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
6个回答
2019-07-08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易书科技
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合格父母的金牌课程
详情
- 官方电话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们都想孩子有个好性格,自己幸福,也能给他人带来幸福。孩子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呢?在我看来,有天然的成分,也有后天的因素。不能说,孩子的性格天生就那样,谁都无能为力;也不能说,家长、老师可以随意改变孩子的性格。
孩子性格中天然的成分,我们改变不了。比如,孩子天生好说、好动、好表现,你要孩子乖乖地跟着家长不要乱说乱动乱表现,岂不把孩子给憋坏了吗?孩子天生胆小,你却让孩子去玩那些惊险、刺激的游戏,岂不把孩子吓坏了吗?孩子性格中天然的成分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孩子天生怎样,就应尊重、爱护孩子性格中天然的成分。
孩子性格中虽有天然的、难以改变的成分,但是绝大部分还是后天形成的,可以改变的。在孩子性格形成过程中,父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每个孩子身上都打着父母的烙印。孩子的性格好,表明父母的教育好;孩子的性格有问题,表明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
既然父母的责任这么重大,怎么才能使孩子的性格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呢?
第一,父母应尊重、顺应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的性格自然形成。为什么有的父母总怨孩子不听话、不服管,脾气暴躁呢?因为这些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去做有违其天性的事情,才会使孩子变得暴躁、叛逆。父母顺着孩子的天性去培养教育,孩子心情舒畅、畅所欲言,还会与父母对着干吗?比如,孩子天生爱写、爱画,走到哪儿就想写到哪儿、画到哪儿,父母怕孩子把家里的地面、墙壁写乱、画脏,把孩子的写字、画画工具都没收了,孩子的天性找不到正常的发挥渠道,能不与父母对着干吗?如果孩子喜欢写字画画,父母就给他提供纸笔和场地,让他尽情地写、尽情地画。孩子心中的愿望通过正常渠道得以实现,还会性情暴躁地与父母对着干吗?!由此可见,给孩子的天性开辟一个自然通道,让孩子自由发挥,对他美好性格的形成是多么的重要。
第二,父母不能控制孩子,孩子也不能控制父母。看看当今中国,就会发现,多少家庭正在上演控制与反控制的悲剧。父母和孩子你方唱罢我方登台,家庭“战乱”不休,孩子成了最大牺牲品。为什么会上演这样的家庭悲剧呢?原因有二:一是父母生养了孩子,觉得自己有功,就想控制、命令孩子,而孩子不愿受人控制,便与父母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二是孩子自认为地位特殊,对家人颐指气使、发号施令,致使父母忍无可忍,与孩子发生激烈的“战争”。这种家庭成员地位不平等引发的“战争”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父母和孩子冲突不断,孩子能有好性情吗?要想孩子性情好,父母首先应当明白:孩子生而平等,地位不比父母高,也不比父母低;父母只有培养、教育孩子的义务,没有控制、命令孩子的权力。父母从小就充分倾听、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感到,他是家庭的一员,和父母一样,有说话、表态的权利。父母和孩子地位平等,谁都别想支配、控制谁,谁都需要尊重对方。孩子从小生活在这样温馨、民主的环境里,父母不对他发号施令,他也不对父母大呼小叫,孩子的性格能不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吗?
第三,不能强求孩子去做超越其年龄、能力的事情,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有的孩子发育、成熟早一点,抢在同龄人前,多学了一些东西,多做了一些事情,这样好学上进的孩子值得鼓励、肯定。但不能因为有这些早熟的孩子的存在,就否认、贬低普通的、晚熟孩子的存在价值。有的父母无视自己孩子的情况,一味要求孩子早学多学,并美其名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从小肩负超越年龄、能力的事情,能不怨恨父母、怨恨生活吗?孩子每天生活在怨恨中,能有好性情吗?要想孩子性情好,就要尊重孩子的生长、发展规律,在充分认识、把握孩子实力的基础上,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帮助、理解、支持,使孩子始终处于学有兴趣,学有成效,学有目标,学有余力的良好状态。爱学习、爱生活的孩子,能不拥有一个好性格吗?
