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到杨靖宇是怎么死的?

听老家人说杨靖宇的头颅,杨靖宇是怎么死的?... 听老家人说杨靖宇的头颅,杨靖宇是怎么死的?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09-24
展开全部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我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屡立战功,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敌人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杨靖宇

1929年,24岁的杨靖宇奉中共中央之命奔赴东北,开始了他保家卫国的光辉之旅。抗日战争爆发后,杨靖宇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6000余人,分布在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牺牲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时年35岁。一直以来,关于杨靖宇如何牺牲的说法不一,且颇具争议。本文试罗列几种主要说辞,以飨读者。

被日寇击杀说

1938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加强了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使抗日联军的处境愈发艰难,杨靖宇被迫率领第一路军一部1400多人转战长白山密林。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杨靖宇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则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与日寇进行过多番厮杀后,他身边仅剩7名战士,其中4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村落找些吃的,结果,两名战士下山后被日伪军杀死。2月23日,杨靖宇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4个中国人,杨靖宇恪守党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给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结果这个人泄密给日伪当局。最后,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杨靖宇,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杨将军壮烈殉国。

杨将军被日寇击杀的说法,源于敌伪档案当时对杨靖宇牺牲原因的记载。其中,号称“战地实录”的《阵中日志》记载:“康德七年二月二十三日,在濛江县城西南方六公里的高地,杨靖宇在此处向村民索取食物。接到保安村住民的报告,警察队本部队员(包含特搜指纹班)立即出动,交战二十分钟,将匪首杨靖宇击毙。缴获物品有:毛瑟手枪一支同子弹160发;匣枪二号一支同子弹30发;匣枪三号一支同子弹40发。现金6660元,手表一块,钢笔一支,印章一枚,其他杂品。”伪《协和杂志》(1940年933期)刊载的“杨靖宇讨伐座谈会”报道:益子理雄在座谈会上说,“由报告的农民做向导向约会地点走去。可是,到那里一看,好像事先知道一样,约会地点连个人影也没有。只看到一排大脚印上山了。就这样,走在最前头的人没有用声音,而是比划着山那边有人影,于是,把全队人员分成两班,一班从山顶上,一班从山半腰偷偷地往前凑。‘嗒’的一下一齐向山那边缺口的人影开了枪。那边的人影像个大驼鸟似的一边滚着一边逃脱了。我让四五个人做监视哨留在山顶上监视人影的去向,自己带人追了上去。这时已经看到对方跑得力气已经用尽了。他再次用两只手枪乱射起来。敌我距离是50米。‘你是怎样抵抗也没有用了,投降吧!’我们再次向他劝降,但代替回答的是手枪的子弹。‘打!干掉他!’更进击到30米,他已经是进退维谷了。这时我们分成两伙。从两方面开始了猛烈的射击。大约交战了10分钟,不知哪一方面射击的子弹命中了敌人。‘叭嗒’一下倒下了。这是我亲眼看到的。”

猛然一看,杨靖宇是被日寇击杀的。但问题是惯于较真、善于抠细节的日本人,这一次在谁是杀害杨靖宇凶手的关键问题上作了一回模糊处理。他们在所有的资料记载中都以“射杀”、“命中”等词语一笔带过。他们在《阵中日志》也只记下了“射杀杨靖宇”这件事,并没有记载是谁射杀的。

其实,杨靖宇牺牲不仅是东北抗联史上的一件大事,也被说成是日军侵华史上的一件“伟大功绩”。因为“讨伐”杨靖宇有功,野副昌德由日本关东军699部队长、南地区军警宪特“讨伐”司令官升任首都(新京长春)防卫司令官(中将),岸谷隆一郎由通化省警务厅长升任通化省次长、热河省次长、山西省次长,其余一些部员及叛徒都得到了相应的奖赏。所以,日军很有可能不想让这个射杀杨靖宇的“头功”花落他家,所以故意淡化处理,掩盖事实真相。

仅剩最后一颗子弹,自杀身亡

因为日伪档案记载的模糊性,长期以来,关于杨靖宇牺牲的历史真相众说纷纭。其中,有些资料说他是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曾一度占据主流。据坐落在靖宇县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馆长王维儒回忆:20世纪50年代初,为寻找和确认杀害杨靖宇的凶手大费周折。一度曾根据靖宇县保安村群众的传说,将“自杀说”认定为杨靖宇牺牲的原因。那么,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仅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杀说”源于保安村砍柴农民蔺长贵之口。事情是这样的,就在杨靖宇牺牲那天,蔺长贵也在三道崴子打柴。日伪“讨伐队”上山时,正巧与他碰了个正着,并把他扣在山下不准动。杨靖宇牺牲后,尸体就是先用蔺长贵的小爬犁往回运的,后来遇到军车,才弃掉爬犁将杨靖宇的尸体拉上汽车。蔺长贵虽然没有近距离出现在第一现场,但他当时与“讨伐队”的叛徒们同去同归接触不少,知道一些相关情况的事实。上个世纪50年代初,东北行政公署副主席张学思来靖宇县慰问老区人民,张学思在听到刘成祥村长保护杨靖宇尸身的经过后,赞扬他:“你为人民立了一功。”这时,蔺长贵也将道听途说来的杨靖宇“自杀说”当成自己在现场的见闻,并讲给张学思和记者们:“杨靖宇见只剩最后一颗子弹,高喊:宁死不吃满洲国的饭!然后自杀身亡。”此后,杨靖宇“自杀说”就在社会上流传甚广。

