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黄河的资料??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黄河
黄河,中国古代也称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长度 5464 km
源头海拔 4800 m
平均流量 1774.5 m³/s
流域面积 752443 km²
源头 青海省
注入 渤海
流经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维系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
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调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它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在中国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内,连同下游豫、鲁沿河地区共有2亿多亩耕地,1亿左右人口。黄河水利资源丰富,流域内地下矿藏众多,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关于黄河的源头历史上曾有过多种说法。早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就有人提出卡日曲是黄河的正源,但没有被公认。公元1280年元朝的都实和1704年清朝的拉锡,为探求河源曾到达星宿海。因此,星宿海为河源的说法已经流传多年。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8月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河源考察队,又把约古宗列曲作为黄河正源。20多年来,虽然以错就错,但也有不少人提出疑问。直到1978年夏天,再次组织河源考察队,伸入河源地区实地查勘,查清在河源地区西部,有3条河流汇入星宿海,它们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流程最短,水量又小,只能算作约古宗列曲的一条支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相比,卡日曲较约古宗列曲长近30公里,流域面积多700平方公里,水量也大2倍多。因此,确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的依据较为充分。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各姿各雅山海拔4 800米,山脚下几个泉眼溢出的清水,就是“咆哮万里触龙门”的黄河最初水流。
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5000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这是人们熟知的歌曲《黄河颂》的歌词。每当人们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就会浸沉在对黄河的无限追忆之中。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在黄河流域内已经发现了2000多处原始村落的遗址,它表明,在新石器时代,祖先们就在这辽阔的土地上定居,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
新石器时代中期,散布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上的黄帝族,和当时的蚩尤族、炎帝族同为中国远古时代的3个部族。他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后来炎帝联合黄帝攻杀了蚩尤。不久,炎帝族和黄帝族的人民逐渐融合,并定居在陕、甘、晋地区,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地区。
3500多年前进入奴隶社会的夏、商、周王朝都是黄帝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华族就是汉族的前身,所以汉族人民都把黄帝奉为始祖,自称为黄帝(也称炎黄)的子孙。当时的华族居住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居四方之中,故又称这一带为“中华”。后来,华族的文化向全国各地传播,“中华”二字便成了整个中国的名称。
商王朝的盘庚迁都殷墟(今河南省安阳县),他的势力范围已达太行山与泰山之间的华北大平原,称为殷帝国。殷朝的文化相当发达,与当时的埃及、巴比伦并称为3个古代帝国,是世界古代三大文化中心。在殷墟,至今还保存着刻画挺秀、文句严密的甲骨书和美丽细致的青铜器皿。可是,在3个古代帝国以外的世界上,大多数人类还过着原始生活。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化古国之一,古国的文化就在黄河的怀抱里发祥。
殷朝以后,直至北宋,近2500年,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安(古称长安),从西汉至隋唐,先后有11个朝代建都于此,历时 1100多年,不仅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洛阳,先后有9个朝代在此建都,历时近千年,故称“九朝古都”。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云集于洛阳,为中国和世界文化宝库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几千年来,黄河流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而广大劳动人民反对压迫的斗争也接连不断。秦末的陈胜、吴广,两汉的赤眉、铜马、黄巾,隋末的瓦岗军,唐朝的黄巢、王仙芝,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等,都在黄河流域这块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雄壮的史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地区是中国人民可靠的革命根据地,直至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儿女,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我们为黄河自豪,为黄河歌唱。
