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是什么香?
展开全部
常意义上的名词“香”,如:蚊香,佛香,熏香等。
由来折叠
根据历史记载,香是最早由西域诸国向中原王朝献贡才传入中土。在早期大都作为消除疾病之用,以香礼佛的记载最早是从汉武帝开始。从此以后,“香”在传统文化之中便有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含义,也表现出敬天法祖的精神。
作用折叠
1礼佛祭祖
在礼佛和祭拜祖先时,人们都拈一柱香,借着缭绕的烟雾,传达心中的那份敬意与追思。
2香熏治疗
香能清心,养性.檀香香熏有助放松精神,减压以及辟邪镇气;茉莉熏香则有助提高呼吸道机能,帮助入睡,解决失眠问题;丁香香熏则有助驱蚊灭虫,净化空气及治疗香港脚等功效。
3清新空气
舫昌名香燃烧卫生,时间准确,香灰不易飞散,是现代家庭清新室内空气,杀菌除异味的理想选择。
4驱赶蚊虫
香木等诸多类型的舫昌名香 ,可置于香炉燃烧,也可置于香袋,有熏衣防虫的效果。
分类折叠
佛门礼佛敬香,历史悠远。香的种类不胜枚举,经论上也有记载。
《瑜珈师地论》卷三中说:香“或立五种,谓根香、茎香、叶香、花香、果香也。”在《法华经》第六中仅花香就列举出:须曼那花香、阇提花香、茉莉花香、瞻萄花香、波罗蜜花香、青莲花香、白莲花香、旃檀香、多摩罗跋香、多伽罗香、曼陀罗香、摩诃曼阳罗花香、曼殊沙花香、摩河曼殊沙花香等十四种之多。
《苏悉地羯罗经》把香分为:
1、五种坚香:沉水香、白檀香、紫檀香、沙罗香、天木香。
2、七种胶香:乾陀罗婆香、萨阁罗婆香、安悉香、苏合香、熏陆香、设落翅香和室利吠瑟吒迦香。
按香的原料分类:
丹檀香,又称为檀香,有白檀香、赤檀香两种;
沉水香,又称为沉香,由生产于印度、南洋等香木的树脂而制成 ;
丁子香,即丁香 ;
郁金香,郁金即番红花的花汗所压制而成 ;
龙脑香,樟脑的一种,由生产于南洋的香木制成;
以上称为五香,密教做坛时,将五香与五宝、五谷一同埋入地中。除此之外,还有熏陆香(又称为乳香,似松脂)、伽罗、真盘(又称为真那盘,是含暗褐色的树脂,或者指黑沉香)、安息香(由生产于南洋的香木的树皮脂汗凝固后所制成,或是将树脂磨成粉状)等。
按香的形状分类:
棒香、线香、盘香、丸香、涂香、熏香等。
按香的制作分类:
末香、线香、瓣香、盘香等多种。
末香就是香木的粉末,因为香末可以点燃熏臭,也可以加入油料,涂抹人身袒露之处,用来防止虫咬。
线香是条状的香枝,是将各种香末混杂在一起,然后再加上粘糊制造而成。线香又称为仙香、长寿香,因为线香的烟柱很长久,所以称为仙香;线香的制作十分纤长,所以称为长寿香。有时,将线香在干硬之前弯“福、禄、寿”等字形的“福寿香”,可以在喜事庆典的场合中使用。
瓣香是香檀木的碎块,因为把檀木劈成了片片段段的小瓣,所以称为瓣香。又因为上等檀木是香中的极品,所以瓣香又称为大香。所以一些法师在拈香说法时,都说“此一瓣香”。
盘香是将特长的线香,在干硬以前,弯成重叠的环状形的香环。
修行妙香折叠
妙香是修行中不可缺之物,佛经中就有以「香光庄严」来比喻念佛三昧的作用,以母子相忆及香气染于人身比喻念佛相应,如念佛者熏染佛陀之功德,盈满身心。诸菩萨发愿成就的净土中,众妙香风随想吹拂,欲界诸天常以柔软香风触身。佛经中八功德水因发清香又称香水海。而在诸佛净土中又有以香著称的香积世界。可见香之重要。《楞严经》中谈到诸根圆通法门,其中香严童子就是因闻沉水香而发明无漏,证得罗汉果位。「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本非空,非湮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消,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庄严。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上好妙香又代表清静戒德,代表五分法身,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而真正遵循佛陀教诲,精进修行,可谓点燃内在之心香,以精诚之心来供养。君友会沉香、沉香木或正檀香制成的香在供佛中都是上品。能传递良好的信息给诸佛菩萨,能够增长修行者之身体诸种大根,香在火中点燃,是由热中升出的清凉,弥漫于内心,使人维系正念,化烦恼为菩提。佛法修行重要在于上供下施,以无上妙香供养诸佛菩萨、金刚、护法和历代祖师具无量之功德。《法华传记》卷十《十种供养记九》中,鸠摩罗什曾说,若要供养《法华经》,须依经说,略备十种供具,一花、二香、三璎珞、四抹香、五涂香、六烧香、,七幡盖、八衣服、九伎乐、十合掌也。其中香就占四种,可见香在诸供养中之重要,而上好妙香之供养尤为重要。在诸供养中,涂香又代表戒波罗蜜,烧香代表精进波罗蜜。唐密之中,《苏悉地羯罗经》卷上《分别烧香品》载,修佛部法应燃烧沉水香,金刚部应燃烧白檀香,莲华部应燃烧郁金香。其经卷下《备物品》中载成就诸真言须备办五种香,即沉水香、白檀香、紫檀香、娑罗香、天木香。而在唐密六祖不空三藏《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中载,修息灾法应焚沉水香,增益法应焚白檀香。降伏法应焚安息香,敬爱法应焚苏合香。而修孔雀经法时应烧五香,即沉香、白胶香、紫香、安息香、熏陆香。而唐密作坛法时,须用五香,即沉香、白檀香、丁香、郁金香、龙脑香代表一切香与五宝、五谷共置于瓷瓶中,或瓷盒、金银器中,以天地真言加持一百零八遍埋于坛中心。在唐密护摩法中,以散香、丸香投入火中,烧以供养,一方面表精进之义;另一方面散香表微细之烦恼,表痴,丸香表嗔,花表贪,燃供于火中,表示以智慧之火烧尽贪嗔痴诸烦恼。沉香在诸多香中大都列在第一位。
