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在当前存在哪些问题

 我来答
冬夏328
2020-12-22 · TA获得超过4.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539万
展开全部
当今时代,我们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这种竞争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国防等领域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这些竞争本质上均体现在对人才的争夺上,党和政府已经把人才问题放在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大学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所以,大学肩负着向国家培养输送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的历史重任,大学不仅要引领社会发展,而且要促进全球一体化、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和政治稳定,大学必须培养出未来领导世界的领袖人物。这就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应当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创新人才。

  对什么样的人才才是创新人才,他有什么显著特征,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学习精神、实践精神和批判精神这三种精神是我们培养的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如果缺乏这三种精神,就难以称其为创新人才。

  一、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

  1、见物不见人:我们对培养模式的设计并没有很好的、全心全意的体现以人为本,亦即以学生为本。我们过于注重具体的环节和内容,而严重缺乏对学生主体作用、角色的深入研究和应有的尊重;课程结构、教材系统、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实施,都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没有努力做到“面向日新月异的社会”,“面向瞬息万变的世界”,“面向迅速发展的高新科技域”。教与学依然机械地、单向地、线性地发生关系。这样,我们的培养模式还没有从根本脱离孤立、封闭,教学死板、机械、沉闷的基本状态没有得到很好扭转,这种背景下的学生的学习,难免就是“戴着镣铐跳舞”,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和创造性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2、重形不重神。我们的培养模式过于注重内容的记忆、灌输,严重缺乏将其现实生活、与人文情怀结合。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科书。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必须成为教与学的新观念。学校教育应当使学生广泛了解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丰富知识,比较全面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必须避免学科的分类割裂知识的广泛联系,造成学生认识的僵化和局限,妨碍学生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的协调发展。

  3、重师道不重平等。尊师重道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尊师必然重道,重道必然尊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无论是在教师脑海心中还是在学生心目中,师生平等的意识和观念均缺乏成长的土壤和氛围,中国平等的观念一直不发达,中国发达的是等级观念,这种等级观念也贯穿到师生关系中。中国文化,讲究君道、臣道和师道。与君相对的是臣,与父相对的是子,与师相对的是生。在这样一种对立关系中,后者必然要服从前者。西方文化有平等、民主的色彩,师生关系比中国要宽松、自由。西方人从古希腊时期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就是一对非常平等的师徒。但是,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创新、善于超越;只有今天勤于动手、经常实践,明天才能大胆变革、开拓进取。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所说:“创造权力的人对国家的强大做出了必不可少的贡献;但质疑权力的人做出的贡献同样必不可少,特别是当这种质疑与私利无涉之时。因为,正是这些质疑权力的人们在帮助我们做出判断:究竟是我们使用权力,还是权力使用我们?”因而,我们的教育应当使学生懂得,生活中的重大突破都是来自挑战现状,而不是接受现状。

  美国的教育就象是一个圆,由一个点随意向四面八方拓展,而中国的教育更象一个正方形,向外的拓展,局限于少数的设计好的几个方向。我们培养的学生往往因担心出错而缺乏挑战权威的勇气。成长氛围极大地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知识传授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正像杨振宁先生所讲:中国的教学太注重演绎,这种教育哲学是要你“在你的脑子里分清什么东西是你懂得的,什么东西是你所不懂得的;不懂的东西不要去沾它,你要沾的东西是懂的;然后来了一个老师,拉着你的手,走到一个你还不懂的领域里,一直到你完全懂了为止。”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教过的不敢做”。

  二、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势

  1、全球化。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时代。美国人福雷德曼在其著作《世界是平的》的讲到:“我们在2000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化3.0版本。3.0版本将这个世界从小号进一步缩小到微型,并且将竞争场所夷为平地”,“过去我的父母告诉我,快把餐桌上的饭吃完,因为中国人和印度人还饿着肚子,现在我对我的女儿说,快把功课做完,因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正在抢你们的饭碗。”全球竞争空前加剧。

  英国政府认为,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英国将失去200万个工作岗位。对此,英国政策是,把不需要太多技能的简单劳动岗位让给发展中国家,把需要劳动技能的工作岗位留住。因此发展高等教育至关重要。

  由此可见,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性和竞争性明显加强,“北非一只蝴蝶翅膀的轻轻扇动,将会给西欧带来一场风暴”,全球化已经改变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其巨大压力。

  2、信息化。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可谓日新月异,知识的淘汰率很高,学习精神将是衡量和评价一个人知识素养的显著标志。有人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在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日益逼近的情况下,一张大学毕业文凭的“保鲜期”到底还有多久?一个大学本科生从他毕业那年开始算起,他每年的知识淘汰率是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说他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每年将被淘汰掉百分之二十。如果没有及时充电再学习的话,五年之后,他和一个普通的没上过大学的人是差不多的。Ford Motor公司CTO 罗斯认为,“1个工程学位只有3 年的保鲜期”。英国皇家艺术协会曾经预测:到2020年知识总量将是现在的3~4倍,到2050年的知识总量将是现在的100倍。上世纪五十年代人类知识的总量翻一番要50年,到本世纪二十年代人类知识总量翻一番的时间是73天。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称,“人类最近30 年的科学知识总量占人类全部科学知识总量的90 %”,并且近10 年中每3 年增加1 倍。