释名“河”字在秦汉以前基本上是黄河的专称,而河流称为“川”或者“水”(但也有例外,如《山海经》曰:“昆仑山,纵广万里,高万一千里,去蒿山五万里,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环其墟。”)先秦的文献中找不到黄河一词,成书于汉武帝征和年间的《史记》全篇也不见黄河的说法。据学者李鄂荣考证,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常山郡·元氏县”的释文里。黄河的“黄”字用来描述河水的浑浊,这在古书中也早有记载:战国时期的《左传·襄公八年》郑国的子驷引《逸周诗》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尔雅·释水》记有“河出昆仑,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
黄河上源的星宿海由扎陵湖、鄂陵湖等数量众多的水泊和海子组成,在阳光照耀下星宿海的无数湖沼光彩夺目,如同孔雀开屏,十分美丽壮观,因而当地的藏族居民把这一段黄河称作“玛曲”(rma chu),即“孔雀河”的意思。甘肃省“玛曲”县即以此河段命名。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黄河,中国古代也称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长度 5464 km
源头海拔 4800 m
平均流量 1774.5 m³/s
流域面积 752443 km²
源头 青海省
注入 渤海
流经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维系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
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调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它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在中国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内,连同下游豫、鲁沿河地区共有2亿多亩耕地,1亿左右人口。黄河水利资源丰富,流域内地下矿藏众多,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关于黄河的源头历史上曾有过多种说法。早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就有人提出卡日曲是黄河的正源,但没有被公认。公元1280年元朝的都实和1704年清朝的拉锡,为探求河源曾到达星宿海。因此,星宿海为河源的说法已经流传多年。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8月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河源考察队,又把约古宗列曲作为黄河正源。20多年来,虽然以错就错,但也有不少人提出疑问。直到1978年夏天,再次组织河源考察队,伸入河源地区实地查勘,查清在河源地区西部,有3条河流汇入星宿海,它们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流程最短,水量又小,只能算作约古宗列曲的一条支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相比,卡日曲较约古宗列曲长近30公里,流域面积多700平方公里,水量也大2倍多。因此,确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的依据较为充分。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各姿各雅山海拔4 800米,山脚下几个泉眼溢出的清水,就是“咆哮万里触龙门”的黄河最初水流。
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5000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这是人们熟知的歌曲《黄河颂》的歌词。每当人们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就会浸沉在对黄河的无限追忆之中。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在黄河流域内已经发现了2000多处原始村落的遗址,它表明,在新石器时代,祖先们就在这辽阔的土地上定居,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
新石器时代中期,散布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上的黄帝族,和当时的蚩尤族、炎帝族同为中国远古时代的3个部族。他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后来炎帝联合黄帝攻杀了蚩尤。不久,炎帝族和黄帝族的人民逐渐融合,并定居在陕、甘、晋地区,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地区。
3500多年前进入奴隶社会的夏、商、周王朝都是黄帝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华族就是汉族的前身,所以汉族人民都把黄帝奉为始祖,自称为黄帝(也称炎黄)的子孙。当时的华族居住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居四方之中,故又称这一带为“中华”。后来,华族的文化向全国各地传播,“中华”二字便成了整个中国的名称。
商王朝的盘庚迁都殷墟(今河南省安阳县),他的势力范围已达太行山与泰山之间的华北大平原,称为殷帝国。殷朝的文化相当发达,与当时的埃及、巴比伦并称为3个古代帝国,是世界古代三大文化中心。在殷墟,至今还保存着刻画挺秀、文句严密的甲骨书和美丽细致的青铜器皿。可是,在3个古代帝国以外的世界上,大多数人类还过着原始生活。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化古国之一,古国的文化就在黄河的怀抱里发祥。
