潭边,四周有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那种环境过于凄清,不能够长时间停留,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是重新修整岳阳楼,扩大它旧时的规模,刻唐代的贤士和现在的名人的诗词文章在上面,
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优美的景色,全在洞庭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包含着远处的连山,吞吐着滔滔的江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晚阴晴变化,景象变化无穷。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yǐ)。
这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降职远调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集,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若夫霪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
像那连绵的雨下个不停,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yào),山岳潜(qián)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出行,桅倒下,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号叫,猿猴哀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害怕讥讽的情怀,满眼望去,一片萧条的景象,感慨万千,十分悲伤。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
又如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没有惊涛骇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着泳;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很浓,颜色很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然而有的时候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有心情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的感觉,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那是快乐到了极点。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那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那君主担忧。
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样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yé)?
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yū)?
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哎!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它西南面的各个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就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泻出来的,是酿泉。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喝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明或暗,变化不一,这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阴,风高霜洁,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人小孩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出游。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而酒色清澈,山中野味,野菜,交错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的酒宴。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酒宴上饮酒的乐趣,不在于管弦音乐。投壶的人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哗,宾客们(尽情)欢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回归而宾客跟从。
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在快乐了。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我整了3个办小时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是不是这个
131
河蚌刚刚爬上河滩张开壳儿晒太阳,一只鹬鸟扑过来啄它的肉。蚌灵敏地合扰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鹬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死!”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结果都被渔夫毫不费力地抓住了。
132
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命令皇帝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133
李离是晋文公的狱官,他错误地听取了下级的汇报而判人死罪,把自己关押起来定了死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之分,处罚有轻重之分,下级官吏有错,不是你的过错!”李离说:“我担任的官职是长官,并不让位给下级官吏;享受俸禄多,不和下属平分利益,现在我错误地听从了下级汇报而判人死罪,却把罪转嫁到下级官吏身上,是没有听说过的。”他推辞而不接受命令,晋文公说:“你如果自以为有罪,我也有罪吗?”李离说:“狱官遵守法纪,错误地判刑,应判自己的刑,错误地判人死罪,就应判自己死罪。您因为我能审察不明显的和判定疑难案件,所以让我当狱官,现在我错误地听取下吏的汇报而判人死刑,罪责应当死。”于是他仍不接受命令,用剑自杀而死。
134
韩信,是汉朝的名将。小时候,喜欢带刀剑。淮阴市上的一些无赖少年中,有一个想侮辱韩信,对韩信说:“你虽然身高体大,并喜欢佩带刀剑,但内心胆小得很呢!”他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你要是不怕(能:禁得起、忍得住)死,就刺我;要是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爬过去。”这时,韩信用眼睛盯了那人好久,然后趴下去,从那人的裤裆下爬了过去。整个市上的人都笑他,认为他胆小。
135
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古老的树,上面有喜鹊筑的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已快成为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徘徊飞翔,不停地发出悲伤的嚎叫。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两只喜鹊仍然在树上对叫,像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又扬长而去。有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跟随在它后面。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要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突然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只红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了起来,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136
一天晚上,山上发了洪水,水上漂流着房屋,塞满了山溪,滔滔向下流去。很多受灾的人,有的骑在木头上,有的趴在屋顶上,又哭又喊,向周围求救,那求救的声音接连不断。道士便准备了大船,亲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站在水边,督促善于游泳的人拿好绳索等候在岸边。有人被水冲来便投去木头、绳索,把他拉上岸。所救活的人很多。第二天清早,有一只野兽被冲来,躯体淹没在波涛中,把头伸出水面左右盼望,好像向人求救的样子。道士说:“这也是有生命的东西,一定要赶快救它!”驾船的人听从他的话去救。用木头把它接上了船,原来是一只老虎。开始时,它还有点迷迷糊糊,坐着舔身上的毛。等船一到岸,它就瞪着眼睛看着道士,跳上去把道士·抓倒在地。船工们一齐涌上去救,他才没被咬死,但已经受了重伤。
137
“哑孝子”生下来就喑哑,品行很孝顺,乡里人称赞他为“哑孝子”。他不仅天生喑哑,而且左手蜷曲,靠做佣工来养活父母。后来乡里发生了一次大饥荒,他在外行乞,别人怜悯他,就给他糟糠,但是他收下后把它们放到食具中留着,自己反而去挖掘野草来吃。回到家中后,就把他的残疾的父亲和生病的老母扶到茅檐下,倒出食具中的食物孝敬父母,父母完全依靠这些食物维持生存。一天,他在路上看见了一堆废纸,(发现)里面有别人遗失的财物,没等到失主。一个月以后,(仍然)没有等到来领取的人,他就用钱买了一头猪饲养,猪下仔后,于是就给父母准备棺材。他待人诚实守信,父母先后去世,他伤心地大哭,用棺材把他们葬在了荒山,后来不知道哑孝子到那里去了。
138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媪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精神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139
老鼠喜欢夜间偷吃粮食。有个越国人把粮食装入腹大口小的盎(容器)里,任凭老鼠去吃,从来不去管它。老鼠呼唤它的同伙跳进盎里,必定要饱餐一顿才肯回去。越国人于是就把盎里的粮食倒干净,换上水,然后用一层糠皮浮盖在水面上。老鼠不知底细,到了晚上,依旧又呼唤同伙一个拉着一个地跳进盎里,结果全部被淹死。
140
林逋隐居在杭州德孤山,经常饲养两只鹤,仙鹤跳跃起来就飞入了运销之中,在空中久久盘旋后,又钻回笼中。林逋常常驾驶着小舟幽婉于西湖的个个寺庙。有客人到了他的家里,一个小童子出去开门,把客人请进来坐,为他打开笼子放出仙鹤观看。过了很久,林逋一定会驾着小舟儿回家。原来是常常把仙鹤飞天作为信号。
141
苏东坡住在歧山时,听说河阳县的猪肉特别好吃,就派人到河阳去买猪。谁知何派之人是个酒鬼,他在已经把猪赶到歧山附近时,却因贪杯,猪全都走失。他害怕受到苏东坡的责骂,自己花钱在当地买了猪交差充数。苏东坡广发请帖,大宴宾客。猪肉烧好后端上桌,没有人不夸赞肉味鲜美:到底是河阳的猪比本地的好。大家正赞不绝口时,却有人送来了走失的真正的河阳猪,客人这才知道原来他们吃的就是当地的猪肉,十分窘迫。
142
有一个医生,自称擅长外科医术.一败将在战场上回来,被乱箭射伤了,一直刺入身体里,把这个医生叫来让他治疗.这个医生手里拿了一把大剪子,把露在身体外面的箭身剪掉,便跪着等着将军的奖赏.将军说:"箭头还在身体里需要尽快治疗啊."医生说:"我只做外科的事(那些内科的事跟我无关),不要拿这个来怪罪我.败将说:‘‘呜呼,世界上竟然有这等欺诈之徒!
