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一研究小组就“同文馆”的历史进行探讨。他们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了时人日记、回忆录和后人著述等三

某中学一研究小组就“同文馆”的历史进行探讨。他们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了时人日记、回忆录和后人著述等三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 某中学一研究小组就“同文馆”的历史进行探讨。他们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了时人日记、回忆录和后人著述等三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子弟拜异类为师。”——清·李慈铭《越缦堂日记》材料二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三 “同文馆的学生并不多,1862年入学的仅10人,后增为30人,最多时也只有125人。1901年,该馆并入京师大学堂。……同文馆完全按正规的学校来办,入校学生不仅学外语,还学中文和自然科学。学制严格,八年毕业。……考试制度也很严格,月有月考,季有季考,岁有岁考。三年一大考。……总体来看,同文馆作为中国最早的近代新式学堂,其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拓荒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李喜所《中国最早的外语学校——同文馆》, 载《中国礼制风俗漫谈》(1)材料二与材料三中哪一则是原始材料?(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哪种人的态度?当时同文馆的处境如何?结合材料,分析出现这种处境的社会背景。(3)结合上述材料,为研究小组写一则关于同文馆的简介。 展开
 我来答
手机用户45691
推荐于2016-03-23 · 超过7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8万
展开全部

(1)材料二为原始材料。
(2)顽固守旧势力;招生困难、学生不多或遭到社会的歧视;洋务派办新学与传统的教育制度相抵触,中国长期闭关自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3)按照起讫时间、招生规模、教学内容、评价性结论等相关要素给分。

第(1)问很明显材料二是原始材料,因为材料二是回忆录,材料三是后人著述。第(2)问中的“态度”,可结合信息“诡计”、“诱佳子弟拜异类为师”得出是顽固守旧势力。其“处境”在材料二中有明确信息(“招不到学生”“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其“社会背景”应结合教材,从办新学与传统教育的矛盾、中国长期闭关自闭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概括。第(3)问为开放性设问,可从同文馆的起讫时间、招生规模、主要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性结论等方面去简单介绍。
命题思路:本题为材料式问答题,以近代同文馆为切入点命题。旨在考查分析归纳问题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