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拨给溥仪每年400万银元,相当于现在多少钱?他能花得完吗?
1921年2月12日,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从秦始皇创建皇帝制度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正是颁布了退位诏书,封建王朝的历史正式落下了帷幕,中国从此走向共和政体,如今回顾历史,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和平下野也避免而来流血事件的发生,同样,作为对大清皇室的退位优待,根据退位协议,“大皇帝辞位之后,月月所用四百万元,由共和国专款拨用。”说白了也就是袁世凯政府出钱。
400万指的自然是四百万银元,虽然名义上只拨给溥仪一个人,其实也包括其他的亲王等总共数百名京城皇族,那这400万银元相当于如今的多少钱呢?又是否能够花的完?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银元过去有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大洋”,随着明朝时期大量的西班牙银元流入中国市场,中国也慢慢的开始流通起银两,到了光绪时期,清朝廷在1905年建立了造币厂发行银币。
在19世纪末政局动荡的中国,银元的说服力无疑要比纸币安稳的多,到了1914年,袁世凯在北京以大总统的名义公布了《国币条例》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规定“圆”为一个价格单位,每枚银元重量为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这年12月,由天津造币厂开始铸造镌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1915年后,各省仿铸,到1923年止,共铸发7500万枚。后来国民政府成立后,在“袁大头”的基础上,除了钱币模样有所变动,但是基本参数维持了不变,而民国时期的清朝皇室,拿的正是这样一种银元。
它的购买力如何?就让我们好好算一算,以当时中国最为繁华富饶的上海北平作为例子,20世纪20年代,普通的码头工人工资大约为一个月20银元,而收入较高的大学老师和律师等,在100到200银元之间,鲁迅曾经一个月的工资为350银元左右,这包括了他教学和稿费的收入。根据《北京社会状况调查》所记载,20年代一个5口之家,每个月的开销是130银元,其中包括了出穿住行。
当时一枚“袁大头”,需要25克左右的纯银才能打造出来,按照现在银价来算,大约在100块钱左右,其实在1914年,一块大洋能够购买30斤的大米,按照如今2.5一斤的米价算的话,实际的价值在75元不等。那么我们从而就可以算出,清朝皇室一个月大约有30万的补助。这个数字确实不算少了。
但是不得不提的是,由于民国政局并不稳定,加上政府也比较穷,缺乏对地区的掌控力,因此清皇室的这批津贴,拖欠和少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而到了1924年,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以后,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修改了优待条件,将400万费用削减到50万。清朝皇室们本来就是大手大脚惯了的主,1922年溥仪退位后的大婚迎娶婉容,依然花掉了29万元举行宴会,这些补贴对于清朝皇室来说显然是不够花的,后来那么多王爷争着将王府当中的古玩字画卖出,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