143
某山隅有一个老人,妻子很早就逝世了,只有一个女儿在远方。打猎的人可怜他孤独,于是就送了一只猴子给他。老人十分喜欢,对待它就好像对亲生儿子一样。每次出门猴子都跟着他,(猴子)不用链子锁着不用绳牵着,但又不会离开他。如此就过了五年。
一天,老人突然死了,猴子关上门,奔到老人女儿家里,泪如下雨。(老人的女儿)问:“父亲死了?”猴子点了点头。(她)于是就和猴子一同回去。老人的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无有钱给他办后事,猴子于是中乡中大哭,乡里的人于是给钱它为老人办了后事。老人的女儿要带猴子走,猴子拱手拒绝了,仍然守着老人原来的故居,每天摘果为生。每隔五天就为老人大哭一场,好像是纪念老人养了它五年的恩情,样子十分哀伤。这样不够三个月就死在了老人的坟前。乡里的人可怜他,于是把它葬在老人的坟的旁边,为它立了一块墓碑,上面写着:义猴之墓。
144
管宁和华歆都是汉朝末期的人。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145
有一个叫华州的村子里,以前有耕田的人,太阳晒得很疲劳,就大白天头枕着犁具睡觉.年幼的老虎在林子里徘徊,想要吃人,几次上前,牛就把身体护在主人身体上,用力地用角攻击虎.老虎没得惩,流着口水走开了.那个人睡得熟,一点都不知道.
老虎走远了,牛就离开主人的身体,人(醒了)觉得很讨厌,以为这个牛很奇怪,就打牛,牛不会说话就跑,然后主人就追它,竭尽愤怒却捉住牛了,(没想到捉牛这么容易,因为牛保护主人已经很累了),对于这件事越发觉得奇怪,回去就杀了牛解剖了,吃它的肉,却没一点后悔之意.
146
随州大洪山镇有个叫李遥的人,他杀了人后就逃亡外地。过了一年,李遥来到秭归县城,在城中的集市上,他看到有人在出售拐杖,因为价格便宜,就花几十枚铜钱买了下来。当时秭归城中恰好也出了一桩人命案,官府正在急于抓捕凶手。被害人的儿子在街上看见李遥,认出他手中的拐杖是自己父亲的,于是就向衙门报了案。衙役们把李遥逮住,经验证,果然是被害人的拐杖。李遥称自己是买拐杖之人,并非凶手。但是差官们在市场上没有找不到那个卖拐杖的人。于是又对李遥进行审问,问李遥是哪里人,李遥知道无法隐瞒,就说出自己的真实住址。秭归县衙与随州地方官府取得联系后,得知此人就是大洪山杀人潜逃的嫌犯,于是大洪山杀人案告破。李遥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147
母鸡带着小鸡在院子里啄食剩下的米粒和虫子蚂蚁,“叽叽”得很自得。鹰飞过其上,母鸡认为它要捕捉小鸡,张开双翅保护小鸡。鹰无奈而去,母鸡放开小鸡,照旧饮食。过了一会,有乌鸦飞下来停在其旁,母鸡护着小鸡躲避着。乌鸦挑逗着小鸡,母鸡认为没有威胁,就让小鸡随意饮啄而不庇护。乌鸦等到母鸡没有防备之心了,就叼着一只小鸡飞走了。
母鸡带着小鸡在院子里啄食剩下的米粒和虫子蚂蚁,“叽叽”得很自得。鹰飞过其上,母鸡认为它要捕捉小鸡,张开双翅保护小鸡。鹰无奈而去,母鸡放开小鸡,照旧饮食。过了一会,有乌鸦飞下来停在其旁,母鸡护着小鸡躲避着。乌鸦挑逗着小鸡,母鸡认为没有威胁,就让小鸡随意饮啄而不庇护。乌鸦等到母鸡没有防备之心了,就叼着一只小鸡飞走了。
148
这个城市无赖很多,有的偷窃别人的牛马,有的抢别人的钱财货物,有的当着别人的面索取财物,不给的就对他拳脚相加,众人都十分担忧.曾经有人将这件事上诉官府,县令说:"没办法呀,因为这伙无赖的领头人的父亲是一郡之太守."因为这样,那伙无赖更加肆无忌惮,在家乡里横行霸道,没有什么不敢做的.大家都敢怒而不敢言.到了后来,他(代指为首者)的父亲因为接受贿赂而被罢官,全乡的人都特别高兴,把为首的无赖绑起示众,剩下的无赖知道了都赶紧逃走了。有人说: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是天在帮助百姓啊。
149
吕某自称勇士,喜欢佩带刀剑,扬言有万夫不当之勇。一天,南山出现猛虎,全村都很惊慌,不赶出门。吕某说了:“一只老虎嘛,怕啥!交给我了!”然后提剑而去。不一会就见到老虎在前面百步左右。老虎大吼一声,怒目而视。吕某两腿发抖,看左右没有人,吓的六神无主,到处乱跑。过了一会,村民们出来了,见他倒在地上,不省人事。经过紧急抢救才苏醒过来。有人问:“老虎还在吗?”吕某竟说:“被我赶跑了!”
