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 我来答
闽南客
2010-04-17 · TA获得超过36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0.7万
展开全部
1.兼容并包。不要盲目排外,也不要盲目崇外。首先要学好祖国的传统文化,使自身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和文艺素养,才有可能对外来的文化吸收、借鉴、和评判,才看得懂“比较文学”。
2.客观地态度。不管对待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要客观地看待,辩证地分析,多视角地审视。例如:从政治、经济、民族、宗教、军事、地理、气候和当时的格局、流派、哲学思想等等方面综合考虑。
3.不能尽信书、尽言书。要大胆地设问,多方查证,结合当下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成一家之言”。
4.善于借鉴。对有着国内外丰富经历的人讨教,结合他们的个人观点,有条件的话可以亲力亲为,进行游历,搜集数据,多方交流。
等等。
文化观察家
2020-12-24
知道答主
回答量:69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3.2万
展开全部

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听听西安市智库文化创意研究院董小权院长怎么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平忠依子
2013-01-07 · TA获得超过18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6万
展开全部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black8310
推荐于2016-01-01 · TA获得超过13.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9万
采纳率:68%
帮助的人:4591万
展开全部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现状及特点
1.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起来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慢慢积淀而成。因此,我们现在还能见到古老的风俗习惯,五花八门丰富多采的各种传统游艺以及在全世界每天都有节日般的传统文化活动。但自从上一世纪的八十年代以来,在形式多样的外来文化面前,传统文化出现了危机,加之其自身优化创新不足,对时代特点的适应差,传统的核心地位已逐渐削弱。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传统文化活动日渐淡化,传统文化活动的个性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正在失去赖以生存的最广泛的群众性这个带根本性的基础。仅以春节、元宵为例,传统文化活动“年淡一年”的现象比较突出,至于“社日”、“七夕”等传统氛围很浓的传统文化活动只见于传说和文艺作品了。新的纪念日除了专场的演出以外,大都以纪念性的会议取而代之。另一方面,由于“泡沫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活动的受众与参与面出现断层。面对上一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风靡全国的卡拉OK、流行歌曲热潮,传统的庙会、灯会以及区域性的传统文化活动显得苍白无力。在旅游地区,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商业行为,失去了群众性的参与这一群众文化基本特征。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和永不沉没的载体,是中华民族在各个历史阶段民族文化最优秀的文化积淀:既反映各个历史横断面的文化特征,又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和链条;充分表现出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是民族文化具有凝聚力的根本所在;民族传统文化最广泛的集群性特点体现出民族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强烈的向心力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艺术的大课堂,形成了“锣鼓一响人满场”的生动画面。

2.外来文化
外来文化形式多样,现在已成了我国众多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比较,外来文化具有重个人轻社会、重人的自然属性轻人伦关系、重 法器轻德教、重利轻义等特质。还有,强调人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以利为核心,有利于刺激经 济的发展;强调人性,有利于尊重人和对人的人文关怀。重视法、器的精神,有利于建立法制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例,圣诞平安夜的人气正直追丢失了爆竹声的除夕。2003年,尽管有非典、世界战火,但毫不影响横行无忌的舶来品在华靠岸。哈利·波特、《猫》、《大河之舞》、《兄弟连》、嘉年华,他们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更留下了可回味的思考。另一方面,外来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又是极端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和纵情恶欲的人生观;冷漠的人伦关系;弱肉强食的霸权主义。例如,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利用所谓先进文化或时尚流行文化来实现对我们的“和平演变”,这听起来有点“左”但确实存在。西方的所谓“性开放”在中国的迅速普及并演变得有中国特色已是不争的事实,压抑了多年的中国人性泛滥的程度令其创始者也望尘莫及。
一般来说,外来文化当属“强势文化”,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只有是主动适应,是有目的的迎合和吸纳。而在历史上,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表现为:武力征服、自由贸易和民间渗透、国家问的交往、强势外交等等。这就需要传统文化主动积极地认知所谓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区别,在理性中寻找自己文化和价值的立身之地。今天的所谓“欧洲梦”与“美国梦”,还有“中国梦”、“非洲梦”的关系也同样是一个文化适应的问题,即世界文化交融的问题。
如今,外来文化已渗入中国的角角落落。好长一段时间的电视上、网络上韩剧刮起了狂潮,从生活剧再到“历史”剧《大长今》,里面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能够引起我们的深思:朝鲜半岛的文化应该是从中国传承过去并结合自己民族的特点发扬光大,到现在冠以自己的名字进军中国的文化市场,并在中国国内引起一阵又一阵的热潮,用中国的传统打败中国人。

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

1.继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传统文化,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毛泽东说过:“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遗产”。
任何先进文化总是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血脉相连的。离开传统就谈不上创新与发展,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毫无批判地一并吸收,更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传统文化只有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加以继承和发展,才能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我国著名的哲学大师、著名的思想家张岱年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一个对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知之甚少的人,在精神上便缺乏一种归属感;一个对自己的传统不懂得继承发扬的民族,便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爱国就从了解和热爱自己国家的传统做起,做一个明明白白的中国人。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必须批判的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他说:“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批判的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

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所以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是继承和借鉴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是决不能替代的。”在这里,毛泽东全面地论述了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明了继承与批判、继承与创造的辨证关系。实践中,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的解放思想,打破种种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在继承中批判,在批判中继承、革新和创造。

2.借鉴与创造: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沟通

我们中华民族不仅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创造了灿烂的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在自己的文化活动中也是最善于批判地汲取和借鉴一切外来文化的有益部分。

(1)将传统文化放在与外来文化平等的地位

对外来文化全盘接受的态度其实是一种将外来文化凌驾于自身文化的不平等的状态。这种现象是由于对外来文化发展过程的理解的片面性造成的盲目崇拜而形成的,是无知和不切实际造成的对人的压抑和束缚。

(2)善于分析

面对外来文化时,我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和民族自信心,在吸收的过程中,运用我们的智慧有分辨力的吸收和融入。急于融入和吸收势必会牺牲自己的文化。所以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很重要。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没有优劣之分,只要这种文化适合这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就要发扬和支持。

(3)实现对外来进步文化的借鉴融合,主动参与世界文明进程

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各民族文化是在相互借鉴、相互补偿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这是文化发展的规律。实现对外来进步文化的借鉴融合,就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外来的东西做出符合中国特点的选择。

(4)清醒的认识

对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首先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拿来就用不考虑长远的后果,要提防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利用所谓先进文化或时尚流行文化来实现对我们的“和平演变”,这听起来有点“左”但确实存在。西方的所谓“性开放”在中国的迅速普及并演变得有中国特色已是不争的事实,压抑了多年的中国人性泛滥的程度另其创始者也望尘莫及。

3.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交融中促进人类文化的转型

文化转型就是文化“更新”或者说“复兴”,是文化交融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是一个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融,而更多地表现为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或世微文化的交融。文化的转型只是原有文化的更新和进化,而不是产生一种完全独立的不同于原有文化的全新文化。文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文化代替和无差别的统一。

文化的转型是一种内在创造性的转化。就是说,特定的民族或社会文化对自身产生质疑和批判,并相应采取应变的措施,从而完成内在的创造和向强势的转化。人类历史进程中,往往那些率先进入新的文明时代的民族和社会,其文化的转型会采取自我否定和创新的方式。

总之,正是由于世界文化交融过程中各种文化要素的取舍、组合及各种矛盾的运动和调适,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才更具生命力,才能流传到今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