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的节日起源是源于1886年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没有求婚的忌讳。
十八世纪末,美国和欧洲等许多国家,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
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无产者巨大的愤怒。1877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开始了。在工人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国会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但这项法律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工人们仍然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倍受资本家的折磨。
1886年5月1日,美国2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停工上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各种肤色、各个工种的工人一齐进行总罢工。仅芝加哥一个城市,就有4.5万名工人涌上街头。美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处于瘫痪状态。
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恩格斯领导下的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
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扩展资料:
劳动节在中国的发展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
在北京,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五一”运动史》,介绍“五一”节的来历和美法等国工人纪念“五一”的活动,号召中国工人把这年的“五一”作为觉醒的日期。
陈独秀发表了《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劳苦者的觉悟》等重要文章,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真相,阐明了“劳动创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的观点。
在上海,陈独秀指导下,5000多名工人召开了由中华全国工界协进会等7个团体联合筹备的世界劳动纪念大会,提出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教育的“三八制”要求,并高呼“劳工万岁”“中华工界万岁”等口号。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1999年9月18日,首次将每年春节、“五一”和国庆节法定节日加上调休,全国放假7天,形成了3个“黄金周”。 2007年12月14日,将 “五一”由7天假期调整为3天,减少4天;五一黄金周也将成为历史。
五一劳动节的来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