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董仲舒的新儒学
(1)必记结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2)巧记方法
(3)警示和认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儒家思想成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对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同时也有封建迷信落后的一面,应当科学的区别对待。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 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
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措施:
①减轻田租;
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原因:
①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
②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2. 董仲舒的新儒学
(1)含义: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总之是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要,维护统治
(3)思想主张
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
(4)特点: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的
(5)评价和认识
主张
评价
认识
大一统,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大一统虽然充满唯心色彩,却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扼杀其他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不可取。
①董仲舒适应时代要求,采众家之长,对儒家思想加以创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②对新儒学思想要辩证对待,认识其积极性和消极性,弃其糟粕,批判继承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是唯心主义;
但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
三纲五常
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但是“五常”中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部分内容,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3. 汉武帝尊儒的原因、措施和影响
(1)原因
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这些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根本原因)
(2)措施
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3)影响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4.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的发展
4. 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
(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 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
(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