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禅意的语录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在现在生活中,很多人为了所谓的"面子"该想的不敢想,想说的不敢说,能做的不敢做,把自己套上圈子永远跳不出来。然,时光犹如流水。永远不会再回来,何必在意过去。何必担忧未来,人也许永远不会弄明白为什么活着,那就顺其自然吧!坦然的面对明天!
2、泼洒的岁月,有时让我们雀跃,有时让我们平静。我们雀跃的是一时的心境,我们平静的是平时的心情。人生就是这样,经历过所有的风风雨雨,最后一切归属到所有的阑珊里,然后朝自己笑笑,再放下青春而启程。着墨的记忆,泼洒的青春,一直洋溢在我们生命的阑珊处,经久的回忆,经久的感念。
3、与一切境,无依无住,无有分别,明见法界,广大安立,了诸世间及一切法,平等无二。
4、人的一生,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坎坷和磨难。很多事情都是在无法预料中发生。而体弱多病的我更加要勇敢的面对困难,选择坚强地走下去。要学会不抱怨,不去怨天尤人,有时候,处境不太好,会抱怨,就像海水永远在那里低声呜咽。
5、心不妄取过去法,亦不贪着未来事,不于现在有所住,了达三世悉空寂。
6、茶可清心,淡淡的一丝香甜,柔柔的一缕心音,暖暖的一份真情,那份幽香,那份清醇,那份淡雅,都在默默地品味之中,都在那蓦然回首中感悟着人生的真谛,简单就好。茶不像烈酒一样充满戏剧性,她追求的是知袜真正朝夕相处的平平淡淡。她需要你用心去细细的品。
7、要先认识佛,才能成佛。我们以正思维来探讨,何者为"佛"?泥塑纸绘,被供奉的是佛吗?那只是佛像而已。什么是佛?清净心就是佛。一慧律法师
8、用两倍于自己说话的时间倾听对方讲话,为了事业成功,努力去倾听别人的话吧!
9、一日,老和尚叫小沙弥同念一段经文,规定念完才有饭吃。
10、如果常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与本性相悖,必然无所适从。譬如处在道德沦丧、物欲横流、尔虞我诈、你争我夺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人无论是富可敌国,还是一无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内心煎熬,难于取合。
11、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
12、不仅要奉献财富,更重要的是塑造虔诚的慈悲心。
13、通途法门,从因向果,先求完善人格,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渐行成佛;念佛法门,从果向因,不论何种罪人,先保证其必定成佛,再来庄严、完善人格。
14、生活不是一帆风顺,于是我们在生活中苦苦的挣扎,眼睁睁地看着幸福渐行渐远,无力之时,禅飘然而来,借给我们一双慧眼,帮助我们找找被生活遮掩的幸福。原来,幸福是一种感觉,存在我们内心深处,幸福给我们温暖,给我们鼓励;幸福是一种表情,无论何时都能保持微笑的弧度;幸福是一种心境,即使深陷困境仍然心如止水;幸福是一种追求,成就了生命的意义与生活的美满。
15、若有于此圣法之中,无信于善法,无禁戒,无博闻,无布施,无智慧于善法,彼虽多有金银、琉璃、水精、摩尼、白珂、螺璧、珊瑚、琥珀、玛瑙、玳瑁、砗磲、碧玉、赤石、旋珠,然彼故贫穷,无有力势。《中阿含经》卷二十九,《贫穷经》
16、人生的精彩,来自淡泊。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扫弃焚香可见清 福,养花种竹必自安乐;淡饭粗茶有真味,明窗净几可安居;知事少时烦 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得点闲眠真可乐,吃些淡味自无忧;淡饭尽堪充 一饱,锦衣那得几千年;守本分而安岁月,凭天性以度春秋。淡泊之人, 不只是雅人,更是高人。
17、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可泯灭爱心。爱心是促使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自私走向无私的源头。具有爱心的人,纵然平凡,也决不庸俗,因为他们懂得:心中时时倾注善良和宽容,就会获得一生的甜美和幸福。
18、心智成熟的人不拒绝别人慧拿的批评,但也绝不盲从。害怕别人 批评,拒绝别人批评,或听到批评就失去主见的人,显然心理脆弱。