当时,杨靖宇的牺牲在当地群众中反响很大,“杨靖宇仅剩最后一颗子弹自杀”的说法也很符合杨将军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甚至连中国军事博物馆这样的权威机构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是这样展出的,所以此种说法一时间并无人质疑。杀害杨靖宇的另有其人

随着日伪资料《阵中日志》的面世,杨靖宇牺牲的真正原因逐渐明朗起来。《阵中日志》用现场图片告诉人们杨靖宇不是“自刎的”,而是被敌人用机枪射杀的事实。究竟谁是杀害杨靖宇凶手的问题才被提上日程。据伪《满洲国治安小史》记载:“岸谷一声令下:‘打死他!’随着机枪射手扣动了扳机,杨倒下了。”无疑,伪《满洲国治安小史》中提到的那个“机枪射手”就是杀害杨靖宇的元凶。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机枪射手无名无姓,无从查考。1983年,为了查明真相,靖宇县史志办找到了1940年2月1日叛变投敌的原抗联一路军特卫排排长张秀峰,据张秀峰说:“杨靖宇是张奚若打死的,这个绝对没有错。光复时,程大队解散以后,大家都回家了,他还跟着程斌没有走,不知道现在在哪。”从张秀峰那里得到张奚若的线索后,南上北下,有关人员认真排查,细心采访,前后历时两年有余,始见端倪。那么,张奚若为何人?

据张秀峰说,张奚若是程大队有名的机枪射击手,原籍辽宁本溪,1935年参加抗联,为一军一师部机枪连机枪射手。1938年6月随程斌叛变,曾在伪通化省举办的集中培训学习中获得特等射手称号。1940年1月9日在蒙江县错草顶子战斗中,他将机枪架在树杈上向抗联射击,被杨靖宇一枪打中受伤,送到沈阳治疗一个多月后回到蒙江县城里养伤。后来,驻蒙江的伪通化省本部接到杨靖宇在三道崴子的报告,因部队都在山里“讨伐”,一时无兵可派,就把那些在县城里养伤的伤兵集合起来,派到现场。张奚若和他的把兄弟机枪副射手白万仁、弹药手王佐华就被编为第一批快速挺进队,挨在岸谷身边。当敌人向杨靖宇喊降不奏效时,岸谷向张奚若下达了“干掉他”的命令,张奚若随即扣动扳机,杨靖宇就倒在那棵拧劲树前的雪地上。

当时,日伪军在蒙江喝庆功酒,张奚若就坐在首席上,他向人炫耀说:“正当他(杨靖宇)抬起腿要跑的一霎那,我一个点射,齐刷刷地都给他点在这儿上了(指胸口)。”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突然间酒桌冷了场。叛变的原抗联一路军特卫排排长张秀峰端着酒杯,隔桌过来往张奚若面前一墩,沉闷地骂了声:“混蛋!不得好死!”张秀峰的失态使程斌“讨伐队”的队员像得了传染病一样都喝不下去了,最终庆功宴不欢而散。

“肃反”运动开始后,已在梅河口安家落户的张奚若听到“风声不好”,便找到同在梅河口的王佐华订立同盟,告诉王佐华:“不管什么时候千万不能说出我开枪杀了杨靖宇的事,万一有人揭出来,就由你扛着,你的老母亲我给你养,牢饭我给你送。我拉家带口的一大家子牵扯多,我要像你光棍一条,就顶着你去死。”当时王佐华也很义气地答应下来。不久,王佐华入狱,在狱中一直坚持“杨靖宇是自刎的”。张奚若也果真给王佐华送了一次东西,为其老母送了一次柴火和钱。可风声紧起来后,张奚若搬家至柳河县三源浦躲了起来,拒不承认杀害了杨靖宇。1958年,白万仁入狱,与王佐华在镇赉劳改农场相见,两人经过交谈后,才意识到都被张奚若“蒙混”了。直到1965年,王佐华在监狱开展立功赎罪活动中,才揭发了张奚若是杀害杨靖宇凶手的事实,最后病死在监狱。可谓当叛徒做人不成人,做鬼难成鬼!

