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象征人类学?什么是解释人类学
什么是象征局罩人类学?什么是解释人类学
象征人类学 (Symbolic anthropology),有时或称象征与阐释人类学〈symbolic and interpretive anthropology), 是文化人类学主要学派之一,主要人物有克利弗德·纪尔兹(Clifford Geertz)、维克多.透纳〈Victor Turner〉与大卫.许柰德(David M. Schneider)等。象征人类学兴起于1960年代,其视文化为一套由象征与意义构成的象征体系,因此人类学家必须视异文化为文字,借由田野调查等长时间的研究方式,解读并细腻地诠释当地文化。虽然象征人类学家对文化的概念主张各雹腊液有不同,一般而言其主张观点与结构主义人类学相似,与文化唯物论的看法相对,同时也反对结构功能论等人类学家对于亲属等结构性研究的观点与主张。在后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中,象征人类学的文化概念往往成为其质疑与批判的物件。
文化理论
如同其他人类学派,象征人类学的理论基础建立在其文化理论的讨论之上。虽然象征人类学强调象征在文化里的角色,以及个人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由于对文化与个人的角色解释不同,其文化理论可大略分成“纪尔兹”与“透纳”两种理论取向。
格尔茨的解释人类学
格尔茨是整个象征人类学研究行列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他的论文集《文化的解释》和《地方性知识》在世界文化理论界有着重大的影响。他的理论影响远远超过人类学的范围,广泛运用于人文社会学科及其跨学科领域。他认为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对文化的分析不是探索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探索意义的阐释性科学。格尔茨理论体系的一个关键词是“理解”,而且是在解释之上的“理解”,而这也通常被称为解释人类学的根本。格尔茨认为,文化不是封闭于人们头脑之内的某种东西,而是存在于公共符号之中,通过源物这些符号,社会成员彼此交流世界观、价值取向、文化精神以及其它概念,并传承给下一代。因此,人类学者的工作不在于运用科学的概念套出文化的整体观,也不在于像结构主义那样试图从多样的文化中推知出人类共同的认知语法,而在于通过理解土著的观点来解释象征体系对人的观念和社会生活的界说,从而形成对独特的地方性知识世界观、人观和社会背景的理解。
解释人类学的理论渊源有三个方面,即韦伯的社会行为理论,帕森斯的社会、文化与人格的结构功能主义,哲学家赖尔的“心的概念”。
什么是生态人类学,人类学分支学科
生态人类学是致力于人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人类的生存一直同邻近的土地、气候、植物以及动物种群发生著密切的关系,并对其产生影响,环境因素亦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生态人类学试图探讨人类群体如何适应塑造其生存环境并伴随此过程形成相应的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简言之,生态人类学希望对人类社会文化作为适应环境的产物做出唯物的说明。
什么是“人类学者”?
“人类学者”和“人类学家”都是指从事有关于人类学的工作和研究的人。
人类学(Anthropology;我最喜欢的学科之一)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可分为两大分支,即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和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体质人类学主要是研究人类的体质机能、进化及变迁;
而文化人类学则是侧重于各个种族及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等等。
总之,诸如历史、地理等各个人文学科都是环环相扣的,如果想有更深入的了解的话,我还是建议您去买些相关的书籍来参考和学习吧,这是最好的途径。
什么是“舞蹈人类学”
舞蹈人类学是人类学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人类各民族所创造的舞蹈。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会结构和深层文化。
舞蹈人类学真正成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1960年,美国人类学家Gertrude Kurath在《当代人类学》杂志上发表了“舞蹈民族学概论”的文章,总体上来思考舞蹈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而不是具体地描述某一种舞蹈内容、形式和结构。
人类学(Anthropology)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
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最早见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及行为的人的描述中。在19世纪以前,人类学这个词的用法相当于今天所说的体质人类学,尤其是指对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
四大人种:亚洲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非洲人种(黑种人)、大洋洲人种(棕种人)。
什么是影像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的定义:"影视人类学是以影像与影视手段表现人类学原理,记录、展示和诠释一个族群的文化或尝试建立比较文化的学问。"(庄孔韶《文化与性灵》,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13页)
影视人类学的载体:照片、电影胶片、录影磁带、数字照相(录影)机-电脑构成的多媒体表现系统。
影视人类学的作品一般称为人类学片。人类学片的定义:"人类学片是在人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人类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和影视学的表现手段,对人类文化进行观察和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形象化表述。
什么是宗教人类学
宗教人类学是将一直存在于人类历史中的宗教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加以研究和探讨。宗教人类学深入到历史的长河中努力发掘各种“新”出现的宗教事物并加以比较和解释,它不是研究神的旨意,而是研究宗教信仰与仪式是如何产生的,人在宗教生活中对世界、对自身(包括个人和群体)是如何理解的,如何付诸个人行为,又如何在理解和行动中形成了社会运动,以及如何实现个人和群体的“根本转变”。
什么是影视人类学
文字文字是由一系列的书面符号组成。文字与影像作品的区别在于文字通过概念等抽象性描述和概括来陈述,而影像则是对现场直接形象的表现。文字等书写符号的发明和使用要远远早于影像技术。照相机出现以及19世纪末活动影像——电影制作的发明之后,人类学除了采用文字与书写符号撰写民族志和论文,也开始采用影像和影视的表达形式。影视人类学(Visual Anthropology)是以影像和影视手段表现人类学原理,记录、展示和诠释一个族群的文化或尝试建立跨文化比较的学问。在人类学的教学与研究中,照片的拍摄、分析和民族志电影或录影以及多媒体的制作和使用最为常见。 然而,以文字作品为主流的人类学学术界,影视作品一直处于辅助性的边缘位置,这显然和重文字轻影象的人类学传统相关。然而,人类学家发现,有别于文字撰写,影视方法通过镜头所建构的影象可以寻求对文化的另一种理解形式。而且,影视表现可以方便地实现人类学者—读者(观众)—当地人三者之间的直接交流,特别是把人类学思想反馈给那些异文化或没有书写符号的当地人。 文字与影视这两种型别的民族志具有相通性。即人类学影视作品和文字民族志一样,它们都是对某种真实状态的陈述。影像不必模仿文字,文字书写也不可以直接套用到影视表达上。由于文字撰写和影视表现二者重要的不可替代性,亦决定了它们之间的互补性。本版文章介绍影视人类学的来龙去脉、理论与方法以及今日多样性的发展,以飨读者。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