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总督权力如此大,为什么不像唐朝节度使那样那么容易犯上作乱呢?
清朝的总督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具体原因如下:
一、清朝独特的政治环境。我们知道清朝是以满族为主体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算上所有旗人(满八旗、蒙八旗及汉八旗),以只有汉民的百分之一。所以,清朝的旗人们都很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这也是清廷封锁东北的原因。(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这些旗人本就觉得自己朝不保夕。若以总督的身份造反,那不就是脱离组织,可是离死不远。
二、奴隶制度的残余。
清军入关前,刚经历了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转化。这个过程还未彻底完成。便发生了满清入关事件。所以我们会发现在满清的朝堂上充斥着“奴才”“主子”的利害关系。(而且除了清朝末年,坐到总督位置上的人,大多都是旗人)那些能对上级自称“奴才”的都高人一等。我们看书或者电视变回发现,一些官员自称“奴才”(这些就是旗人,地位较高),还有官员自称“臣”(这些便是普通的汉民)。正是这种区别对待反而团结住了所有旗人,也就是团结了那些总督。
三、八旗制度对于所有旗民的束缚。
完善的八旗制度,规定了八旗旗主对皇帝负责,各个旗民受旗主和副旗主的统领,各旗的包衣奴才为控制器的旗民服务。如此井然有序,上下成序,控制力强。原本有压迫便会有反抗,可是“满清入关”后。所有的人都翻身把主做,一起去压迫汉民,将八旗制度原本最大的隐患压了下去。
四、中央政府势力不同。
唐朝的节度使制度开始也是增强军事实力的有效制度。只是随着唐朝中央政府权威不断下降,此消彼涨下节度使的权力不断扩大。先是人事任免权的丧失,再是地方财政权力的丧失,逐渐中央政府彻底控制不了各个藩镇。
清朝的总督则不然。其实主要还是清朝中央政府实力一直很强,保证了这些清朝总督不敢有异心。最好的反证就是清朝末年八国联军入北京时,衰弱的清廷无法指挥手下的总督们,甚至出现了以李鸿章为首的《东南互保》协议的极端情况。
清朝对总督的限制较多。总督最多只是一个组织协调者。总督们控制地方是依靠自己的幕府发号施令。而地方实权依旧是由以各省巡抚为首的地方政府掌握(人员任免由中央政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