“文革”后多年,在柳河县三源浦镇刘家大队二队队部后院那幢农家小院里,当有人问起关于杨靖宇的事时,张奚若阴沉着脸,拒不承认自己参加过抗联,也没打死过“老杨”,“打老杨那天我不在场,到沈阳养伤去了,是白万仁他们打的”等等。当拿着《阵中日志》中的相关照片给张奚若看时,张奚若尤其敏感,对着照片中的自己和程斌等人,张奚若仍连连摆手:“上面的人是谁?我都不认识,中国人长的像的多了,让日本人看中国人长的还都一样呢。”许多老抗联对此也都非常愤慨,杨靖宇的警卫员黄生发当年曾力主将杀害杨靖宇的凶手送上法庭,少年铁血队指导员王传圣也赞成这一主张,但经过法律咨询,据说一是早已过了追诉期,二是拿不出有效的证据,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风雨沧桑,岁月如磐。逝者已逝,无论杨靖宇将军如何牺牲,他捍卫民族尊严、保家卫国的精神不灭,历史不会忘记,人民更不会忘记,让我们永远缅怀这位人民英雄!
有个全球抗日纪念.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希识而2133
高粉答主

2018-10-27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
采纳率:30%
帮助的人:6703
展开全部

1940年2月23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由于汉奸出卖,在和日军野副讨伐队连续55次交火后,于吉林省濛江县三道崴子壮烈殉国。

扩展资料:

程斌,杨靖宇最得力的助手,曾跟随杨靖宇打了不少漂亮仗。于1938年7月率所部115人叛国投敌,程斌投降以后,第带领敌人摧毁了抗联的生命线——密营。密营是抗联在深山老林的秘密宿营地,储存有粮食、布匹、枪械、药品等赖以生存的物资。这是杨靖宇的一个独特创造。

1941年2月1日,杨靖宇义子携带机密文件,以及抗联经费叛变投敌,更重要的是,张秀峰对杨靖宇计划安排的游击、突围路线一清二楚,杨靖宇的行踪被暴露,突围路线被封锁,敌人缩小了包围圈,追赶得更加疯狂。

2月15日,杨靖宇身边只剩下7名战士,粮尽援绝,陷入绝境。这天早上,正在濛江五金顶子西北方一个山坳里隐蔽的杨靖宇和他的战士们再次被汉奸崔志武带领的警察大队发现。

2月18日,两个警卫员下山寻找食物,被告发后与敌人激战,英勇牺牲。敌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杨靖宇的印章,断定他就在附近,于是调集600多人的讨伐队进山围剿。

2月22日上午,杨靖宇在濛江县保安村以西五里的山里等到了四个砍柴的村民。这里面就出了一个汉奸伪牌长赵廷喜报告杨靖宇行踪,杨靖宇行踪被暴露。

2月23日下午四时,西谷的队伍在濛江三道崴子703高低附近,发现了杨靖宇。此时的杨靖宇饥寒交迫,伤病缠身,面对突然出现的敌人,将军最后的时刻到来了。

最后的攻击开始了,杨靖宇又打倒数名冲在前头的敌人,同时身上也多处中弹,最后胸部中弹,轰然倒下,一代抗日英豪就此壮烈殉国!时间是1940年2月23日下午4时30分。

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杨靖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226688999
高粉答主

2007-04-14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8万
采纳率:74%
帮助的人:1.1亿
展开全部
永远的杨靖宇

许久以来,关于杨靖宇将军牺牲后“肚里一粒粮食也没有,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的报道和著述不少,但对其解剖的具体过程却是语焉不详,甚至存在着一些出入,而且有的重要细节至今鲜为人知。

为此,1983年夏天,我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采访了传闻中为杨靖宇解剖的“中国医生”——洪宝源。当时年过70的洪先生,头发雪白,但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向记者袒露了他封存40多年的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蒙江探险

洪先生1913年8月出生于大连金县登沙河镇,1934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医术,毕业后做为山田教授的研究生留校。1938年初春,突然接到命令,要他在山田的带领下去中国东北进行一项试验研究。

洪先生虽然当时并不清楚这次让他回东北进行的研究项目是什么,但心里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令他担忧。却又不敢不去、不能不去,只好硬着头皮踏上返乡的路程。在新京(今长春)进行了短暂的培训后,就被送到称之为“荒蛮之地”的蒙江,开始进行高寒山区生存状况研究。