第四,父母想要孩子有好性格,自己就得先有好性格。如果父母每天针尖对麦芒,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能有一个好性格吗?孩子的性格出了问题,首先得从父母身上找原因。孩子都是父母的“翻版”:父母性情温和,待人友善,孩子会性情暴躁、出言不逊吗?父母怨天尤人、吵闹不休,孩子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心里暗淡无光,能有阳光般的性格吗?父母要培养、教育孩子,先得反思、教育自己。
第五,要让孩子完整地做好一件事。孩子做事不完整,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什么事情都要别人给他收尾,这会使孩子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孩子说话、做事一板一眼,有头有尾,会给人可靠、可信任的感觉。怎么才能使孩子完整地做成一件事呢?首先应让孩子看到,父母做事都有一个完整的程序。比如,父母买菜做饭,先要上街买菜买米,再回家洗菜淘米,然后才是煮饭炒菜,最后还要洗刷碗筷、擦洗灶头——孩子做事也应像父母一样,有头有尾有顺序。再比如,从柜子里拿玩具,不能打开柜子,拉出自己想要的玩具,就把别的玩具撒一地。别小看拿玩具这么一件小事,这也是培养孩子耐性的好机会。孩子打开柜子,把别的玩具放到一边,取出自己想要的玩具,关上柜门,算是完成了一个程序。玩完之后,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来的地方,再把柜门关上,才算完整地做了一件事。孩子每做一件事,都是这样,有开头,有结尾,最终会形成一种很好的做事风格,这种做事风格延续下去,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做事性格。
第六,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欺软怕硬的人。孩子在外受了气,可能会找父母、老人撒气,也可能会找比他弱小的孩子撒气。孩子见着强者就开躲,见着弱者就开欺,没有一点正义感、同情心,这会使孩子成为一个骨头软、嘴巴硬、既可怜又可恨的人。怎么才能不使孩子成为这样的人呢?首先要让孩子自己看得起自己,尊重自己。那些不懂事、不自尊的人很容易被人轻视,孩子说话、做事都有自己的尊严、分寸,是不会招到别人欺辱的。其次,孩子不能去欺辱那些比自己弱的人。一旦弱势群体联合起来,或者有更强悍的人出现,孩子就会成为别人欺辱、嘲弄的对象,最终自取其辱。最后,孩子再弱小,再不被人重视,也应该有正义感、同情心。孩子有正义感,会赢得别人的认可。孩子在同龄人中树立了一定的威信,见着“强人”不躲,面对“恶人”也不会胆小怕事。这样的孩子即使成不了公平、正义的守护神,也会成为一个让人礼让三分的人。孩子不畏强暴,不欺软怕硬,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令人称道的性格。谁不愿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好性格呢?
第七,让孩子说话、做事都要替别人着想。孩子生来是不会替别人着想的,孩子能替别人着想,是父母培养、教育的结果。怎么才能使孩子善解人意、替别人着想呢?这就要让孩子经常做换位思考:你喜欢这个玩具,别人也喜欢这个玩具。如果人人都只为自己着想,你争我夺,是不是都玩不成这玩具呢?如果你能让别人先玩一会儿,大家轮流玩,是不是都能玩上这玩具呢?孩子有这样的思想和品德,能不成为一个性格完美的人吗?
第八,既要孩子坚忍不拔、不服输,又要孩子灵活变通、不固执。不培养孩子坚忍不拔、不服输的性格,孩子遇着什么困难、挫折就打退堂鼓,这会使孩子成为一个意志薄弱、不堪重任、一事无成的人。孩子需要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同时也需要审时度势、灵活变通。孩子小,可塑性大,父母不固执己见,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跟孩子分析利弊,讲清道理,让孩子坚持什么,放弃什么都了然于心,自有主见,就能使孩子既坚定又随和,既不轻言放弃,也不一意孤行,碰了南墙不回头。
孩子的性格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紧密相连的。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培养起来了,好的性格也就随之培养起来了。
人的性格是和人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性格好,预示着前途、命运会跟着好;性格出问题,预示着前途、命运也会随之出问题。由此而言,培养、造就孩子的美好性格不是一件可以往后推的小事,而是从小就应引起父母高度重视。性格决定命运,此话不能不当真。
孩子性格中天然的成分,我们改变不了。比如,孩子天生好说、好动、好表现,你要孩子乖乖地跟着家长不要乱说乱动乱表现,岂不把孩子给憋坏了吗?孩子天生胆小,你却让孩子去玩那些惊险、刺激的游戏,岂不把孩子吓坏了吗?孩子性格中天然的成分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孩子天生怎样,就应尊重、爱护孩子性格中天然的成分。
孩子性格中虽有天然的、难以改变的成分,但是绝大部分还是后天形成的,可以改变的。在孩子性格形成过程中,父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每个孩子身上都打着父母的烙印。孩子的性格好,表明父母的教育好;孩子的性格有问题,表明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
既然父母的责任这么重大,怎么才能使孩子的性格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呢?
