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本次课程改革学生评价工作的基础,应包括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评价方法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工作环
一、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为此,除了学科学习目标之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还包括了一般性发展目标,主要描述了评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可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表现出公民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等。
(2)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承担起学习的责任;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水平,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能把不同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探究与创新精神等。
(3)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
(4)个性与情感。对生活、学习有着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拥有自尊和自信;能积极乐观地对待挫折与困难。表现出勤奋、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秀的个性品质。
学科学习目标以各课程标准为依据。各课程标准已列出学科学习目标和各学段应达到的标准,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很难截然分开进行,也没有特定的课程来培养和专门促进一般性发展目标的发展,通常一般性发展目标蕴涵在学科学习中,与学科学习目标同步发展,而且也常常融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此外,评价标准应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加以表述。
《人与自然》单元结束后的评价报告
评价的内容
学生自我评价
教师的评价
通过到教室外面欣赏自然风景,你对自然的感受有什么变化吗?
有了变化,感觉亲切吗?
从你的发言和档案夹中的作品看,你确实有了进步。
你与同学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和多种材料对“风”的表现,传达出你对风的感受了吗?
我尽力去做了。
看得出来,你在努力掌握各种艺术表现方式,注意它们之间的连接,作品恰当地表现了你的感受,请继续努力。
《印象·日出》这个作品,哪一点最打动你?
模模糊糊看不清的感觉,艺术家强调了光和色彩。
你的感觉很好。
平时你们经常能够见到山水画,你每次见到都认真看吗?
总是不注意。
山水画很值得欣赏和学习,它会教会你亲近自然。
通过临摹了莫奈的《干草堆》,你觉得油画捧这种材料与彩色水笔的最大区别在哪里?
使用油画棒作画时,可以有轻有重,适合表现光的色彩。水笔适合平涂颜色。
很有见地。
你与同学合作,感觉愉快吗?
我注意了合作,尽量和同学商量。
你能与同学配合。
我们是中国人,有必要欣赏外国的风景画吗?
很有必要。
很好,只有比较才有进步。
欣赏《印象·日出》时,你很有用心吗?
我专心致志。
你学习很用心。
你能否较好地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艺术知识技能?
我还没有很好掌握。
经过努力,你会学会的。
(引自《艺术课程标准》)
二、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
工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配合内容的性质与需要。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了多元的、综合的评价内容和标准,那么相对应的评价工具与方法就应注重多样化,因此新课程倡导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尤其强调质性评价方法的应用。只有将质性的评价方法和量化的评价方法相结合,才可以有效地描述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也才能评定复杂的教育现象。因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打破将考试作为惟一评价手段的垄断,要求重视和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习日记或成长记录等,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考试仍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应注意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对象,可选择不同的考试方法,如辩论、答辩、表演、产品制作、论文撰写等灵活多样、开放动态的测评方式。此外,需要注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相结合,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相结合,只有这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和质性的评价方法才能落到实处,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三、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这是全面评价学生的关键。这些资料通常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和同伴的观察与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成绩与作品集、其他有关或说明学生进步的证据等。常用的收集方法有:标准化考试、以成绩为基础的评价、学生工作样例、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观察、访谈与调查等,同样强调量化与质性评价方法的结合。这些资料不仅应涵盖学生发展的优势领域,也应涵盖被认为是学生发展不足的领域,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发展建立全面的、客观的资料档案,清晰描绘出学生成长、发展的曲线。
学校、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进行客观描述,对学生的考试结果等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一个分析报告。建议这一报告除了客观描述的部分,在评价的部分应采用激励性语言。
四、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这是发展性评价的意义所在。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甄别和选拔,而是在于如何通过评价来促使被评价者改进,促进其发展。因此,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应根据信息收集后的分析报告,根据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达出来,制定改进计划。通常,改进计划中注意将学生发展优势领域方面的特征向其发展不足的领域迁移,以促进其潜能获得不断的发展。
