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是思维训练的过程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丁卫军《抓住细节,写好人物》课堂观察
曹公奇
写作历来是学生一件头痛的事情,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许多老师在作文课上,给学生讲了无数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教辅材料中关于写作秘诀、满分作文之类的书也汗牛充栋,但是,学生写作状况和写作水平的改善还是微乎其微。只重技巧、只重形式的写作教学,是无法教好学生写作的。
去年10月,在西安举办的“2019丝路之秋-当代名师大讲堂”活动上,观摩著名特级教师丁卫军老师的《抓住细节,写好人物》一课,印象很深。小丁老师的课,才是名副其实的写作教学课。
一、就地取材,情境真实
在外地借班上课,消除师生之间的相互陌生感和情感隔阂,是上好课的前提。上课伊始,小丁老师走上舞台,并没有激情四射,或者充满玄机的新课导入,而是很随意地首先和学生相互介绍认识,并且让他们像自己的学生一样喊小丁老师。这样看似随意的聊天介绍以及亲切的称呼,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了亲近感,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写人要抓住特点》和《写出人物的精神》两篇写作知识短文,学生已经学过,知道了写人的一些常见方法和写出人物精神需要注意的事项。那么,到底如何才能通过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的精神呢?小丁老师这节课以“抓住细节,写好人物”为题,引导学生进行写人训练。
初次见面,特别是在特殊场合的初次见面,人们往往印象深刻。所以,小丁老师就地取材,以“初见小丁老师”为题,让学生进行片段写作。以老师自己为为写作对象,教师需要有一定的胆识和勇气。小丁老师这样做了,既是便于大家有共同认识的描写对象,也是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真实的场景和眼前的人物。真实的场景和真实的人物,对于学生的写作训练而言,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学生所写作文内容空洞、人物虚假,往往是缺乏真实具体的情境。所以,联系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是写作教学的关键。小丁老师深谙这种道理,他在引导学生回顾了怎样抓住细节描写人物以后,用自己作为写作对象,有学生初次认识的新鲜,有正在上课的真实情景,任务明确,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就能完成这个片段写作任务。
二、循循善诱,逐步深入
学生知道应该怎样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但并不代表着学生就能够写好细节,写好人物。学生分享自己所写的片段,小丁老师就通过对话、启发、引导等方式,一点一点地将学生引向写作的深处。
学生分别从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描写了小丁老师。在学生分享过程中,小丁老师敏锐地抓住学生描写中的关键细节,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把细节抓得更准,把人物特点和精神表现得更充分。学生写到他“走动的时候手拘谨地放着,好像是有点紧张”,他启发学生,除了肖像、神态、语言描写以外,这个同学还通过一个小小的动作细节,揣摩描写出了老师的心理。学生写到“初见小丁老师,走进宽阔的讲堂”,他又引导学生,看怎样把人物放进具体的情境中,写出特定情境下的小丁老师。
根据学生的分享,小丁老师又提示学生: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定不能丢掉一个人,就是“我”,说明用第一人称的视角会与其他人有所不同,而且要聚焦细节,进行分解、放大,再次让学生根据新的要求,对所写文字同不同颜色的笔来进行修改,补充细化。
学生修改完成后的再次分享交流中,小丁老师继续带领学生在文字中游赏、品味。学生抓住了他的典型特点“高鼻梁小眼睛”“还有温润的南方口音”,他提醒学生:写好人物要聚焦细节。首先要抓准细节,抓住细节,才能写好细节。其次是细节要典型。学生把听到丁老师是个特级教师时的想象跟现场见到了的丁老师进行互动比较,说明学生的修改注意到了心理的变化 ……
这样的写作教学,是在学生写作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所写,不断启发、引导、点拨、归纳,将写作知识与技巧融化在反复的写作与修改训练中,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而不是将写作知识技巧和写作实践训练分离开来。
三、抓住细节,拓展思维
写作教学,许多人将重点放在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上,热衷于外在的、形式的东西,这样的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对学生思维的启迪、激活和挖掘。只要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对事物的认识深刻了,才可能写出内容新颖深刻、情感真实健康的优秀作文。”[1]
小丁老师的这节作文课,就是一节很好的写作思维拓展训练课。他能够敏锐地抓住学生交流分享过程中的闪现出的思维火花,然后启发引导学生,以此为起点,进行不同思维形式的拓展延伸训练,进而将学生引向更加广阔、更加深邃的思维空间。
当学生分享时说“这个面貌可亲得像隔壁老爷爷的人”,小丁老师说:“你的思维也很敏锐。一下子从眼前的丁老师就联想到了邻家老爷爷。联想到了他熟悉的人。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由此及彼,思维非常开放。”学生描写片段中的一个句子,隐含着由此及彼的联想思维形式。他发现了学生的这种思维形式,明确并肯定了这种思维形式。联想思维,就是初中学生最应该养成的一种思维形式。
当学生写到:“他丝毫没有一般老师讲课时的严肃,反而带给人一种慈祥宽厚的感觉。”小丁老师指出:“你这里也有一个优点,就是你能够把丁老师跟一般老师作对比,这种对比思维非常好。还可以细化。”他强调了这是对比思维形式,并且指出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在学生“写作练习——分享交流——修改完善——再次分享”的过程中,小丁老师,始终重视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形式的训练和培养,善于抓住描写中的细节或句子,分析其思维形式,拓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反复实践,不断训练
