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存在问题和对策
2020-01-20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13.3.1 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和有效配置
从整体上看,目前梅州市除个别水库(合水、长潭、益塘、梅西)外,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不够。究其原因,水电、航运、林业、旅游和地方各级部门往往各自为政,又缺少具有足够权力的机构加以协调,以致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主要表现在水运和水产养殖上。2003年全省人均占有水产品达84.08kg,而梅州只有15.54kg;在航运方面,因泥沙淤积河床,河道疏浚不到位,因而造成水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加上几十年来,在水资源综合利用上,水利工程建设兼顾航运不够,造成航道通航里程不断减少。近几年梅州市在河流上建造拦河闸坝,大部分都没有考虑建鱼类洄游建筑物,而汀江上的青溪水电站和石窟河上的瓜洲水电站均未建过船设施,从而影响了水运效益的发挥。虽然梅州市的小水电开发(特别是民营水利方面)在全省已有一定的名气,但总体说来,在水电开发方面仍大有空间。至2001年底,梅州市水电装机容量63.01万k W,只占全市水电可开发装机容量的48%。
今后,应以商品和市场经济的概念来指导水资源的规划,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应着重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流域发展的关系,一方面,把水资源开发纳入流域国民经济建设规则之中;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规划须与最大可能供水量相适应。此外,要处理好上下游之间、产业之间、部门之间在用水上的协作关系,尤其是上游要保证下游(包括境外下游各市)用水在水量和水质上的要求,防止“本位主义”。更不能把上游水量用光,否则,韩江多年后将成为废河。
13.3.2 水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整治
目前,梅州市河流水质状况基本良好,但由于多年来城镇管理和污废水的处理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全市大部分城镇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净化就排入江河,因此城镇附近河段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尤其以梅江流域的潜在污染威胁最大。据梅州市水资源公报,2003年全市排入梅江流域的废污水2.53亿m3,其中工业废水占75%,城镇生活污水占25%。因此,梅江中下游河段实际已成为城镇生活和工业污废水的纳污水体,梅江河水保洁防污染工作已刻不容缓。另外,在水土保持方面,虽经10年治理得以大大改善,但水保工程的巩固、提高以及新的水土流失失现象不容忽视[1]。
水土保持是减少洪水流失量,增大枯季流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今后除继续做好原来水保工程和设施的维修巩固外,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制止新的水土流失。对开发利用不合理而易造成新的流失的项目给予限制,对批准立项的开发项目落实水土保持责任。在防治水源污染方面,各级水利部门根据本地实际编制水资源保持规划,提出阶段性治理措施和目标,特别要突出饮水资源保护这个重点,加快解决沿江(河)人民群众合乎卫生标准的饮水问题。对自来水取水的水源地(含现有和规划的水源地)要划定相应的水源保护区,明确保护区的具体保护措施。如目前个别水库旅游业带来的水库污染已对作为下游群众饮水水源的库区构成威胁,有关部门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3.3.3 水利建设的投入
由于梅州供水工程多数是20世纪50~60年代兴建的,工程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工程设施不配套,而维护和效益明显下降,有些工程甚至已报废。据梅州市水利局提供的资料显示,1981年全市蓄水工程9840座,1997年减少为9689座,共减少151座;有效灌溉面积从1981年的122134hm2下降为1997年的100001hm2;水利工程供水量从1989年的206348万m3下降为1997年的185642万m3。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局部地区供水不足的现象。
由于受山区自然条件的限制,梅州大中型蓄水工程不多,绝大部分为小型以下的水库、塘坝,而且这些蓄水工程在地域上分布不均,不能很好地起到蓄洪补枯的作用,遇到稍大的旱情时,就有不少耕地和其他生产用地缺水灌溉。据不完全统计 《梅州日报》(2005-06-05)。
据表13.3分析可知,若按目前供水工程供水,则今后15年梅州市供水缺口较大。针对梅州市现有供水工程老化和供水效益下降、供水能力不足等问题,一方面,必须增加一定资金投入并辅以各种有效的维护管理,保证现状各类供水工程在不同水平年的可供水量;另一方面,必须有目的地兴建一批供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厂,并继续做好中长期供水计划,保证工农业和社会发展的顺利进行,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
13.4.4开源与节流
解决缺水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水,而节水的基础在于社会。因此,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历史使命已责无旁贷地摆在当代人面前。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关键在于增强社会的节水意识。节水意识的基础来自于水忧患意识,而水忧患意识的建立则需要对国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水资源知识的宣传教育。要通过编写生动有趣的水资源科普读物,对广大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水资源教育;在中学阶段则要开设水资源选修课,借以普及水资源知识;在大学生、干部、职工中则要将水安全教育与时事教育结合起来,树立水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基础的思想,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把节水贯穿于每一次用水的行动之中。
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除了必要的节水措施外,还必须积极探索新水源的开发,如对“中水”的利用问题。“中水”,就是把排放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回收,经过处理后可以再利用的水。“中水”起名于日本,“中水”的定义有多种解释,在污水工程方面称为“再生水”,工厂方面称为“回用水”,一般以水质作为区分的标志。城市污水经处理设施深度净化处理后的水(包括污水处理厂经二级处理再进行深化处理后的水和大型建筑物、生活社区的洗浴水、洗菜水等集中经处理后的水)统称“中水”。“中水”回用,一方面为城镇供水开辟了第二水源,可大幅度降低“上水”(自来水)的消耗量;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下水”(污水)对水源的污染问题,从而起到保护水源、水量的作用。城市附近每天都有不等数量的生活污水排出,这些生活用污水在经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既是开辟新水源,又可以充分利用污染物中的一部分营养物质增加农田的肥效,减少环境污染,从而实现其一部分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谢小康.梅州市水土保持与“三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J].人民珠江,1998,(5):63~66
[2]陈宁,张彦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及指标体系[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4):37~39
[3]陈南江,罗保汕.梅州的实践——山区旅游开发之路的探索和总结[J].广东旅游,1999,5~6
[4]王丙梅.梅州市民营水利发展初探[J].人民珠江,2004,(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