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人会接吻吗?
四川地区出土了很多性爱文物,但是接吻的情况却并不多见。主要是因为吻这个字在过去主要指的是嘴部,而不仅仅是指人的嘴。某种意义上说它可能意味着不清洁。因为古代人们的“刷牙”是极不方便的,除了一部分贵族可以用盐等来清洁牙齿,其他的百姓只能用一些简单的物品清理,这种清理肯定是不干净的。
这可能极大地妨碍了吻的可接受性。此外在古时候的人们蔬菜都不大吃,因为价格昂贵,不是普通人能够吃得起的,也缺少副食,所以古人的嘴里味道是很重的,还有嘴部的毛发之类也可能使接吻变得困难。
对于吻,人类现存最早可考的记载见于公元大约1500年前的印度吠陀梵语文献。文献中也并没有提到“吻”这个词汇,而只是出现了“舔”和“饮嘴唇上水”这样的意义。比如在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中,唐人白行简的《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就出现了形容吻的行为,并没有吻的具体用法。还有更早的陶渊明写的《闲情赋》则没有描摹到吻这个词,但是有行为表现。吻最初它最初所指的活动都是与性爱无关的。
中国文化中吻的演化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比如吻合口吻。吻在爱的活动中也应该一直存在着。但作为隐秘的行为,它作为一个附属活动很少能进入文献之中。
古代吻字的来由在古代,文字的使用是一种权力。即使出于观念的原因,那个阶层的人也很难将其载诸青史。一方面,社会禁止公开的普遍的涉及情欲的吻。父女接吻视为乱伦,男女接吻岂止授受不亲。其本身就极少纳入文字记载。
文字中,中国人吻的性爱演化完成于唐代。最有代表性的记载就是李洞玄的《洞玄子》。书中说,“两口相吻,男含女下唇,女含男上唇,一时相吮,茹其津液,或缓啮其舌,或微咬其唇,或邀遣抱头,或逼命拈耳,抚上拍下,吻东啮西。”这里的“吻”与今天的用法已经没有差别了。文字对于世风的记载往往不如其他文物。
在最近彭山江口墓崖发现的汉代秘戏雕刻里面的内容就表现了吻的行为。在石头的雕刻中,两个雕刻的男女正在一起拥吻。当时这就使得该雕刻拥有了“天下第一吻”的美誉。也是古人完整表现吻的行动。所以吻最迟在汉代就已经完成其情欲功能。
此外还有四川荥经县出土的东汉石棺也发现接吻浮雕图案。雕刻的整体看,它所表现的是接吻毋庸置疑。据史料考证,这是考古发现中迄今最早的接吻形象。所以,它获得“中华第一吻”的称号,并成为了雅安的一个标志。四川合江县则发现一汉代接吻陶俑完整逼真,显然也是在表现了男女接吻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