19、人在面对财富时要有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指读书识字的智慧,而是追求道德修养完善的智慧。凡追求人格高尚者都信仰"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样的人能够遵循人格的要求前猛搭,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他能把大富大贵的日子过得非常有意义,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不忘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布施;同样,他也能把劳心劳力的日子过得非常愉悦,并引导他人获得心灵的释放。
20、我们能不能拥有一颗慈悲的心,脸上能不能经常带有一丝笑容,口中能不能经常说一些温柔的话语,关键是每天要做心的训练,在心中建立起正知正见,要用正面、乐观的心态来培养自己的清静之心。
21、丈夫运用无碍.不为戒律所制,持犯本自无生,愚人被他禁系。
22、幸福不是大把大把的金钱带来的物质愉悦,也不是显赫一时的声名带来的精神满足。幸福只是一种态度,一种让人可以在平凡中体味出美的态度,一种让人可以在简单中领悟甜蜜的'态度。
23、心无妄想,即是佛国 无妄想时,一心即是佛国;有妄想时,一心即是地狱。众生造作妄 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
24、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禅定。当我们依这样的禅定而有了觉性时,内心就不会再有迷惑。而这个没有迷惑的心,就会有智慧如实地看待各种事物,这就是所谓的觉悟。
25、其心不动,犹如山王。
26、佛,看不到、摸不着,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心中坦然,心念纯净,心中便有佛。
27、我们从无始以来在此轮回的大苦海中,被贪、嗔、痴三毒所折磨,被苦苦、坏苦、行苦等三苦所煎熬,就像一个严重得病的患者一样非常可怜。如果缺乏善知识的引导,也没有闻、思、修佛法,根本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也无法证得心的本来面日——自生智慧。
28、不要妄逞聪明,不要丢人现丑,不要枉费心思,作无用功,这些都会弄巧成拙。只要鹦鹉学舌:"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29、烦恼之恶钩,牵人不自在,犹如地狱卒,掷人人汤火。
30、实实在在的道不是看来的,也不是听来的,而是要真正去做——确切去实践,才能表达出真道。
31、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利他,就也都会得到自利,这便是所谓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32、理即是心,心能平等,名之为理;理能照明,名之为心;心理平等,名之为佛心。
33、《孟子》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4、生活中,当我们有些东西拿不准,分不清时,最客观的办法就是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心,不管有多么艰难,我们都要力所能及地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要不了多长时间,事物都会由阴转阳,呈现本来面目,花开见佛!这是事物的本质规律。
35、宁受恶戒一日中断无量命根,终不养蓄弊恶弟子不能调伏。
36、修学生活禅有四个要点: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37、布施并不只是送施财物,而是能放下对物质的贪欲;持戒并不只是断恶行善,而是能生起对轮回的出离;忍辱并不只是压抑愤怒,而是能调伏内心的嗔恨;精进并不只是努力修法,而是能时时刻刻保持法喜;禅定并不只是得到平静,而是能安住于本然的自觉;智慧并不只是通达经典,而是彻底觉悟心的本性。
38、犹如大石山,四风不能动,色声香味触,及法之好恶,六人处常对,不能动其心。心常住坚固,谛观法生灭。《杂阿含经》卷九,第240经
39、时光留不住,岁月留不住,朝霞留不住,星光留不住,闪电 留不住,风雨留不住……人世间能留住的东西极少,留不住的东西很 多。越过当下,越过刹那,我已经不是我,你已经不是你,你我也同 样留不住。唯有活在当下,把握刹那,或许我们的灵魂能够留下,并 得以释放永久的生命芳香。
40、有求有私,会受环境控制;无求无私,才能勇敢坚定。
41、学佛法最根本的课题,即是自我突破,自我突破以后,就突破了一切。如何突破?有个基本的方向,要确认真理是原本如此的。
42、十方一切如来,色目瞋恚,名利刀剑,菩萨见瞋,如避诛戮。《楞严经》卷八
43、禅定是一种境界,自由是一种心态,虽然抵达自由可以通过不同的禅修方法,但是绝对的自由只是从心灵角度而言。
44、不要把生活里的故事想像的多么复杂,生活朴素的不过就是一道平常的菜,快乐也罢,烦恼也罢,不过就是油焖茄子罢了。
