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评课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原则

 我来答
Ava学姐的学习指南
2023-02-22 · TA获得超过34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0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1.7万
展开全部
  作为教研员,笔者听了不少信息技术课,有的是公开课、评比课,这些课常有“作秀”之嫌,虽然理念新颖、设计巧妙,但大多一线教师无法模仿,缺乏实用性;有的是推门课、随堂课,这些课多是常态课,虽然比较真实,但因多种因素导致课堂效率低下。面对课堂仍是学生求知与成长的主要阵地这一现实,我们怎样给学生更多的实惠,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真实、真正的发展?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科学性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符合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智发展特点,符合学情、班情、校情甚至是国情。同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注意符合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规范,不能犯科学性错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术语准确,知识讲授严谨,板书科学、规范,演示操作准确、熟练,尤其是一些细节,如教师自己开关机时的先后顺序、汉字输入时的指法等。如果教师不拘小节,那么,不准确的语言、不规范的操作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
  
  基础性
  
  除了知识与技能外,新课改还提出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维度的学习目标,这并非忽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是赋予“双基”新的内涵以达成“双基”的更有效的新方法。笔者认为,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一是要淡化对信息技术专业术语与概念下定义,采取形象化的比喻、列举具体事例等方法来描述概念和术语;二是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的精讲巧练,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解疑点上下工夫,对于关键的步骤和操作做到精心讲解;三是不能让学生按照教材或者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模仿操作,而是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通过尝试操作,掌握方法和步骤;四是要加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如教学的素材、事例、问题、任务等要尽可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环境等紧密相联,让学生在具体的应用中去理解、掌握“双基”,并渗透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可是,这在实际教学时却很难得以体现,因为信息技术教师常常是以计算机专家的身份走进课堂,以学术权威的口吻侃侃而谈。实际上,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其次,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第三,要精心准备各种教学资料,精心选择、设计辅教助学软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第四,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协作、交流活动,允许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主导性
  
  不少教师有这样的感觉:“小孩子就是不识相,给他颜色就开染坊”。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尤其是低年级)很不好控制,常常热闹得像“炸开的油锅”,学生根本不受教师的“控制”。虽然课堂的一切不可能全在教师的掌握之中,教师失去对课堂的控制也不一定意味着教学的失败,但自主性绝不等于课堂上杂乱无章,而应该是教师精心设计、指导并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动态生成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好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交流活动,尤其是要提出明确的探究任务和要求,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自主但不自由”,并适时给予调控、引导和帮助,以防止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盲目和低效。
  
  趣味性
  
  小学生往往会对信息技术产生神秘感,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久而久之,学生又会被教师生硬的面孔、严肃的纪律而吓倒,被一些枯燥的知识、乏味的操作和简单的任务而冲掉探索的兴趣,继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体现趣味性,寓学于乐,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发现。例如,学生在掌握了画图软件的基本操作后,一位教师以学生感兴趣的“画表情”主题任务组织课堂教学,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首先,这位教师设计了师生的表情表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照葫芦画瓢”进行表情模仿和改编创作活动,让学生复习各种绘图工具的使用;然后,通过“成语接龙”游戏,引导学生说出“眉开眼笑”、“大吃一惊”、“垂头丧气”、“怒发冲冠”等与表情有关的成语;最后,通过“成语配画”和“表情故事”等活动进行自主创作与交流评价。
  
  开放性
  
  在课堂上,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构建个别化的学习环境,营造开放性、协作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从封闭走向开放。通过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表观点,集思广益,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操作和作品,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不要强调“齐步走”,应该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和不同的途径来解决问题,更不要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同时,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信息时代的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范围也将不再局限于教材和课堂。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课内探究与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在不加重学生过重负担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留言板、论坛、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网上交流和研讨,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
  
  发展性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必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和完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要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师,我们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应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和方法,通过积极探索来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科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多样性
  
  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教师要针对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师素质和学生基础,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在达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以便于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按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的应用上,教师要坚持不可替代性、高效性、低廉性、可操作性和方便性等原则,发挥多种教学手段的作用,优化教学结构。
  
  实效性
  
  正如前面所述,课堂是学生求知和成长的主要阵地,甚至可以说课堂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和生命方式。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须扎实有效。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力争在每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有所收获,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亲历探究过程,掌握探究方法,增进交流体验,提高思维水平。总之,要让学生得到实惠,教师要具有效率意识,要力争提高每一堂课的成效。
  创新性
  信息技术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创新。同时,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发展意识和反思意识,来提高创新意识。笔者认为,只要做到因地、因校、因班、因人制宜,注重对课程内容进行再创造,来彰显师生和学校、班级的个性和优势,就是一种创新。而在新课改的理论与实践的背景下,教师不断自我加压,不断求新、求进,不断进行自我扬弃,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就会随着新课程一起成长。
  
  小结
  消灭“费课”、减少“弱课”,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信息技术课程怎样改革,信息技术课堂必须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