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战国霸主的魏国,会走向衰落是因为哪几场大战?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显著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消灭智氏,以三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从而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秦国、楚国、齐国、燕国、魏国、韩国、赵国这七个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在战国七雄中,魏国是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经过魏文侯、魏武侯、魏惠文王这三位君主的努力,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霸主,在综合实力上领先于其他六国。不过,原本是战国霸主的魏国,却因为这四场大战的连续失利,从而由盛转衰,甚至说是一蹶不振。
一、桂陵之战
首先,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当时正处在鼎盛时期的魏国围攻了赵国都城邯郸,对此,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君主命令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在桂陵一带,齐军设计打败了魏军,而且俘获了魏国大将庞涓。在桂陵之战中,魏国和齐国的兵力都是8万人左右。此战虽然没有让魏国元气大伤,却直接挫败了魏国大军的锐气,也为马陵之战埋下了伏笔。
二、马陵之战
其次,马陵之战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也即桂陵之战的十多年后。这一年,魏国对身边的韩国兵戎相见,而韩国的求救对象,还是齐国。对此,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盼为主将,田婴,田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救。在魏国主力从韩国撤军后,孙膑再一次设计击败了庞涓。此战,魏国十万大军被歼灭,主将庞涓战死。值得注意的是,魏国损失的10万大军,不少都是魏国训练多年的精锐力量——魏武卒。由此,马陵之战成为魏国衰落的最关键一战。
三、伊阙之战
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魏国虽然失去了中原霸主的宝座。不过,此时的魏国依然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而让魏国彻底一蹶不振的,则是伊阙之战和华阳之战。一方面,就伊阙之战来说,是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国为打开东进中原通道,由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各个歼灭韩国、魏国、东周联军的作战。在伊阙之战中,魏国和韩国的24万大军被白起击溃。其中,魏国在此战中又损失了十万大军。在伊阙之战后,魏国的精锐力量——魏武卒,基本上是损失殆尽了。
四、华阳之战
最后,就华阳之战来说,是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73年),秦国名将白起、魏冉率军在韩国的华阳(今河南新郑北)一带同魏国、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魏赵两国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魏国大片城池,此战共斩杀魏赵联军十五万。在伊阙之战中,白起率领的秦军共斩首魏军十三万,俘虏三名魏将,魏将芒卯败逃。对于魏国来说,伊阙之战和华阳之战不仅让自己损兵折将,更因此而被秦国攻占了大片的领土。在白起等秦国将士的进攻下,魏国成为战国后期的二流诸侯国,在战国七雄中的较量中只能采取被动防守的策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