45、大气之人,能安安心心做好本分的角色,认认真真干好手头的事情,不为名利而争斗,不为钱财而纠结。大气之人能让自己的世界海阔天空,即便一时失意,终得大器晚成。该来的终究会来,该走的也一定会离开。凡事都存在前因后果,因缘成熟了,果报便产生了,无法阻挡。
46、恒愚法师:所有的路,无论主动或被动,都是人选择的。某段时期的人生,只有一种味道,内心再苦,你都只能面对这种味道里,要么麻木沉沦,要么振作自救。也许有人会说,我真的没有选择,其实路有千万条,任何时候都不是只有一条道。该扛起时,别推卸责任,别轻易把抱怨养成习惯。
47、自性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
48、人越长大,心越慈悲。曾经无法容忍的,也都渐渐包容。经历过遗憾的心,更加柔软。学着向生活臣服,接纳人生的不完美。倚一脉光阴绽放如花,捧一怀心语安放心灵,饮晨露,品暮风,淡做骨。一颗冰心,眷恋着寂静,牵念着简单。沉淀岁月的凝香,不惧风浪,不畏纷扰,淡淡微笑,淡淡感谢。
49、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就是拿得起,放得下。
50、禅者的心态,是使人在精神和思想上摆脱世事的纷扰,淡泊名利,进入一种与世无争、洁身自好的宁静祥和的精神状态。时代的变迁,世事的纷扰,恩怨的情仇,不过是过眼云烟。人当从世俗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以洒脱、超然的态度去应付世俗的生活。人生的道路也会变得广阔,更能活得清闲、自在、潇洒和开心,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51、小鸟、老鼠偷吃田地、家里的粮食,这不是你有心送给它们吃的,是不净布施。
52、佛法的真理像是渡过苦海的船桥,是砍断我执的利刃宝剑,是治疗心灵的甘露妙药,是迷途暗夜中的唯一明灯。所以在我们沧桑的人生里,点点滴滴的生活中,需要佛法的指引才会使我们的前途更加光明,才会减轻我们身心上的压力、操劳、忧愁、痛苦等等,更会唤醒我们沉睡中的真性,最终令我们证得大智慧。
53、好好珍惜此刻健康的自己,一辈子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长;好好善待今生有缘相见的人,因为下个轮回中很难再次遇见。
54、忍辱修得很好的人,受到别人伤害时,他也能得到一种开心的感觉。
55、春有百花,秋有明月。夏有凉风,冬有飘雪。心中若无烦愁事,便是此生好时节!祝吾友开心!
56、愿佛法的人生伴随你;观音的慈悲充满你;文殊的智慧带领你;地藏的愿心加持你,普贤的行愿成就你!
57、最难打开的是心门,可一旦打开,你会看见阳光灿烂的世界,热情明媚的自己。生活是场修行,活的是一种心境。
58、我们相处最多的人其实是自己,可有多少人能正确认识自己呢?只有知道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我们才能不断的修正自己。常常以诚恳、虚心的态度听听身边朋友对自己的看法,如果我们能做到坦然面对自身的问题并积极去改进,人生一定会简单、灿烂,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59、修行人,不能自己毁灭自己。尽管善业寥寥无几,恶业如数家珍;终日活在恶报之中,仍不能纵容自己。人身犹如如意宝,不可荒废。佛法犹如甘露,不可 不饮;善知识犹如解脱舟,不可不渡日日夜夜之中行善法,如此便可通往解脱道,到达彼岸面见诸佛。
60、修行人就是要把心修得平平的,颓丧不可以,每天激昂也不可以,就是要让心远离执着。
61、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很多美好的事物似乎都隐藏着一些遗憾。有时甚至因为错过或失去而伤感,其实失去不一定是遗憾,也可能是圆满的开始。而得到也不一定常拥有,一切终将走远,别丢了自己,真实的走近自己,花落,花开…人生最美的风景,是内心的一份淡定与从容。
62、不同情况的人,内心的感受不一样,有的是苦,有的是乐。
63、不谋其前,不虑其后,不恋当今;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64、你有多难,忘记你就有多难。爱你有多苦,恨你就有多苦。现在,我站在你面前了,可是,你认不出我,你不知道我爱你,我想,这是世上最疼的事情了。
65、要让自己往好的方面想,老是去想说全世界都是坏人,这样子是不对的。坏人当然是有,但是这不是说所有的众生都不好,品行高贵而且慷慨的还是大有人在。
66、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67、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68、邻里睦,乡党和,人肯吃亏善缘多。李翁郑婆常赠果,张兄王嫂每送禾。有茶且喝,有话直说,虑什么?