作文是写出来,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写作教学,只讲方法技巧,不指导学生的具体写作训练,那是无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写作教学,要让学生再具体的写作实践中,边训练,边指导,反复实践,不断训练,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小丁老师的这节作文课就是如此。他在上课开始时,简单回顾了写人要抓住特征、要写出人物精神后,很快就让学生进入写作实践环节。首次八分钟,给予学生较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写出描写人物的片段。没有较为足够的时间,学生的思维、语言以及所写片段,就无法真正展开,训练就留于形式。在学生写好后,在学生分享交流过程中,与学生的对话、探讨,实际就是启发、点拨、指导写作训练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最实用的写作指导,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就具体的写作内容、细节甚至句子进行分析,避免了空洞的指导。在学生分享以后,根据交流指导要求,他让学生在原来写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主要是补充、细化,把细节描写进一步落实,这次用时五分钟。修改完后,再次进行分享交流,与修改前的文字做比较,强化细节描写的训练。大型会议上的公开观摩课上,为了怕冷场,为了给听课的教师观摩,许多都是极尽热闹之能事。但小丁老师的作文课,就是让学生扎扎实实、安安静静地写,先后把近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学生的写作实践上,这也是少见的,也是需要胆识和勇气的。
写作教学,一直被认为是语文教学的难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写作教学中,没有以学生的写作实践、思维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写作教学的实践性很强,是一个反复进行写作实践、不断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如果只重方法技巧的写作教学,学生只会写出炫耀技法、内容空虚、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只有重视写作实践、思维训练的写作教学,才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才能写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见解独特、感情真挚的好作文。小丁老师的写作教学,便是如此。
参考文献:
[1]曹公奇.思维训练是写作教学的重点[J].语文教学通讯,2007(7-8)B.
(发表于《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20年第9期)
曹公奇
写作历来是学生一件头痛的事情,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许多老师在作文课上,给学生讲了无数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教辅材料中关于写作秘诀、满分作文之类的书也汗牛充栋,但是,学生写作状况和写作水平的改善还是微乎其微。只重技巧、只重形式的写作教学,是无法教好学生写作的。
去年10月,在西安举办的“2019丝路之秋-当代名师大讲堂”活动上,观摩著名特级教师丁卫军老师的《抓住细节,写好人物》一课,印象很深。小丁老师的课,才是名副其实的写作教学课。
一、就地取材,情境真实
在外地借班上课,消除师生之间的相互陌生感和情感隔阂,是上好课的前提。上课伊始,小丁老师走上舞台,并没有激情四射,或者充满玄机的新课导入,而是很随意地首先和学生相互介绍认识,并且让他们像自己的学生一样喊小丁老师。这样看似随意的聊天介绍以及亲切的称呼,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了亲近感,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写人要抓住特点》和《写出人物的精神》两篇写作知识短文,学生已经学过,知道了写人的一些常见方法和写出人物精神需要注意的事项。那么,到底如何才能通过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的精神呢?小丁老师这节课以“抓住细节,写好人物”为题,引导学生进行写人训练。
初次见面,特别是在特殊场合的初次见面,人们往往印象深刻。所以,小丁老师就地取材,以“初见小丁老师”为题,让学生进行片段写作。以老师自己为为写作对象,教师需要有一定的胆识和勇气。小丁老师这样做了,既是便于大家有共同认识的描写对象,也是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真实的场景和眼前的人物。真实的场景和真实的人物,对于学生的写作训练而言,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学生所写作文内容空洞、人物虚假,往往是缺乏真实具体的情境。所以,联系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是写作教学的关键。小丁老师深谙这种道理,他在引导学生回顾了怎样抓住细节描写人物以后,用自己作为写作对象,有学生初次认识的新鲜,有正在上课的真实情景,任务明确,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就能完成这个片段写作任务。
二、循循善诱,逐步深入
学生知道应该怎样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但并不代表着学生就能够写好细节,写好人物。学生分享自己所写的片段,小丁老师就通过对话、启发、引导等方式,一点一点地将学生引向写作的深处。
学生分别从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描写了小丁老师。在学生分享过程中,小丁老师敏锐地抓住学生描写中的关键细节,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把细节抓得更准,把人物特点和精神表现得更充分。学生写到他“走动的时候手拘谨地放着,好像是有点紧张”,他启发学生,除了肖像、神态、语言描写以外,这个同学还通过一个小小的动作细节,揣摩描写出了老师的心理。学生写到“初见小丁老师,走进宽阔的讲堂”,他又引导学生,看怎样把人物放进具体的情境中,写出特定情境下的小丁老师。