此外,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促进“全面发展”不等同于追求“全优发展”。“全面发展”主要是针对以往学生评价中过分关注学业成绩的现象而提出的,尤其要摈弃学校或教师为片面追求学业成绩而以牺牲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为代价的做法。“全面发展”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功能和目标是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发展和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因此,各课程目标中不仅包含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还要求关注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例如,《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评价时还应关注学生以下诸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对地理的兴趣与好奇心;
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对周围环境和地球上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
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行为;
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实质上,促进“全面发展”强调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但绝不等同于追求“全优发展”。“全优发展”在教育实际中很难实现,而且也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和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要求。因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指从全方位的角度,评价学生各个方面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状况,它允许学生身上同时存在着优势领域和不足领域,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拥有自信,实现个人价值。所以,避免出现教师片面理解促进“全面发展”的含义,而苛责学生面面俱到、获得全优的错误倾向。
(二)评价技术的有限性和教育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如前所述,“全面发展”不仅包括学科学习目标,还有一般发展性目标。一般发展性目标通常是蕴涵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的,并不设置专门的课程来培养;一般发展性目标的评价也常常融合于学科学习目标的评价之中共同进行。除此之外,有些一般性发展目标,或者“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很难以一些客观的、量化的指标加以测评,因此,在评价体系的指标中就有可能无法显现出来。
例如,在《地理课程标准》中,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重点不在于评价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观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和行为表现,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力和探索精神等。
而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力和探索精神,就难以用客观的、量化的指标精确地进行描述、区分和测量,但不能因此就不关注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表现。这就是评价技术的有限性和教育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于是,应注意避免教师只以显性的评价指标为导向培养学生,即“考什么就教什么”“评价什么就重视什么、培养什么”这种片面的、僵化的做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在更高层次上关注课程功能的变化对教育和评价提出的新要求,即无论是显性、可客观测评的,还是隐性、难以进行客观测评的内容,只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都应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关注点。
一、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为此,除了学科学习目标之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还包括了一般性发展目标,主要描述了评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可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表现出公民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等。
(2)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承担起学习的责任;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水平,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能把不同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探究与创新精神等。
(3)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
(4)个性与情感。对生活、学习有着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拥有自尊和自信;能积极乐观地对待挫折与困难。表现出勤奋、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秀的个性品质。
学科学习目标以各课程标准为依据。各课程标准已列出学科学习目标和各学段应达到的标准,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很难截然分开进行,也没有特定的课程来培养和专门促进一般性发展目标的发展,通常一般性发展目标蕴涵在学科学习中,与学科学习目标同步发展,而且也常常融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此外,评价标准应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加以表述。
《人与自然》单元结束后的评价报告
评价的内容
学生自我评价
教师的评价
通过到教室外面欣赏自然风景,你对自然的感受有什么变化吗?
有了变化,感觉亲切吗?
从你的发言和档案夹中的作品看,你确实有了进步。
你与同学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和多种材料对“风”的表现,传达出你对风的感受了吗?
我尽力去做了。
看得出来,你在努力掌握各种艺术表现方式,注意它们之间的连接,作品恰当地表现了你的感受,请继续努力。
《印象·日出》这个作品,哪一点最打动你?
模模糊糊看不清的感觉,艺术家强调了光和色彩。
你的感觉很好。
平时你们经常能够见到山水画,你每次见到都认真看吗?
总是不注意。
山水画很值得欣赏和学习,它会教会你亲近自然。
通过临摹了莫奈的《干草堆》,你觉得油画捧这种材料与彩色水笔的最大区别在哪里?
使用油画棒作画时,可以有轻有重,适合表现光的色彩。水笔适合平涂颜色。
很有见地。
你与同学合作,感觉愉快吗?
我注意了合作,尽量和同学商量。
你能与同学配合。
我们是中国人,有必要欣赏外国的风景画吗?
