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日记关于罗丹语言和心理描写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7-05-31
展开全部
卡米尔·克劳岱做梦都想成为一个像罗丹那样受人景仰的天才雕塑家。她与罗丹相识是在1885年的冬天。她的老师布歇先生在去罗马旅行前,把她这个学生托付给了罗丹。这是个被人议论纷纷的大师,听说他的模特儿和他都有艳事,女人们都迷上了他。还有人说他的某尊雕塑是从人体上直接拓下来的,因为它实在逼真完美得令人难以置信。罗丹为这种中伤大哭了一场,卡米尔则毫不怀疑这种完美是天才忘我劳动的结晶。卡米尔向罗丹先生要了一块大理石,她想为弟弟保罗刻一尊半身像。在这个家里,除了父亲,卡米尔最爱的就是弟弟保罗了,他虽然还很年轻,却能写出不同凡响的好诗。爸爸克劳岱先生回来了,卡米尔去车站接他。进家门前,父亲塞给他最钟爱的女儿一些钱。可这一幕还是让站在楼上窗口张望的母亲看见了。她哭哭啼啼地把自己关进里屋,骂家里人合起来骗她,为了一个疯疯癫癫玩泥巴的傻瓜,大家一起受罪。为了表示对老师的谢意,卡米尔雕刻了一只青筋微露的脚送给了罗丹,这个作品使罗丹当即决定,请卡米尔来做他的助手,参加美术馆纪念门厅的大型雕塑工作。那天,卡米尔正在脚手架上工作,她无意中看见罗丹用一种暧昧的动作在摆弄着他眼前的体态丰腴白嫩的裸体女模特儿,卡米尔惊呆了,她的眼里不知怎么就蒙上了一层泪水。夜晚,在保罗房里,卡米尔低位着对弟弟说,她不想再去罗丹那里了。保罗同情地望着姐姐。也许罗丹根本不知道她的心事。传奇式人物的行为都是不可想象的放荡不羁和独断专横。他所崇拜的雨果这样说过。第二天一早,罗丹便打听有没有卡米尔的消息。他的助理摇摇头,建议另外雇一个。"不!"罗丹不加思索地拒绝了,他决定亲自去找卡米尔。桌上放着的那只雕刻的脚告诉他,她是个无可替代的助手,一个超群的雕塑天才。罗丹的登门拜访使卡米尔心中的怨恨和委屈烟消云散。当卡米尔在为裸体女模特儿摆姿式时,罗丹看出,自己花了许多年才弄通的东西,卡米尔已经无师自通了。雨果死了,人们奔走相告,不胜唏嘘。雨果的死使罗丹感觉到生命的枯竭,他茫然对着模特儿的裸体毫无灵感。于是,卡米尔第一次决定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罗丹,她登上了模特儿的台基。裸体的卡米尔使大师看到了一个完美的夏娃。那丰润如白玉的肌肤和躯体,扰乱了罗丹的心神。他情不自禁地触摸、狂吻她。克劳岱全家回乡下维洛夫度假。为了表示谢意,克劳岱不顾女儿反对邀请了罗丹夫妇来维洛夫。洛茜是罗丹没有正式结婚的妻子,她和他有个儿子。他这次接受邀请来维洛夫就是希望卡米尔能尽快返回巴黎。他要雕刻雨果和巴尔扎克的像,怎样才能把各人的神韵反映到脸部呢?灵感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在和他捉迷藏。要完成这些工作他离不开卡米尔,只有她才能带给他源源不断的灵感。姐姐和罗丹的热恋使保罗感到自已被冷落了,变成了一个多余的人。卡米尔住进了巴黎近郊罗丹新买下的佩安园。在这个更像工场的临时家里,她没日没夜地干活,疏远了家人和朋友,几乎与外界隔绝。灵感、热情、技巧和肉体,她把一切献给了罗丹。罗丹的杰作眼看就要完成,克劳岱先生却不安地发现,女儿自从认识罗丹以后就不干自己的活了,她似乎仅仅为罗丹活着。可如果不展出自己的作品,她永远也不会得到承认。他提醒卡米尔,她的未来属于她自己,不该过多地和罗丹一起抛头露面,周围的闲言碎语足以扼杀一个天才。卡米尔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孤独地留在佩安园中,整日的劳作使她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和一双像样的鞋子。罗丹除了周旋于美术界的朋友之间外,还要常常呆在身体有病的洛茜那里。洛茜找上门来大吵一场,卡米尔流产了。罗丹为此流泪三天。几天后,卡米尔突然不知去向。在她的工作室里,罗丹激动地发现了一尊雕得臻乎完美的自己的像。他决定把它展出。当卡米尔重新出现时,她要求罗丹在她和洛茜之间作出选择,罗丹说他不能像打发仆人一样赶走洛茜。