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质资料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颜世强 庞振山

(全国地质资料馆,北京100037)

摘要 本文在总结世界地质调查成果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趋势与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地质资料服务在体制、机制、数据源、服务方法、人财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从管理、机制、人才队伍、经费支持、对外宣传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质资料;问题;对策措施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价值的主要体现,是广大地质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和历史记录,是地质工作服务于社会的主要载体。地质资料拥有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与潜在价值,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社会需求。如何管好、用好地质资料,对我国地质勘查和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世界地质调查成果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趋势与特点

1.1 地质资料服务是世界各国地质工作的战略重点

提供地学信息一直是各国地调机构的基本任务。服务是地质工作价值的体现,是地质调查机构生存的依据。例如,美国地调局(USGS)《2000~2005年战略计划》中,将通过提供可靠的科学信息服务于国家作为美国地调局的基本职能和工作中心,并强调采用所有可能的新出现的信息技术,保证及时(实时)、有效、连续地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1.2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多层次多部门协同服务是地质资料服务大势所趋

普遍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WebGIS技术、基于标准的Web服务技术、跨系统跨平台的数据交换与传输技术、元数据技术、网站设计技术和基于标准的互操作技术等,实现不同层次(国家和地方的地质调查机构)、不同类别(政府机构、企业、研究和教育及个人)以及地质调查机构内部的不同部门的协同服务。其中,合作伙伴机制、服务代理机制是国外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信息服务机制。这一特点使得地质资料服务的管理与协调变得更为重要。

1.3 地质资料服务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服务内容不断增加,服务对象不断扩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建设中地质资料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其服务领域也随之不断扩大,以传统的窗口式服务和被动服务方式为主的社会化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地质资料日益增强的需求,要求地质资料服务从封闭式转向开放式,由系统行业服务转向社会服务,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要扩展提供信息的种类,从单纯的信息提供扩大到提供数据处理、应用软件、决策咨询、技术支持和培训等多个方面。正如《美国地质调查局未来作用与机遇》中指出,“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信息管理任务,应当从较为被动的研究与分析,转变为力求对社会、政治和经济需要做出反应的主动方式传播信息”。地质调查机构的服务对象也进一步扩大,包括政府机构、企业(矿业、相关网络运营及软件开发)、研究与教育以及公众等。

1.4 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的社会化服务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推动了地质调查信息资源的共享,加速了地质调查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大大提高了地质调查成果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将海量的地质调查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数字化存储、管理,并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随时出图。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加、澳、英等国,建立了大量的基础调查数据库,如中小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数字化地质图、地球物理数据库、土地覆盖数据库、矿山数据库等。

随着各种网络服务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强,不仅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目录查询,还可实现信息的空间查询、检索、浏览。例如,美国地调局的一站式服务实现了分布式信息资源的集成服务。各种在线地质信息服务系统和技术大大提高了服务的速度和质量。如网页动态链接技术、目录的查询检索系统、专题信息的浏览查询检索系统、Web编图系统、一站式服务系统。

通过网络,客户可以方便地从网上下载一些免费的数据和信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与应用,使野外监测数据实时传送到室内,尤其是对地震、灾害以及水质的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提高了整体服务效率与水平。

2 我国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地质资料的服务方式、服务效率,离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里既有政策法规的原因,体制、机制的原因,经费投入不足的原因,也有观念等方面的原因。

2.1 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地质资料保管机构条块分割,除了国家和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以外,还有许多部门(如核工业、石油、冶金、有色、煤炭等行业)的馆藏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有六大区地质资料馆、专业地调中心及其他直属单位资料室。发展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具有双重身份,既有《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明确赋予的职责,又有地调局资料总馆的职责。全国地质资料馆在开展具体工作时身份不清,遭遇双方质疑,地位尴尬。

2.2 制度标准体系不完善,政策法规不配套

有关保密、保护的政策法规不配套,制约了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开展。由于涉及基础地理信息(经纬度、地形、地名等要素)的保密问题,致使大量公益性地质资料难以向社会提供公开服务。涉密资料清理后,可能会产生更多不能公开的资料,增加工作难度。重要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尚无可操作性的汇交管理办法。数据库类和软件类项目成果的汇交管理办法有待制定。

2.3 欠交地质资料数量较多

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尚未到位,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汇交管理监督体系,地质资料汇交管理部门对汇交人的地质资料生产情况掌握不够。地质资料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力度不大,对不交资料的单位,没有按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地质资料生产单位法制观念不强,或对相关法规不了解,没有按有关规定及时、保质汇交资料。为了保护部门或单位利益,地质资料单位所有,甚至项目组或个人拥有的现象经常出现,使得大量地质资料没有及时汇交,造成资料馆藏机构没有充足、最新的权威数据。信息资源不足,是资料馆藏机构无法有效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原因之一。