150
赵广是合肥人,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是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掳走了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151
齐国有两个自吹为勇敢的人,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有一天两人在路上不期而遇。住在城西的说:“难得见面,我们姑且去喝酒吧。”“行”。于是两人踏进酒铺喝起酒来。酒过数巡后,住在城东的说:“弄一点肉来吃吃怎么样?”住在城西的说:“你我都是好汉。你身上有肉,我身上有肉,还要另外买肉干什么?”“好!好!”另一个说。于是叫伙计拿出豆豉酱作为调料,两人便拔出刀来,你割我身上的肉吃,我割你身上的肉吃,纵然血流满地,他们还是边割边吃,直到送掉性命才停止。要是像这样也算勇敢的话,还不如没有勇敢来的好。
152
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到水缸上,失足落入缸中淹到水里,别的孩子都吓跑了,司马光却镇静地拿起一块石头猛击水缸。水缸破了,水流出来,小孩因此的救。后来有人把这件事画成画在开封、洛阳一带广泛流传。
153
从前有个医生,自我吹嘘能治驼背,说:"背弯得像弓一样的人,像虾一样的人,像铁环一样的人,请我去医治管保早上治好晚上就像原来一样直了。"有个人相信了他的话,就让医生给他治驼背。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跳上去践踏它。背很快就弄直了,但人就马上死了。那人的儿子想要到官府去申冤,这个医生却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我只管治人驼,不管人的死活!"现在官府当官的,只管钱粮(上缴)完成,不管百姓死活,与这个医生有什么不同啊!
154
越西有个单身汉,他盖起了茅屋,过着自给自足地生活。但是他对老鼠成灾很发愁。那些老鼠白天大摇大摆地在屋子里乱窜,夜里边咬东西边吱吱地叫,一直闹到天亮。单身汉积蓄了满腔怒火。一天,他喝醉了酒回到家里,刚要躺到枕头上睡觉,老鼠好象使出各种花招打搅他,叫他眼睛片刻也合不上。这个男人一怒之下便持起火把到处烧它们。老鼠果然被烧死了,但单身汉地茅屋也被烧毁了。第二天,他酒醒过来,茫然不知归向何处。龙门子就去慰问他。他说:“人不可以积愤啊!我起初只是怨恨老鼠,但光看见老鼠却忘了自己地房子,不料想竟导致这样一场灾难。人真不应该积愤啊!”
155
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从东南方向刮来,远远望去,像一支羊角直插入天空。大树全被风连根拔起,很快旋风就将它们卷入云霄中。不久旋风渐渐地移近,经过县城,官舍民房几乎一扫而尽,全都被卷入云中。县令的儿女和奴婢被卷走,又摔在地上,死伤了好几个人。老百姓中死伤和失踪的人不计其数。县城完全成为一片废墟,于是县城就移到了现在这个地方。
156
村西有一老妇家庭院中有上好的李子,苦于常被人偷窃,于是就在墙下设了个陷阱,在里面倒了米田共等脏物.有甲乙丙三个无赖想偷李子.天黑后,甲先翻过了墙,掉到陷阱里,脏物粘满了衣裤,气味十分难闻,还抬头呼喊他的同伴:快过来,这有上好的李子!乙翻过了墙也掉到陷阱里面了,刚想开口,甲忙堵住他的口,自己呼喊丙.过了一会,丙也掉进来了.乙和丙两人对望后质问甲,甲说:如果你们两个不掉进来,岂不会一起笑话我!
157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本来嘛,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158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象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159
墨子对耕柱子发怒,耕柱子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说我将驱赶那一匹呢?”耕柱子答道:“当然驱赶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良马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值得你用来鞭责。”墨子说:“我也以为你是值得鞭责的。”
160
卞庄子发现两只老虎,立即拔剑在手,准备刺杀.身旁的小僮劝阻他说:"您看两只老虎, 正在共食一牛,一定会因为肉味甘美而互相搏斗起来.两虎相斗,大者必伤,小者必死.到 那时候,您刺杀伤虎,就能一举两得."卞庄子觉得小僮说得很有道理,便站立等待.?
过了一会儿,两只老虎为了争肉,真的嘶咬起来,小虎被咬死,大虎也受了伤.卞庄子突然 跳出去,挥剑猛刺伤虎,果然不费大力,就刺死伤虎,一举获得两虎.?