香的文化折叠
香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之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与观念。香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对香文化的研究也应从多方入手,涉及一系列课题,如香文化的历史;香料的生产、炮制与配伍;香品的开发;香器(制香用的器物)与香具(用香时的工具)的制作与使用;香与宗教;香与各类文化艺术作品等等。
香的意义折叠
明·掐丝珐琅饕餮纹炉香,灵动高贵而又朴实无华;玄妙深邃而又平易近人。它陪伴着中华民族的历代英贤走过了五千年的沧桑风雨,走出了华夏文明光耀世界的灿烂历程。它启迪英才大德的灵感,濡养仁人志士的身心,架通人天智慧的金桥,对中国人文精神的孕育与哲学思想的形成都是重要的催化与促进。
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有如蝶之恋花,木之向阳。
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正是由于深谙此理,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竞皆惜香如金、爱香成癖。
香,既能悠然与书斋琴房,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既能在静室闭观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既能空里安神开窍,又可实处化病疗疾;既是一种精英文化,又是一种大众文化。究其实,它出身本无固定之标签,唯灵秀造化源于自然。
宋代陈去非的诗作《焚香》,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中国古人对香的评价:
明窗延静昼,默坐消尘缘;
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
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
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
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
世事有过现,熏性无变迁;
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
人类之好香为天性使然,不过人们开始用香的确切时间已难于考证。从现存的史料来看,中国用香的历史可以溯及春秋之前。汉代时,香炉得到普遍使用,上层社会流行薰香、薰衣,也出现了调和多种香料的技术,香文化开始略具雏形。魏晋南北朝时,文人阶层开始较多使用薰香。唐代时,香在诸多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宋代时,香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完全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后,在元明清得到了保持与稳步的发展。
中国香文化的发展可概括为:肇始于春秋,成长于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多舛,香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巨大的阻抑,渐渐被局限在庙宇神坛之中。以至当今有很多人都将香视为宗教文化之一隅,甚而归入封建迷信的范畴,实为时代之遗憾。
从刘向、李商隐、李煜、苏轼、黄庭坚到朱熹、文征明、丁渭,历代文人都有大量写香的诗文传世,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名医别录》到《本草纲目》,历代经典著作都有关于香的记录……
中国香文化历经千年风雨,留给民族与历史的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瞻念她在今日之气象,固然使人心生忧虑,但令人欣喜振奋的是,走过风云激荡的20世纪的中国人,正开始以更加清澈的目光审视传统文化的是非功过,对其精华灿烂报以更加睿智的热爱与珍惜;更有众多知香、好香、乐香的人们,兴味于传统文化的人们,共同关心着她的发展;而涉过千年之河的中国香文化,自当使人满怀信心,必能跨越一二波折,再次展示出迷人的光华。