  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技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科技应用的普及程度越来越深,信息时代的国际垄断越来越明显,信息社会的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信息环境的个人生存越来越残酷。1782年摄影原理到1838年照相机56年;1831年电机原理到1872年发动机41年,1948年半导体到1954年半导体收音机6年,现在市场上的电子产品更新周期0.5年。

  面对激烈竞争,微软提出的成功秘诀:“我们的成功取决于创新”;其交战守则:“淘汰自己的产品”,招聘雇员的标准:“能够适应软件技术与行业内差不多每月一次的革命。”并且教育员工:“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我们在市场上占据领导地位20多年,但是这并不是未来的保证。我们每天都必须创新。”

  三、高校人才培养应有的对策

  为了办人民满意高等教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抛弃经验主义和惯性思维,冲破一切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体制束缚,彻底摈弃不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种种观念,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梁启超先生说,大学在于其“独立其精神,自由其思想”,我们的思想解放也因体现其精髓,从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

  1、坚持百家争鸣。“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社会进步为每个人的充分发展提供着机会与空间,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与条件。要实现“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我们就必须积极营造良好宽松、自由和谐的学术氛围。

  2、坚持百花齐放。教育发展必须多样化,统一体制、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命题、统一答案的教育模式,只能束缚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千人一面”、“千校一面”,学校就缺乏特色与活力。因此,我们许多学生其创意及创造力的匮乏也似乎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所以,教育层次、教育类别、教育形式、人才规格等均应体现多样化。我们必须扫除体制性障碍,如:包得过多(办学体制);统得过死(管理体制),在人才选拔制度、人才培养制度、人才使用制度等方面积极深化改革。

  3、坚持多样化评价。英国是大学教育质量评估制度较为健全的国家,但其评估制度依然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判。2001年1月华威大学6名经济学教授写信给《卫报》激烈地批评教学质量评估“可能是人类发明的最有破坏性和毁灭性的管制制度”,《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发表评论,这些评论不仅批评学科评估增加了管理和成本负担,对评估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表示怀疑,而且认为评估背离了英国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因此对评估的基本前提提出了质疑。我国推出的本科教育质量评估制度产生了许多积极作用,但其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如何有效地对教育质量做出评价的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但是,我认为: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校,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育评价的意义在于为实现“更好”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不断地争取更好是教育质量评价的永恒追求。我们有必要设计出能体现个性差异的多元评价体系,采取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和手段。

  高等学校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进入社会的中心地位。哈佛大学前校长伯克教授在其《大学与美国的未来》一书中写到:大学将是未来社会的中心机构。现代发达社会取决于三个主要因素:专业知识、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和发明创造。而大学历来对前两个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现在发明创造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创新型人才培育是高校的神圣使命。我们必须以更高的眼光、更准的定位、更早的觉悟和更快的行动肩负起这项历史使命。(第29期中青班1班)
AskForm360
2024-12-11 广告
1.分析组织现状。2.开展人才盘点。这一部分就是对关键岗位的人才进行测评,包括能力和潜力两个方面,同时还要与其绩效结合进行分析。需要准备的内容主要是人才的标准,主要包括设定模型、绩效指标,有的企业还会准备潜力模型,因为他们在人才盘点中特别重...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AskForm360提供
盈赫UP
2020-12-25 · TA获得超过522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82%
帮助的人:309万
展开全部
21世纪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目前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已经开始意识到人才竞争才是企业竞争获取胜利的重要法宝,只有不断增加人才支持力量,不断开发人才的潜能,才可以不断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只有将企业员工这种普通人力培养成才力,才可以将人力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现代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下面是笔者对企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当前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数量”,缺乏“质量”

  近年来随着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企业产业不断升级,企业将发展战略全部投放在“人才招聘”、“招兵买马”上面。但是有的企业在人才开发、培养的过程中并没有全面认识到人才培养的本质,一味的强调数量,忽视了质量,盲目扩张人才数量,但是和企业实际发展匹配的“质量”人才相对缺乏。具体体现在高层管理人才欠缺以及人才配置结构欠缺合理性等方面。由于企业缺乏高素质管理层人才,导致企业的整体素质较差,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很难适应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

  2.缺乏良好的“育才”企业环境

  虽然很多企业引进了很多人才,但是在企业内部并没有营造一种很好的“育才”环境,大部分技能人才以及技术人才基本只拥有在学校里学习的相关专业知识,然后在实际工作中由企业老员工传授相关的经验,自己一边摸索着学习。企业并没有制定一套长远的人才培养规划,很少为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外出交流、开会、学习的机会,知识无法有效更新,技术也难以实现新的突破,这样很难实现员工的发展,推动企业的发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商用脱范
2019-12-27 · TA获得超过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34%
帮助的人:567万
展开全部
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政府对卫生人才培养投入不足、培养方案滞后等问题。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模式和方法陈旧、专业特色不明显、人才培养模式思路狭窄、教学安排不合理等问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阚文虹匡岚
2019-07-18 · TA获得超过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25%
帮助的人:718万
展开全部
结构不合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方案滞后等问题、政府对卫生人才培养投入不足、教学模式和方法陈旧、教学安排不合理等问题、专业特色不明显、人才培养模式思路狭窄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緖andlover
高粉答主

2021-03-11 · 刘老板太潇洒太到位太乱
緖andlover
采纳数:4 获赞数:543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