卡米尔突然意识到父亲的话是多么中肯,她日日夜夜为他工作,对自己考虑得太少了,她永远不会有别的女人所有的一切,而只有石头。一无所有的卡米尔来到保罗那里,请求弟弟让她住一段时间。她终于答应离开罗丹,她的心碎了。初愈后的卡米尔依然埋头于雕塑。弟弟远走他乡,父母也要回维洛夫了,当初全家是为了她和她的雕塑才迁来巴黎的,现在整个世界都弃她而去。他们彼此感到失望。卡米尔唯一拥有的,只有雕塑了。也只有雕塑才能把她和洛茜区别开来。在音乐家德彪西等人的帮助下,卡米尔的作品展出了。她想拖着跛足重新飞翔。人们对她因为痛苦而表现出扭曲变形的作品毁誉参半。而赞誉却全都属于罗丹,因为她是他的学生,是他指点她找到了金子。生活整个成了一个十字架,保罗的话太透彻了,他早就对她说过:"罗丹做梦,你做工。"她似乎永远也无法走出罗丹的阴影。卡米尔比以前更加孤独地躲进自己的世界,她将成为雕塑。可即使是一座雕塑也不会这样被抛弃。罗丹来了,可他被拒之门外,门里的卡米尔变得异常脆弱而易受伤害。巴尔扎克全身像的成功,使罗丹再次登门,因为卡米尔曾经给了他灵感。然而,出乎他的意料,久别后的会面却成了一次使彼此都受到伤害的谩骂。心理失去平衡的卡米尔陷入了疯狂,她怀疑自己所有的不幸都是由于罗丹在搞鬼。当房东提出要收回房子时,卡米尔悲愤地冲到罗丹家前,用石块砸他的门窗,吼叫道:"罗丹,从你的狗窝里给我滚出来,我究竟爱你什么呀!"凄厉的哭声在黑夜中回荡。一向被父亲忽视的保罗回到法国时,已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作家。卡米尔扑进父亲的怀里,为自己让他失望而无地自容。克劳岱先生发现,女儿漂亮的蓝眼睛失去了光泽。他搂着可怜的卡米尔,为她念保罗的诗。报社记者朱迪为撰写罗丹的传记特来采访卡米尔。她告诉卡米尔,不少人已经认识到她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女艺术家。连罗丹也承认,他曾指引她找金子,可后来发现金子就在她自己身上。不管记者怎么说,卡米尔认定她是罗丹派来的,拒绝接受她的采访,"我和罗丹的关系是零。"1913年秋天,在克劳岱先生的葬礼后不久,卡米尔经巴黎精神病院医生签名,证明她患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在被送上医院囚车的那一刻,卡米尔扒着车窗,紧握铁栏杆,眼里充满凄凉和恐惧。在疯人院里,卡米尔一次次恳切地给弟弟保罗写信,希望能早日离开这个折磨人的地方:"别把我扔到这儿,我多么想回家和你们住在一起,看好我的东西不要落到罗丹手里,他很害怕我出去,并会千方百计地阻挠。我好想回家。你被流放的姐姐。"1943年10月19日,卡米尔·克劳岱逝世于蒙特克朗收容所,终年80岁。罗丹为卡米尔筑的。吻。以卡米尔为模特。对卡米尔来说,艺术就是她的全部生活,代表了她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艺术就意味着欲望、爱情、命运,或者简单说是一出人生的悲喜剧。如何客观正确地评价卡米尔的一生?我们首先要考虑到她当时所处的时代和历史背景,包括法国十九世纪的教育、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各种社会条件。卡米尔是一个女性雕塑家,在当时的法国,雕塑纯粹是男人的艺术,女性几乎没有接触雕塑艺术的权力。因此,卡米尔无法得到公众的认可,不被上流社会所容纳。甚至在其他女性艺术家聚集的活动中,她也因为不擅社交,和她同时代的人缺少联系和沟通而默默无闻。这些都是把她带入黑夜般死寂的原因之一。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奇怪为什么抑郁和伤感总是卡米尔的作品中潜在的主题。在这个天才的女艺术家甜美迷人的外表下面,是一个整天堆砌泥土的孤独的内心世界。通过卡米尔晚年与弟弟和侄子的通信,我们可以看出,她非常怀念维尔纳夫的童年生活,想回到她年轻时候的村庄。正是在那里,她第一次体验到大自然的寂静、纯洁和安详。在那里,寂静和自然是她的启蒙老师,在她们的感召下,她得以从泥土、草垛和石头中发现美,从自然的神秘中发现快乐,她用自己的激情去穿透深邃的存在,抒发自己和整个人类内心最深沉的情感。