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朋友,《寓言两则》教案该怎么设计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一】
【教学目标】
1.领悟本则寓言关于学习的多重启示,感受寓言指导生活、启迪智慧的魅力。
2.在不断发现寓言多重启示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质疑、想象、对比等阅读方法和策略,继续学习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含义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丰富寓言阅读的经验。
3.在阅读中体会寓言语言简洁准确、生动传神的特点,积累“聚精会神”“下功夫练眼力”“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等生动语言,学习分类积累语言的方法。
4.认识“妻、虱”两个字,会写“昌、妻、刺”三个字,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不断发现寓言多重启示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质疑、想象、对比等阅读方法和策略,继续学习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含义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丰富阅读寓言的经验,积累和发展语言。
【教学难点】
领悟本则寓言关于学习的多重启示,感受寓言指导生活、启迪智慧的魅力。
【教学准备】
学生
准备红、蓝两支笔。
教师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以每一则寓言都会给我们以启迪这一原有认知为基础,引导学生预测本则寓言带给我们的启示。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带着明确的目标展开探究性阅读。
(二)初读课文,分享启示
1.学生默读课文,批注。
2.全班交流分享阅读启示。
预设:学生通过初读可能会感受到“学习要勤奋刻苦才能成功”“学习要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学习中不能骄傲自满”等启示。
3.教师伺机引导学生争论,这则寓言到底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让学生认识到,今天阅读的这则寓言与以往不同,它会带给我们多方面的人生启迪,以此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研读的动力。
(三)再读课文,探寻寓言的多重寓意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批注。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相机引导,丰富学生的阅读策略和阅读经验。
教师引导预测
(1)引导学生关注文中“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这样的语言,发现“要想成功得有名师指导”这一启示。
预设:学生如果遇到困难,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关键语句,从而丰富对寓意的理解,渗透阅读方法的学习。
(2)引导学生关注飞卫的语言,发现“想成功练就一项本领,先要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一启示。
预设:学生如果遇到困难,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自主质疑、讨论、释疑的阅读方法,丰富对寓意的理解。
(3)通过引导将飞卫的教和纪昌的学进行对比阅读,发现纪昌的学习智慧,体会要创造性地学习这一启示。
预设:学生如果遇到困难,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纪昌练习的方法并非来自飞卫的传授这一事实,引发学生的思维。
先扶后放,体现学习能力的迁移。
【设计意图】
这篇寓言中纪昌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种,可以从中读出多种关于学习的启示,但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们竭泽而渔式地把这些启示都揭示出来,而是在每一个启示的发现、提炼中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教学小结。
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发现获得的启示都是学习成功的因素。
【设计意图】
在阅读寓言的过程中丰富认识,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俯瞰全文。关注语言文字,通过想象、联想和对比等方式进行阅读就能丰富思想。
(四)关注表达,积累语言
教师指导:寓言带给我们丰富的启示,让我们感受到它的智慧美;寓言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语言精练、传神,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学习和积累本课的语言材料,也是这则寓言学习的重要价值。
屏幕出示语句,指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
【设计意图】
教会学生归类积累语言的方法。
(五)认读生字,书写汉字
【设计意图】
通过字理识字,让学生感受汉字文化。
(六)本课小结,迁移阅读
推荐学生课下阅读《扁鹊治病》,产生新的阅读期待。学生预测会带给我们哪些方面的启示,积累哪一类新鲜的语言材料。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二】
【教材简析】
本课是精读课文,包括《滥竽充数》和《邯郸学步》两则寓言。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常叫三百人的乐队一起吹奏给他听。齐宣王死后,齐?王继位,他的的爱好与齐宣王不同,他叫每个人单独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偷透逃走。
《邯郸学步》讲的是战国时候,燕国寿陵有一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去学走路的故事。
这两则寓言,都是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之中,具有讽刺意味,给人以启发和教育。《滥竽充数》讽刺了没有真本领,混进行家里充数的人。《邯郸学步》比喻机械模仿别人,最后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记了。
学习这两则寓言的目的:一是理解两则寓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寓意。二是能够活学活用,即能够在生活实际中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三是通过续写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这两则寓言,虽然短小,都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如何通过自读、自探、自悟的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意义?本课教学讲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的“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逃跑了”和“那个学走路的燕国人为什么只好爬着回去?”这两个重点问题去思考、理解两个人落得如此下场的原因。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前后联系,上下贯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寓意,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竽、郭、腮、彻、械”等5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雅、彻、械”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幽雅、彻底、机械”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难点:学习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今天,老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看谁能把这个动画片的内容讲一讲。
[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2、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滥竽充数》。生齐读。(板书:滥竽充数)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则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想办法识记字形。再画出新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齐宣王 编排 蒙混过关
(2)理解词语:
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竽,一种乐器;充数,凑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次的充作好的;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装腔作势:腔,腔调;势,姿势。故意装出某种腔调,做某种姿势,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待遇:本课指报酬。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寓意
1、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但他却混到乐队里,最后还是露出了马脚,只好偷偷逃走。)
2、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针对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
(1)小组内交流、讨论。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梳理问题)
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么滥竽充数的?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3、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解决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引导学生理解“鼓着腮帮”“ 捂着竽眼儿”“ 装腔作势”,然后指导朗读并表演,体会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的)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也更好地体验了人物角色,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造力都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结合上文的讲排场来理解。)
4)后来,齐宣王死了……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解决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4、分析人物,揭示寓意
(1)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想一想,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或类似“滥竽充数”的事吗?说一说。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4)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其他的意义。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也希望同学们要有真才实学,因为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不要做第二个“南郭先生”。
2、假如,同学们现在碰到了南郭先生,你会怎样对他说呢?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五、布置作业
1、小练笔:南郭先生偷偷地逃走了,可是,却有些让人担心,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现在的说法是“下岗”,下岗后的南郭先生会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帮他出出主意吧!题目:南郭先生下岗以后 (也可以自拟题目)
2、请将这则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三】
【学习目标】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三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联系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1、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羸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2、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交流讨论,感悟课文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汇报纪昌是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a.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叫他开弓放箭?
b.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 )本领,就要( ),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c.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 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妻、虱。
2、写字:重点指导“冒”“妻”“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
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 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a. 交流学生的疑问。
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得他,又会怎么想呢?
b. 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是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的道理。
c. 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比较字形:肠、烫、汤。
指导书写:睬、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