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当年三顾茅庐,诸葛亮会辅佐曹操吗?
路过:
刘备也没有三顾茅庐,这仅是虚拟,曹操将士如云,谋丞接队,哪里还要诸葛亮,诸葛政治不及荀彧,军事不及郭嘉,来了也是管管后勤,曹营不缺诸葛孔明之类,要他何用。
诸葛亮借刘备是汉朝皇叔之名,但汉献帝仍在,忌不是扯蛋,诸葛亮这能说忠实与刘备,最终是逆朝流而上,说诸葛亮骂死王朗,到不如说王朗骂死诸葛亮。
献帝在谁是逆贼,刘备,孙权,才是逆贼,曹操没死之前是汉臣,包括司马懿,没敢称帝,刘备小人也,献帝没死,就称帝,献帝仰天大笑,意思就是刘备伪君子也!
其实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诸葛亮根本没有让曹操三顾茅庐的本钱,曹操手下能人倍出,文臣武将数不胜数,谋略出众的人更不在少数。诸葛亮一没资历,二没名声,卧龙凤雏只是他们自已朋友圈里的称呼,只有圈里少数朋友知道,别人根本无从知晓,就是知道了,别了也不认可。
诸葛亮只有在刘备那里才能凸显的出来,因为刘备除了关张之外,根本没有人才,特别是诸葛亮这样的谋臣,也只有刘备求才惹渴,才敢赌一把,去请这位年轻的少年。如果刘备手下人才济济,也根本不会理会籍籍无名的诸葛亮。
刘备还真睹对了,让刘备捡到宝了,诸葛亮没让他失望,隆中计划直接让刘备来了个大翻身,从此告别了流浪的生涯,有了荆益二州之根据地,有了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资本,成了雄据一方的诸侯,这时的刘备做梦都会笑醒,这些皆是诸葛亮之功劳。
如果曹操真的能三顾茅庐,就不会有以后的几十年纷争了。因为曹操只要表现出了诚意,诸葛亮还是会出山的,诸葛亮之所以不投曹操,其顾忌无非是怕曹操不会重用自己。如果曹操亲自来请,足以显示曹操对诸葛亮的重视,出山以后也自然会得到重用,其顾忌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曹操当年三顾茅庐,诸葛亮肯定会出山辅佐曹操。可惜的是,曹操是不可能三顾茅庐的!
因为曹操一直不缺谋士!!!曹操最早的谋士是陈宫,为曹操出谋划策 。因为曹操杀了边让等东汉名士,以及为了替父报仇杀了十几万无辜徐州百姓的缘故,让陈宫觉得曹操滥杀无辜,过于残暴,陈宫就投靠了缺少谋士的吕布。
荀彧, 被曹操称之为“ 吾之子房 ”。荀彧先是投靠的袁绍,后来发现袁绍跟董卓一样,也想着废汉献帝另立新君,袁绍自己好挟新天子以令诸侯。
于是,荀彧就跑到曹操那里,力劝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都。曹操十分信赖荀彧,就亲自带兵把汉献帝接到了许都。
后来荀彧又给曹操介绍了一大堆的谋士,如 戏志才,程昱,郭嘉,陈群,荀攸,钟繇,华歆,王朗,司马懿等。
就连 贾诩 也是荀彧力谏曹操引进的人才。虽然跟着张绣的贾诩曾经出“ 馊主意” ,让在宛城霸占张绣寡婶的曹操差点一命呜呼!要不是 典韦 奋力掩护曹操战死,以及儿子 曹昂 和侄子 曹安民 为了曹操殊死一搏,曹操的小命还真有点悬!但是, 曹操不计前嫌,还是招安了张绣和贾诩,还委以重用!