的确,对于卡米尔这样的一位雕塑家而言,和平宁静的生活有助于她捕捉生命存在的鲜活的瞬间。也正是从她对童年的记忆里,对爱的渴求、捕获与失去之中,卡米尔把她的经历转化为创作的动力。她用雕塑记录着生命的消逝与回归,寻找着生命、爱情和死亡的意义。在这里,她抒发着对生命的独白,将孤独感转化为对现实世界的赞美。其次,对待卡米尔的雕塑艺术,我们应该明确,它们既能够也必须从罗丹的雕塑中分离出来,放在属于她自己的平台上进行思考。卡米尔的工作同时也是她的弟弟、诗人保罗语辞学艺术的一面镜子。他们都注意到了对立面之间、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和谐共存。在多变的现象背后,卡米尔的雕塑能够抓住不变的本质,犹如雕塑艺术中的《圣诗》,向我们展现了生命的痕迹和世界的多姿。它是从卡米尔与上帝和自然的无声对话中衍生出来的。正是这些内心世界的简约、心灵的纯洁、爱情的美好、被爱的快乐以及对死亡的顽强反抗,使卡米尔的艺术可以在多变的形式中保持不变的内涵,继而达到永恒。忠贞、神秘、爱情、存在的终极意义,这些也都是卡米尔在她的作品中试图表现的主题,是她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寻找的素材。她的作品以表现对立面的和谐、普遍与特殊的互动、外在与内在的交融、眼睛与思想的沟通、时间与永恒的辨证、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而与众不同。在评价卡米尔塑的保罗十三岁的胸像和十六岁的胸像时,艺术批评家阿斯兰先生曾经说过:“尽管不是同时雕塑完成的,模特儿也不是同一个年龄段的保罗,但是它们具有同样的眼神、同样的力量和同样的信念。这个女人的观察具有奇妙的穿透力。”的确,卡米尔就是这样的一位雕塑家,她能够将这些不同的方面全部和谐地融汇起来,成为一个美好的整体,使她的作品达到简洁、平衡、睿智、永恒。《城堡小女主人》的雕塑就是一例,在这座雕塑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人们仿佛置身于时间之外。通过孩子的眼睛,卡米尔向我们传达了“生命就是一个奇迹“的主题。显然,卡米尔在维尔纳夫的童年经历能够帮助她来更好地理解这个奇迹。当她在那些原始的村庄和树林中漫步的时候,她体验到了自然运动的节奏,大地的呼吸,还有那些巨石、青草、蓝天……她总是怀着敬畏的心理去欣赏这广阔无垠的天地画布上美妙的风景。生命就是这样奇妙的东西!她还试着去读解自然无声的语辞,感受这些由沉默和神秘构成的永恒的对话。她早期的创作《埃莱娜》就反映出了她对这对话的理解:埃莱娜的生命似乎已经被土地那压倒一切的寂静所吸收殆尽。她无言地等待着,好像已经看穿了生命的寂寞,看到了死亡正在向她走来。也正是从那时候起,卡米尔就清楚地知道,不管以后她会变成什么样子,缄默都将永远伴随着她。从这些早期的雕塑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卡米尔将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并使之成为她雕塑作品的一个鲜明特点。虽然卡米尔的雕塑既不代表她的时代,也不代表她所属的阶级,但是卡米尔跨越了那个时代女人与艺术之间似乎不可逾越的鸿沟,《沙恭达罗》就是这一跨越的最好说明。卡米尔的雕塑作品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在总体上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不总是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十九世纪法国雕塑家加以表现的。对卡米尔来说,和自然接触是指导她创作的基础。她赋予所有的事物以忠实、宁静与和谐。雕塑作品不是各种片段胡乱地聚集在一块儿,缺乏和谐与美感。她的工作是一个浑然天成的整体,沉稳宁静,出自纯洁天真的构想而绝不是混乱动荡的构思。在卡米尔的任何作品中,她的情感和智慧都表现在她对事物形体的把握和在选材、构思上的匠心独运。她在雕塑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块材料,都能巧妙地与整体相融合,展现出雕塑的美感和和谐。