第一,父母应尊重、顺应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的性格自然形成。为什么有的父母总怨孩子不听话、不服管,脾气暴躁呢?因为这些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去做有违其天性的事情,才会使孩子变得暴躁、叛逆。父母顺着孩子的天性去培养教育,孩子心情舒畅、畅所欲言,还会与父母对着干吗?比如,孩子天生爱写、爱画,走到哪儿就想写到哪儿、画到哪儿,父母怕孩子把家里的地面、墙壁写乱、画脏,把孩子的写字、画画工具都没收了,孩子的天性找不到正常的发挥渠道,能不与父母对着干吗?如果孩子喜欢写字画画,父母就给他提供纸笔和场地,让他尽情地写、尽情地画。孩子心中的愿望通过正常渠道得以实现,还会性情暴躁地与父母对着干吗?!由此可见,给孩子的天性开辟一个自然通道,让孩子自由发挥,对他美好性格的形成是多么的重要。
第二,父母不能控制孩子,孩子也不能控制父母。看看当今中国,就会发现,多少家庭正在上演控制与反控制的悲剧。父母和孩子你方唱罢我方登台,家庭“战乱”不休,孩子成了最大牺牲品。为什么会上演这样的家庭悲剧呢?原因有二:一是父母生养了孩子,觉得自己有功,就想控制、命令孩子,而孩子不愿受人控制,便与父母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二是孩子自认为地位特殊,对家人颐指气使、发号施令,致使父母忍无可忍,与孩子发生激烈的“战争”。这种家庭成员地位不平等引发的“战争”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父母和孩子冲突不断,孩子能有好性情吗?要想孩子性情好,父母首先应当明白:孩子生而平等,地位不比父母高,也不比父母低;父母只有培养、教育孩子的义务,没有控制、命令孩子的权力。父母从小就充分倾听、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感到,他是家庭的一员,和父母一样,有说话、表态的权利。父母和孩子地位平等,谁都别想支配、控制谁,谁都需要尊重对方。孩子从小生活在这样温馨、民主的环境里,父母不对他发号施令,他也不对父母大呼小叫,孩子的性格能不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吗?
第三,不能强求孩子去做超越其年龄、能力的事情,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有的孩子发育、成熟早一点,抢在同龄人前,多学了一些东西,多做了一些事情,这样好学上进的孩子值得鼓励、肯定。但不能因为有这些早熟的孩子的存在,就否认、贬低普通的、晚熟孩子的存在价值。有的父母无视自己孩子的情况,一味要求孩子早学多学,并美其名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从小肩负超越年龄、能力的事情,能不怨恨父母、怨恨生活吗?孩子每天生活在怨恨中,能有好性情吗?要想孩子性情好,就要尊重孩子的生长、发展规律,在充分认识、把握孩子实力的基础上,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帮助、理解、支持,使孩子始终处于学有兴趣,学有成效,学有目标,学有余力的良好状态。爱学习、爱生活的孩子,能不拥有一个好性格吗?