69、"理谓理趣,道理广也。性为法性,心性深也。若穷其理趣,则尽其体性。今此经中,意趣体性皆穷究也,此借《周易》‘说卦’之言。"——澄观《华严经疏》
70、佛说,命运并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当命运不济时,我们需要去改变它。若想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不是改变别的,而是心态。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71、应作如是观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
72、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73、露水的寂静之味,却是无法模拟无法拼凑的。其幽密其清凉其浓淡深浅,都不是眼睛可以企及,耳朵可以捕捉,嘴唇可以品尝的。
74、用伤害他人的手段来掩饰自身缺点的人,是光荣的。
75、我因无爱而成佛,你贪恋凡尘如何成佛?我忏悔。忏悔无用。你有未了的前缘,去吧,去续你的姻缘,我等你回来。为此,我在菩提树下求了五百年。
76、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77、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四十二章经》
78、云何一法应多所作?谓:于诸善法中不放逸,此一法是应多所作。云何一法是应当修?谓:可意俱行之身念,此一法是应当修。——《阿含经》
79、修德有顺有逆。顺性而修,愈修愈近,修极而彻证,证而了无所得。逆性而修,愈修愈远,修极而永堕恶道,堕而了无所失。
80、参禅三阶段:一、执着寻找禅的本体,无所得;二、粗通禅理,却拘泥于"我即空",似悟而实未悟;三、顿悟瞬刻即永恒,我即佛、佛即我。
81、一个不杀害别人的人,就不会造成别人杀害他的原因。我们不希望别人加诸我们的,我们也不要加诸别人。
82、舍弃于忿怒,除灭于我慢,解脱一切缚,不执着名色,彼无一物者,苦不能相随。以不忿胜忿。以善胜不善。以施胜悭吝。以实胜虚妄。
83、别人都沉溺于身心的放任而独他调驭自己身心的人,就像别人都在做梦,而独他清醒一样。智者就像原野中奔驰的马,控制自如,自由自在。
84、觉悟了的智者们深知这个道理,他清醒地保有自己,不随欲望情绪起伏,因此他成为自己的主人、生命的主人,他变成真正快乐的人啊!
85、我们诵咏的经典虽不多,但若遵照着去实践,并从其中获得正确的见解,断除内心的愚昧,身心也会得到净化,不再跟随外界的起伏而变化。
86、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
87、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88、知道事物应该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89、人嘛,只要不伤天害理,只要对得起自己,只要不是盲目的冲动,干什么不行?
2、泼洒的岁月,有时让我们雀跃,有时让我们平静。我们雀跃的是一时的心境,我们平静的是平时的心情。人生就是这样,经历过所有的风风雨雨,最后一切归属到所有的阑珊里,然后朝自己笑笑,再放下青春而启程。着墨的记忆,泼洒的青春,一直洋溢在我们生命的阑珊处,经久的回忆,经久的感念。
3、与一切境,无依无住,无有分别,明见法界,广大安立,了诸世间及一切法,平等无二。
4、人的一生,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坎坷和磨难。很多事情都是在无法预料中发生。而体弱多病的我更加要勇敢的面对困难,选择坚强地走下去。要学会不抱怨,不去怨天尤人,有时候,处境不太好,会抱怨,就像海水永远在那里低声呜咽。
5、心不妄取过去法,亦不贪着未来事,不于现在有所住,了达三世悉空寂。
6、茶可清心,淡淡的一丝香甜,柔柔的一缕心音,暖暖的一份真情,那份幽香,那份清醇,那份淡雅,都在默默地品味之中,都在那蓦然回首中感悟着人生的真谛,简单就好。茶不像烈酒一样充满戏剧性,她追求的是知袜真正朝夕相处的平平淡淡。她需要你用心去细细的品。
7、要先认识佛,才能成佛。我们以正思维来探讨,何者为"佛"?泥塑纸绘,被供奉的是佛吗?那只是佛像而已。什么是佛?清净心就是佛。一慧律法师
8、用两倍于自己说话的时间倾听对方讲话,为了事业成功,努力去倾听别人的话吧!