正是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走的是阳光大道,又虚化若谷招揽天下名士,所以各方名人志士纷至沓来。就连刘备关羽等都曾在其手下听令。所以,曹操最不缺的就是谋士。
曹操对张松等益州的所谓名士根本看不上眼。认为诸如刘表和刘璋手下除了 刘巴、法正 等数人,再也没有让他心动之人。
但是,一旦曹操认为是有用之才,他会立刻想方设法挖过来。比如司马懿 。早期司马懿不愿意伺候曹操:一是曹操手下谋士如云,他去了也没多大用处。二是司马家族比曹操家地位高多了。曹操祖上是过继给宦官阉人的,低人好几等。可以这么说,司马懿是看不起曹操的。三是曹操晚年生性多疑,司马懿过去绝对会陷入曹操的家务事而无法自拔,搞不好还有生命之忧。为此,司马懿不惜用马车从自己腿上压过去,搞成个残废也不愿意伺候曹操。
但是,后来曹操还是逼着司马懿入朝,不来就要他的命。司马懿这才很不情愿的过去。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 徐庶。 徐庶一出山就帮着刘备把曹仁打的大败,还把樊城占了。曹操听程昱说“ 徐庶之才十倍于昱” ,立刻把徐母骗至许都,利用徐庶至孝的缺点,逼着徐庶投降!
曹操的意思很明确,哪怕司马懿和徐庶一计不出,我宁肯养他们一辈子,也不能让刘备得到!后来 汉中之战 失败后,曹操还叹息说,“ 我网络了天下奇才,怎么偏偏把法孝直给遗漏了呢?”
由此可见, 曹操惜才爱才那可是真心实意的!
但是,诸葛亮在曹操眼里就是“ 诸葛村夫 ”,曹操从来没把诸葛亮当做谋士来看。
因为,在曹操心目中,只有刘巴和法正才算是真正的谋士。诸葛亮算不上。
而从诸葛亮的角度来讲,曹操那里也不缺谋士,邀请他的诚意又远比刘备差的多,所以,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也就在情理之中。
综上所述,曹操从来没有三顾茅庐请过任何人,几乎都是投靠或者转介绍过来的谋士。所以,让曹操到卧龙岗去三请诸葛亮也不现实。 再说,那时候曹操正忙于收复北方的冀青幽并四郡和辽东,也不可能有时间到刘表地盘来抢人。 别忘了,那时候刘备还在新野替刘表看守北大门呢,曹操敢来,那还不得让刘备活捉喽?如果曹操当年三顾茅庐,诸葛亮肯定也会出去辅佐曹操,因为曹操当年还是朝廷的正根。曹操只是丞相,没有篡位,但掌握着实权。诸葛亮辅佐的是大汉皇帝,两者没有悖论。
可惜,诸葛亮没有去辅佐曹操。第一,没时间,从许昌到隆中道路还不近呢,关键是报国无门。第二,主要是没有机会,刘备作为一个特别接地气的将军,都没有听到过伏龙凤雏这种说法,可见是诸葛亮给发扬光大的,况且是当时的曹操呢?他应该没听说过。
第三,以曹操当时的地位能够去三顾茅庐吗?曹操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曹丞相。想想三顾茅庐之后的凤雏就知道了,刘备把主动投靠刘备的凤雏庞统放到了耒阳县来当知县了。所以,能够出现三顾茅庐,主要还在于三顾茅庐的实施人的地位,刘备只是个将军,管着几座城池,而曹操的地位高得多,而实施三顾茅庐的刘备只是新野的一个县令。
诸葛亮在隆中说的天时、地利、人和这些道理去教导刘备,其实三顾茅庐本身就要有天时、地利、人和。天使就是刘备的地位并不高,渴望人才。地利是刘备和诸葛亮住的地方比较近,能知道诸葛亮的名声。而人和还在于有人推荐,有人让刘备知道三顾茅庐去哪里去实施。所以天下著名经典三顾茅庐能够出现,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缺一不可。
曹操,三国鼎立时期最强的一方诸侯,自身文武兼备,能横槊赋诗。诸葛亮,三国最有智慧的谋士,隆中对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如果曹操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首先我们先看曹操这边,当时手下汇聚了颍川智谋团,还有“王佐之才”荀彧、“鬼才”郭嘉、“毒士”贾诩、“十二奇策”荀攸、“冢虎”司马懿等等一系列优秀的谋士,所以诸葛亮就算加入曹魏地位肯定是没有这些人高的。