131
河蚌刚刚爬上河滩张开壳儿晒太阳,一只鹬鸟扑过来啄它的肉。蚌灵敏地合扰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鹬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死!”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结果都被渔夫毫不费力地抓住了。
132
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命令皇帝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133
李离是晋文公的狱官,他错误地听取了下级的汇报而判人死罪,把自己关押起来定了死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之分,处罚有轻重之分,下级官吏有错,不是你的过错!”李离说:“我担任的官职是长官,并不让位给下级官吏;享受俸禄多,不和下属平分利益,现在我错误地听从了下级汇报而判人死罪,却把罪转嫁到下级官吏身上,是没有听说过的。”他推辞而不接受命令,晋文公说:“你如果自以为有罪,我也有罪吗?”李离说:“狱官遵守法纪,错误地判刑,应判自己的刑,错误地判人死罪,就应判自己死罪。您因为我能审察不明显的和判定疑难案件,所以让我当狱官,现在我错误地听取下吏的汇报而判人死刑,罪责应当死。”于是他仍不接受命令,用剑自杀而死。
134
韩信,是汉朝的名将。小时候,喜欢带刀剑。淮阴市上的一些无赖少年中,有一个想侮辱韩信,对韩信说:“你虽然身高体大,并喜欢佩带刀剑,但内心胆小得很呢!”他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你要是不怕(能:禁得起、忍得住)死,就刺我;要是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爬过去。”这时,韩信用眼睛盯了那人好久,然后趴下去,从那人的裤裆下爬了过去。整个市上的人都笑他,认为他胆小。
135
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古老的树,上面有喜鹊筑的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已快成为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徘徊飞翔,不停地发出悲伤的嚎叫。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两只喜鹊仍然在树上对叫,像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又扬长而去。有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跟随在它后面。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要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突然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只红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了起来,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136
一天晚上,山上发了洪水,水上漂流着房屋,塞满了山溪,滔滔向下流去。很多受灾的人,有的骑在木头上,有的趴在屋顶上,又哭又喊,向周围求救,那求救的声音接连不断。道士便准备了大船,亲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站在水边,督促善于游泳的人拿好绳索等候在岸边。有人被水冲来便投去木头、绳索,把他拉上岸。所救活的人很多。第二天清早,有一只野兽被冲来,躯体淹没在波涛中,把头伸出水面左右盼望,好像向人求救的样子。道士说:“这也是有生命的东西,一定要赶快救它!”驾船的人听从他的话去救。用木头把它接上了船,原来是一只老虎。开始时,它还有点迷迷糊糊,坐着舔身上的毛。等船一到岸,它就瞪着眼睛看着道士,跳上去把道士·抓倒在地。船工们一齐涌上去救,他才没被咬死,但已经受了重伤。
137
“哑孝子”生下来就喑哑,品行很孝顺,乡里人称赞他为“哑孝子”。他不仅天生喑哑,而且左手蜷曲,靠做佣工来养活父母。后来乡里发生了一次大饥荒,他在外行乞,别人怜悯他,就给他糟糠,但是他收下后把它们放到食具中留着,自己反而去挖掘野草来吃。回到家中后,就把他的残疾的父亲和生病的老母扶到茅檐下,倒出食具中的食物孝敬父母,父母完全依靠这些食物维持生存。一天,他在路上看见了一堆废纸,(发现)里面有别人遗失的财物,没等到失主。一个月以后,(仍然)没有等到来领取的人,他就用钱买了一头猪饲养,猪下仔后,于是就给父母准备棺材。他待人诚实守信,父母先后去世,他伤心地大哭,用棺材把他们葬在了荒山,后来不知道哑孝子到那里去了。
138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媪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精神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139
老鼠喜欢夜间偷吃粮食。有个越国人把粮食装入腹大口小的盎(容器)里,任凭老鼠去吃,从来不去管它。老鼠呼唤它的同伙跳进盎里,必定要饱餐一顿才肯回去。越国人于是就把盎里的粮食倒干净,换上水,然后用一层糠皮浮盖在水面上。老鼠不知底细,到了晚上,依旧又呼唤同伙一个拉着一个地跳进盎里,结果全部被淹死。
140
林逋隐居在杭州德孤山,经常饲养两只鹤,仙鹤跳跃起来就飞入了运销之中,在空中久久盘旋后,又钻回笼中。林逋常常驾驶着小舟幽婉于西湖的个个寺庙。有客人到了他的家里,一个小童子出去开门,把客人请进来坐,为他打开笼子放出仙鹤观看。过了很久,林逋一定会驾着小舟儿回家。原来是常常把仙鹤飞天作为信号。
141
苏东坡住在歧山时,听说河阳县的猪肉特别好吃,就派人到河阳去买猪。谁知何派之人是个酒鬼,他在已经把猪赶到歧山附近时,却因贪杯,猪全都走失。他害怕受到苏东坡的责骂,自己花钱在当地买了猪交差充数。苏东坡广发请帖,大宴宾客。猪肉烧好后端上桌,没有人不夸赞肉味鲜美:到底是河阳的猪比本地的好。大家正赞不绝口时,却有人送来了走失的真正的河阳猪,客人这才知道原来他们吃的就是当地的猪肉,十分窘迫。
142
有一个医生,自称擅长外科医术.一败将在战场上回来,被乱箭射伤了,一直刺入身体里,把这个医生叫来让他治疗.这个医生手里拿了一把大剪子,把露在身体外面的箭身剪掉,便跪着等着将军的奖赏.将军说:"箭头还在身体里需要尽快治疗啊."医生说:"我只做外科的事(那些内科的事跟我无关),不要拿这个来怪罪我.败将说:‘‘呜呼,世界上竟然有这等欺诈之徒!
143
某山隅有一个老人,妻子很早就逝世了,只有一个女儿在远方。打猎的人可怜他孤独,于是就送了一只猴子给他。老人十分喜欢,对待它就好像对亲生儿子一样。每次出门猴子都跟着他,(猴子)不用链子锁着不用绳牵着,但又不会离开他。如此就过了五年。
一天,老人突然死了,猴子关上门,奔到老人女儿家里,泪如下雨。(老人的女儿)问:“父亲死了?”猴子点了点头。(她)于是就和猴子一同回去。老人的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无有钱给他办后事,猴子于是中乡中大哭,乡里的人于是给钱它为老人办了后事。老人的女儿要带猴子走,猴子拱手拒绝了,仍然守着老人原来的故居,每天摘果为生。每隔五天就为老人大哭一场,好像是纪念老人养了它五年的恩情,样子十分哀伤。这样不够三个月就死在了老人的坟前。乡里的人可怜他,于是把它葬在老人的坟的旁边,为它立了一块墓碑,上面写着:义猴之墓。
144
管宁和华歆都是汉朝末期的人。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145
有一个叫华州的村子里,以前有耕田的人,太阳晒得很疲劳,就大白天头枕着犁具睡觉.年幼的老虎在林子里徘徊,想要吃人,几次上前,牛就把身体护在主人身体上,用力地用角攻击虎.老虎没得惩,流着口水走开了.那个人睡得熟,一点都不知道.
老虎走远了,牛就离开主人的身体,人(醒了)觉得很讨厌,以为这个牛很奇怪,就打牛,牛不会说话就跑,然后主人就追它,竭尽愤怒却捉住牛了,(没想到捉牛这么容易,因为牛保护主人已经很累了),对于这件事越发觉得奇怪,回去就杀了牛解剖了,吃它的肉,却没一点后悔之意.