第四,父母想要孩子有好性格,自己就得先有好性格。如果父母每天针尖对麦芒,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能有一个好性格吗?孩子的性格出了问题,首先得从父母身上找原因。孩子都是父母的“翻版”:父母性情温和,待人友善,孩子会性情暴躁、出言不逊吗?父母怨天尤人、吵闹不休,孩子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心里暗淡无光,能有阳光般的性格吗?父母要培养、教育孩子,先得反思、教育自己。
第五,要让孩子完整地做好一件事。孩子做事不完整,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什么事情都要别人给他收尾,这会使孩子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孩子说话、做事一板一眼,有头有尾,会给人可靠、可信任的感觉。怎么才能使孩子完整地做成一件事呢?首先应让孩子看到,父母做事都有一个完整的程序。比如,父母买菜做饭,先要上街买菜买米,再回家洗菜淘米,然后才是煮饭炒菜,最后还要洗刷碗筷、擦洗灶头——孩子做事也应像父母一样,有头有尾有顺序。再比如,从柜子里拿玩具,不能打开柜子,拉出自己想要的玩具,就把别的玩具撒一地。别小看拿玩具这么一件小事,这也是培养孩子耐性的好机会。孩子打开柜子,把别的玩具放到一边,取出自己想要的玩具,关上柜门,算是完成了一个程序。玩完之后,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来的地方,再把柜门关上,才算完整地做了一件事。孩子每做一件事,都是这样,有开头,有结尾,最终会形成一种很好的做事风格,这种做事风格延续下去,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做事性格。
第六,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欺软怕硬的人。孩子在外受了气,可能会找父母、老人撒气,也可能会找比他弱小的孩子撒气。孩子见着强者就开躲,见着弱者就开欺,没有一点正义感、同情心,这会使孩子成为一个骨头软、嘴巴硬、既可怜又可恨的人。怎么才能不使孩子成为这样的人呢?首先要让孩子自己看得起自己,尊重自己。那些不懂事、不自尊的人很容易被人轻视,孩子说话、做事都有自己的尊严、分寸,是不会招到别人欺辱的。其次,孩子不能去欺辱那些比自己弱的人。一旦弱势群体联合起来,或者有更强悍的人出现,孩子就会成为别人欺辱、嘲弄的对象,最终自取其辱。最后,孩子再弱小,再不被人重视,也应该有正义感、同情心。孩子有正义感,会赢得别人的认可。孩子在同龄人中树立了一定的威信,见着“强人”不躲,面对“恶人”也不会胆小怕事。这样的孩子即使成不了公平、正义的守护神,也会成为一个让人礼让三分的人。孩子不畏强暴,不欺软怕硬,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令人称道的性格。谁不愿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好性格呢?
第七,让孩子说话、做事都要替别人着想。孩子生来是不会替别人着想的,孩子能替别人着想,是父母培养、教育的结果。怎么才能使孩子善解人意、替别人着想呢?这就要让孩子经常做换位思考:你喜欢这个玩具,别人也喜欢这个玩具。如果人人都只为自己着想,你争我夺,是不是都玩不成这玩具呢?如果你能让别人先玩一会儿,大家轮流玩,是不是都能玩上这玩具呢?孩子有这样的思想和品德,能不成为一个性格完美的人吗?
第八,既要孩子坚忍不拔、不服输,又要孩子灵活变通、不固执。不培养孩子坚忍不拔、不服输的性格,孩子遇着什么困难、挫折就打退堂鼓,这会使孩子成为一个意志薄弱、不堪重任、一事无成的人。孩子需要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同时也需要审时度势、灵活变通。孩子小,可塑性大,父母不固执己见,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跟孩子分析利弊,讲清道理,让孩子坚持什么,放弃什么都了然于心,自有主见,就能使孩子既坚定又随和,既不轻言放弃,也不一意孤行,碰了南墙不回头。
孩子的性格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紧密相连的。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培养起来了,好的性格也就随之培养起来了。
人的性格是和人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性格好,预示着前途、命运会跟着好;性格出问题,预示着前途、命运也会随之出问题。由此而言,培养、造就孩子的美好性格不是一件可以往后推的小事,而是从小就应引起父母高度重视。性格决定命运,此话不能不当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们都知道性格决定命运。比如:一个人憨憨的,不是很聪明,但做事认真。作为老板,有这样一个人在身边那肯定是踏实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如何全面的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星知计划#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