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一、简介: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谥文襄,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率军平定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中国历史事件。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于举人,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后破格敕赐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1866年8月19日 (农历七月初十),左宗棠在福建设立清政府规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厂。
二、死因:
1884年6月入京任军机大臣,9月以钦差大臣督办闽海军务。1885年9月5日病故于福州,谥文襄。后归葬于长沙石门乡相竹村。
三、生平经历
左宗左宗棠雕像棠生于清仁宗嘉庆十七年(1812年)。从小跟随祖父左人锦饱读诗书。
19岁,左宗棠入学长沙城南书院,师从山长贺熙龄,“寻绎汉宋儒先遗书,讲求实行。”。博览贺熙龄的哥哥贺长龄收藏的书籍。 后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
清宣宗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入赘湘潭黄荆坪辰山桂在堂周家,妻周诒端。同年左宗棠纳银钱为监生。后成为举人,此后参加会试,三次不中, 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时清朝政治腐败,经济凋敝。他目睹时艰,在其居室为联自励云:“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左宗棠在醴陵渌江书院主讲17年,1837年,两江总督陶澍回乡省亲,他书写了一副对联“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陶澍看后,将他视为奇才。后入陶澍幕府,并与陶结为亲家。
1851年起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府,为平定太平军筹划。
清文宗咸丰六年(1856年),升任兵部郎中。
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年)由曾国藩举荐由太常卿升任浙江巡抚,并组成中法混合军和扩充中英混合军与太平军作战,克金华、绍兴等地,升任闽浙总督。左宗棠
1864年,克杭州,并受封一等恪靖伯。之后致力于剿灭东南太平军残部。
1866年,在福州马尾办船厂,也就是后来的福建船政局,并创办求是堂艺局,培养海军人才。同年,改任陕甘总督,其间创办兰州制造局。后创办甘肃织呢总局。此为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然而该厂从未盈利。
1867年2月,授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定“先捻后回”方略,次年参与平定捻军。
1873年12月14日,授协办大学士,次年9月18日授东阁大学士。
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年)5月,奉命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6年 定“缓进急战”方略,指挥刘锦棠、金顺诸军镇压阿古柏、白彦虎,次年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并为新疆建省开发等预作规划。
1878年3月由一等恪靖伯,晋二等恪靖侯。
1881年2月入北京任军机大臣,10月改任两江总督。
1884年6月入京任军机大臣,9月以钦差大臣督办闽海军务。次年9月病故于福州,谥文襄。后归葬于长沙石门乡相竹村。有《左文襄公全集》行世。
人老啦,73岁,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加上心力交瘁,正值中法战争前夕,而且常年打仗,老病缠身。他在朝中连太后也惧他三分,李鸿章和他分庭抗礼,虽然政见不同,互有龌龊,但是死因不怪李鸿章,这是事实
左宗棠到了福建,诸事不甚顺手,他虽以诸葛武侯自命,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志节,或者差相仿佛,但宁静致远的修养却差得多。由于对法军只好“望洋兴叹”,抑郁难宣,因而肝火极旺,终于神智昏昏,经常在喊:“娃子们,出队!”左右亦就顺着他的话敷衍。所谓英雄白首,美人迟暮。
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2010-06-02 · 知道合伙人养生行家
![](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public.1.cb87f2f3.flWrWORd-kyGwHkkbEC_6A.jpg)
知道合伙人养生行家
向TA提问 私信TA
![](https://wyw-base.cdn.bcebos.com/pc-content/follow.gif)
总体说应该是老死的吧
参考资料: 中华上线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