146
随州大洪山镇有个叫李遥的人,他杀了人后就逃亡外地。过了一年,李遥来到秭归县城,在城中的集市上,他看到有人在出售拐杖,因为价格便宜,就花几十枚铜钱买了下来。当时秭归城中恰好也出了一桩人命案,官府正在急于抓捕凶手。被害人的儿子在街上看见李遥,认出他手中的拐杖是自己父亲的,于是就向衙门报了案。衙役们把李遥逮住,经验证,果然是被害人的拐杖。李遥称自己是买拐杖之人,并非凶手。但是差官们在市场上没有找不到那个卖拐杖的人。于是又对李遥进行审问,问李遥是哪里人,李遥知道无法隐瞒,就说出自己的真实住址。秭归县衙与随州地方官府取得联系后,得知此人就是大洪山杀人潜逃的嫌犯,于是大洪山杀人案告破。李遥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131
河蚌刚刚爬上河滩张开壳儿晒太阳,一只鹬鸟扑过来啄它的肉。蚌灵敏地合扰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鹬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死!”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结果都被渔夫毫不费力地抓住了。
132
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命令皇帝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133
李离是晋文公的狱官,他错误地听取了下级的汇报而判人死罪,把自己关押起来定了死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之分,处罚有轻重之分,下级官吏有错,不是你的过错!”李离说:“我担任的官职是长官,并不让位给下级官吏;享受俸禄多,不和下属平分利益,现在我错误地听从了下级汇报而判人死罪,却把罪转嫁到下级官吏身上,是没有听说过的。”他推辞而不接受命令,晋文公说:“你如果自以为有罪,我也有罪吗?”李离说:“狱官遵守法纪,错误地判刑,应判自己的刑,错误地判人死罪,就应判自己死罪。您因为我能审察不明显的和判定疑难案件,所以让我当狱官,现在我错误地听取下吏的汇报而判人死刑,罪责应当死。”于是他仍不接受命令,用剑自杀而死。
134
韩信,是汉朝的名将。小时候,喜欢带刀剑。淮阴市上的一些无赖少年中,有一个想侮辱韩信,对韩信说:“你虽然身高体大,并喜欢佩带刀剑,但内心胆小得很呢!”他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你要是不怕(能:禁得起、忍得住)死,就刺我;要是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爬过去。”这时,韩信用眼睛盯了那人好久,然后趴下去,从那人的裤裆下爬了过去。整个市上的人都笑他,认为他胆小。
135
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古老的树,上面有喜鹊筑的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已快成为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徘徊飞翔,不停地发出悲伤的嚎叫。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两只喜鹊仍然在树上对叫,像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又扬长而去。有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跟随在它后面。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要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突然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只红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了起来,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136
一天晚上,山上发了洪水,水上漂流着房屋,塞满了山溪,滔滔向下流去。很多受灾的人,有的骑在木头上,有的趴在屋顶上,又哭又喊,向周围求救,那求救的声音接连不断。道士便准备了大船,亲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站在水边,督促善于游泳的人拿好绳索等候在岸边。有人被水冲来便投去木头、绳索,把他拉上岸。所救活的人很多。第二天清早,有一只野兽被冲来,躯体淹没在波涛中,把头伸出水面左右盼望,好像向人求救的样子。道士说:“这也是有生命的东西,一定要赶快救它!”驾船的人听从他的话去救。用木头把它接上了船,原来是一只老虎。开始时,它还有点迷迷糊糊,坐着舔身上的毛。等船一到岸,它就瞪着眼睛看着道士,跳上去把道士·抓倒在地。船工们一齐涌上去救,他才没被咬死,但已经受了重伤。
137
“哑孝子”生下来就喑哑,品行很孝顺,乡里人称赞他为“哑孝子”。他不仅天生喑哑,而且左手蜷曲,靠做佣工来养活父母。后来乡里发生了一次大饥荒,他在外行乞,别人怜悯他,就给他糟糠,但是他收下后把它们放到食具中留着,自己反而去挖掘野草来吃。回到家中后,就把他的残疾的父亲和生病的老母扶到茅檐下,倒出食具中的食物孝敬父母,父母完全依靠这些食物维持生存。一天,他在路上看见了一堆废纸,(发现)里面有别人遗失的财物,没等到失主。一个月以后,(仍然)没有等到来领取的人,他就用钱买了一头猪饲养,猪下仔后,于是就给父母准备棺材。他待人诚实守信,父母先后去世,他伤心地大哭,用棺材把他们葬在了荒山,后来不知道哑孝子到那里去了。
138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媪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精神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139
老鼠喜欢夜间偷吃粮食。有个越国人把粮食装入腹大口小的盎(容器)里,任凭老鼠去吃,从来不去管它。老鼠呼唤它的同伙跳进盎里,必定要饱餐一顿才肯回去。越国人于是就把盎里的粮食倒干净,换上水,然后用一层糠皮浮盖在水面上。老鼠不知底细,到了晚上,依旧又呼唤同伙一个拉着一个地跳进盎里,结果全部被淹死。
140
林逋隐居在杭州德孤山,经常饲养两只鹤,仙鹤跳跃起来就飞入了运销之中,在空中久久盘旋后,又钻回笼中。林逋常常驾驶着小舟幽婉于西湖的个个寺庙。有客人到了他的家里,一个小童子出去开门,把客人请进来坐,为他打开笼子放出仙鹤观看。过了很久,林逋一定会驾着小舟儿回家。原来是常常把仙鹤飞天作为信号。
141
苏东坡住在歧山时,听说河阳县的猪肉特别好吃,就派人到河阳去买猪。谁知何派之人是个酒鬼,他在已经把猪赶到歧山附近时,却因贪杯,猪全都走失。他害怕受到苏东坡的责骂,自己花钱在当地买了猪交差充数。苏东坡广发请帖,大宴宾客。猪肉烧好后端上桌,没有人不夸赞肉味鲜美:到底是河阳的猪比本地的好。大家正赞不绝口时,却有人送来了走失的真正的河阳猪,客人这才知道原来他们吃的就是当地的猪肉,十分窘迫。
142
有一个医生,自称擅长外科医术.一败将在战场上回来,被乱箭射伤了,一直刺入身体里,把这个医生叫来让他治疗.这个医生手里拿了一把大剪子,把露在身体外面的箭身剪掉,便跪着等着将军的奖赏.将军说:"箭头还在身体里需要尽快治疗啊."医生说:"我只做外科的事(那些内科的事跟我无关),不要拿这个来怪罪我.败将说:‘‘呜呼,世界上竟然有这等欺诈之徒!