9、一日,老和尚叫小沙弥同念一段经文,规定念完才有饭吃。
10、如果常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与本性相悖,必然无所适从。譬如处在道德沦丧、物欲横流、尔虞我诈、你争我夺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人无论是富可敌国,还是一无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内心煎熬,难于取合。
11、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
12、不仅要奉献财富,更重要的是塑造虔诚的慈悲心。
13、通途法门,从因向果,先求完善人格,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渐行成佛;念佛法门,从果向因,不论何种罪人,先保证其必定成佛,再来庄严、完善人格。
14、生活不是一帆风顺,于是我们在生活中苦苦的挣扎,眼睁睁地看着幸福渐行渐远,无力之时,禅飘然而来,借给我们一双慧眼,帮助我们找找被生活遮掩的幸福。原来,幸福是一种感觉,存在我们内心深处,幸福给我们温暖,给我们鼓励;幸福是一种表情,无论何时都能保持微笑的弧度;幸福是一种心境,即使深陷困境仍然心如止水;幸福是一种追求,成就了生命的意义与生活的美满。
15、若有于此圣法之中,无信于善法,无禁戒,无博闻,无布施,无智慧于善法,彼虽多有金银、琉璃、水精、摩尼、白珂、螺璧、珊瑚、琥珀、玛瑙、玳瑁、砗磲、碧玉、赤石、旋珠,然彼故贫穷,无有力势。《中阿含经》卷二十九,《贫穷经》
16、人生的精彩,来自淡泊。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扫弃焚香可见清 福,养花种竹必自安乐;淡饭粗茶有真味,明窗净几可安居;知事少时烦 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得点闲眠真可乐,吃些淡味自无忧;淡饭尽堪充 一饱,锦衣那得几千年;守本分而安岁月,凭天性以度春秋。淡泊之人, 不只是雅人,更是高人。
17、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可泯灭爱心。爱心是促使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自私走向无私的源头。具有爱心的人,纵然平凡,也决不庸俗,因为他们懂得:心中时时倾注善良和宽容,就会获得一生的甜美和幸福。
18、心智成熟的人不拒绝别人慧拿的批评,但也绝不盲从。害怕别人 批评,拒绝别人批评,或听到批评就失去主见的人,显然心理脆弱。
19、人在面对财富时要有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指读书识字的智慧,而是追求道德修养完善的智慧。凡追求人格高尚者都信仰"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样的人能够遵循人格的要求前猛搭,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他能把大富大贵的日子过得非常有意义,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不忘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布施;同样,他也能把劳心劳力的日子过得非常愉悦,并引导他人获得心灵的释放。
20、我们能不能拥有一颗慈悲的心,脸上能不能经常带有一丝笑容,口中能不能经常说一些温柔的话语,关键是每天要做心的训练,在心中建立起正知正见,要用正面、乐观的心态来培养自己的清静之心。
21、丈夫运用无碍.不为戒律所制,持犯本自无生,愚人被他禁系。
22、幸福不是大把大把的金钱带来的物质愉悦,也不是显赫一时的声名带来的精神满足。幸福只是一种态度,一种让人可以在平凡中体味出美的态度,一种让人可以在简单中领悟甜蜜的'态度。
23、心无妄想,即是佛国 无妄想时,一心即是佛国;有妄想时,一心即是地狱。众生造作妄 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
24、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禅定。当我们依这样的禅定而有了觉性时,内心就不会再有迷惑。而这个没有迷惑的心,就会有智慧如实地看待各种事物,这就是所谓的觉悟。
25、其心不动,犹如山王。
26、佛,看不到、摸不着,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心中坦然,心念纯净,心中便有佛。
27、我们从无始以来在此轮回的大苦海中,被贪、嗔、痴三毒所折磨,被苦苦、坏苦、行苦等三苦所煎熬,就像一个严重得病的患者一样非常可怜。如果缺乏善知识的引导,也没有闻、思、修佛法,根本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也无法证得心的本来面日——自生智慧。
28、不要妄逞聪明,不要丢人现丑,不要枉费心思,作无用功,这些都会弄巧成拙。只要鹦鹉学舌:"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29、烦恼之恶钩,牵人不自在,犹如地狱卒,掷人人汤火。