由来折叠
根据历史记载,香是最早由西域诸国向中原王朝献贡才传入中土。在早期大都作为消除疾病之用,以香礼佛的记载最早是从汉武帝开始。从此以后,“香”在传统文化之中便有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含义,也表现出敬天法祖的精神。
作用折叠
1礼佛祭祖
在礼佛和祭拜祖先时,人们都拈一柱香,借着缭绕的烟雾,传达心中的那份敬意与追思。
2香熏治疗
香能清心,养性.檀香香熏有助放松精神,减压以及辟邪镇气;茉莉熏香则有助提高呼吸道机能,帮助入睡,解决失眠问题;丁香香熏则有助驱蚊灭虫,净化空气及治疗香港脚等功效。
3清新空气
舫昌名香燃烧卫生,时间准确,香灰不易飞散,是现代家庭清新室内空气,杀菌除异味的理想选择。
4驱赶蚊虫
香木等诸多类型的舫昌名香 ,可置于香炉燃烧,也可置于香袋,有熏衣防虫的效果。
分类折叠
佛门礼佛敬香,历史悠远。香的种类不胜枚举,经论上也有记载。
《瑜珈师地论》卷三中说:香“或立五种,谓根香、茎香、叶香、花香、果香也。”在《法华经》第六中仅花香就列举出:须曼那花香、阇提花香、茉莉花香、瞻萄花香、波罗蜜花香、青莲花香、白莲花香、旃檀香、多摩罗跋香、多伽罗香、曼陀罗香、摩诃曼阳罗花香、曼殊沙花香、摩河曼殊沙花香等十四种之多。
《苏悉地羯罗经》把香分为:
1、五种坚香:沉水香、白檀香、紫檀香、沙罗香、天木香。
2、七种胶香:乾陀罗婆香、萨阁罗婆香、安悉香、苏合香、熏陆香、设落翅香和室利吠瑟吒迦香。
按香的原料分类:
丹檀香,又称为檀香,有白檀香、赤檀香两种;
沉水香,又称为沉香,由生产于印度、南洋等香木的树脂而制成 ;
丁子香,即丁香 ;
郁金香,郁金即番红花的花汗所压制而成 ;
龙脑香,樟脑的一种,由生产于南洋的香木制成;
以上称为五香,密教做坛时,将五香与五宝、五谷一同埋入地中。除此之外,还有熏陆香(又称为乳香,似松脂)、伽罗、真盘(又称为真那盘,是含暗褐色的树脂,或者指黑沉香)、安息香(由生产于南洋的香木的树皮脂汗凝固后所制成,或是将树脂磨成粉状)等。
按香的形状分类:
棒香、线香、盘香、丸香、涂香、熏香等。
按香的制作分类:
末香、线香、瓣香、盘香等多种。
末香就是香木的粉末,因为香末可以点燃熏臭,也可以加入油料,涂抹人身袒露之处,用来防止虫咬。
线香是条状的香枝,是将各种香末混杂在一起,然后再加上粘糊制造而成。线香又称为仙香、长寿香,因为线香的烟柱很长久,所以称为仙香;线香的制作十分纤长,所以称为长寿香。有时,将线香在干硬之前弯“福、禄、寿”等字形的“福寿香”,可以在喜事庆典的场合中使用。
瓣香是香檀木的碎块,因为把檀木劈成了片片段段的小瓣,所以称为瓣香。又因为上等檀木是香中的极品,所以瓣香又称为大香。所以一些法师在拈香说法时,都说“此一瓣香”。
盘香是将特长的线香,在干硬以前,弯成重叠的环状形的香环。
修行妙香折叠
妙香是修行中不可缺之物,佛经中就有以「香光庄严」来比喻念佛三昧的作用,以母子相忆及香气染于人身比喻念佛相应,如念佛者熏染佛陀之功德,盈满身心。诸菩萨发愿成就的净土中,众妙香风随想吹拂,欲界诸天常以柔软香风触身。佛经中八功德水因发清香又称香水海。而在诸佛净土中又有以香著称的香积世界。可见香之重要。《楞严经》中谈到诸根圆通法门,其中香严童子就是因闻沉水香而发明无漏,证得罗汉果位。「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本非空,非湮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消,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庄严。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上好妙香又代表清静戒德,代表五分法身,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而真正遵循佛陀教诲,精进修行,可谓点燃内在之心香,以精诚之心来供养。君友会沉香、沉香木或正檀香制成的香在供佛中都是上品。能传递良好的信息给诸佛菩萨,能够增长修行者之身体诸种大根,香在火中点燃,是由热中升出的清凉,弥漫于内心,使人维系正念,化烦恼为菩提。佛法修行重要在于上供下施,以无上妙香供养诸佛菩萨、金刚、护法和历代祖师具无量之功德。《法华传记》卷十《十种供养记九》中,鸠摩罗什曾说,若要供养《法华经》,须依经说,略备十种供具,一花、二香、三璎珞、四抹香、五涂香、六烧香、,七幡盖、八衣服、九伎乐、十合掌也。其中香就占四种,可见香在诸供养中之重要,而上好妙香之供养尤为重要。在诸供养中,涂香又代表戒波罗蜜,烧香代表精进波罗蜜。唐密之中,《苏悉地羯罗经》卷上《分别烧香品》载,修佛部法应燃烧沉水香,金刚部应燃烧白檀香,莲华部应燃烧郁金香。其经卷下《备物品》中载成就诸真言须备办五种香,即沉水香、白檀香、紫檀香、娑罗香、天木香。而在唐密六祖不空三藏《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中载,修息灾法应焚沉水香,增益法应焚白檀香。降伏法应焚安息香,敬爱法应焚苏合香。而修孔雀经法时应烧五香,即沉香、白胶香、紫香、安息香、熏陆香。而唐密作坛法时,须用五香,即沉香、白檀香、丁香、郁金香、龙脑香代表一切香与五宝、五谷共置于瓷瓶中,或瓷盒、金银器中,以天地真言加持一百零八遍埋于坛中心。在唐密护摩法中,以散香、丸香投入火中,烧以供养,一方面表精进之义;另一方面散香表微细之烦恼,表痴,丸香表嗔,花表贪,燃供于火中,表示以智慧之火烧尽贪嗔痴诸烦恼。沉香在诸多香中大都列在第一位。