很有必要。
很好,只有比较才有进步。
欣赏《印象·日出》时,你很有用心吗?
我专心致志。
你学习很用心。
你能否较好地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艺术知识技能?
我还没有很好掌握。
经过努力,你会学会的。
(引自《艺术课程标准》)
二、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
工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配合内容的性质与需要。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了多元的、综合的评价内容和标准,那么相对应的评价工具与方法就应注重多样化,因此新课程倡导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尤其强调质性评价方法的应用。只有将质性的评价方法和量化的评价方法相结合,才可以有效地描述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也才能评定复杂的教育现象。因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打破将考试作为惟一评价手段的垄断,要求重视和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习日记或成长记录等,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考试仍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应注意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对象,可选择不同的考试方法,如辩论、答辩、表演、产品制作、论文撰写等灵活多样、开放动态的测评方式。此外,需要注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相结合,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相结合,只有这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和质性的评价方法才能落到实处,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三、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这是全面评价学生的关键。这些资料通常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和同伴的观察与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成绩与作品集、其他有关或说明学生进步的证据等。常用的收集方法有:标准化考试、以成绩为基础的评价、学生工作样例、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观察、访谈与调查等,同样强调量化与质性评价方法的结合。这些资料不仅应涵盖学生发展的优势领域,也应涵盖被认为是学生发展不足的领域,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发展建立全面的、客观的资料档案,清晰描绘出学生成长、发展的曲线。
学校、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进行客观描述,对学生的考试结果等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一个分析报告。建议这一报告除了客观描述的部分,在评价的部分应采用激励性语言。
四、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这是发展性评价的意义所在。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甄别和选拔,而是在于如何通过评价来促使被评价者改进,促进其发展。因此,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应根据信息收集后的分析报告,根据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达出来,制定改进计划。通常,改进计划中注意将学生发展优势领域方面的特征向其发展不足的领域迁移,以促进其潜能获得不断的发展。
此外,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促进“全面发展”不等同于追求“全优发展”。“全面发展”主要是针对以往学生评价中过分关注学业成绩的现象而提出的,尤其要摈弃学校或教师为片面追求学业成绩而以牺牲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为代价的做法。“全面发展”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功能和目标是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发展和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因此,各课程目标中不仅包含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还要求关注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例如,《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评价时还应关注学生以下诸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对地理的兴趣与好奇心;
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对周围环境和地球上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
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行为;
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实质上,促进“全面发展”强调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但绝不等同于追求“全优发展”。“全优发展”在教育实际中很难实现,而且也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和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要求。因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指从全方位的角度,评价学生各个方面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状况,它允许学生身上同时存在着优势领域和不足领域,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拥有自信,实现个人价值。所以,避免出现教师片面理解促进“全面发展”的含义,而苛责学生面面俱到、获得全优的错误倾向。
(二)评价技术的有限性和教育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如前所述,“全面发展”不仅包括学科学习目标,还有一般发展性目标。一般发展性目标通常是蕴涵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的,并不设置专门的课程来培养;一般发展性目标的评价也常常融合于学科学习目标的评价之中共同进行。除此之外,有些一般性发展目标,或者“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很难以一些客观的、量化的指标加以测评,因此,在评价体系的指标中就有可能无法显现出来。
例如,在《地理课程标准》中,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重点不在于评价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观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和行为表现,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力和探索精神等。
而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力和探索精神,就难以用客观的、量化的指标精确地进行描述、区分和测量,但不能因此就不关注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表现。这就是评价技术的有限性和教育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于是,应注意避免教师只以显性的评价指标为导向培养学生,即“考什么就教什么”“评价什么就重视什么、培养什么”这种片面的、僵化的做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在更高层次上关注课程功能的变化对教育和评价提出的新要求,即无论是显性、可客观测评的,还是隐性、难以进行客观测评的内容,只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都应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关注点。
参考资料: http://www.pep.com.cn/czsx/jszx/jxyj/200512/t20051206_237146.htm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