卡米尔的作品不仅保留了现实中的物体,同时吸收并反射了思想的光明。正是这光明使她的作品的形式和主题趋于稳定和透明,具有时代感。世界上的美好与荣耀都在卡米尔的艺术中闪光,因此,我们应当怀着同样的爱、欢乐和诚挚的心情以及设身处地的孤独感来对她的作品加以欣赏和品味。对那些观赏和歌颂它们的人来说,这些艺术品为之提供了一个得以静心思考的空间,一份永恒的信念。它们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了生活赐予人们的苦难经历以及生命本身的缄默与奇迹。所有这一切,都建立在持久的快乐的基础之上。在这一点上,她和罗丹是完全不同的:罗丹注重的是对理念的表达,而这些理念可以和现实生活原型完全无关。他的作品以复杂、抽象、不稳定和模糊著称。正相反,卡米尔的艺术强调自发的统一、对立面的和谐组合,从不需要通过消解现实的形式来获取某种神秘感。在她的作品中,静默和语言,时间与永恒,肉体与灵魂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她的作品形式都是从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和意欲表现自然的情感中生发出来的。她的雕塑不着意于表现抽象的存在或者想像,而是着力于具体情感的书写,把我们从多变的世界带入另一个永恒不变的沉思中去。卡米尔认为,她需要通过眼睛和大脑的观察与平衡,在她的作品中忠实地反映现实,而绝对不是抽象的符号。她坚信,艺术就是生活本身,就像生命本身具有存在的神秘感一样,艺术也要调整它的形式,来表现生命——上帝无声的语言。对她而言,时间可以拯救一切存在,因为它会使所有的事物最终归于它们的本源:缄默。卡米尔通过寂静作为观察的途径,来观察现实生活。孤独的感觉是那样真实,甚至已经让她遗忘了语词的表现力。卡米尔用她的作品完成对真实世界和人们所观察到的世界的沟通。她注重的是多变与恒常、时间与永恒之间的关系。最终而言,卡米尔的作品释放出的是一种奥德赛式的人文精神:必须要逃离自身,才能理解自身。想像、激情、崭新的和让人预料不到的事物,这些是一个优秀艺术家的思想的一部分。而卡米尔自己的思想就是这样:她回应着自然的美丽,回应着忠诚和爱情,她的头脑里充满了罗曼蒂克的思想。她的艺术是人类幻梦的表现,会被那些依旧以艺术为人类情感代言的人所喜爱。她的艺术是一个女人浪漫灵魂的表达,渴望着爱情、美丽、信任,追求着艺术和人生的双重含义。“卡米尔是个矛盾体。她的作品是深刻的自我反思的剖白,表达着在一个女人眼中,人生的苦辣酸甜。”所以,卡米尔的艺术是她自己独有的,无可否认,在她跟随罗丹学习的日子里,她自然而然会受到罗丹艺术思想和风格的影响,在雕塑技法上也受到了罗丹的指导和点拨。但是这一切并不影响卡米尔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展现。在她的创作后期,她的艺术思想已经跳出了罗丹所赋予她的框架,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己的雕塑潜能。这一点,连罗丹都不得不承认。所以说,我们不能否认卡米尔是罗丹的学生,在她开始自己的创造生涯时,罗丹给予了及时有价值的帮助,卡米尔也从中学到了不少雕塑技能。但是我们更不能否认卡米尔的雕塑有她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和特点,体现了她作为一位女性雕塑家独有的眼光和洞察力,是她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的物化表现。艺术哲学上似乎有这样一个辩证法——一个关于艺术家所能承受的苦难“临界点”问题:缺乏人生磨难感和坎坷感,缺乏对于焦灼、挣扎、绝望等“高峰体验”的艺术家,其作品必然趋向轻浅平庸。但若苦难过甚,以至于造成对艺术家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或之重”,也会破坏艺术家自我价值的实现,毁灭他们的创作原动力。因此要真正彻底地理解卡米尔的雕塑艺术,我们就不得不重新审视她千疮百孔的爱情和坎坷崎岖的生活。这一切为她的艺术创作带来源源不竭的灵感,但同时也扼杀了她的艺术天赋的彻底体现。