30、实实在在的道不是看来的,也不是听来的,而是要真正去做——确切去实践,才能表达出真道。
31、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利他,就也都会得到自利,这便是所谓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32、理即是心,心能平等,名之为理;理能照明,名之为心;心理平等,名之为佛心。
33、《孟子》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4、生活中,当我们有些东西拿不准,分不清时,最客观的办法就是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心,不管有多么艰难,我们都要力所能及地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要不了多长时间,事物都会由阴转阳,呈现本来面目,花开见佛!这是事物的本质规律。
35、宁受恶戒一日中断无量命根,终不养蓄弊恶弟子不能调伏。
36、修学生活禅有四个要点: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37、布施并不只是送施财物,而是能放下对物质的贪欲;持戒并不只是断恶行善,而是能生起对轮回的出离;忍辱并不只是压抑愤怒,而是能调伏内心的嗔恨;精进并不只是努力修法,而是能时时刻刻保持法喜;禅定并不只是得到平静,而是能安住于本然的自觉;智慧并不只是通达经典,而是彻底觉悟心的本性。
38、犹如大石山,四风不能动,色声香味触,及法之好恶,六人处常对,不能动其心。心常住坚固,谛观法生灭。《杂阿含经》卷九,第240经
39、时光留不住,岁月留不住,朝霞留不住,星光留不住,闪电 留不住,风雨留不住……人世间能留住的东西极少,留不住的东西很 多。越过当下,越过刹那,我已经不是我,你已经不是你,你我也同 样留不住。唯有活在当下,把握刹那,或许我们的灵魂能够留下,并 得以释放永久的生命芳香。
40、有求有私,会受环境控制;无求无私,才能勇敢坚定。
41、学佛法最根本的课题,即是自我突破,自我突破以后,就突破了一切。如何突破?有个基本的方向,要确认真理是原本如此的。
42、十方一切如来,色目瞋恚,名利刀剑,菩萨见瞋,如避诛戮。《楞严经》卷八
43、禅定是一种境界,自由是一种心态,虽然抵达自由可以通过不同的禅修方法,但是绝对的自由只是从心灵角度而言。
44、不要把生活里的故事想像的多么复杂,生活朴素的不过就是一道平常的菜,快乐也罢,烦恼也罢,不过就是油焖茄子罢了。
45、大气之人,能安安心心做好本分的角色,认认真真干好手头的事情,不为名利而争斗,不为钱财而纠结。大气之人能让自己的世界海阔天空,即便一时失意,终得大器晚成。该来的终究会来,该走的也一定会离开。凡事都存在前因后果,因缘成熟了,果报便产生了,无法阻挡。
46、恒愚法师:所有的路,无论主动或被动,都是人选择的。某段时期的人生,只有一种味道,内心再苦,你都只能面对这种味道里,要么麻木沉沦,要么振作自救。也许有人会说,我真的没有选择,其实路有千万条,任何时候都不是只有一条道。该扛起时,别推卸责任,别轻易把抱怨养成习惯。
47、自性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
48、人越长大,心越慈悲。曾经无法容忍的,也都渐渐包容。经历过遗憾的心,更加柔软。学着向生活臣服,接纳人生的不完美。倚一脉光阴绽放如花,捧一怀心语安放心灵,饮晨露,品暮风,淡做骨。一颗冰心,眷恋着寂静,牵念着简单。沉淀岁月的凝香,不惧风浪,不畏纷扰,淡淡微笑,淡淡感谢。
49、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就是拿得起,放得下。
50、禅者的心态,是使人在精神和思想上摆脱世事的纷扰,淡泊名利,进入一种与世无争、洁身自好的宁静祥和的精神状态。时代的变迁,世事的纷扰,恩怨的情仇,不过是过眼云烟。人当从世俗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以洒脱、超然的态度去应付世俗的生活。人生的道路也会变得广阔,更能活得清闲、自在、潇洒和开心,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51、小鸟、老鼠偷吃田地、家里的粮食,这不是你有心送给它们吃的,是不净布施。
52、佛法的真理像是渡过苦海的船桥,是砍断我执的利刃宝剑,是治疗心灵的甘露妙药,是迷途暗夜中的唯一明灯。所以在我们沧桑的人生里,点点滴滴的生活中,需要佛法的指引才会使我们的前途更加光明,才会减轻我们身心上的压力、操劳、忧愁、痛苦等等,更会唤醒我们沉睡中的真性,最终令我们证得大智慧。
53、好好珍惜此刻健康的自己,一辈子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长;好好善待今生有缘相见的人,因为下个轮回中很难再次遇见。
54、忍辱修得很好的人,受到别人伤害时,他也能得到一种开心的感觉。
55、春有百花,秋有明月。夏有凉风,冬有飘雪。心中若无烦愁事,便是此生好时节!祝吾友开心!
56、愿佛法的人生伴随你;观音的慈悲充满你;文殊的智慧带领你;地藏的愿心加持你,普贤的行愿成就你!