143
某山隅有一个老人,妻子很早就逝世了,只有一个女儿在远方。打猎的人可怜他孤独,于是就送了一只猴子给他。老人十分喜欢,对待它就好像对亲生儿子一样。每次出门猴子都跟着他,(猴子)不用链子锁着不用绳牵着,但又不会离开他。如此就过了五年。
一天,老人突然死了,猴子关上门,奔到老人女儿家里,泪如下雨。(老人的女儿)问:“父亲死了?”猴子点了点头。(她)于是就和猴子一同回去。老人的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无有钱给他办后事,猴子于是中乡中大哭,乡里的人于是给钱它为老人办了后事。老人的女儿要带猴子走,猴子拱手拒绝了,仍然守着老人原来的故居,每天摘果为生。每隔五天就为老人大哭一场,好像是纪念老人养了它五年的恩情,样子十分哀伤。这样不够三个月就死在了老人的坟前。乡里的人可怜他,于是把它葬在老人的坟的旁边,为它立了一块墓碑,上面写着:义猴之墓。
144
管宁和华歆都是汉朝末期的人。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145
有一个叫华州的村子里,以前有耕田的人,太阳晒得很疲劳,就大白天头枕着犁具睡觉.年幼的老虎在林子里徘徊,想要吃人,几次上前,牛就把身体护在主人身体上,用力地用角攻击虎.老虎没得惩,流着口水走开了.那个人睡得熟,一点都不知道.
老虎走远了,牛就离开主人的身体,人(醒了)觉得很讨厌,以为这个牛很奇怪,就打牛,牛不会说话就跑,然后主人就追它,竭尽愤怒却捉住牛了,(没想到捉牛这么容易,因为牛保护主人已经很累了),对于这件事越发觉得奇怪,回去就杀了牛解剖了,吃它的肉,却没一点后悔之意.
146
随州大洪山镇有个叫李遥的人,他杀了人后就逃亡外地。过了一年,李遥来到秭归县城,在城中的集市上,他看到有人在出售拐杖,因为价格便宜,就花几十枚铜钱买了下来。当时秭归城中恰好也出了一桩人命案,官府正在急于抓捕凶手。被害人的儿子在街上看见李遥,认出他手中的拐杖是自己父亲的,于是就向衙门报了案。衙役们把李遥逮住,经验证,果然是被害人的拐杖。李遥称自己是买拐杖之人,并非凶手。但是差官们在市场上没有找不到那个卖拐杖的人。于是又对李遥进行审问,问李遥是哪里人,李遥知道无法隐瞒,就说出自己的真实住址。秭归县衙与随州地方官府取得联系后,得知此人就是大洪山杀人潜逃的嫌犯,于是大洪山杀人案告破。李遥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147
母鸡带着小鸡在院子里啄食剩下的米粒和虫子蚂蚁,“叽叽”得很自得。鹰飞过其上,母鸡认为它要捕捉小鸡,张开双翅保护小鸡。鹰无奈而去,母鸡放开小鸡,照旧饮食。过了一会,有乌鸦飞下来停在其旁,母鸡护着小鸡躲避着。乌鸦挑逗着小鸡,母鸡认为没有威胁,就让小鸡随意饮啄而不庇护。乌鸦等到母鸡没有防备之心了,就叼着一只小鸡飞走了。
母鸡带着小鸡在院子里啄食剩下的米粒和虫子蚂蚁,“叽叽”得很自得。鹰飞过其上,母鸡认为它要捕捉小鸡,张开双翅保护小鸡。鹰无奈而去,母鸡放开小鸡,照旧饮食。过了一会,有乌鸦飞下来停在其旁,母鸡护着小鸡躲避着。乌鸦挑逗着小鸡,母鸡认为没有威胁,就让小鸡随意饮啄而不庇护。乌鸦等到母鸡没有防备之心了,就叼着一只小鸡飞走了。
148
这个城市无赖很多,有的偷窃别人的牛马,有的抢别人的钱财货物,有的当着别人的面索取财物,不给的就对他拳脚相加,众人都十分担忧.曾经有人将这件事上诉官府,县令说:"没办法呀,因为这伙无赖的领头人的父亲是一郡之太守."因为这样,那伙无赖更加肆无忌惮,在家乡里横行霸道,没有什么不敢做的.大家都敢怒而不敢言.到了后来,他(代指为首者)的父亲因为接受贿赂而被罢官,全乡的人都特别高兴,把为首的无赖绑起示众,剩下的无赖知道了都赶紧逃走了。有人说: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是天在帮助百姓啊。
149
吕某自称勇士,喜欢佩带刀剑,扬言有万夫不当之勇。一天,南山出现猛虎,全村都很惊慌,不赶出门。吕某说了:“一只老虎嘛,怕啥!交给我了!”然后提剑而去。不一会就见到老虎在前面百步左右。老虎大吼一声,怒目而视。吕某两腿发抖,看左右没有人,吓的六神无主,到处乱跑。过了一会,村民们出来了,见他倒在地上,不省人事。经过紧急抢救才苏醒过来。有人问:“老虎还在吗?”吕某竟说:“被我赶跑了!”
