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补元气的人参,名家是这样用的
小 编 导 读
1.人参、附子
【功用】 二药相用,益气温阳,心肾并治,强心救逆,相得益彰。主治久病、重病、失血等所致心肾阳虚,四肢厥逆,出冷汗,面色晦暗苍白,脉微欲绝等症,如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
【解析】 人参,主要用于气虚欲脱之危证,如脉微欲绝、肢冷汗出等;脾胃气虚之食少乏力,泄泻等;肺虚气弱之咳喘无力,气短自汗等;心脾两虚之神疲乏力,心悸失眠;热病气津两伤证等。附子,主要用于亡阳欲脱之四肢逆冷,脉微欲绝;肾阳虚衰之腰膝冷痛、阳痿、滑精、尿频等;脾阳虚而腹痛泄泻,四肢不温;心阳虚之心悸、心痛、自汗;表虚卫阳不固之自汗、恶寒,寒湿痹痛等。二药相伍,属相使之用。最早仲景《伤寒论》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附子汤中以二药相用,后世宋代陈自明《妇人良方》称二药为参附汤,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者,症见手足逆冷,汗出,呼吸微弱,脉微等。
【用量】 人参6~10g,附子6~10g。
2.人参、当归
【功用】 二药相伍,一气一血,一阴一阳,气血并治,益气养血。用于治疗心气不足,怔忡自汗,心慌气短,面色不华;或妇人产后自汗发热,气短乏力,乳汁偏少等。
【解析】 二药相用,属相使之用,益气强心,补血生津。《洪氏集验方》云此药对为盗汗方;王璆《百一选方》中载道此对药可治怔忡自汗;《永类钤方》载其又治妇人产后发热自汗之诸虚证。丹溪先生人参饮子,以二药与黄芪、芍药、五味子、甘草、麦冬为伍,治脾胃虚弱,衄血、吐血久不愈者(《丹溪手镜》)。
【用量】 人参9g,当归9g。
3.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用】 三药相伍,益气生津,气阴两补,强心复脉。主治劳伤过度,或夏日中暑等致心气不足,汗出口渴,心悸怔忡,脉微欲绝,如心功能不全,各种休克等。
【解析】 三药为伍,属相使之用,人参大补元气,益气生阳为主,麦冬、五味子生津养阴敛气,阳生阴长,以防虚脱,李中梓先生所谓“养阳在滋阴之上,补气在补血之先”。此能气阴俱补,阴阳平密,故东垣老人《内外伤辨惑论》名其为生脉汤,《景岳全书》又名生脉散,以治暑热伤气,气阴两伤,汗多体倦,气短口渴,脉虚等。今临床广为应用,有各种剂型,且用于急救强心升压,治疗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等,实验研究证明此药对确有保护、强心、升压的作用。
【用量】 人参10~15g,麦冬10g,五味子10g。
4.人参、天门冬、生地黄
【功用】 三药相伍,甘温益气,甘寒滋阴,益气生津,气阴两补。主治暑温日久,气阴两伤,神疲倦怠;或劳倦太过,气阴受损,倦怠乏力,口干欲饮,睡卧不宁,饮食无味。
【解析】 三药相合,属相使之用,吴氏《温病条辨》名三才汤,云:“暑邪久热,寐不安,食不甘,神识不清,阴液元气两伤者,三才汤主之。”又云:“欲复阴者,加麦冬、五味子(又成生脉汤矣);欲复阳者,加茯苓、甘草(又有四君子之意也)。”后世医家在诊疗急重病人多取用之。
【用量】 人参5~10g,天门冬10g,生地黄10~15g。
对于热爱中医、喜欢学习名家经验的读者朋友们, 有一个好消息!
施今墨先生医学经验首次结集出版!
本书现正在“新鲜”上市中,位居 医学新书榜第4名!
现在购买还有 折扣活动 ,快抓紧机会把好书带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