我们先来聊聊荀彧,早年世称“王佐之才”,曹操称其为“吾之子房”。早在曹操举兵的时候就投靠曹操,一路为曹操出谋划策,规划方面为曹操一统北方制定了蓝图和军事规划,定下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一直是曹魏集团的指导方针。军事方面在陈宫叛变吕布攻城的时候,是他坚守大本营,为曹操守住了希望,一直是曹操后方最有力的支撑。人才方面为曹操举荐了荀攸、陈群、戏志才、郭嘉等等大量优秀人才。为人正直世人皆称荀令君。是曹操首位倚重,可惜晚年在曹操称魏王的时候反对,最后郁郁而终。所以就算曹操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在曹魏的地位是不可能比荀彧高的。
我们再说说郭嘉,史书称“世之奇士”,曹操称其为“奇佐”。本来在袁绍麾下,觉得袁绍难成大事,投奔曹操。在官渡之战列出十胜十败,给曹操打败袁绍一统北方奠定坚实的基础,郭嘉当时在曹操麾下职位军师祭酒,和曹操出同车坐同席,这妥妥的诸葛亮在刘备那里的待遇,郭嘉行为不拘礼节,很多行为不检之事被检举,曹操称其“此非常人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甚至暗地里为他喝彩,简直就是郭嘉的小粉丝。本来曹操对郭嘉给予了无限希望,打算平定天下后把国家大事交由郭嘉治理,奈何天妒英才,郭嘉英年早逝。如果诸葛亮加入曹魏地位也是很难在郭嘉之上。
再来看看诸葛亮,“人中卧龙”。一心希望匡扶汉室。曹操在当时已经有了代汉自立的苗头了,所以就诸葛亮而言曹操是属于敌人。然后诸葛亮也是一个非凡之人,知道自己去到曹魏他不可能是头号谋士,所以他也不甘心屈居人下。所以选择刘备是他最好的选择,诸葛亮是个聪明人,这些他都能够看透看明白。与刘备隆中对制定三分天下大计、联吴抗曹、借荆州、进益州、取汉中、建蜀汉、北伐魏这是诸葛亮一生最正确的选择,无论是去到辅佐曹魏还是投靠东吴,诸葛亮这一生都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综上所述,曹操也不可能去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也不会去辅佐曹魏集团,一切的一切都是 历史 最好的选择,璀璨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群星闪烁,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
不会,一来诸葛世家南下荆州已经融入荆州士族群体,曹操麾下的颍川和河北士族先入为主,不会让荆州士族群体在魏国有大作为,这点对天下大势颇有见解的诸葛亮必然知晓,而且从后来蒯良兄弟归入曹操麾下无甚作为可以佐证。且诸葛亮年龄较小,在他能出山之时,曹操主要文臣结构已经成型,不可能屈尊去三顾诸葛亮。再有,诸葛亮作为一个胸有大志之人,甚为骄傲,与谋士结构没有成型急需人才的刘备更为合适,也更能发挥他的才干,不至于去曹操家做个参谋,就算是几乎同龄的司马懿在曹家也是熬了多年当了多年的小文员才能一展抱负,跟刚入职刘备就能当总参的诸葛亮完全不能比。
曹操,爱惜
人才,为了得到人才,可谓无不用所极。但是,会不会三顾茅庐请诸葛孔明出山,我认为,不可能!当时的诸葛孔明还是一个农夫,而且是年龄青青,名不见经传。虽自称卧龙,自比管仲乐毅,但是,没有实际历练,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况且,曹操身边的智臣大有人在,而且是经历了多少次战争的考研,对一个乳汗未干的农夫,让曹操去三顾茅庐,那是不可梦想的。诸葛孔明自称卧龙,那也只是在荆州很小的一部分人知道,你再有才华,没有历练过,别人是不会相信的,也不会传到曹操耳里,也不会引起曹操的重视。刘备呢,手底下,没有杰出的人才,确实需要有才华的人辅助他成就霸业。徐庶的才华被证实了,徐庶举荐诸葛孔明,称诸葛才华胜过他徐庶百倍,刘备是在信认徐庶的情况下三顾茅庐,请诸葛孔明出山辅助自己的,假如没有徐庶,没有徐庶火烧新野,刘备也不可能会去三顾茅庐请诸葛孔明。
当时的曹操,兵多将广,有才华的人挤满帐篷,同时期的司马懿不也是一般的工作文员吗,假如诸葛孔明到曹操那里,是名不显,成不就,也可能一辈子都默默无闻。诸葛孔明为什么对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实际就是报刘备的知遇之恩,到曹操那里一事无成,也可能埋默自己的才华。这也不是诸葛孔明要的心意。诸葛孔明又认为曹操是篡汉的奸臣,道不同不相为谋。又不认同曹操人品,就是曹操相请,诸葛孔明也不会去辅助曹操!