150
赵广是合肥人,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是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掳走了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151
齐国有两个自吹为勇敢的人,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有一天两人在路上不期而遇。住在城西的说:“难得见面,我们姑且去喝酒吧。”“行”。于是两人踏进酒铺喝起酒来。酒过数巡后,住在城东的说:“弄一点肉来吃吃怎么样?”住在城西的说:“你我都是好汉。你身上有肉,我身上有肉,还要另外买肉干什么?”“好!好!”另一个说。于是叫伙计拿出豆豉酱作为调料,两人便拔出刀来,你割我身上的肉吃,我割你身上的肉吃,纵然血流满地,他们还是边割边吃,直到送掉性命才停止。要是像这样也算勇敢的话,还不如没有勇敢来的好。
152
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到水缸上,失足落入缸中淹到水里,别的孩子都吓跑了,司马光却镇静地拿起一块石头猛击水缸。水缸破了,水流出来,小孩因此的救。后来有人把这件事画成画在开封、洛阳一带广泛流传。
153
从前有个医生,自我吹嘘能治驼背,说:"背弯得像弓一样的人,像虾一样的人,像铁环一样的人,请我去医治管保早上治好晚上就像原来一样直了。"有个人相信了他的话,就让医生给他治驼背。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跳上去践踏它。背很快就弄直了,但人就马上死了。那人的儿子想要到官府去申冤,这个医生却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我只管治人驼,不管人的死活!"现在官府当官的,只管钱粮(上缴)完成,不管百姓死活,与这个医生有什么不同啊!
154
越西有个单身汉,他盖起了茅屋,过着自给自足地生活。但是他对老鼠成灾很发愁。那些老鼠白天大摇大摆地在屋子里乱窜,夜里边咬东西边吱吱地叫,一直闹到天亮。单身汉积蓄了满腔怒火。一天,他喝醉了酒回到家里,刚要躺到枕头上睡觉,老鼠好象使出各种花招打搅他,叫他眼睛片刻也合不上。这个男人一怒之下便持起火把到处烧它们。老鼠果然被烧死了,但单身汉地茅屋也被烧毁了。第二天,他酒醒过来,茫然不知归向何处。龙门子就去慰问他。他说:“人不可以积愤啊!我起初只是怨恨老鼠,但光看见老鼠却忘了自己地房子,不料想竟导致这样一场灾难。人真不应该积愤啊!”
155
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从东南方向刮来,远远望去,像一支羊角直插入天空。大树全被风连根拔起,很快旋风就将它们卷入云霄中。不久旋风渐渐地移近,经过县城,官舍民房几乎一扫而尽,全都被卷入云中。县令的儿女和奴婢被卷走,又摔在地上,死伤了好几个人。老百姓中死伤和失踪的人不计其数。县城完全成为一片废墟,于是县城就移到了现在这个地方。
156
村西有一老妇家庭院中有上好的李子,苦于常被人偷窃,于是就在墙下设了个陷阱,在里面倒了米田共等脏物.有甲乙丙三个无赖想偷李子.天黑后,甲先翻过了墙,掉到陷阱里,脏物粘满了衣裤,气味十分难闻,还抬头呼喊他的同伴:快过来,这有上好的李子!乙翻过了墙也掉到陷阱里面了,刚想开口,甲忙堵住他的口,自己呼喊丙.过了一会,丙也掉进来了.乙和丙两人对望后质问甲,甲说:如果你们两个不掉进来,岂不会一起笑话我!
157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本来嘛,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158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象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159
墨子对耕柱子发怒,耕柱子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说我将驱赶那一匹呢?”耕柱子答道:“当然驱赶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良马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值得你用来鞭责。”墨子说:“我也以为你是值得鞭责的。”
160
卞庄子发现两只老虎,立即拔剑在手,准备刺杀.身旁的小僮劝阻他说:"您看两只老虎, 正在共食一牛,一定会因为肉味甘美而互相搏斗起来.两虎相斗,大者必伤,小者必死.到 那时候,您刺杀伤虎,就能一举两得."卞庄子觉得小僮说得很有道理,便站立等待.?
过了一会儿,两只老虎为了争肉,真的嘶咬起来,小虎被咬死,大虎也受了伤.卞庄子突然 跳出去,挥剑猛刺伤虎,果然不费大力,就刺死伤虎,一举获得两虎.?
131
河蚌刚刚爬上河滩张开壳儿晒太阳,一只鹬鸟扑过来啄它的肉。蚌灵敏地合扰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鹬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死!”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结果都被渔夫毫不费力地抓住了。
132
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命令皇帝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133
李离是晋文公的狱官,他错误地听取了下级的汇报而判人死罪,把自己关押起来定了死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之分,处罚有轻重之分,下级官吏有错,不是你的过错!”李离说:“我担任的官职是长官,并不让位给下级官吏;享受俸禄多,不和下属平分利益,现在我错误地听从了下级汇报而判人死罪,却把罪转嫁到下级官吏身上,是没有听说过的。”他推辞而不接受命令,晋文公说:“你如果自以为有罪,我也有罪吗?”李离说:“狱官遵守法纪,错误地判刑,应判自己的刑,错误地判人死罪,就应判自己死罪。您因为我能审察不明显的和判定疑难案件,所以让我当狱官,现在我错误地听取下吏的汇报而判人死刑,罪责应当死。”于是他仍不接受命令,用剑自杀而死。
134
韩信,是汉朝的名将。小时候,喜欢带刀剑。淮阴市上的一些无赖少年中,有一个想侮辱韩信,对韩信说:“你虽然身高体大,并喜欢佩带刀剑,但内心胆小得很呢!”他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你要是不怕(能:禁得起、忍得住)死,就刺我;要是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爬过去。”这时,韩信用眼睛盯了那人好久,然后趴下去,从那人的裤裆下爬了过去。整个市上的人都笑他,认为他胆小。
135