2.4 馆藏机构数字资源不足

电子文档汇交存在汇交率低、质量较差等问题,没有按照格式标准的要求进行汇交、汇交内容不齐全。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地质大调查项目的开展,地学数据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海量数据信息的汇交管理和服务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长周期建设的数据库,其阶段性成果的汇交和服务,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全国地质资料馆开展多年的图文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进展缓慢。截至2006年底,全国地质资料馆仅完成1.8万份,不到全部馆藏资料的18%,没有数字化的馆藏资料有8.4万种。馆藏机构数字资源不足,难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服务,影响了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2.5 资料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滞后

由于全国未建立地质资料数据统一的服务平台,分散在不同专业、不同单位的地质资料不能统一提供服务,导致大量不了解情况的用户摸不着门,难以查询,使用困难。数据信息管理分散,存储、维护、服务所依赖的技术、系统大量异构,标准化程度低,大大增加了数据信息的管理和成果应用的难度。分散的数据组织管理模式必然导致信息共享程度低、资源浪费等问题。同时,我国地质资料数据客户服务政策和机制存在很多不足也制约服务工作。例如,地质产品及用户分级分类管理混乱;产品价格机制不健全,服务收费不统一;缺乏现代营销模式,产品服务方式单一;客户需求调查较少进行;未制定客户服务计划和建立服务反馈机制。

2.6 馆藏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差,队伍力量薄弱,开发利用能力不强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及各省(市、自治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设施的建设。但是,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特别是提供网络服务的信息服务设施欠缺,大大降低了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地质资料服务国家级别的全国地质资料馆面临无独立服务场所的窘境。

地质资料数据的现代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一些综合性人才进行服务,这是由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社会化服务趋势决定的。但由于编制和经费的限制,全国地质资料保管与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相当缺乏,人员的年龄与专业结构不是特别合理,学历和专业也有一定程度的限制,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尤其短缺。这种现状大大制约了社会化服务的开展,阻碍了社会化服务的进程,降低了地质资料的利用率,削弱了地质资料所能产生的社会效益。

受资料馆工作人员数量、素质等自身条件的限制,难以深入开展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对需求调研不够。现有的成果不能及时向社会发布,加工处理等相关需求不能及时满足,服务水平低,只能维持日常工作,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给资料工作带来了的巨大变化。

3 完善地质资料服务的保障措施

3.1 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机制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筹安排下,通过加强资金管理、人才建设、装备建设和技术建设,整合现有资源,实现对资料馆藏机构和地调局及其直属单位、大区和承担地调项目的地勘单位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加强管理、保障质量,建立协同作战的资料社会化服务机制和体系。

随着地质信息服务方式的改变,需要建立和健全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各项制度,规范和协调信息服务的各个环节,使信息服务有章可循,保证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顺利实施。建立资源共享、资料安全与保密、数据维护与管理等的有关制度,逐步形成资料开发利用和服务的良性机制,提高资料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2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人才是实现资料社会化服务目标的基础。在人才的建设方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探索和建立科学的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要注重自身技术队伍的建设,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服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过引进、培养、聘请和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岗位培训等形式,逐渐形成以既懂地质、又懂信息技术、同时也懂档案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带头人,以大量具有专业技能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为基础的人才结构。力争通过对人员结构的调整和人力资源的整合,使资料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趋于合理,形成一支规模和结构能够适应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需要的人才队伍,总体能适应资料社会化服务的要求,为实现资料社会化服务的战略目标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3.3 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长期以来地质资料管理、开发和服务的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地质资料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开展。目前,全国和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每年的日常保管工作经费不足2000万元,不到地质勘查投资的0.1%,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地质资料现代化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需要。为保障地质资料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开展,实现工作目标,必须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工作经费方面给予充分的保证。中央财政要增加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经常性事业经费支出额度,并建立合理增长机制。

要确立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属性和地位,建立稳定、经常性的资金支持、项目来源机制和渠道,或在地质大调查经费、两权使用费(或两权出让金、矿产资源补偿费)中明确列支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专项费用,专门用于地质资料的管理研究、综合编研、开发利用和公共服务。

3.4 加强对外宣传

加强地质资料的对外宣传工作,让政府部门、社会公众更进一步地了解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及其提供的服务,为资料社会化服务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不断为社会提供信息化产品,让政府、社会和公众认同地质资料服务工作。要建立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鼓励机制,加强资料工作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国外社会化服务的先进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加快资料社会化服务的步伐,以满足国家对外开放和商业性矿产勘查开发对地质资料的需要。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