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代止赵王伐燕文言文翻译
1. 苏代止赵王伐燕译文
赵且伐燕。苏代①为燕谓患王②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③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⑥其啄⑦。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⑧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⑨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
①[苏代]苏秦的弟弟,洛阳人,战国时代的辩士。②[惠王]赵惠文王,名何。③[蚌(bang)蛤蜊
④[曝(pù)晒太阳。⑤[鹬(yù)]水鸟名,头圆大,嘴长,长腿,常在水边或田野捕吃小鱼、小虫和虾类。⑥[柑(qidn)]夹住。⑦[喙(huì)]鸟嘴。⑧[禽]同"擒"。⑨[弊]疲惫,搞垮。"弊大众"是使动用法。
[译文]
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国对赵惠文王游说:"刚才我来的时候路过易水,一个蛤蜊正张开两壳晒太阳, 鹬鸟啄食它的肉, 蛤蜊急忙并起两壳夹住鹬鸟的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个死蛤蜊。蛤蜊也对鹬鸟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有个死鹬。'他们俩谁也不肯相让,结果渔人把它们一起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长久地相持不下,把两方的军民都搞得很疲惫,我很怕强大的秦国就会成为渔夫了。所以希望大王您能够仔细地考虑这件事
啊!"赵惠文王说:"好。"伐燕这事就算罢休。
2. 苏代止赵王伐燕中 通假字
禽同擒,捉住的意思
赵且伐燕。苏代①为燕谓惠王②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③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⑥其啄⑦。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⑧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⑨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
①[苏代]苏秦的弟弟,洛阳人,战国时代的辩士。②[惠王]赵惠文王,名何。③[蚌(bang)蛤蜊
④[曝(pù)晒太阳。⑤[鹬(yù)]水鸟名,头圆大,嘴长,长腿,常在水边或田野捕吃小鱼、小虫和虾类。⑥[柑(qidn)]夹住。⑦[喙(huì)]鸟嘴。⑧[禽]同"擒"。⑨[弊]疲惫,搞垮。"弊大众"是使动用法。
[译文]
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国对赵惠文王游说:"刚才我来的时候路过易水,一个蛤蜊正张开两壳晒太阳, 鹬鸟啄食它的肉, 蛤蜊急忙并起两壳夹住鹬鸟的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个死蛤蜊。蛤蜊也对鹬鸟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有个死鹬。'他们俩谁也不肯相让,结果渔人把它们一起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长久地相持不下,把两方的军民都搞得很疲惫,我很怕强大的秦国就会成为渔夫了。所以希望大王您能够仔细地考虑这件事
啊!"赵惠文王说:"好。"伐燕这事就算罢休。
3. 苏代止赵王伐燕中 通假字
禽同擒,捉住的意思赵且伐燕。
苏代①为燕谓惠王②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③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⑥其啄⑦。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⑧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⑨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注释]①[苏代]苏秦的弟弟,洛阳人,战国时代的辩士。
②[惠王]赵惠文王,名何。③[蚌(bang)蛤蜊④[曝(pù)晒太阳。
⑤[鹬(yù)]水鸟名,头圆大,嘴长,长腿,常在水边或田野捕吃小鱼、小虫和虾类。⑥[柑(qidn)]夹住。
⑦[喙(huì)]鸟嘴。⑧[禽]同"擒"。
⑨[弊]疲惫,搞垮。"弊大众"是使动用法。
[译文]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国对赵惠文王游说:"刚才我来的时候路过易水,一个蛤蜊正张开两壳晒太阳, 鹬鸟啄食它的肉, 蛤蜊急忙并起两壳夹住鹬鸟的嘴。
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个死蛤蜊。蛤蜊也对鹬鸟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有个死鹬。
'他们俩谁也不肯相让,结果渔人把它们一起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长久地相持不下,把两方的军民都搞得很疲惫,我很怕强大的秦国就会成为渔夫了。
所以希望大王您能够仔细地考虑这件事啊!"赵惠文王说:"好。"伐燕这事就算罢休。
4. 《赵且伐燕》的译文
赵国准备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甲壳钳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变成肉干了。’河蚌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走过来,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就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成语就出自这里。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千百年来已为大家所熟知。这个故事说明: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双方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苏代只用这样一个小寓言故事,就免除了燕国的一场兵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