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习疲劳的心理因素?
2019-04-09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学习疲劳现象指学生长时间连续不断的学习以后所产生的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要知道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心理因素又有哪些,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机体的疲劳现象。
(一)机体的疲劳现象可以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
1.生理疲劳包括肌肉疲劳和神经系统疲劳肌肉疲劳是肌肉运动量过大所导致的能量供给不足,新陈代谢缓慢而引起的疲劳现象。通常情况下,重体力劳动、长时间劳动以及工作量过大等都容易引起肌肉疲劳的现象。肌肉疲劳会造成乏力、动作失调、姿势错误、体态畸形、身体酸痛等情况。神经系统的疲劳指脑力劳动过大或长期缺氧所导致的大脑感觉迟钝、思维混乱等现象。学生要避免学习所造成的肌肉疲劳和神经系统疲劳现象就要多注意休息,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劳逸结合。
2.心理疲劳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疲劳现象主要表现为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情绪低落、易焦虑、烦躁、易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失去兴趣,就会产生这种现象,从而导致心理疲劳。
那么究竟学生的学习疲劳是生理疲劳还是心理疲劳,或者是二者兼有呢?答案是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始终保持固定的姿势,会产生肌肉疲劳;学习时思维和注意力一直过分集中,记忆强度过大等都会导致神经系统疲劳;而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厌恶学习,就会使心理疲劳伴随出现。学生的学习疲劳如果不及时得到解除和舒缓还会诱发各种疾病,如视力下降、食欲缺乏、血压升高、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自信心不足,甚至严重者有可能患上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等疾病。
有的家长会发现,孩子在长时间学习以后,原本会做的题目反而不会了,原本已经记住的内容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还有的孩子白天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晚上辗转反侧睡不好觉,学习效率大幅度下降。更有甚者,一让他学习就会身体不舒服,这些都是孩子学习疲劳引发的症状。
(二)改善学生学习疲劳的方法应该针对不同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学习疲劳,找出合理的防治方法来减轻并改善这种状况。
1.劳逸结合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方法和作息制度来改变学生长时间不间断学习所产生的学习疲劳。具体方法有:保证充足的休息、睡眠时间;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来减轻疲劳;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电视,听音乐来调节疲劳。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习,了解学习内容的用途和重要性是消除学生对学习厌恶的一种方法。而更要注意的是,要用各种手段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学习环境给学生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都是非常重要的。
4.学习科目的合理安排将能够造成不同疲劳程度的科目合理有序地安排,也是减轻学习疲劳的有效方法。
- 官方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