殷朝以后,直至北宋,近2500年,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安(古称长安),从西汉至隋唐,先后有11个朝代建都于此,历时 1100多年,不仅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洛阳,先后有9个朝代在此建都,历时近千年,故称“九朝古都”。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云集于洛阳,为中国和世界文化宝库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几千年来,黄河流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而广大劳动人民反对压迫的斗争也接连不断。秦末的陈胜、吴广,两汉的赤眉、铜马、黄巾,隋末的瓦岗军,唐朝的黄巢、王仙芝,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等,都在黄河流域这块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雄壮的史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地区是中国人民可靠的革命根据地,直至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儿女,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我们为黄河自豪,为黄河歌唱。
释名“河”字在秦汉以前基本上是黄河的专称,而河流称为“川”或者“水”(但也有例外,如《山海经》曰:“昆仑山,纵广万里,高万一千里,去蒿山五万里,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环其墟。”)先秦的文献中找不到黄河一词,成书于汉武帝征和年间的《史记》全篇也不见黄河的说法。据学者李鄂荣考证,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常山郡·元氏县”的释文里。黄河的“黄”字用来描述河水的浑浊,这在古书中也早有记载:战国时期的《左传·襄公八年》郑国的子驷引《逸周诗》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尔雅·释水》记有“河出昆仑,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
黄河上源的星宿海由扎陵湖、鄂陵湖等数量众多的水泊和海子组成,在阳光照耀下星宿海的无数湖沼光彩夺目,如同孔雀开屏,十分美丽壮观,因而当地的藏族居民把这一段黄河称作“玛曲”(rma chu),即“孔雀河”的意思。甘肃省“玛曲”县即以此河段命名。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4479.htm
展开全部
黄河水系: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为黄河上游,汇入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000k平方米以上)有43条,径流量占全河的60%。龙羊峡至宁夏下河沿的干流河段是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也是全国重点开发建设的水电基地之一。下河沿至河口镇的黄河两岸为宁蒙灌区,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农业基地。由于该地区降水少、蒸发大,加上灌溉引水和河道渗漏损失,致使黄河水量沿程减少。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灾害。
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为黄河中游,是黄河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汇入的较大支流有30条。河口镇至禹门口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河段内支流绝大部分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堑区,是黄河泥沙特别是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全河多年年平均输沙量16亿吨,其中9 亿吨来源于此区间;尤其是黄河河口镇至潼关这一河段,黄河在穿越这一段黄土高原的过程中,众多支流汇入,把黄河 “染成”了黄色。该河段水力资源也很丰富,是黄河上第二大水电基地,峡谷下段有著名的壶口瀑布。禹门口至三门峡区间,黄河流经汾渭地堑,河谷展宽,其中禹门口至渣关(简称小北干流),河长132.5km,河道宽浅散乱,冲淤变化剧烈;河段内有汾河、渭河两大支流相继汇入,是黄河下游泥沙主要来源区之一,多年年平均来沙量5.5亿吨。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小浪底以上是黄河的最后一段峡谷,出峡谷后逐步进入平原地区。
黄河干流自桃花峪以下为黄河下游。下游河道为地上悬河,支流很少。目前黄河下游河床已高出大堤背河地面3—5m,比两岸平原高出更多。除南岸东平湖至济南区间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挡水。历史上决口泛滥频繁,给中华民族来了沉重的灾难。黄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积,不断延伸、摆动,近40年间,黄河年平均输送到河口地区的泥沙约10亿t,年平均净造陆面积25km2一30km2。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我国的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豫东、豫北、鲁西、鲁北、冀南、冀北、皖北、苏北等地区,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冲积扇的顶部,位于沁河口一带,海拔100米左右。平原地势大体以黄河大堤为分水岭,地面坡降平缓,微向海洋倾斜。大堤以北为黄河平原,属海河流域;大堤以南为黄淮平原,属淮河流域。
黄河干流上最窄的峡谷叫野狐峡,位于青海省同德、贵南县境。左岸为高四五十米的石梁,右岸为高达数百米的峭壁,河宽仅十余米,从峡底仰视,仅见一线青天。据说野狐都能跳过,因而得名。
黄河河道最宽的河段为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至山东省东明县高村河段,两岸堤距宽5公里~20公里。最宽处为河南长坦县大车集,两岸相距20公里。