我个人观点:诸葛亮应该不会去辅佐曹操。诸葛亮为自己出山作了大量的前期自我营销的准备,其目的就是为了自己能出人头地。事实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诸葛亮这类仁人志士最基本的做人准则。 诸葛亮虽然足智多谋,但他的正统思想也根深蒂固,从他的《出师表》中就能看出来。和当时的很多人的观念相同,认为曹操就是汉贼,还有曹操手下谋士还有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等,也不比诸葛亮差,诸葛亮去了未必能得到重用。而且曹操生性多疑,就是诸葛亮得到重用,曹操也不可能把大权交到诸葛亮一人手中。 “良鸟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诸葛亮要选的这个“主”不但要胸怀大志,且与自己志同道合,还要礼贤下士,能对自己言听计从。所以他不可能去辅佐曹操。
首先三顾茅庐只是个故事,诸葛亮很早就在刘备手下当差了;其次诸葛选择在势单力薄的刘备手下找机会,应该是有野心的,否则就会像蔡家黄家一样等着曹操来了,曹操手下能人众多,势力又主要在北方,诸葛出头的机会不多。
在《三国演义》当中非常著名的一个桥段便是刘备三顾茅庐,刘备作为主人,能够自降身份去三次请诸葛亮说明他对人才的珍惜。诸葛亮也从中看出了刘备的诚心诚意,所以出山帮助。但是很多人就会问,如果当时曹操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诸葛亮是否会辅佐曹操?
首先,他们两个人并非一路人
说起这两个人的性格特征,诸葛亮属于大仁大义,而曹操人们称他为枭雄,是一个心狠手辣又阴险狡诈之人。对他的描述和他所信奉的便是:宁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他在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人设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居然杀了对他有招待的吕伯奢一家人。
其次,两个人的野心和抱负都是不一样的
诸葛亮是一个非常看重思想忠于君上的人,他的思想和刘备是统一的。而曹操就有所不同了,是一个野心特别大的人,他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取代汉室,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帝国。曹操的野心可谓是路人皆知,在后来诸葛亮和曹操兵戎相见的时候,甚至指着他骂他是汉贼。这意思不就是他是一个欺君的卖国贼,诸葛亮是想消灭他的,怎么可能愿意跟他一起共事,这不是助纣为虐吗!
最后,诸葛亮并非一个只想要功名的人,所以曹操给不了他想要的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富五车之人,他想要的是能够将自己的才能完全发挥出的一个空间,这件事情曹操完全满足不了他。因为曹操是一个极为霸道和强势的人,他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见,可能不允许别人说太多。像曹操这样一位枭雄有着非常大的名气,怎么可能让其他人在他的面前去指手画脚。而且曹操手下是有很多的人才的,在那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诸葛亮是不能完全发挥他的才能的。所以诸葛亮是相中了刘备的人品和他所处的一种局势,能让他在整个群体当中如鹤立鸡群一般,所以诸葛亮这一点考虑的是非常清楚的。
综合以上这3点可以看出,如果曹操愿意放下身段去请诸葛亮,诸葛亮也不会出山帮助他。毕竟两个人在性格和思想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在古时候,人们所感受到的思想与现代是不一样的,很多人都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但是他们更重思想,觉得能够实现理想抱负才是最重要的,觉得与自己同路人走在一起才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