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题目,急!
1在梯形PMNQ中,PQ//MN,对角线PN和MQ相交于点O,并把梯形分成四部分,上下为S1,S2,左右为S3,S4,判断S1+S2和S3+S4的大小关系并证明。2请你利...
1在梯形PMNQ中,PQ//MN,对角线PN和MQ相交于点O,并把梯形分成四部分,上下为S1,S2,左右为S3,S4,判断S1+S2和S3+S4的大小关系并证明。
2请你利用直角坐标平面上任意两点(x1,y1)、(x2,y2)间的距离公式 解答下列问题:
已知:反比例函数 与正比例函数 的图象交于A、B两点(A在第一象限), 点F1(-2,-2)、F2(2,2)在直线 上。设点P(x0,y0)是反比例函数 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记点P与F1、F2两点的距离之差d=|P F1- P F2|.试比较线段AB的长度与d的大小,并由此归纳出双曲线的一个重要定义(用简练的语言表述)。
3如图,圆o1与圆o2相交于点A和点B,经过点A作直线与圆O1相交于点c,与圆o2相交于D,设弧bc的中点为m,弧bd中点为n,线段cd中点为k,求证mk⊥kn 展开
2请你利用直角坐标平面上任意两点(x1,y1)、(x2,y2)间的距离公式 解答下列问题:
已知:反比例函数 与正比例函数 的图象交于A、B两点(A在第一象限), 点F1(-2,-2)、F2(2,2)在直线 上。设点P(x0,y0)是反比例函数 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记点P与F1、F2两点的距离之差d=|P F1- P F2|.试比较线段AB的长度与d的大小,并由此归纳出双曲线的一个重要定义(用简练的语言表述)。
3如图,圆o1与圆o2相交于点A和点B,经过点A作直线与圆O1相交于点c,与圆o2相交于D,设弧bc的中点为m,弧bd中点为n,线段cd中点为k,求证mk⊥kn 展开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在梯形PMNQ中,PQ//MN,对角线PN和MQ相交于点O,并把梯形分成四部分,上下为S1,S2,左右为S3,S4,判断S1+S2和S3+S4的大小关系并证明。
证明:
.令△ABD中BD 上高h1,△BDC中BD 上高h2
S1+S2=1/2(h1*OD+h2*OB)
S3+S4=1/2(h1*OB+h2*OD)
S1+S2-(S3+S4)
=1/2(h1*OD+h2*OB-h1*OB-h2*OD)
=1/2〔(h2*(OB-OD)-h1*(OB-OD)〕
=1/2(h2-h1)(OB-OD)
上底AD<BC,AD/BC=K,0<K<1
S△AOD∽S△BOC
OD/OB=AD/BC=h1/h2=K
OB-OD=OB(1-K)>0,h2-h1=h2(1-K)>0
所以:
S1+S2-(S3+S4)==1/2(h2-h1)(OB-OD)>0
所以S1+S2>S3+S4
2请你利用直角坐标平面上任意两点(x1,y1)、(x2,y2)间的距离公式 解答下列问题:
已知:反比例函数 与正比例函数 的图象交于A、B两点(A在第一象限), 点F1(-2,-2)、F2(2,2)在直线 上。设点P(x0,y0)是反比例函数 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记点P与F1、F2两点的距离之差d=|P F1- P F2|.试比较线段AB的长度与d的大小,并由此归纳出双曲线的一个重要定义(用简练的语言表述)。
解:解由 和 组成的方程组可得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 , )、( , ),线段AB的长度=4
∵点P(x0,y0)是反比例函数 图象上一点,∴ y0=
∴P F1= = =∣ ∣,
P F2= = =∣ ∣,
∴d=|P F1- P F2|=∣∣ ∣-∣ ∣∣,
当x0>0时,d=4;当x0<0时,d=4。
因此,无论点P的位置如何,线段AB的长度与d一定相等
由此可知: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取正值)是定值的点的集合(轨迹)是双曲线。(意思对即可,不强求表达的严密性。)
3如图,圆o1与圆o2相交于点A和点B,经过点A作直线与圆O1相交于点c,与圆o2相交于D,设弧bc的中点为m,弧bd中点为n,线段cd中点为k,求证mk⊥kn
证明:连接cd交mk于p,连接bd交nk于q
因为弧bc的中点为m,弧bd中点为n
所以p、q分别为bc和bd的中点
又k为cd中点
则pk平行且相等于bq 同理kq平行且相等于pb
所以四边形pbqk为平行四边形
连接kb
因为 ck=bk cp=bp 则三角形ckp全等于三角形bkp
所以角cpk=角bpk=90度 即kp⊥bc
四边形pbqk为矩形
所以mk⊥kn
证明:
.令△ABD中BD 上高h1,△BDC中BD 上高h2
S1+S2=1/2(h1*OD+h2*OB)
S3+S4=1/2(h1*OB+h2*OD)
S1+S2-(S3+S4)
=1/2(h1*OD+h2*OB-h1*OB-h2*OD)
=1/2〔(h2*(OB-OD)-h1*(OB-OD)〕
=1/2(h2-h1)(OB-OD)
上底AD<BC,AD/BC=K,0<K<1
S△AOD∽S△BOC
OD/OB=AD/BC=h1/h2=K
OB-OD=OB(1-K)>0,h2-h1=h2(1-K)>0
所以:
S1+S2-(S3+S4)==1/2(h2-h1)(OB-OD)>0
所以S1+S2>S3+S4
2请你利用直角坐标平面上任意两点(x1,y1)、(x2,y2)间的距离公式 解答下列问题:
已知:反比例函数 与正比例函数 的图象交于A、B两点(A在第一象限), 点F1(-2,-2)、F2(2,2)在直线 上。设点P(x0,y0)是反比例函数 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记点P与F1、F2两点的距离之差d=|P F1- P F2|.试比较线段AB的长度与d的大小,并由此归纳出双曲线的一个重要定义(用简练的语言表述)。