黄河的形成有两种说法:
之一
最近,我国地理科学家在研究青藏高原形成的课题中,重现了我国著名的文明摇篮黄河形成的过程和情景,首次向人们揭示了100多万年前地球造山运动中惊人的一幕。
在距今160万年左右,青藏高原在一次猛烈惊人的抬升运动中,跃然升出地面,其他板块边缘发生断裂褶皱,形成阶梯状地貌,原来广泛分布的湖泊汇集成河。一条由湖泊汇集而成的大河随之奔腾而下,形成地质构造史中惊心动魄的一幕。
科学家介绍,黄河在形成前,青藏高原及其甘肃一带普遍在海拔1000米以下,地貌起伏微弱,河流湖泊交替;距今247万年左右,高原海拔上升到2000米以上,山地起伏增大,形成新的湖泊地貌;距今160万年左右,断裂起伏呈脉冲式增强,古湖泊湖水下切,形成一条泱泱巨川,成为今天著名的中国第二大河,此时的黄河还没有今天的长度,其水流以银川盆地为归宿,呈扇形分布。黄河形成后每年携带大量的泥沙在下游淤积,形成后来肥沃的华北平原。(摘自《中国气象报》)。
之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是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年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黄河与我国其他江河相比,有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水少沙多。
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相当于长江的1/17,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4位。流域内人均水量593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耕地亩均水324m3,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7%。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造成下游河道严重淤积,河床平均每年抬高约10厘米。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合沙量为35kg/m3,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在世界江河是绝无仅有的。如果把16亿吨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其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 “跳进黄河洗不清”的说法,也就是由形容黄河泥沙多而来的。同时,黄河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呈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还真不易洗净呢!
二是水、沙时空分布不均。
黄河水量的60%来自兰州以上,秦岭北麓,90%以上的泥沙主要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与泾河、北洛河及渭河上游地区。全年60%的水量和80%的泥沙量集中来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来自几场暴雨洪水。这种水少沙多,水、沙分布的集中性,给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和下游防洪,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三是地上悬河。
由于长期泥沙淤积,目前黄河下游堤防临背悬差一般5~6米。滩面比新乡市地面高出约20米,比开封市地面高出约13米,比济南市地面高出约5米。悬河形势险峻,洪水威胁成为国家的心腹之患。
四是洪水灾害频繁。
从先秦时期至民国年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余次,大的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北抵天津,南达江淮,洪水波及范围达25万平方公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惨重损失。同时黄河洪水挟带大量泥沙,淤塞河道,良田沙化,给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影响,长期难以恢复。由于洪水灾害频繁,历史上黄河洪水被称为“中国之忧患”。
请参考:http://www.yrwr.com.cn/home.htm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为黄河上游,汇入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000k平方米以上)有43条,径流量占全河的60%。龙羊峡至宁夏下河沿的干流河段是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也是全国重点开发建设的水电基地之一。下河沿至河口镇的黄河两岸为宁蒙灌区,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农业基地。由于该地区降水少、蒸发大,加上灌溉引水和河道渗漏损失,致使黄河水量沿程减少。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灾害。
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为黄河中游,是黄河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汇入的较大支流有30条。河口镇至禹门口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河段内支流绝大部分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堑区,是黄河泥沙特别是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全河多年年平均输沙量16亿吨,其中9 亿吨来源于此区间;尤其是黄河河口镇至潼关这一河段,黄河在穿越这一段黄土高原的过程中,众多支流汇入,把黄河 “染成”了黄色。该河段水力资源也很丰富,是黄河上第二大水电基地,峡谷下段有著名的壶口瀑布。禹门口至三门峡区间,黄河流经汾渭地堑,河谷展宽,其中禹门口至渣关(简称小北干流),河长132.5km,河道宽浅散乱,冲淤变化剧烈;河段内有汾河、渭河两大支流相继汇入,是黄河下游泥沙主要来源区之一,多年年平均来沙量5.5亿吨。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小浪底以上是黄河的最后一段峡谷,出峡谷后逐步进入平原地区。
