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开展音乐课的有效教学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兴趣,通常是一把打开通往只是大门和成功之路的金钥匙。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爱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深刻而长远的兴趣是音乐教室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音乐课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我国具有悠久的音乐教育史,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所以他“歌‘诗三百’,弦‘诗三百’”,极尽“兴”“观”“群”“怨”之能事。而在孔子之后两千余年的封建文化教育中,《乐》一直被作为封建教育的经典文本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音乐一直作为中小学的必修科目。近年来,根据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小学开设的音乐课程,较之以往的音乐课,在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方面大大增强,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锻炼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让音乐教育的种子在小学生稚嫩的心田中尽快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根据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个人从事小学音乐课教学的实践经验发现:兴趣是儿童认知最好的老师。因此,我认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音乐课学习习惯,进而激发其艺术的感悟、想象和创新能力,也必须从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抓起。一、兴趣对小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重要影响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理论家都阐述了兴趣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孔子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西方教育理论先驱霍尔巴特和杜威也十分重视兴趣在知识获得、保持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有趣的学习能使知识转变成学习者精神生活的因素、能够成为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诱因,从而激励其进一步的学习。更具体点说,也就是兴趣能使学习者在学习中表现出自己的特色和自己的人格,感受到一种自身的智慧力量和热情向上的动力。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初入学儿童的兴趣爱好是其个性特征形成的标志,也是其意识倾向的重要环节,又是其基本能力的体验展现。在这个时期,他们对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很大的兴趣,他们对学习形式和内容感到新奇有趣,学校生活对他们还很新鲜,他们往往很喜欢学习,要求学习,但同时这种喜欢和要求又带有极强的不稳定性,极易受到挫折而见异思迁,这一点在音乐课程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因为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语文、数学等科目还有升学考试的眼前利益作学习驱动力,而音乐课一旦没有了兴趣,就极易被忽略甚至于彻底放弃)。因此,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以后,学生才会自愿地、自觉地、愉快轻松地去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体验、理解、表现音乐艺术的美,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作为小学音乐课教师更应该注意从儿童入学的时候起,就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地培养和激发工作,并使这项工作成为小学音乐课教育的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二、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音乐课教师,在过去十年来的音乐课教学过程实践中,我深深感到:传统的教学大纲、课程教材、教学方法都存在着重乐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弊端,从而使许多感性重于理性的小学生对音乐课始爱终弃。所以,我认为要培养学习音乐课的兴趣,必须从调整教学计划,革新教学方法入手。我个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对学生总是倾注着爱,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觉得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和蔼可亲,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并“敬而受教”。正是基于这一点,在平时音乐课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唤起学生响应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自然而然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乐趣。 例如,我在《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的教学导入时,先是用慈爱的表情、期盼的眼神、温和的语言编讲《游子吟》故事,并配以计算机制作的幻灯片,创设母子情深的意境,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进入角色,用心灵去感受、触摸诗歌中妈妈的爱,真正体验歌曲意境中所蕴涵的艺术美。其次,我引导学生回忆想象日常生活中妈妈慈爱的神情、妈妈轻柔的歌声、妈妈温柔的爱抚、妈妈温暖的怀抱对自己的呵护和关爱,从而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极大幸福感和满足感,达到精神境界上和谐共鸣,进而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课后的作业布置中,我还鼓励学生回家把这首歌唱给妈妈听,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小红帽》这首歌曲时,一开始我采用学生喜欢的律动配以优美动听的乐曲进教室;继而以《小红帽》的伴奏乐曲为背景音乐,给学生讲述《小红帽》的童话故事,把学生带到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我所设计的特定的音乐环境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兴趣。2、针对学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培养学习兴趣。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儿童心智的发展有个‘自然过程’,是按规律进行的,所以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必须适合其心智演化的自然过程。”因此,在音乐课程的教学方法上我也一贯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观看、聆听和分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的点、线、色彩、节奏、音高、音色等艺术要素,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激发、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例如:在《冬瓜和南瓜》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感受活动。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瓜果的颜色、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瓜果的特征,接着再鼓励学生触摸、品尝瓜果的软、硬和味道,最后再让学生用彩泥揉捏出或用画笔描画出自己喜爱的瓜果。整个教学程序让学生充分体验游戏性的艺术活动的乐趣,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3、根据学生年龄小、好奇,上课注意力持久性差等特点,在教学中我还较多的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把单一的音乐课堂教学提高为多层次、多方面的教学,寓教于乐,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课兴趣的目的。 例如:在器乐课教学中,我极力主张学生把自己的头、口、手、脚作为课堂上的教辅工具,通过有节拍的摆头、拍手、跺脚、吹口哨等形式参与课堂活动,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歌曲教学中,歌词记忆一直是低段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切实有效地突破这个难点,我常常采用在黑板上画简笔图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歌词——先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内容设计、构想图画内容,然后由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例如:在教学《春姑娘》这一首歌曲时,学生就集体构思了绿绿的田野、小红花、小麦苗、弯弯的小河、小燕子、小蜜蜂、小弟弟、小妹妹和身着绿绿纱衣的春姑娘等事物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使孩子们有了成就感,体验到集体创作的乐趣,这样既有效地帮助学生记住了歌词,又为下一个教学内容画一画《可爱的春天》做好了铺垫,做到了音乐与美术的整合,使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除此之外,我还常常引导学生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来记忆歌词,例如在教学《上学歌》、《拉拉钩》、《洗手绢》等歌曲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手摸演出红太阳、白云彩、花、小鸟、生气、小指头、挽袖洗衣、晾晒等简单的舞蹈动作来帮助记忆歌词,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枯燥无味的歌词记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在听赏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根据乐曲的速度、音高、节奏等即兴编讲童话故事,这样的教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听赏音乐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艺术欣赏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根据不同的音乐情绪编讲简单的童话故事。4、采用适时的激励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兴趣。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几乎每节课我都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那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进步),随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摸摸孩子的头或亲亲他的额头,或在孩子的课本目录上画上红五星。有时侯我还会把受到表扬的学生姓名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并号召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经验告诉我:使学生在音乐课的学习过程中随时都能体验到被老师关注、喜爱的幸福和快乐,教师自己也会被学生所喜爱和尊敬,这也是我作为一个普通的音乐课教师最大的成功和快乐。 总之,学生的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感知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小学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这种艺术活动有形的结果,而在于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小学生在欣赏音乐美的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以利于学生积极灵活地适应面向21世纪的社会的变化,在未来社会中学会生存。因此,精心设计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把握好各种教学手段,在如何激发、培养、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多做文章,是教好音乐课程的前提。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