解:解由 和 组成的方程组可得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 , )、( , ),线段AB的长度=4
∵点P(x0,y0)是反比例函数 图象上一点,∴ y0=
∴P F1= = =∣ ∣,
P F2= = =∣ ∣,
∴d=|P F1- P F2|=∣∣ ∣-∣ ∣∣,
当x0>0时,d=4;当x0<0时,d=4。
因此,无论点P的位置如何,线段AB的长度与d一定相等
由此可知: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取正值)是定值的点的集合(轨迹)是双曲线。(意思对即可,不强求表达的严密性。)
3如图,圆o1与圆o2相交于点A和点B,经过点A作直线与圆O1相交于点c,与圆o2相交于D,设弧bc的中点为m,弧bd中点为n,线段cd中点为k,求证mk⊥kn
证明:连接cd交mk于p,连接bd交nk于q
因为弧bc的中点为m,弧bd中点为n
所以p、q分别为bc和bd的中点
又k为cd中点
则pk平行且相等于bq 同理kq平行且相等于pb
所以四边形pbqk为平行四边形
连接kb
因为 ck=bk cp=bp 则三角形ckp全等于三角形bkp
所以角cpk=角bpk=90度 即kp⊥bc
四边形pbqk为矩形
所以mk⊥kn
展开全部
解答;因为AG∥BC,所以△EAG∽△EBD,△AGF∽△CDF。所以EG/ED=AG/BD
FG/FD=AG/CD,因为D是BC的中点,所以BD=CD,所以EG/ED=FG/FD,
因为DF∥BC,所以△ADF∽△ABC,所以EC/BC=DF/BC=AF/AC,所以CF/AC+EC/BC=CF/AC+AF/AC=1
AF/AC=DF/BC=EC/BC,所以AF/(AC-AF)=EC/(BC-EC)
所以AF/CF=CE/BE,所以CF/AF
×
CE/BE=1。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谢谢您的采纳
FG/FD=AG/CD,因为D是BC的中点,所以BD=CD,所以EG/ED=FG/FD,
因为DF∥BC,所以△ADF∽△ABC,所以EC/BC=DF/BC=AF/AC,所以CF/AC+EC/BC=CF/AC+AF/AC=1
AF/AC=DF/BC=EC/BC,所以AF/(AC-AF)=EC/(BC-EC)
所以AF/CF=CE/BE,所以CF/AF
×
CE/BE=1。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谢谢您的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第一题: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5487988.html
第二题:无论点P的位置如何,线段AB的长度与d一定相等由此可知: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取正值)是定值的点的集合(轨迹)是双曲线
第二题:无论点P的位置如何,线段AB的长度与d一定相等由此可知: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取正值)是定值的点的集合(轨迹)是双曲线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前两道题都说了,我就说说第三道。
以O1,O2连线为X轴,AB为Y轴建立坐标系。
要我说给定两个圆,圆心,半径都可以给定,只需要证明它所要求的性质就行。
写出A坐标,设出任意M点坐标,根据B点写出C点坐标,再由C点和A点写出直线,求出D点坐标,再求出K点坐标。由D点和B点求出N点坐标。用向量相乘,应该能得出结果为0.
这个计算量太大,不建议采用。
主要是那个添辅助线方法我看不出来。
以O1,O2连线为X轴,AB为Y轴建立坐标系。
要我说给定两个圆,圆心,半径都可以给定,只需要证明它所要求的性质就行。
写出A坐标,设出任意M点坐标,根据B点写出C点坐标,再由C点和A点写出直线,求出D点坐标,再求出K点坐标。由D点和B点求出N点坐标。用向量相乘,应该能得出结果为0.
这个计算量太大,不建议采用。
主要是那个添辅助线方法我看不出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令△ABD中BD 上高h1,△BDC中BD 上高h2
S1+S2=1/2(h1*OD+h2*OB)
S3+S4=1/2(h1*OB+h2*OD)
S1+S2-(S3+S4)
=1/2(h1*OD+h2*OB-h1*OB-h2*OD)
=1/2〔(h2*(OB-OD)-h1*(OB-OD)〕
=1/2(h2-h1)(OB-OD)
上底AD<BC,AD/BC=K,0<K<1
S△AOD∽S△BOC
OD/OB=AD/BC=h1/h2=K
OB-OD=OB(1-K)>0,h2-h1=h2(1-K)>0
所以:
S1+S2-(S3+S4)==1/2(h2-h1)(OB-OD)>0
所以S1+S2>S3+S4
S1+S2=1/2(h1*OD+h2*OB)
S3+S4=1/2(h1*OB+h2*OD)
S1+S2-(S3+S4)
=1/2(h1*OD+h2*OB-h1*OB-h2*OD)
=1/2〔(h2*(OB-OD)-h1*(OB-OD)〕
=1/2(h2-h1)(OB-OD)
上底AD<BC,AD/BC=K,0<K<1
S△AOD∽S△BOC
OD/OB=AD/BC=h1/h2=K
OB-OD=OB(1-K)>0,h2-h1=h2(1-K)>0
所以:
S1+S2-(S3+S4)==1/2(h2-h1)(OB-OD)>0
所以S1+S2>S3+S4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