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与鲁迅先生什么关系
周作人是鲁迅先生的弟弟。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南京水师学堂毕业后,随鲁迅一起赴日本留学。与鲁迅共同筹办《新生》杂志。《新生》停办后,与鲁迅一起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出版了《域外小说集》。1911年回国后,在浙江省立第五中学任教,兼任绍兴教育会会长。
1917年至北京,任北京大学国史编纂处编纂员,文科教授。后曾任燕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教授。
“五·四”时期,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文化,提倡“平民文学”、“为人生的文艺”。为《新青年》重要撰稿人之一,写了许多批判封建文化的散文、杂文,并发表小说,翻译外国作品,在当时有重要影响。与鲁迅一起,成为“五·四”时期文坛的两颗巨星。
周作人以为真正的文学由于是从另一更新角度而产生的,因而自然就包含了美与人生, “有独立的艺术美与无形的利用。”从个性引申到国民性,周作人以为,既然主张尊重各人的个性,对于个性的综合的国民性自然一样尊重,而且希望它在文艺上发展起来,造成有生命的国民文学。
1928年之后,他提出了现代隐士文学的主张,以为这种文学的特点是不革命,而有反抗性。他把隐士文学的渊源从明末上推到苏黄小品、晋人小品,从而勾勒出了自己的文学史理论体系。
1923年在辅仁大学所作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可看作是这一体系的总纲,而他所倡导的“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则可看作这一理论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