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如此深入人心呢?
首先,从遥远的先秦时代开始,天下一家的观念就已经逐渐形成。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本身就是建立在部落联盟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夏王朝并不完全是夏部族的国家。而到了商代的时候,商部落消灭了夏朝,但他们并不是以夏人的对立面而出现,而是以百姓的解放者而自居。因而,商王朝事实上,也是一个以商人为中心的部落联盟。
西周王朝建立后,一方面扩大了联盟,同时又进行了分封。周人分封了数百个诸侯国。后来这些诸侯国分化为地域性的国家,比如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但他们都知道自己本来是一家。也正是因为有这种观念,才使得统一成为可能。
其次,经历了秦汉四百多年的大一统之后,天下各个不同区域的人民,形成了很强烈的国家民族认同。无论他们身处河西走廊,或者他们生活在江南烟瘴之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认同,自己是汉朝的臣民,也就是在这四百多年中,汉民族大体形成。此后的两千年里,汉民族始终是中华大地的主体民族。这也是两千年里统一的重要根基。假如中国各地,依然是不同的民族,也很难想象他们能长久地统一在一起。
再次,更为重要的是,从西周建立后,礼乐文明成为维系各诸侯国的纽带。而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汉代,逐渐形成了全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不同地区的人民,拥有共同的伦理道德,遵守着相同的行为规范,生活在同样的社会结构之中。他们的信仰是基本一致的。敬天法祖的信仰体系,同时辅以佛道二教,在中华各地是相同的。这更中华民族统一的心理根基。
当然,历代统治者也都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统一的措施,比如秦始皇的书同文,以及郡县制的推行等等。虽然,后世真正统一的时间并不长,但统一的观念却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