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实学思潮出现的影响
实学之风既培养了一大批经世致用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又使得天文、地理、水利、火器等实用型学科得到了发展。
明朝的实学促使教育方式得到转变。
明清之际,“八股取士”“文字狱”的情况尤为严重,圣人之风兴起,使得考生忽略了许多实际问题,但实学兴起之后,这一问题却得到了改善。
实学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培养了诸多新型人才、务实型人才,对后世极具借鉴意义。
实学思潮不仅改变了人才的培养方式,而且还建立了新型监察机制。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明朝末年,王阳明后学兴盛,文人士大夫之间兴起了一股“束书不观,游谈无根”之风气。
这种人只会纸上谈兵、满腹牢骚,而不关注实际问题,这种风气使得空疏之风达到了极点。
面对这样的空疏学风,张居正、王夫之、黄宗羲等人践行了“经世致用”之说。他们认为应该注重实践、着于实际、抵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达到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实学流派的各位思想家、政治家自觉的关心时政、针贬时弊,批判了程朱理学中的不正风气、批判了陆王心学的空虚之风,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匡时济民的革新方案。
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这种时学之风彻底影响了明朝中后期的发展轨迹。
在政治方面,张居正撰写了《论时政疏》《陈六事疏》等诸多文章,揭示了明中叶社会矛盾日趋渐化的情况,体现了被压迫阶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