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是指哪三个人

球场风云
高能答主

2019-04-20 · 球场风云
球场风云
采纳数:936 获赞数:19371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三苏指的是:苏洵、苏轼和苏辙。

三苏指的是北宋时期的散文家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在唐宋时期,三苏是唐宋八大家当中的三位,其中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

宋仁宗初年,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齐聚东京赶考。欧阳修在看完了苏轼的试卷以后,因为欣赏他们的文采,便把他们父子三人一同举荐给了宋仁宗。

宋仁宗在看完了他们的作品后也同样很钦佩他们,很快,他们的文章便在宋朝上下大受欢迎。就连一些朝廷里面大夫也会争着强读他们的作品,很快便引来了很多文学之士来效仿他们。

扩展资料:

苏洵在官场上没有出人头地,好在情场上遇了一位红颜知己,还得了两个聪明乖巧的好儿子,老苏有了孩子当了爹,人也算是活明白了几分。

他想着,不能让孩子再走自己的老路,得时刻提点着他们,做人得明白人情世故。所以,苏洵就给儿子琢磨了这两个名字,老大叫苏轼,老二叫苏辙。

老苏四十岁上,专门写了篇文章,说这马车有车轮,有车盖,样样都有用处,只有做扶手的车轼没什么用处,不过是个图好看的摆设,可是,如果没了车轼,瞧着也不像那么回事。

这就是提醒苏轼,人不光要有真才实学,面上的事也得过得去。再有这车辙呢,本来是车辆前进的必要条件,可是世人说起车的好处,从不提车辙的功劳。

不过,车子要是走错了路,也没人想起怪罪车辙。其实,这就是提醒苏辙,为人要低调,咱不求出什么大名,只求别惹麻烦。 

眼瞅着苏轼和苏辙小树似的风吹就长,才学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苏老先生想着,孩子大了,得出去见见世面,于是,就乘着一叶轻舟漂过了万重山。

一父二子这三苏,一路到了东京汴梁城,一场考试,苏轼就中了第二名。要说,苏轼本来天下第一的好文笔,欧阳修拿到苏轼的考卷,立马就被那洒脱的文笔震住了,本想大笔一挥给他个头名。

可是,欧阳大人又觉得那文风有点熟悉,像是自己的学生曾巩,为了少让别人说闲话,就把这篇卷子批了个第二。

等到金榜一贴公布成绩,欧阳修这才知道,原来,那篇印象深刻的好文章出自苏轼之手。这时候,欧阳大人又想起一码事,文章里面有几句话特别出色,就想着找苏轼打听打听文章的出处。

谁知道,这青年才子说的话更有个性,苏轼说了何必知道出处,这样的文笔,这样的性格,让欧阳修也服了气。

他对人说,这后生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放他出一头地,绝对是必须的,我这样的老头子还是退避三舍吧,这正是出人头地这个成语的来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苏

chf20
推荐于2017-11-23 · TA获得超过1.9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7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63万
展开全部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1039~1112)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天使在撒谎
2010-05-30 · TA获得超过25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1039~1112)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苏轼 即苏东坡
苏辙 苏轼之弟
苏洵 前面两个的老爹
这三个人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在历史上震耀一时的文化巨星“眉山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一门父子共同列入“唐宋八大家”之林,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更有难得的是,三苏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也是优秀的思想家和经学家,他们在经学领域也都各有专著,造诣非常。苏洵有《六经论》、《洪范论》、《太玄论》,苏轼有《易传》、《书传、《论语说》,苏辙有《诗集传》、《春秋集解》、《孟子解》、《论语拾遗》、《老子解》和《古史》等著作。

苏洵(公元1009-1066)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省眉山人。是宋代著名的散文家,政论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嘉佑集>二十卷,<易传>三卷,苏洵的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他”的政论文古朴简劲,博辩宏伟,纵厉雄奇,言辞锋利,对历代政治,经济,军事和用人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全面的论述,具有纵横雄辩之风。

苏洵词集

代表作有《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他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