一九五一年,保罗在一篇有关他姐姐的文章中指出:“他们的分手是不可避免的。两个势均力敌的天才,却有着不同的理念,他们注定了不可能共享同样的客户和同一间雕塑室。”那么为什么他们又能在一起长达十五年呢?首先,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卡米尔需要经济和心理上的支持,而在丰富的创造力隐蔽下,卡米尔并没有及时发现罗丹在感情上的摇摆和软弱。所以她义无返顾地投入到罗丹的怀抱。其次,对于罗丹而言,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无论是艺术上还是生活上,他都需要卡米尔。生活中,罗丹爱卡米尔,这毫无疑问,只是这种爱情在罗丹和卡米尔心中各自所占的位置和份量,却不尽相同。在艺术上,两个人更是惺惺相惜,相互启发。罗丹的艺术需要卡米尔的身体去完美地展现,就像卡米尔的激情需要罗丹的思想去清醒地表现一样。另外,罗丹可以给予卡米尔如父亲般的关爱,如兄长般的呵护以及艺术家的批评目光、中肯意见。很长一段时间里,卡米尔除了罗丹以外再没有什么艺术家朋友,罗丹就是她的全部。当我们把这些因素都加进去,再来看他们十五年来分分合合的关系,我们就不难发现,十五年的时间实在已经不算长了。卡米尔一直坚持她隐士般的生活,厌恶社交。她喜欢体验一个人与自然接触的感觉,渴望去揭开自然的奥秘,倾听自然不为人打扰的对话,以及所有物体发出的不加任何修饰的天籁之音。正是这种对孤独的感悟使她的艺术形式与罗丹渐趋疏远。因为罗丹的艺术是需要社会和政治因素来滋养的,同时也需要文学和各种理论的影响。罗丹经常出入各种文学和政治的圈子,为他的作品能够获得人们的承认和喜爱而努力。卡米尔的艺术和生活都植根于一种无声的存在,属于一个更自由、更寂静的世界,这和罗丹是根本不同的。罗丹和卡米尔都知道,自己在艺术追求的目标和意图上与对方格格不入。卡米尔关心的是通过天真的想像和理性的思考去爱,去发现美、理念和神秘感的途径。而罗丹关心的则是通过纯粹的想像来解决这些问题。罗丹喜欢夸大和扭曲事物的形式。尽管他声称自己遵循自然,事实上他仍然推崇几何的或立体的形式。他把自然的东西转换成他自己的想像。他的艺术目标是对现实加以解说,而不是完全地反映现实。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是对现实的感觉,他推崇的是想像和理念。他的雕塑有一个共同的趋势,那就是剥去作品与人类情感本身在形式上的联系,使他的雕塑在美学角度上与当时流行的象征主义有着相当的联系。但是区分于象征主义的是,罗丹的雕塑能够唤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同时又解脱了它们与所参照的具体事物的联系。总之,罗丹的雕塑倾向于抽象,就像象征主义所主张的那样。他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应当去“想像”、“梦想”或干脆“闭上他的眼睛”;而不是向自然敞开心扉。他们要做的是为观赏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整体形式,这个形式能够表达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转化为观赏者自身的激情。对罗丹来说,艺术的美存在于内在的真实表达,为此,他常常巧妙地背离人体解剖学。他的雕刻作品,无论是青铜雕塑还是大理石雕塑,一般采用两种风格:一种是刻意造就粗糙表面和粗犷表面造型;另一种,其特征是抛光的表面和精细的外型。罗丹的思想与作品是极其一致的,充满了忧郁、苦闷、伤感及对命运的挣扎。他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忍辱负重的现实生活的内涵写照,他的艺术力量不是外在的呼喊,而是理性意义的表露,是内心情感与思想的自然爆发。这正是他的作品能够启发观众、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卡米尔的作品是她观察和细致思索的结果。假想与抽象等罗丹常用的艺术手段在卡米尔这里并不适用。她的工作并不偏向于对深埋在艺术家头脑内部的思考和理念的反映,而是来自于她自身的观察。