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该不该和父母一起住?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8-09-29
展开全部
本人大学毕业后就搬出来自己住了,准确地说是离毕业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实习期一个人独自住,直到现在毕业五年。好处是快乐,听不到父母的唠叨(不要指责我没良心,我相信真的很少人能有耐心应对父母的唠叨);坏处是前两年几乎都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艰难的生活磨平了自己的棱角,甚至你都没有离职的勇气。然后越来越感受到钱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俗”。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不想别人来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还有一点,更加现实,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所以毕业后从未向父母要过一分钱,回家也是能我出钱的地方,就我来出。未来甚至都想让父母就在自己的身边住。
总结:如果本身就在一线城市就还是考虑和父母住,因为现在挣钱真的不易,可以适当积累资本。如果出生小县城,那还是建议去大城市,丰富自己的同时,也能为下一代提供一个好的教育条件(不要杠在小县城也能出状元),即使真的出了状元眼界也是不一样的,而且现在孩子拥有更高的眼界,会更自信,更能坦然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
INTPde杂货铺
2019-01-31 · TA获得超过11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1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9477
展开全部
大学毕业后该不该和父母一起住,其实这个问题我也纠结着。我广州本地人,也在广州工作,目前状态是和父母一起住。但是,我逐渐发现我和父母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很严重的区别,而且在思维方式上也有较大的分歧。生活方式上,父母一直维持着非常稳定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平淡、较为无趣的生活方式;而我,在上大学,在学校住宿期间也形成了我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倾向于激情、圈子大、追梦的生活,两种方式,色彩上就已经冲突,造成了互相干扰。特别的,我还发现我们在工作态度上的差距,父母的态度是上班就应付上班,下班不管工作,而我的态度是上班上好班,晚上继续准备第二天的工作,包括对项目上的一些想法进行验证,第二天可以直接使用。思维方式上,我更倾向于平等交往,尊重对方的选择和生活方式,而不能因为生活方式不同而认为不能融入家庭,而他们也认为,和他们一起住就是啃老,经常道德绑架。可能就是有梦想和没有梦想的差距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此面包已经烤焦
2018-09-13 · TA获得超过33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0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93万
展开全部
我觉得很多人观念很不对,独自一个人住就是独立自主?和家里人一起住就是啃老咯?究竟是什么能让一个人变的这么自私,有没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生你养你培养你,然后你长大成人了不想着父母需要的是什么,怎么陪伴珍惜你的父母,先第一步想到的是,我应该显得独立自主,然后搬出去住?父母子女之间更应该有的不是相互间的理解和交流吗,好好和父母谈一下,而不是一个人自以为是,父母希望你陪伴一段时间,还是希望你一个人生活体验一下生活的不易。比如一个三口之家,孩子毕业后工作了和家人一起住,然后家里所有水电煤账单你来付,日常补贴饭钱,逢周末节日带父母出去吃吃饭,玩玩,这种情况下,谁有资格说这是啃老?这叫不独立自主?这叫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是不是非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能想起来陪伴父母是多么的重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楚小河
2018-09-23 · TA获得超过11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62
展开全部
我认为是不应该,找一份能养得起自己的工作,租房子住,锻炼自己的自立能力,父母不可能跟你一辈子,年轻人越懒愿不愿意动,想想花自己挣的钱和花跟父母要的钱哪个更痛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孙瑞建45
2019-03-21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65
展开全部
这是一道世纪难题!
随着第一批00后大军已经开始上大学,90后已经全体成年,虽然身心各方面逐渐往中年靠拢,但在个人问题上,却依旧秉承着晚婚晚育的婚恋观。

所以对于一部分在家乡工作生活,还没组建自己家庭的90后来说,“和父母同住”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尤其是在魔都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很多人都会留在这里发展。

就这个问题,在潮生活编辑部引发了热烈讨论,有人认为“和父母同住”会导致人格不够独立,巨婴心理,有人却认为“和父母同住”才是一场人生的修行....

