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纪录片揭露中式与英式教育的差异:看完你还想让孩子出国吗 ?
步入一间典型的中国课堂:窗明几净,秩序井然。老师在认真仔细地授课,板书工整而清晰;学生们聚精会神听课并刷刷地记着笔记,笔尖接触纸面的沙沙声,像春蚕在吞食着桑叶,专注且投入,传达对知识的强烈渴望。
但假如台下坐的是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学生,那情形可就不一样了,中西教育方法的差异,挑战着校园秩序与人们的认知。正如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中所说的那样:“这是一场通向未知的旅行。”
1、状况百出的课堂
2015年,BBC播出了三集近200分钟的纪录片,他们邀请了五位非常优秀的中国老师,前往英国知名学校博航特中学,用中式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这是一项长达四周的实验,而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比较出迥然不同的中英教育方法,究竟哪一种更胜一筹?
然而,各种状况从第一天就开始爆发。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当中国籍科学老师杨君打起十二分的热情,一字一句地大声向学生们朗读教室里张贴的名人名言时,一个漂亮的英国女孩甩了甩自己蓬松的长发,顽皮地眨着眼睛:“我不知道谦虚是什么意思。”
她是真不知道,不知道为什么要在早上七点钟之前就赶到学校,又为什么要换上又肥又大的像降落伞一般的统一班服,上课还一定要正襟危坐,不能交头结耳说话,这不是限制人身自由吗?
因为随便说话,她被杨君老师喊出来单独坐在讲台边上作为惩罚,后来又有一个干扰课堂纪律的男孩被罚面壁思过。两个学生互相挤眉弄眼地笑起来,女孩说:“老师可能想用这种方式让我们感到尴尬,但我们只觉得有趣。”老师越管她,她越想捣蛋,因为这种感觉让她很兴奋。
和这个女孩一样,教室里有很多“不安份”的学生,上课已经很久,他们还在窃窃私语,打打闹闹。事实上,让50个充满个性的英国中学生同时挤在一间教室里,就已经是个挑战。
英国学生习惯了小班教学,习惯在课堂自由自在的讨论,叫他们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听课,真的是件很难办到的事。学习时间被延长,课程难度又大,让他们感到异常疲惫。
于是,有人在课堂上跟着音乐欢快地扭动身体起舞,有人大嚼口香糖掏出小镜子化妆,有人把开水壶带到班级喝热饮。
老师站在讲台,一遍遍声嘶力竭地喊着:“安静,请安静一点!”学生还是照样嬉皮笑脸地喧哗不休,混乱的状况简直像置身菜市场。
2、中西思维的碰撞
纪律问题,显然是五位中国教师最为头疼的事。最糟糕的时候,学生气愤地扔下笔大喊:“我不学了!”而老师也委屈的躲在办公室里,默默拭泪。
对这群精力旺盛又不知规矩为何物的少男少女,用儒家的道德教化显然起不了作用;若用道家的无为而治,却又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当然更不能用法家的严刑峻法来震慑他们,无论在中在西,体罚学生都只会让老师吃不了兜着走。
无奈之下,五位老师只好请博航特学校的领导到班上来镇场子,在校领导板着面孔的巡视中,学生们暂时乖巧了起来,等领导们一走,又故态复萌。
开家长会也是中国老师的必杀技,试问哪一个中国学生,不对“请家长”三个字头皮发麻?但这一招对英国青少年似乎也不太好使,请来的家长们露出了无辜的黑人问号脸:“纪律不是学校管的吗,找我们干啥?”
节目中有一位中国老师认为,这是由于英国福利制度过于完善,即使找不到工作也能保证生存需要,以至于学生没有危机感,也就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与学习欲望。对这个观点,博航特的教导主任表示认可,在学习的内驱力与主动性上,他们的孩子确实有所欠缺。
“在中国不是这样,no job,no money。”没工作就没收入,没收入就活不下去。当中国老师说出这句话时,来参加会议的家长们都陷入了深思。
比起纪律问题,还有更不能忽略的现象:中西学习方法的差异性。虽然实验只有短短四周,但中西教育思维的碰撞却无时不存在。
以体育课为例,在英国体育是选修课,只为强身健体而存在。英国家长认为:我的孩子为什么要跑那么快呢?我又不想他做运动员。但在中国,体育是要列入中考课程算总分的,身体素质和文化水平一样重要。
于是,在纪录片的体育课堂上,一名胖墩墩的尖子生男孩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英国老师上前柔声安慰,而这种现象在中国很少会发生,从小接受的教育理念,和残酷的竞争环境让孩子们心里十分清楚:不努力奔跑,就会被同伴甩在身后。
3、难以统一的答案
庄严的升旗仪式,整齐的早操队伍,这在中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对英国青少年来说,这也是一种新鲜体验。他们在飘扬的旗帜下甩胳膊甩腿,一开始嘻嘻哈哈,随着实验推进,有些学生渐渐也严肃认真起来。
中式课堂紧张的学习节奏,并不是每一个外国学生都反对的。老师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用最快最省力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有清晰的课堂笔记,有细致的习题巩固,也许会剥夺一些自主学习的乐趣,但这种教学方式显然十分高效。
最终揭晓的成绩也验证了这一点:同样的考卷,中式学校实验班成绩各科的平均分成绩都要比博航特同年级的学生高8到12分。
短短四周,平均分拉开两位数的差距,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惊人的成绩,连学校负责人也啧啧惊叹,承认中式教育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据悉,这档节目播出一年后,英国国家教育部特意拨款4100万英镑,在英国部分小学引进中式教育。
但也有很多人认为,短时间呈现的学科成绩不能证明什么结论,中式教育与英式教育,正如争芳斗艳的中西方文化一样,各有千秋。
在传统的大班教学中,中国老师习惯以讲授为主,学生要做的是认真听课,像海绵一样吸收老师输出的知识,再通过反复训练来巩固。
但这种方法下,教学内容是统一的,教学进度快,所有学生必须紧跟老师节奏同步推进,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学习起来就十分吃力。
因为在英国学校,会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来细致分组,不同层次的学生会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度也有快有慢,即使是差生也能体会到学习进步的乐趣。从这一点看,英国更倾向于因材施教。
另外,英国习惯师生间打成一片,侧重学生的参与感,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丰富体验。而中国教师更想知道的是:我今天教的知识你掌握了没有?参加节目的数学老师邹连海在采访说了这样一件事,班里有个男孩摔伤了,打电话让家人来接他回去看医院。邹老师发现,受伤的男孩自己拎着很重的书包,笑着拒绝别人的帮助,虽然走得比较慢,但走的很独立很沉稳。这是英国教育的一个很明显的闪光点,他们在独立性与自主性方面,给了孩子更多的成长空间。
中英教育孰优孰劣,真的很难有明确的答案。三人行必有我师,多学习借鉴,多取长短,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
2024-02-20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