杨靖宇牺牲时肚里没有树皮,只有草根和棉絮

洪先生说:“这期间我在蒙江交了不少朋友,像‘美髯公’冯少由、商会的范金石、警察署的盖署长等,他们家中小康,经常到我的诊疗所来买药看病,次数多了成了朋友。那时,红伤药是违禁品,别的地方管制的很严,我这里相对宽松一些,冯少由、范金石总上我这淘弄红伤药。开始我也不问,回数多了,问他,他总说是亲戚在山里边受伤了。可他这伤老也不好,也就心照不宣地蒙混过去了。

直到有一天上午,日本‘讨伐’司令部派好几个日本兵用托盘端来一些东西让我化验。我一看,是人的胃,看样子是因为长期饥饿导致胃部严重萎缩,都抽抽地变形了。进一步化验,更让我吃惊的是胃里面一粒粮食也没有,只有草根和棉絮,有的棉花明显是刚刚吃进去的,一团儿一团儿的还没变样呢。什么人还能吃棉絮呢?联系头天晚上范金石他们来我这里小声嘀嘀咕咕,提到杨司令被‘讨伐’队打死的事,心里一激凌,感觉非常不好。一问,叫益子理雄的人说是‘匪贼杨靖宇’。这眼泪就止不住地流。完了益子理雄领两个日本兵拿着就走了。我却心里堵得不行,找来范金石,和他说了今天日本人找我化验的事,范金石憋不住哭天嚎地地痛哭起来。

洪先生说,长这么大头一回见到一个大男人那么伤心地哭哇,哭了半天才泣不成声地说:杨司令牺牲了!杨司令真的没了,天塌了啊!他哭,我也哭,我们俩个关上门抱在一起哭了个昏天暗地。(图片06)

“这么着范金石才跟我说了实话,前两天在我这买的红伤药,因为日本人封锁太紧,要送给抗联和杨司令的,还没送出去。早些时候给队伍上送了点粮食又都让警察‘讨伐’队给缴了,来拉粮的人有的被抓去,有的被打死。他后悔得要死,说要是知道是杨司令这么作难,拼着命也得去送点啊。我陪着他哭了好久,也劝了好久”。

洪先生这些话都是流着泪说的。我问他不是说杨靖宇的肚里还有树皮吗?洪先生哽咽着说,那是书上说的,现在的一些描写杨靖宇的书都说,“现场解剖的中国医生难过得流下了眼泪,”“杨靖宇的肚里一粒粮食也没有,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等等。其实写的不对:第一,解剖时我不在现场,就是化验开始也不知道是杨司令的胃留物,是我自己意识到的,一见那胃都饿变形了,那种生存状态不可想象地难,没有心思和来人说什么话;第二,应该说杨司令的肚里只有草根和棉絮,并没有树皮。为什么呢,你想啊,那是寒冬腊月天,蒙江的天气奇冷,地都冻得叭叭响,上哪去搞树皮,一个有伤有病的人扒得动树皮吗?再说,吃树皮一般是在春季或夏季,一上秋树皮老了不好扒也不好吃了。再说,当时杨靖宇若真有吃树皮的机会被不住不致于死,因为树皮能够消化,可那时他是连树皮都没的吃,胃里净是棉花套子。那东西别说吃了顶不顶饿,就说吃吧,棉花一般人也吃不进去,它没法咽。树皮吃了还能顶点事。棉絮就不行了。

洪先生说,这件事他一生一世永远都不能忘怀。我也不能忘怀,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都忍不住要掉泪。古往今来,英雄辈出,多么悲壮的牺牲场面都有,什么样的死法都有,可吃棉絮这种活法,这种死法却只有杨靖宇一个,恐怕在世界上也独一无二。壮士喋血,为争民族之气。连骄横跋扈的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都得不承认,“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

洪先生说过去自己在日本留学,常常受到歧视,心里虽然也不好受,但总埋怨中国太落后,埋怨中国人不争气,多多少少有自己人瞧不起自己人的意思。杨靖宇的死让我猛醒,他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知道了我们中国人其实并不比别人差,让我明白了只要我们自己挺直腰杆做人,国家的前途就有希望。

从那以后,杨靖宇的牺牲经过始终为我所萦怀。写作,是为了一种非说不可的表达。这么多年来反反复复,提起又放下,我是怕手上这支笔,写不出对杨靖宇将军的敬仰和崇敬。今天,有杨靖宇将军百年诞辰的鼓舞,更加有中央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决定的激励,于是,再次翻开采访洪宝源的笔记,奔向炮火连天的过去,记下这永远的杨靖宇。

参考资料:摘自新浪blog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臭美鸡蛋壳
2007-04-14 · TA获得超过200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7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05万
展开全部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杨靖宇不愧是真正的钢铁战士,是用特殊材料铸成的共产党员。渴了,抓一把雪吃,饿了,吞一口树皮或棉絮。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直至弹尽,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当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可爱的沐雅
2014-11-24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7万
展开全部
杨靖宇(1905——1940),著名抗日英雄。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