57、最难打开的是心门,可一旦打开,你会看见阳光灿烂的世界,热情明媚的自己。生活是场修行,活的是一种心境。
58、我们相处最多的人其实是自己,可有多少人能正确认识自己呢?只有知道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我们才能不断的修正自己。常常以诚恳、虚心的态度听听身边朋友对自己的看法,如果我们能做到坦然面对自身的问题并积极去改进,人生一定会简单、灿烂,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59、修行人,不能自己毁灭自己。尽管善业寥寥无几,恶业如数家珍;终日活在恶报之中,仍不能纵容自己。人身犹如如意宝,不可荒废。佛法犹如甘露,不可 不饮;善知识犹如解脱舟,不可不渡日日夜夜之中行善法,如此便可通往解脱道,到达彼岸面见诸佛。
60、修行人就是要把心修得平平的,颓丧不可以,每天激昂也不可以,就是要让心远离执着。
61、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很多美好的事物似乎都隐藏着一些遗憾。有时甚至因为错过或失去而伤感,其实失去不一定是遗憾,也可能是圆满的开始。而得到也不一定常拥有,一切终将走远,别丢了自己,真实的走近自己,花落,花开…人生最美的风景,是内心的一份淡定与从容。
62、不同情况的人,内心的感受不一样,有的是苦,有的是乐。
63、不谋其前,不虑其后,不恋当今;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64、你有多难,忘记你就有多难。爱你有多苦,恨你就有多苦。现在,我站在你面前了,可是,你认不出我,你不知道我爱你,我想,这是世上最疼的事情了。
65、要让自己往好的方面想,老是去想说全世界都是坏人,这样子是不对的。坏人当然是有,但是这不是说所有的众生都不好,品行高贵而且慷慨的还是大有人在。
66、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67、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68、邻里睦,乡党和,人肯吃亏善缘多。李翁郑婆常赠果,张兄王嫂每送禾。有茶且喝,有话直说,虑什么?
69、"理谓理趣,道理广也。性为法性,心性深也。若穷其理趣,则尽其体性。今此经中,意趣体性皆穷究也,此借《周易》‘说卦’之言。"——澄观《华严经疏》
70、佛说,命运并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当命运不济时,我们需要去改变它。若想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不是改变别的,而是心态。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71、应作如是观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
72、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73、露水的寂静之味,却是无法模拟无法拼凑的。其幽密其清凉其浓淡深浅,都不是眼睛可以企及,耳朵可以捕捉,嘴唇可以品尝的。
74、用伤害他人的手段来掩饰自身缺点的人,是光荣的。
75、我因无爱而成佛,你贪恋凡尘如何成佛?我忏悔。忏悔无用。你有未了的前缘,去吧,去续你的姻缘,我等你回来。为此,我在菩提树下求了五百年。
76、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77、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四十二章经》
78、云何一法应多所作?谓:于诸善法中不放逸,此一法是应多所作。云何一法是应当修?谓:可意俱行之身念,此一法是应当修。——《阿含经》
79、修德有顺有逆。顺性而修,愈修愈近,修极而彻证,证而了无所得。逆性而修,愈修愈远,修极而永堕恶道,堕而了无所失。
80、参禅三阶段:一、执着寻找禅的本体,无所得;二、粗通禅理,却拘泥于"我即空",似悟而实未悟;三、顿悟瞬刻即永恒,我即佛、佛即我。
81、一个不杀害别人的人,就不会造成别人杀害他的原因。我们不希望别人加诸我们的,我们也不要加诸别人。
82、舍弃于忿怒,除灭于我慢,解脱一切缚,不执着名色,彼无一物者,苦不能相随。以不忿胜忿。以善胜不善。以施胜悭吝。以实胜虚妄。
83、别人都沉溺于身心的放任而独他调驭自己身心的人,就像别人都在做梦,而独他清醒一样。智者就像原野中奔驰的马,控制自如,自由自在。
84、觉悟了的智者们深知这个道理,他清醒地保有自己,不随欲望情绪起伏,因此他成为自己的主人、生命的主人,他变成真正快乐的人啊!
85、我们诵咏的经典虽不多,但若遵照着去实践,并从其中获得正确的见解,断除内心的愚昧,身心也会得到净化,不再跟随外界的起伏而变化。
86、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
87、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88、知道事物应该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89、人嘛,只要不伤天害理,只要对得起自己,只要不是盲目的冲动,干什么不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