黄河干流自桃花峪以下为黄河下游。下游河道为地上悬河,支流很少。目前黄河下游河床已高出大堤背河地面3—5m,比两岸平原高出更多。除南岸东平湖至济南区间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挡水。历史上决口泛滥频繁,给中华民族来了沉重的灾难。黄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积,不断延伸、摆动,近40年间,黄河年平均输送到河口地区的泥沙约10亿t,年平均净造陆面积25km2一30km2。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我国的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豫东、豫北、鲁西、鲁北、冀南、冀北、皖北、苏北等地区,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冲积扇的顶部,位于沁河口一带,海拔100米左右。平原地势大体以黄河大堤为分水岭,地面坡降平缓,微向海洋倾斜。大堤以北为黄河平原,属海河流域;大堤以南为黄淮平原,属淮河流域。
黄河干流上最窄的峡谷叫野狐峡,位于青海省同德、贵南县境。左岸为高四五十米的石梁,右岸为高达数百米的峭壁,河宽仅十余米,从峡底仰视,仅见一线青天。据说野狐都能跳过,因而得名。
黄河河道最宽的河段为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至山东省东明县高村河段,两岸堤距宽5公里~20公里。最宽处为河南长坦县大车集,两岸相距20公里。
黄河的形成有两种说法:
之一
最近,我国地理科学家在研究青藏高原形成的课题中,重现了我国著名的文明摇篮黄河形成的过程和情景,首次向人们揭示了100多万年前地球造山运动中惊人的一幕。
在距今160万年左右,青藏高原在一次猛烈惊人的抬升运动中,跃然升出地面,其他板块边缘发生断裂褶皱,形成阶梯状地貌,原来广泛分布的湖泊汇集成河。一条由湖泊汇集而成的大河随之奔腾而下,形成地质构造史中惊心动魄的一幕。
科学家介绍,黄河在形成前,青藏高原及其甘肃一带普遍在海拔1000米以下,地貌起伏微弱,河流湖泊交替;距今247万年左右,高原海拔上升到2000米以上,山地起伏增大,形成新的湖泊地貌;距今160万年左右,断裂起伏呈脉冲式增强,古湖泊湖水下切,形成一条泱泱巨川,成为今天著名的中国第二大河,此时的黄河还没有今天的长度,其水流以银川盆地为归宿,呈扇形分布。黄河形成后每年携带大量的泥沙在下游淤积,形成后来肥沃的华北平原。(摘自《中国气象报》)。
之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是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年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黄河与我国其他江河相比,有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水少沙多。
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相当于长江的1/17,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4位。流域内人均水量593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耕地亩均水324m3,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7%。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造成下游河道严重淤积,河床平均每年抬高约10厘米。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合沙量为35kg/m3,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在世界江河是绝无仅有的。如果把16亿吨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其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 “跳进黄河洗不清”的说法,也就是由形容黄河泥沙多而来的。同时,黄河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呈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还真不易洗净呢!
二是水、沙时空分布不均。
黄河水量的60%来自兰州以上,秦岭北麓,90%以上的泥沙主要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与泾河、北洛河及渭河上游地区。全年60%的水量和80%的泥沙量集中来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来自几场暴雨洪水。这种水少沙多,水、沙分布的集中性,给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和下游防洪,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三是地上悬河。
由于长期泥沙淤积,目前黄河下游堤防临背悬差一般5~6米。滩面比新乡市地面高出约20米,比开封市地面高出约13米,比济南市地面高出约5米。悬河形势险峻,洪水威胁成为国家的心腹之患。
四是洪水灾害频繁。
从先秦时期至民国年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余次,大的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北抵天津,南达江淮,洪水波及范围达25万平方公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惨重损失。同时黄河洪水挟带大量泥沙,淤塞河道,良田沙化,给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影响,长期难以恢复。由于洪水灾害频繁,历史上黄河洪水被称为“中国之忧患”。
请参考:http://www.yrwr.com.cn/home.htm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