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古老的树,上面有喜鹊筑的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已快成为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徘徊飞翔,不停地发出悲伤的嚎叫。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两只喜鹊仍然在树上对叫,像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又扬长而去。有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跟随在它后面。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要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突然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只红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了起来,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136
一天晚上,山上发了洪水,水上漂流着房屋,塞满了山溪,滔滔向下流去。很多受灾的人,有的骑在木头上,有的趴在屋顶上,又哭又喊,向周围求救,那求救的声音接连不断。道士便准备了大船,亲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站在水边,督促善于游泳的人拿好绳索等候在岸边。有人被水冲来便投去木头、绳索,把他拉上岸。所救活的人很多。第二天清早,有一只野兽被冲来,躯体淹没在波涛中,把头伸出水面左右盼望,好像向人求救的样子。道士说:“这也是有生命的东西,一定要赶快救它!”驾船的人听从他的话去救。用木头把它接上了船,原来是一只老虎。开始时,它还有点迷迷糊糊,坐着舔身上的毛。等船一到岸,它就瞪着眼睛看着道士,跳上去把道士·抓倒在地。船工们一齐涌上去救,他才没被咬死,但已经受了重伤。
137
“哑孝子”生下来就喑哑,品行很孝顺,乡里人称赞他为“哑孝子”。他不仅天生喑哑,而且左手蜷曲,靠做佣工来养活父母。后来乡里发生了一次大饥荒,他在外行乞,别人怜悯他,就给他糟糠,但是他收下后把它们放到食具中留着,自己反而去挖掘野草来吃。回到家中后,就把他的残疾的父亲和生病的老母扶到茅檐下,倒出食具中的食物孝敬父母,父母完全依靠这些食物维持生存。一天,他在路上看见了一堆废纸,(发现)里面有别人遗失的财物,没等到失主。一个月以后,(仍然)没有等到来领取的人,他就用钱买了一头猪饲养,猪下仔后,于是就给父母准备棺材。他待人诚实守信,父母先后去世,他伤心地大哭,用棺材把他们葬在了荒山,后来不知道哑孝子到那里去了。
138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媪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精神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139
老鼠喜欢夜间偷吃粮食。有个越国人把粮食装入腹大口小的盎(容器)里,任凭老鼠去吃,从来不去管它。老鼠呼唤它的同伙跳进盎里,必定要饱餐一顿才肯回去。越国人于是就把盎里的粮食倒干净,换上水,然后用一层糠皮浮盖在水面上。老鼠不知底细,到了晚上,依旧又呼唤同伙一个拉着一个地跳进盎里,结果全部被淹死。
140
林逋隐居在杭州德孤山,经常饲养两只鹤,仙鹤跳跃起来就飞入了运销之中,在空中久久盘旋后,又钻回笼中。林逋常常驾驶着小舟幽婉于西湖的个个寺庙。有客人到了他的家里,一个小童子出去开门,把客人请进来坐,为他打开笼子放出仙鹤观看。过了很久,林逋一定会驾着小舟儿回家。原来是常常把仙鹤飞天作为信号。
141
苏东坡住在歧山时,听说河阳县的猪肉特别好吃,就派人到河阳去买猪。谁知何派之人是个酒鬼,他在已经把猪赶到歧山附近时,却因贪杯,猪全都走失。他害怕受到苏东坡的责骂,自己花钱在当地买了猪交差充数。苏东坡广发请帖,大宴宾客。猪肉烧好后端上桌,没有人不夸赞肉味鲜美:到底是河阳的猪比本地的好。大家正赞不绝口时,却有人送来了走失的真正的河阳猪,客人这才知道原来他们吃的就是当地的猪肉,十分窘迫。
142
有一个医生,自称擅长外科医术.一败将在战场上回来,被乱箭射伤了,一直刺入身体里,把这个医生叫来让他治疗.这个医生手里拿了一把大剪子,把露在身体外面的箭身剪掉,便跪着等着将军的奖赏.将军说:"箭头还在身体里需要尽快治疗啊."医生说:"我只做外科的事(那些内科的事跟我无关),不要拿这个来怪罪我.败将说:‘‘呜呼,世界上竟然有这等欺诈之徒!
143
某山隅有一个老人,妻子很早就逝世了,只有一个女儿在远方。打猎的人可怜他孤独,于是就送了一只猴子给他。老人十分喜欢,对待它就好像对亲生儿子一样。每次出门猴子都跟着他,(猴子)不用链子锁着不用绳牵着,但又不会离开他。如此就过了五年。
一天,老人突然死了,猴子关上门,奔到老人女儿家里,泪如下雨。(老人的女儿)问:“父亲死了?”猴子点了点头。(她)于是就和猴子一同回去。老人的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无有钱给他办后事,猴子于是中乡中大哭,乡里的人于是给钱它为老人办了后事。老人的女儿要带猴子走,猴子拱手拒绝了,仍然守着老人原来的故居,每天摘果为生。每隔五天就为老人大哭一场,好像是纪念老人养了它五年的恩情,样子十分哀伤。这样不够三个月就死在了老人的坟前。乡里的人可怜他,于是把它葬在老人的坟的旁边,为它立了一块墓碑,上面写着:义猴之墓。
144
管宁和华歆都是汉朝末期的人。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145
有一个叫华州的村子里,以前有耕田的人,太阳晒得很疲劳,就大白天头枕着犁具睡觉.年幼的老虎在林子里徘徊,想要吃人,几次上前,牛就把身体护在主人身体上,用力地用角攻击虎.老虎没得惩,流着口水走开了.那个人睡得熟,一点都不知道.
老虎走远了,牛就离开主人的身体,人(醒了)觉得很讨厌,以为这个牛很奇怪,就打牛,牛不会说话就跑,然后主人就追它,竭尽愤怒却捉住牛了,(没想到捉牛这么容易,因为牛保护主人已经很累了),对于这件事越发觉得奇怪,回去就杀了牛解剖了,吃它的肉,却没一点后悔之意.
146
随州大洪山镇有个叫李遥的人,他杀了人后就逃亡外地。过了一年,李遥来到秭归县城,在城中的集市上,他看到有人在出售拐杖,因为价格便宜,就花几十枚铜钱买了下来。当时秭归城中恰好也出了一桩人命案,官府正在急于抓捕凶手。被害人的儿子在街上看见李遥,认出他手中的拐杖是自己父亲的,于是就向衙门报了案。衙役们把李遥逮住,经验证,果然是被害人的拐杖。李遥称自己是买拐杖之人,并非凶手。但是差官们在市场上没有找不到那个卖拐杖的人。于是又对李遥进行审问,问李遥是哪里人,李遥知道无法隐瞒,就说出自己的真实住址。秭归县衙与随州地方官府取得联系后,得知此人就是大洪山杀人潜逃的嫌犯,于是大洪山杀人案告破。李遥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