最后,海椒活捉3枚编辑部小可爱,对于“和父母同住”这一问题,她们有切身体会,并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理解....

“从母胎开始就和父母同住到现在,虽然每天都在盘算搬出去住,但看到银行卡余额远远小于搬出去要应付的开销,我就踏实地躺回去了。”

大钱向我坦言,同她一样因为经济不够独立,选择和父母同住的人其实还蛮多的,毕竟在家不会吃苦受累,还有人照顾,简直美滋滋。

在问到“在什么时候最想搬出去住”,她想了想说,跟父母因为沟通障碍,导致不可调和的观念上的矛盾的时候。

“和父母同住”有好有坏,对于她来说,坏的一面就是会自动屏蔽生活自理的技能,好的一面就是,她开始真正去思考该如何和父母相处。

作为孩子来说,在真正步入社会以前,父母在我们心里是高高在上的,观念上的说教也是我们没有办法去佐证对错的。

当我们真正成人,有了不同角度去看世界的思维后,就会发觉父母并不是绝对正确,而“和父母同住”,两代人因为观念不同产生摩擦的机会要比不和父母住要多得多。

“出现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呀。”
大钱说如果她搬出去住的话,估计到现在都还没去尝试着以一种父母能够接受的角度和父母沟通。
并且也不能体会到那种父母竟然会有一天像朋友一样和自己相处的喜悦味道。

她说在她的观念里,她觉得父母不仅仅是父母,也是和孩子相互陪伴的朋友。

作为上海潮生活的编辑,也是一枚长在魔都,工作也在魔都的地道“土著”。
和大钱不同的是,她从小便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从感情上说,爷爷奶奶已经很自然地变成了她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了。

她十分坚定地告诉我,她没曾想过搬出去住,至少在组建自己的小家庭以前。
“中国人好像大多比较含蓄,更喜欢把爱化作无声的陪伴。”
和爷爷奶奶住一起,就是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谈到这点上,我看到她的眼眶慢慢红了。

她说爷爷奶奶现在年纪大了,和他们住在一起不仅是陪伴也是照应,当她越发开始体会到时光有限,她就更加珍惜和他们度过的每一天。

“我们都在说着'不要等到失去后才知道珍惜'的一句话箴言,但很多时候这句话更像人们失去心爱的人以后,对自己的说教和安慰,我不想最后变这样。”

虽然跟家人住一起有时候会觉得不够自由,但在外面不论自己有多累多委屈,心里其实是不会慌的。
因为你知道,有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在等你回家。

cici是我们编辑部比较特别的上海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坚持一个人住。
在她看来,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父母的羽翼下是没有办法真正获得人格独立的。

“在大学真正开始一个人生活后,我才发现,自己就是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患者本尊,但也是这样自己才慢慢开始学会了很多生活技能,这种成就感还是蛮大的。”

选择不和父母同住,给她最大的感受是生活上少了干涉性,自己拥有了决定权,并学会了如何和自己独处,独立思考。

“我是真的真的觉得只有自己勇敢走出家的舒适区,才能迅速地得到成长。”
在家里父母会为我们准备好一切我们需要的东西,我们根本不用费力气就能得到,甚至有时候还会把这一切当做理所应当。

久了以后,还有些人会出现把自我当成中心,把偏执作为看世界的角度的巨婴心理,她觉得这样是很可怕的。
她说她在上大学前就有切身体会,长不大的小孩根本没有能力和这个世界抗衡。

“尽管人都是群居动物,不可能完全的独居生活,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和亲近的人保持一定程度上的距离感,我觉得还是蛮有必要的。”

在“和父母同住”展开的采访和讨论中,很大部分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困惑,也刚好处在两难的境地。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去评判和定义是惰性作祟还是生活无奈。

学会和父母相处,平淡岁月里的长情陪伴,或是想要完全的人格独立都是我们需要面临的抉择。
但无论是和父母同住还是独居,“成长”和“担当”都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99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