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圣外王”是先秦儒家人格修养的宗旨,从孔子到“大学”都把治理天下国家归结于

“内圣外王”是先秦儒家人格修养的宗旨,从孔子到“大学”都把治理天下国家归结于修身,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认识。... “内圣外王”是先秦儒家人格修养的宗旨,从孔子到“大学”都把治理天下国家归结于修身,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认识。 展开
 我来答
生龙出海同心c
2019-03-27 · TA获得超过621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12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23万
展开全部
“内圣外王”最早出现于《庄子·天下篇》。《庄子》卷十<天下篇>云:“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道)。”此即“内圣外王之道”。照《天下篇》看,“内圣外王”是天下之治道术者所追求的,“内圣”是作者的人格理想,它表现为:“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外王”是作者的政治理想,它表现为:“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天下篇》作者的“内圣外王”之道是儒道法三家思想结合的产物。其内涵通俗地讲,“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的统一是儒家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虽然“内圣外王”一词不是直接出自儒学和孔子之说,但《天下篇》作者所阐述的“内圣外王之道”与孔子儒家思想有相通之处,这就为儒家采用这一术语提供了理论依据。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