小词一首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与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苏轼(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宋任宗嘉佑二年中进士, 宋神宗时,王安石实行变法,他持不同政见,因而被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湖州等 地作地方官。后被新党中部分人罗织文字狱,兴起“乌台诗案”,下狱史狱,经救援出狱,贬为黄州(今 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旧党执政后,被招还,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但又与旧党意见分歧,遭排挤 出任杭州、颖州等地地方官。当变了质的新党再度上台,苏轼又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今海 南岛儋县)等地,徽宗即位时遇赦北还,死于常州。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它的诗歌之。他的散文 挥洒自如,随物赋行,写景抒情,十分自然。由《东坡全集》。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苏辙(1039-1112年)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八大散之一。
苏辙知识渊博,勤奋好学;著述丰硕,其文受父兄影响颇深,他的散文内容丰富,"汪洋澹泊,深醇温粹"。议论文议古论今,议论纵横指归于时事,不为空言。他的记叙文写得纡徐曲折,绕有情致。更突出的是他发展了韩愈“气盛言宜"的观点,提出了我的"文气说",强调生活体验对创以其独特的风貌卓然自成一家。世有《栾城集》。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玉凤舞
2010-06-09 · TA获得超过15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1039~1112)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苏轼 即苏东坡
苏辙 苏轼之弟
苏洵 前面两个的老爹
这三个人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在历史上震耀一时的文化巨星“眉山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一门父子共同列入“唐宋八大家”之林,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更有难得的是,三苏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也是优秀的思想家和经学家,他们在经学领域也都各有专著,造诣非常。苏洵有《六经论》、《洪范论》、《太玄论》,苏轼有《易传》、《书传、《论语说》,苏辙有《诗集传》、《春秋集解》、《孟子解》、《论语拾遗》、《老子解》和《古史》等著作。

苏洵(公元1009-1066)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省眉山人。是宋代著名的散文家,政论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嘉佑集>二十卷,<易传>三卷,苏洵的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他”的政论文古朴简劲,博辩宏伟,纵厉雄奇,言辞锋利,对历代政治,经济,军事和用人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全面的论述,具有纵横雄辩之风。

苏洵词集

代表作有《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他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

小词一首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与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苏轼(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宋任宗嘉佑二年中进士, 宋神宗时,王安石实行变法,他持不同政见,因而被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湖州等 地作地方官。后被新党中部分人罗织文字狱,兴起“乌台诗案”,下狱史狱,经救援出狱,贬为黄州(今 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旧党执政后,被招还,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但又与旧党意见分歧,遭排挤 出任杭州、颖州等地地方官。当变了质的新党再度上台,苏轼又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今海 南岛儋县)等地,徽宗即位时遇赦北还,死于常州。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它的诗歌之。他的散文 挥洒自如,随物赋行,写景抒情,十分自然。由《东坡全集》。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苏辙(1039-1112年)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八大散之一。
苏辙知识渊博,勤奋好学;著述丰硕,其文受父兄影响颇深,他的散文内容丰富,"汪洋澹泊,深醇温粹"。议论文议古论今,议论纵横指归于时事,不为空言。他的记叙文写得纡徐曲折,绕有情致。更突出的是他发展了韩愈“气盛言宜"的观点,提出了我的"文气说",强调生活体验对创以其独特的风貌卓然自成一家。世有《栾城集》。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是苏轼、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st1998618
2010-06-11 · TA获得超过22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5.4万
展开全部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1039~1112)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苏轼 即苏东坡
苏辙 苏轼之弟
苏洵 前面两个的老爹
这三个人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在历史上震耀一时的文化巨星“眉山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一门父子共同列入“唐宋八大家”之林,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更有难得的是,三苏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也是优秀的思想家和经学家,他们在经学领域也都各有专著,造诣非常。苏洵有《六经论》、《洪范论》、《太玄论》,苏轼有《易传》、《书传、《论语说》,苏辙有《诗集传》、《春秋集解》、《孟子解》、《论语拾遗》、《老子解》和《古史》等著作。

苏洵(公元1009-1066)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省眉山人。是宋代著名的散文家,政论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嘉佑集>二十卷,<易传>三卷,苏洵的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他”的政论文古朴简劲,博辩宏伟,纵厉雄奇,言辞锋利,对历代政治,经济,军事和用人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全面的论述,具有纵横雄辩之风。

苏洵词集

代表作有《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他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

小词一首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与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苏轼(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宋任宗嘉佑二年中进士, 宋神宗时,王安石实行变法,他持不同政见,因而被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湖州等 地作地方官。后被新党中部分人罗织文字狱,兴起“乌台诗案”,下狱史狱,经救援出狱,贬为黄州(今 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旧党执政后,被招还,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但又与旧党意见分歧,遭排挤 出任杭州、颖州等地地方官。当变了质的新党再度上台,苏轼又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今海 南岛儋县)等地,徽宗即位时遇赦北还,死于常州。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它的诗歌之。他的散文 挥洒自如,随物赋行,写景抒情,十分自然。由《东坡全集》。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苏辙(1039-1112年)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八大散之一。
苏辙知识渊博,勤奋好学;著述丰硕,其文受父兄影响颇深,他的散文内容丰富,"汪洋澹泊,深醇温粹"。议论文议古论今,议论纵横指归于时事,不为空言。他的记叙文写得纡徐曲折,绕有情致。更突出的是他发展了韩愈“气盛言宜"的观点,提出了我的"文气说",强调生活体验对创以其独特的风貌卓然自成一家。世有《栾城集》。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7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