香的文化折叠
香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之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与观念。香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对香文化的研究也应从多方入手,涉及一系列课题,如香文化的历史;香料的生产、炮制与配伍;香品的开发;香器(制香用的器物)与香具(用香时的工具)的制作与使用;香与宗教;香与各类文化艺术作品等等。
香的意义折叠
明·掐丝珐琅饕餮纹炉香,灵动高贵而又朴实无华;玄妙深邃而又平易近人。它陪伴着中华民族的历代英贤走过了五千年的沧桑风雨,走出了华夏文明光耀世界的灿烂历程。它启迪英才大德的灵感,濡养仁人志士的身心,架通人天智慧的金桥,对中国人文精神的孕育与哲学思想的形成都是重要的催化与促进。
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有如蝶之恋花,木之向阳。
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正是由于深谙此理,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竞皆惜香如金、爱香成癖。
香,既能悠然与书斋琴房,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既能在静室闭观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既能空里安神开窍,又可实处化病疗疾;既是一种精英文化,又是一种大众文化。究其实,它出身本无固定之标签,唯灵秀造化源于自然。
宋代陈去非的诗作《焚香》,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中国古人对香的评价:
明窗延静昼,默坐消尘缘;
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
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
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
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
世事有过现,熏性无变迁;
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
人类之好香为天性使然,不过人们开始用香的确切时间已难于考证。从现存的史料来看,中国用香的历史可以溯及春秋之前。汉代时,香炉得到普遍使用,上层社会流行薰香、薰衣,也出现了调和多种香料的技术,香文化开始略具雏形。魏晋南北朝时,文人阶层开始较多使用薰香。唐代时,香在诸多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宋代时,香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完全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后,在元明清得到了保持与稳步的发展。
中国香文化的发展可概括为:肇始于春秋,成长于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多舛,香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巨大的阻抑,渐渐被局限在庙宇神坛之中。以至当今有很多人都将香视为宗教文化之一隅,甚而归入封建迷信的范畴,实为时代之遗憾。
从刘向、李商隐、李煜、苏轼、黄庭坚到朱熹、文征明、丁渭,历代文人都有大量写香的诗文传世,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名医别录》到《本草纲目》,历代经典著作都有关于香的记录……
中国香文化历经千年风雨,留给民族与历史的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瞻念她在今日之气象,固然使人心生忧虑,但令人欣喜振奋的是,走过风云激荡的20世纪的中国人,正开始以更加清澈的目光审视传统文化的是非功过,对其精华灿烂报以更加睿智的热爱与珍惜;更有众多知香、好香、乐香的人们,兴味于传统文化的人们,共同关心着她的发展;而涉过千年之河的中国香文化,自当使人满怀信心,必能跨越一二波折,再次展示出迷人的光华。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