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1 · 找留学中介,先上留学监理网
1、严守提交时间
美国研究生网申请务必要重视提交时间。每个院校都有自己的申请截止日期,学生可以通过网站或是电话确定最后的期限。在截止日期之后收到申请材料的事情很常见。
2、申请材料格式要标准
美国一些院校要求申请人必须填“统一申请表格”,那申请人就一定要遵守这个规定,假如你没有按照要求做,你的申请材料就会不合格,没有人会花时间去看不合格的申请材料。
3、申请费的缴纳
美国网申需注意的问题还包括申请费。在以往的申请中,忘记缴纳申请费用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但没有院校会主动提醒你补交,因此自然就错过了成功申请的机会。此外千万不要在申请材料中夹现金,大学没有人负责收现金。通常在提交申请材料的时候,最好以汇款或是提供信用卡卡号的形式,及时缴纳申请费用。
4、官方成绩单要原始的
官方成绩单指的是你的成绩单最好要有院校的公章加盖,而且最好是学生档案中的原始中文格式的成绩单。申请材料中一定还要附加一份英文格式的对照成绩单,而且最好也加盖上院校的公章。假如你只提供一种显然是不够的,也不方便招生官员的工作。
5、自荐信自己亲手写
作为招生官员,我们希望所有申请者能自己写你的申请自荐信,我们并不希望你找专业机构或是别人代写。因为自荐信是招生官员判断你的英文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并且在自荐信中,你一定要说明你为什么要申请这个院校、你打算如何完成你的学业,你有哪些能力支持你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你千万不要提”我选择是因为你们大学在美国排多少名”之类的话,你一定要向招生官员表明,你选择他们学校是因为你了解他们学校、他们院校以及某个专业适合你。
6、材料千万不要寄错
在以往的申请中,经常会有申请者把给其他院校的申请材料寄给了我们,这是很不好的,碰到这样的事情,唯一一的做法就是放弃你。Saginaw Valley State University 招生官员提醒说。
7、保持一定联系频率
假如你的申请提交了很长时间,你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机会,那就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询问院校,美国院校通常都欢迎学生咨询,但你千万不要一天一封电子邮件。你给申请院校写电子邮件可以让院校从另外一个侧面了解到你的英文水平,这有助于你拿到录取通知书。
如果想知道以自己目前的成绩是否达到哪些院校的录取要求,或者以目前的成绩水平能申请到什么层次的院校,可以把你的gpa平均分、雅思/托福成绩、专业院校背景输入到这个留学志愿参考系统,系统会自动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申请案例,查看他们成功申请到了哪些大学,这样子就可以了解目前你的成绩水平能申请到国外哪些大学了,对自己择校有个比较精确地定位。
2018-04-24 · 朗阁·雅思·新托福·SAT·小语种
申请美国研究生要注意什么:
修课背景很重要
美国硕士留学如何选课,需要结合你的美国硕士申请目标来确定。如果你不清楚将来想读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那也简单,多上两类课程:一个是基础的软件编程功课,另一个是数学和统计课程。修这两类课程,将来无论你要申请什么专业,很可能都会有帮助的。
弄清楚你到底想学什么
早点弄清楚你对去美国读硕士期间什么专业感兴趣,可以更有针对性的选课和提高背景。
探索自己的兴趣,可能并不容易,但是如果你到了大四才弄明白,那就太晚了,那个时候背景很难改变甚至无法改变,即使你想去改变、提高,也需要时间,而美国硕士留学申请甚至毕业很近了,你的努力可能来不及、用不上。
参与课外活动提高背景
请注意,这里说的“课外活动”,不是让你踢球、唱歌、组织文艺活动,而是除了上课以外,要做跟专业相关的事情。
比如说,如果你想早点去工业界工作,那大三大四去公司找份实习,会很有帮助;如果周围有同学们一起做project,你也跟着参与一下。换句话说,除了上课考个好成绩以外,一定要做一些额外的事情。
提前考虑找教授写推荐信
在中国大学读本科的同学,也要将留学美国硕士申请的材料投递至美国研究生院,国内大学教授们的推荐信,如果让学生代写甚至胡编一些客观的话术,是没有任何说服力和可信度的,但是有一点优势是很明显的:信里可以做到不说坏话。
建议大家从大三就开始留心什么教授适合将来做推荐人,然后努力表现好,你需要至少三个教授愿意推荐你,人数越多越好。
2021-08-27
输入你的GPA,专业,语言成绩等,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同学案例,看看他们成功申请了哪些院校和专业,这样子就可以看到你目前的水平能申请到什么层次的院校和专业了,对自己进行精准的定位。
留学志愿参考系统:https://www.liuxue315.cn/dingwei/?ozs=96355-2709
2021-07-05
定位地址可到公*众*号【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获取,也可直接点击:https://www.liuxue315.cn/dingwei/?ozs=86209-2709
2020-04-21
留学定位可参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d22040103038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