根据学生的分享,小丁老师又提示学生: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定不能丢掉一个人,就是“我”,说明用第一人称的视角会与其他人有所不同,而且要聚焦细节,进行分解、放大,再次让学生根据新的要求,对所写文字同不同颜色的笔来进行修改,补充细化。
学生修改完成后的再次分享交流中,小丁老师继续带领学生在文字中游赏、品味。学生抓住了他的典型特点“高鼻梁小眼睛”“还有温润的南方口音”,他提醒学生:写好人物要聚焦细节。首先要抓准细节,抓住细节,才能写好细节。其次是细节要典型。学生把听到丁老师是个特级教师时的想象跟现场见到了的丁老师进行互动比较,说明学生的修改注意到了心理的变化 ……
这样的写作教学,是在学生写作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所写,不断启发、引导、点拨、归纳,将写作知识与技巧融化在反复的写作与修改训练中,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而不是将写作知识技巧和写作实践训练分离开来。
三、抓住细节,拓展思维
写作教学,许多人将重点放在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上,热衷于外在的、形式的东西,这样的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对学生思维的启迪、激活和挖掘。只要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对事物的认识深刻了,才可能写出内容新颖深刻、情感真实健康的优秀作文。”[1]
小丁老师的这节作文课,就是一节很好的写作思维拓展训练课。他能够敏锐地抓住学生交流分享过程中的闪现出的思维火花,然后启发引导学生,以此为起点,进行不同思维形式的拓展延伸训练,进而将学生引向更加广阔、更加深邃的思维空间。
当学生分享时说“这个面貌可亲得像隔壁老爷爷的人”,小丁老师说:“你的思维也很敏锐。一下子从眼前的丁老师就联想到了邻家老爷爷。联想到了他熟悉的人。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由此及彼,思维非常开放。”学生描写片段中的一个句子,隐含着由此及彼的联想思维形式。他发现了学生的这种思维形式,明确并肯定了这种思维形式。联想思维,就是初中学生最应该养成的一种思维形式。
当学生写到:“他丝毫没有一般老师讲课时的严肃,反而带给人一种慈祥宽厚的感觉。”小丁老师指出:“你这里也有一个优点,就是你能够把丁老师跟一般老师作对比,这种对比思维非常好。还可以细化。”他强调了这是对比思维形式,并且指出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在学生“写作练习——分享交流——修改完善——再次分享”的过程中,小丁老师,始终重视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形式的训练和培养,善于抓住描写中的细节或句子,分析其思维形式,拓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反复实践,不断训练
作文是写出来,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写作教学,只讲方法技巧,不指导学生的具体写作训练,那是无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写作教学,要让学生再具体的写作实践中,边训练,边指导,反复实践,不断训练,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小丁老师的这节作文课就是如此。他在上课开始时,简单回顾了写人要抓住特征、要写出人物精神后,很快就让学生进入写作实践环节。首次八分钟,给予学生较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写出描写人物的片段。没有较为足够的时间,学生的思维、语言以及所写片段,就无法真正展开,训练就留于形式。在学生写好后,在学生分享交流过程中,与学生的对话、探讨,实际就是启发、点拨、指导写作训练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最实用的写作指导,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就具体的写作内容、细节甚至句子进行分析,避免了空洞的指导。在学生分享以后,根据交流指导要求,他让学生在原来写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主要是补充、细化,把细节描写进一步落实,这次用时五分钟。修改完后,再次进行分享交流,与修改前的文字做比较,强化细节描写的训练。大型会议上的公开观摩课上,为了怕冷场,为了给听课的教师观摩,许多都是极尽热闹之能事。但小丁老师的作文课,就是让学生扎扎实实、安安静静地写,先后把近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学生的写作实践上,这也是少见的,也是需要胆识和勇气的。
写作教学,一直被认为是语文教学的难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写作教学中,没有以学生的写作实践、思维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写作教学的实践性很强,是一个反复进行写作实践、不断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如果只重方法技巧的写作教学,学生只会写出炫耀技法、内容空虚、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只有重视写作实践、思维训练的写作教学,才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才能写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见解独特、感情真挚的好作文。小丁老师的写作教学,便是如此。
参考文献:
[1]曹公奇.思维训练是写作教学的重点[J].语文教学通讯,2007(7-8)B.
(发表于《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20年第9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