对她而言,“现实决不会被她忠实的双手所背叛。”她非常注意保持情感与主题及形式之间变化的统一、作品的题目与内容之间变化的统一、内在与外在变化的统一以及作品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变化的统一。事实上,卡米尔不但给了罗丹美丽的作品的秘密,还给予了他创作这些美丽作品的途径。卡米尔作品的生命力就在于,她喜欢依照生命的原样来表现它们,而不是赋予它们以新的形式。现在,是时候让卡米尔这块金子发光发亮了,也是时候揭开生命的矛盾,并重新衡量她的原创工作的伟大意义了。我们应该在卡米尔时代的那些伟大的法国雕塑家中,重新对她给予客观的评价,赋予她相应的地位。一九一三年三月十日,保罗·克洛岱尔清楚地知道,他那优秀、美丽、快乐而充满天赋的姐姐正在被一种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日夜折磨着。他不得不把她送入了疯人院。当卡米尔被抓进疯人院的那一刻,她的精神世界就已经轰然倒塌了。由于缺少精神上、社会上、物质上、道德上、艺术上和心理上的支持,卡米尔创作的激情变成了她的坟墓。正如一九一九年,卡米尔的母亲在给疯人院的院长的信中说:“正是她自己宣判了自己的死刑。”保罗是当时送卡米尔进疯人院的两个家属之一。事后,他一直在反思:“我和我的家庭,是不是已经为我可怜的姐姐做了所有的努力?”据说,终其一生,保罗都在质疑自己当初的决定,这个心结困扰着他,至死方休。卡米尔逝世后,被安葬在蒙特法维公墓,那里有一块专门为蒙特维尔格医院死去的病人准备的墓地。战后,她的侄子曾经想把卡米尔的骸骨移回故乡维尔纳夫,这样可以有一个更体面的墓地来安置她的灵魂。但是他却发现这个心愿无法完成了,因为安葬卡米尔的墓地已经成为公共墓地,后来由于政府的征用而被彻底地平掉了。克洛岱尔小姐已经无迹可寻。无奈,他只好把一块纪念性的圆形石板放在了维尔纳夫村克洛岱尔家族的墓地上。这样,卡米尔·克洛岱尔在世间所有的足迹都被抹去了,除了她的名字和她仅存的雕塑作品。————————————————————最近在读书馆借来了《为爱痴狂》,关于罗丹的情人、天才的雕塑家卡米尔·克劳岱的故事。艺术家总是细致而敏感,敏锐而又疯狂。卡米尔对雕塑近乎癫狂的执着,对爱情充满激情而又渴望归宿。罗丹不能给她,因为罗丹是个摇摆不定的人,他是生活在女人中的人。女人为什么总是那么被动呢。女人总是容易坠入爱河,然后世界上就只看得到那一个男人,为那么一个人而活,为爱而不顾一切。悲壮的有时候又是美到极至的。罗丹奥古斯特·罗丹(AugeusteRodin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十四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罗丹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奥古斯特·罗丹(AugeusteRodin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十四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
百度网友b936f88a
2017-06-06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百度网友b936f88a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15505 获赞数:379087
爱好日语,电脑和电玩,现任燃气公司操作人员。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面对同样一颗石头,许多雕塑家都说它是一个不属于艺术的顽石,可是罗丹以他特有的眼光识慧于这颗石头,并把它雕成著名的大卫像。正像其他雕塑家所言:这颗石头上的纹路与艺术相悖离,可是为何罗丹却不这么认为呢?因为他走了一条不常规的路。他用自己的技艺,避开石头固有的纹路,创造了雕塑界的一大“奇观”。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