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压力与学生心理健康有什么关系?
在日常生活压力与心理健康之向又呈现着何种关系呢?
一般而言,日常生活压力会以两种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一种是通过中介变量间接地影响,一种是直接地影响,但这两种方式又往往交织一起,共同发挥作用。
(1)日常生活压力与学业成就、心理健康的关系。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低学业成就构成了日常生活压力的一个主要来源。
首先,学业成就较低,对于处于学龄期的学生而言,本身就有一种挫折感,是一种压力。
其次,由于学习成绩较差,个体在心理适应行为中发生偏差,心理健康水平的降低,也可间接地构成学生日常生活压力。我们在对学习不良学生所做的大量研究中,发现学习不良的学生往往在自我概念、社会交往及社会行为的水平上都低于正常学生,而这些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因素——消极的自我概念、社会交往退缩、社会技能欠缺的状况,对学习不良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无形的枷锁,构成了他们日常生活压力的一部分。另外,在对学习不良学生孤独感、同伴接受性特点的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学习不良学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一般学生,在同伴关系中,被拒绝的学生明显偏多,同伴接受性较差。由此可见,孤独、被同伴拒绝,对于那些学业成就较低的学生来说,不仅不利于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形成了他们日常生活压力的又一来源。
反过来,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也会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产生明显影响,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正如前面所讲的,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如果压力过大,也会对学生产生许多不利影响,有不少实验已经证实了这一观点。研究者发现,将学生的学业自我知觉、学校焦虑和其应对风格综合起来,可以预测其学业成就,而且发现学业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学业成就。因为过多的压力会削弱学生的记忆力,干扰其短时记忆,并且限制其问题解决能力。另外,当学生感到周围环境中有太多的压力,而学生又无法回避这一切时,就会对周围的一切产生不合理的恐惧反应,严重地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与正常的学习。反之,那些与父母关系良好、对学校生活充满信心的学生,学习成绩都较生活中压力过多的学生要好。
日常生活压力也可直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日常生活压力不仅与学生的攻击行为有关,并且可以据此预测一年之后学生的攻击行为,而学生的攻击行为也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体现。另外大量有关离异家庭子女的研究也发现,由于这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心理上需要承受家庭破裂的压力,因此与正常家庭子女相比,他们在学习、人际交往及自我方面的发展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2)日常生活压力、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关系。
社会支持因素,如个体与家庭成员及同伴的亲密关系,或其他非正式的社会网络,都是个体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的资源。许多研究表明,在压力存在的情况下,良好的社会支持一方面可以帮助个体解决当前面临的危机事件,使得压力得以解除与释放,从而保护个体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社会支持系统的好坏可以通过能否帮助个体解除所面临的压力,从而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加以判断。同伴友谊可以有效地减弱同伴之间的伤害行为,那些没有好朋友的孩子,往往更容易遭受其他孩子的不断威吓、伤害,心理上因此而承受的压力更大,心理健康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另外,在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学校适应的研究中发现,在父母采用严厉教育方式的家庭中,孩子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缺少父母的指导与情绪上的支持,感受到更多的压力,因此其学校适应性较差、被同伴拒绝的程度更高,攻击性更强,学习中存在更多的问题,心理健康水平相应地较低。而那些采取以温情、引导、鼓励探索为特点的民主性教育方式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往往更加自信、同伴交往能力较强,并且容易形成高成就动机,因此往往学习成绩也较好,心理状态也更加健康。
其次,社会支持系统的好坏还可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关系(家庭支持、同伴关系、友谊、与同伴群体的整合)与青少年抑郁有密切的关系,那些社会关系良好的青少年,善于从外界获取帮助,解决问题,减少抑郁的可能性。
总之,在这三者中,社会支持始终处于核心地位。一方面,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帮助个体解决所面临的压力,使得压力得以释放,从而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社会支持也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当然,诚如前述,心理压力也可以一种较为直接的方式与个体的心理健康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