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含冤而死
袁崇焕含冤而死
袁崇焕(1584—1636),字元素,号自如,广东东莞人。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中进士,授福建邵武知县。史称他少年慷慨,有胆略,喜欢和人谈论军事,常以边才自许。熹宗天启二年(1622)正月,擢兵部职方司主事。不久,明军广宁兵败,京师震骇,廷议尽弃关外土地,集守山海关。袁崇焕即在此危难之时,单骑出阅关内外,回京奏言关上形势,慷慨请命驻守。擢任兵备佥事,监军山海关。
袁崇焕受命关外后,积极推行守关外以捍关内的复辽策略。他募新兵,造大炮,施屯田,练士卒,建城池,其中以所筑宁远城最为出名。天启六年(1626)正月,后金汗努尔哈赤亲率十三万大军围攻宁远。袁崇焕孤军守城,朝廷上下都认为宁远必失。但袁崇焕集一万将士誓与宁远共存亡,他还当场刺血为书,表示血战到底的决心。全军将士个个感动,人人效死,终于在宁远城下使努尔哈赤损兵折将,身负重伤,不久,便忧愤而死。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天启七年(1627),皇太极率军进攻宁远,袁崇焕亲临城头督战,在守军的英勇抗击下,皇太极遭到惨败。
熹宗死,朱由检即位,是为崇祯帝。他起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督师蓟州和关外,又召袁崇焕进京商量整顿防务的方略。袁崇焕在崇祯面前许下“五年复辽”的诺言。崇祯帝见袁崇焕一心为了明王朝的安危,大受感动,赐袁崇焕尚方剑,言听计从。可是,后来袁崇焕为边兵请欠饷,不避嫌疑提出发内币;又矫诏斩杀同样授有尚方剑的明朝东江镇总兵毛文龙。崇祯帝遂疑惧忌恨在心。
崇祯二年(1629)十月,皇太极亲率八旗军,绕过袁崇焕的防区,兵分三路破长城而入。袁崇焕闻警,驰援京师。十一月二十日,袁军与后金兵在北京广渠门展开血战。袁崇焕躬擐甲胄,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在袁崇焕等反击下,皇太极被迫撤退。皇太极自知战场上斗不过袁崇焕,遂设反间计陷害他。皇太极指使两个将官在囚禁明朝被俘太监的地方低声耳语,透露他与袁崇焕有胁和密约,然后故意纵太监逃跑。太监逃回北京向崇祯告密,一些与袁不睦的大臣也上书奏他引敌胁和,将为城下之盟,阉党余孽如温体仁、高捷等也趁机群起诬奏他“通敌”。崇祯帝把太监的告密、群小的诬奏与他平时对袁的怀疑和不满联系起来,下令将袁崇焕逮捕,以所谓擅立和议、专戮大帅的罪名凌迟处死。
袁崇焕受命于危难之际,在抗击后金(清)入侵的过程中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但是,他却壮志未酬,惨遭冤杀。这种自毁“长城”的举动,使明朝北部边防更加衰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