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的历史

 我来答
野半下独0y
2022-06-23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6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8万
展开全部
  圆周率是中国数学里面的知识,早在1500多年前,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π,π值为3.1415926,现在我们都记为π=3.14。魏晋时期的刘徽,汉朝时期的张衡,都有涉及此类数学知识。公元5世纪,祖冲之和他的儿子以正24576边形,求出圆周率约为355/113,此记录在一千年后才打破。

  刘徽曾用使正多边形的边数逐渐增加去逼近圆周的方法(即「割圆术」),求得T的近似值3.1416。张衡得出π的平方除以16等于5/8,即π等于10的开方(约为3.162),虽然这个值不太准确,但它简单易理解。

  在印度,约在公元530年,数学大师阿耶波多利用384边形的周长,算出圆周率约为根号9.8684。婆罗门笈多采用另—套方法,推论出圆周率等於10的平方根

  在数学圆周率的历史上,在国外,斐波那契算出圆周率约为3.1418。韦达用阿基米德的方法,算出3.1415926535<π<3.1415926537。他还是第一个以无限乘积叙述圆周率的人。鲁道夫万科伦以边数多过32000000000的多边形算出有35个小数位的圆周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